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壳聚糖季铵盐载体介导VEGF siRNA转染RPE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妍 刘新玲 +5 位作者 李筱荣 李春晖 杨纪忠 王效武 彭瑶 李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20,共5页
背景 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并使其适度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致突变性等缺点,而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价廉、灵活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胆固醇(OQLCS/cho... 背景 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并使其适度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载体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致突变性等缺点,而非病毒载体以其安全、价廉、灵活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胆固醇(OQLCS/chol)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研究OQLCS/chol脂质体的性能及其作为非病毒载体的最适转染条件. 方法 常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株;根据GeneBank人(NM-001716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已知序列制备和抽提质粒DNA,采用电泳阻滞法研究OQLCS/chol脂质体与质粒DNA在不同质量比、不同作用时间及是否存在血清等条件下的包载效能,筛选最优转染条件;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将培养的细胞分为OQLCS/chol脂质体组和Lipo2000组,采用共培养法分别用OQLCS/chol脂质体和Lipo2000转染R PE细胞,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法比较和评价其转染效率;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OQLCS/chol脂质体转染后RPE细胞的存活率,确定OQLCS/chol脂质体的最佳转染安全质量浓度. 结果 OQLCS/chol脂质体纳米粒平均有效粒径为134 nm,Zeta电位为±39.64 mV.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的体外快速释放相在最初5d,质粒释放量约为70.0%,至14 cl缓释量呈稳态相.OQLCS/chol的最高安全质量浓度为20 μg/ml,OQLCS/chol与质粒DNA质量比≥2∶1、混合时间为30~40 min、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转染条件为最优.载质粒DNA的OQLCS/chol脂质体转染组RPE细胞转染率为71.05%,lLipo2000转染组为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4,P=0.465). 结论 自行制备的跨膜肽修饰的OQLCS/chol脂质体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Zeta电位高、细胞毒性小、能在较短时间释放达到治疗质量浓度的基因且后续可缓慢平稳释放等特性.OQLCS/chol脂质体将VEGFsiRNA转染到RPE细胞的转染效率与Lipo2000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传递 纳米粒 非病毒载体 小干扰RNA 细胞转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后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关红英 李双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后玻璃体腔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及代谢情况。方法32只健康成年有色家兔,右眼为实验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TA20mg(0.1mL);左眼为对照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依据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第1... 目的探讨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后玻璃体腔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及代谢情况。方法32只健康成年有色家兔,右眼为实验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TA20mg(0.1mL);左眼为对照眼,给予后Tenon囊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依据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第1、3、7天,2、3、4、6、8周8个亚组,于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并处死1组家兔,取玻璃体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并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所有家兔未见手术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于第2周达到最高,为(1.91±0.13)μg/mL,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后Tenon囊下注射TA,在玻璃体腔内可达到并维持一定的药物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TENON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1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国敏 孙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ins/del ATTG多态性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发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1例TAO患者、56... 目的探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ins/del ATTG多态性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发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1例TAO患者、56例Graves病患者及5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中NF-κ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ins/delAT-TG的多态性。结果 3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2,P=0.047),两两比较显示TAO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9)。3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按性别分层后,3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F-κ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ins/del ATTG多态性可能与山西汉族人群TAO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1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GRAVES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利锋 成霄黎 +2 位作者 王丽聪 彭清 李春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可见光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 t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两步酶法消化分离、培养并鉴定RPE细胞。RPE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用(3652±213)Lux的白色荧光灯照射6h。分别于光照... 目的研究可见光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 t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两步酶法消化分离、培养并鉴定RPE细胞。RPE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用(3652±213)Lux的白色荧光灯照射6h。分别于光照前及光照后3h、12h、24h、72h终止培养,取细胞行Bcl-2mRNA原位杂交检测,观察细胞Bcl-2基因表达情况。选取部分光照后24h组细胞进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Bcl-2m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光照后3h阳性细胞率为(82.29±5.65)%,有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后72h阳性细胞率为(44.07±7.11)%,光照后12h、24h、72h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E细胞光照后透射电镜观察到染色质碎裂、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结论一定强度的可见光照射可引起体外RPE的凋亡。光照后一定时间内可以刺激并启动细胞自身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损伤 视网膜色素上皮 凋亡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