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进展、主要议题与研究主线
1
作者 刘建军 王庆峰 +1 位作者 赵鹏飞 郑恒祥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作为历史与社会的全面反映,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追溯遗产由来,将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梳理政策背景、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阶段特征,提出当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3类主议... 作为历史与社会的全面反映,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追溯遗产由来,将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梳理政策背景、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阶段特征,提出当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3类主议题和9个子议题,阐述当下研究热点,反思不足,归纳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4条主线:遗产管理与立法研究、城市更新与保护研究、类型创新与价值研究、建筑大师与创作研究。旨在建立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框架,把握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建筑遗产 研究进展 主要议题 研究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方法在校园单体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整体设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斌 吴宝岭 仝晖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结合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总体设计案例,探讨在高校建设后期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梳理、缝合、嵌入等系列方法,从塑造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气息入手,将建筑单体纳入校园整体空间秩序中进行设计,... 本文结合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总体设计案例,探讨在高校建设后期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梳理、缝合、嵌入等系列方法,从塑造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气息入手,将建筑单体纳入校园整体空间秩序中进行设计,塑造校园独特的文化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园区 城市设计 梳理 缝合 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植物种植设计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映雪湖景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震 周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
人性化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植物种植设计是构成景观空间、优化景观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人性化理论与植物种植设计方法的研究,结合山东建筑大学映雪湖景区植物造景的实效分析,探讨以植物种植设计塑造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可行... 人性化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植物种植设计是构成景观空间、优化景观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人性化理论与植物种植设计方法的研究,结合山东建筑大学映雪湖景区植物造景的实效分析,探讨以植物种植设计塑造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进一步分析种植设计在塑造景观空间层面对空间尺度、空间属性和游线的作用,在营造景观效果层面对人的心理感受与视觉效果的影响,剖析其影响因素及表现,总结藉此塑造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的方法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 种植设计 水岸空间 人性化 校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在山东建筑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柳 李文静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应用不同于现代植物应用的功利性,其往往寄托了园主对家国的思想情感,具有感染人思想的魅力。这种教化作用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学校园景观中,给师生带来启迪与教诲。本文分...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应用不同于现代植物应用的功利性,其往往寄托了园主对家国的思想情感,具有感染人思想的魅力。这种教化作用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学校园景观中,给师生带来启迪与教诲。本文分析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传统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形式,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大学校园植物配置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植物 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建筑大学春花植物景观价值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源 冯姿霖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植物不仅仅是园林中主要的生命形式,以光合作用为生命提供氧气,还充分发挥着多种功能。在春季,植物是园林中点缀空间和增添活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和研究春花植物的景观价值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赏特征、... 植物不仅仅是园林中主要的生命形式,以光合作用为生命提供氧气,还充分发挥着多种功能。在春季,植物是园林中点缀空间和增添活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和研究春花植物的景观价值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赏特征、空间围合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大学校园的视角出发,论述植物材料的使用和搭配在形成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为构建一个轻松舒适和富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 春花植物 景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园林植物文化意蕴的表达——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晓荷 展茂筝 《现代园艺》 2021年第8期100-102,共3页
植物配置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美而丰富的表达植物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分析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人格化、艺术化和象征化等各种艺术形式,挖掘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在园林... 植物配置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美而丰富的表达植物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分析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人格化、艺术化和象征化等各种艺术形式,挖掘园林植物的文化意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具有较高的美学鉴赏意义和人文价值,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支撑。以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局部景观设计效果为例,分析园林植物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及文化意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园林植物 植物配置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式比较与路径实践--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
8
作者 肖华斌 朱琳霄 +2 位作者 盛硕 曹情情 夏甜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9,共8页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的河海交汇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沿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文...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的河海交汇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沿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文章选取山东省及其沿黄地区52份相关政策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构建了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三维评价体系,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政策目标层面聚焦生态资源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福祉提升3大方面,其中,生态资源保护强调了河道防洪与滩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居民福祉提升关联了黄河文化与民生保障;政策工具层面,表现出内部分配不协调、与政策目标不匹配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山东省省级层面应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具体实施,地市层面应稳定政策内容并拓宽焦点,县(区)层面应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制定与落实。通过各层级政府的协同联动以及各类政策工具的有机整合与高效运用,助力山东省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政策文本 三维量化 战略模式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及模拟平台
9
作者 周涵宇 王立雄 刘刚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建筑表皮是多物理环境交互的接口,当前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多为针对单一环境的模拟,多环境联合模拟的工具平台较少。基于建筑运动几何学,遴选动态表皮的可控运动形式,提取24类动态表皮设计原型,建立面向控制的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 建筑表皮是多物理环境交互的接口,当前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多为针对单一环境的模拟,多环境联合模拟的工具平台较少。基于建筑运动几何学,遴选动态表皮的可控运动形式,提取24类动态表皮设计原型,建立面向控制的建筑表皮综合环境数字孪生模型,并结合案例对数字孪生模型及模拟平台进行应用验证。使用Python语言将模型封装成动态表皮综合环境模拟平台,针对不同表皮设计形式和环境场景模拟,可以快速直观地分析动态表皮的环境响应关系和性能。模拟平台融合了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这四个综合环境,解决了建筑性能模拟软件无法多环境联合模拟的问题,从而满足对建筑表皮的仿真、预测、优化和控制等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建筑表皮 数字孪生模型 模拟平台 运动几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格局层积解译与动力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越 詹雨尘 +2 位作者 赵宇桑 任震 宋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地域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层累所形成的具有内部关联图式的复杂系统,但快速城镇化建设致其严重破碎化与孤岛化,使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研究迫在眉睫。将“层积”视角引入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以山东梁山县为例,通过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的数字转... 地域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层累所形成的具有内部关联图式的复杂系统,但快速城镇化建设致其严重破碎化与孤岛化,使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研究迫在眉睫。将“层积”视角引入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以山东梁山县为例,通过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的数字转译,建立水利系统、聚落体系、人文景观3个景观载体层级的层积时空数据库,探究地域文化景观格局的层积特征、关联特性与动力机制。研究显示,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格局的层积过程与黄河影响下的区域湖泊演变密切相关,经历了巨野泽时期的初步发展、梁山泊时期的衰退与文学化、安山湖时期的分异与成熟、东平湖时期的现代化更新4个阶段。黄河变迁与水浒创作2个事件类型分别塑造了地方行为模式与情感认知2个方面的文化内因,作用于地域文化景观格局,构成塑造核心地域文化景观特征的动力机制。最后,基于历史层积、关联特性、动力机制3个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发展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东梁山 地域文化景观 景观格局 层积解译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GIS的山东省济南市泉城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
11
作者 马健皓 郭其欣 +1 位作者 郑龙文 宋凤 《园林》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城市综合公园承载着多重文化服务功能,是公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量化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可以为优化城市综合公园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以济南泉城公园为例,使用问卷与半... 城市综合公园承载着多重文化服务功能,是公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量化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可以为优化城市综合公园配置、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以济南泉城公园为例,使用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收集研究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种空间生态指数分析定量评估泉城公园CES价值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济南泉城公园各CES类型间具有相关性,公园自身特色与同类型CES价值具有对应性;公园游憩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较广,涵盖园区大部分区域,在公园休闲娱乐功能突出的西南区域比较集中;多样性价值较高区主要分布在文化服务种类多的公园东部;稀有度价值较高区域分布在单一文化功能稀缺的公园中心区域;通过空间生态指数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划分城市综合公园CES优先改造提升和管理区域。由此可知,基于PPGIS量化评估CES可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综合公园的改造提升等建设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秸秆收储运格局优化探讨——以山东省河店镇为典型案例
12
作者 王歌潇 张津菡 李泽唐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4期61-65,共5页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山东省在蔬菜和瓜果产量上领先全国,但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亟待解决,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研究以山东省莘县河店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山东省在蔬菜和瓜果产量上领先全国,但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亟待解决,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研究以山东省莘县河店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卷和数据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收储点适宜性,并基于最大收储半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量化分析显示,在保留现有14个收储点的基础上,建议新增25个收储点,经过优化调整后:(1)收储点的占地面积减少,可节约47.85亩土地;(2)大棚覆盖率显著提升,从57%增长至93%,接近实现全镇的全面覆盖。研究提出的综合规划策略,旨在平衡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处置提供优化方案,对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废弃物 秸秆收储运 空间优化布局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河店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交通空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3
作者 王一茹 杜秋硕 +1 位作者 姚郑 刘飞 《现代园艺》 2025年第8期8-11,共4页
为了研究大学生在不同类型校园交通空间的健康影响,定量测试和分析大学生身处其中的生理状态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指尖脉搏)和心理状态指标(总体情绪紊乱程度)。结果表明,相较于室内空间,不同类型校园交通空间对大学生身心健... 为了研究大学生在不同类型校园交通空间的健康影响,定量测试和分析大学生身处其中的生理状态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指尖脉搏)和心理状态指标(总体情绪紊乱程度)。结果表明,相较于室内空间,不同类型校园交通空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刺激性和恢复效果,游步道和次干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恢复效果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交通空间基础环境、文化元素、植物设计角度提出建议,旨在优化校园交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交通空间 大学生身心健康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建筑挡土墙优化设计后抗震性能的实验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艳玲 王洁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00,共5页
目前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往往更注重建筑的景观性,而忽略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导致景观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较差,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加入挡土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震性。为此,设计一种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景观建筑挡土墙,利用建筑施工过程中... 目前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往往更注重建筑的景观性,而忽略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导致景观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较差,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加入挡土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震性。为此,设计一种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景观建筑挡土墙,利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留的复合纤维材料、建筑垃圾以及纤维绳等作为土墙填充物,并加入具有一定抗拉能力的拉筋材料,以保持土墙内部的稳定性。考虑景观建筑通常注重外观视觉效果,使用“平改坡”设计,在墙体表面种植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植物,增加土墙自重,促进土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挡土墙后面无限倾斜填土受力状态,选取菱形微小单元体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景观建筑的挡土墙土压力强度。实验证明,优化设计的景观建筑挡土墙结构可以有效增强景观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建筑 抗震性 挡土墙 土压力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层级嵌入”式更新策略探析——以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亚暐 仝晖 任海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4,共6页
在我国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集中体现所在城市特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指出基于类型学思路的"层级嵌入"式建筑更新策略,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合理保护与良性更... 在我国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集中体现所在城市特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指出基于类型学思路的"层级嵌入"式建筑更新策略,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合理保护与良性更新的有效方法,即结合当代城市功能需求,在地域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中提取"原型",并在街区、建筑和建构上分层级应用于建筑更新中,实现积淀历史文脉与迎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态保护 建筑更新 类型学 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类型学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德·昆西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其核心理论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重新解读,结合国内体现类型学方法的典型案例,从类型学角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地方文化丧失、地... 以德·昆西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其核心理论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重新解读,结合国内体现类型学方法的典型案例,从类型学角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所面临的地方文化丧失、地域特征泯灭等问题。探索如何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城市建筑本质特征的抽象与总结,提取"原型"用以指导设计,使当今的城市建筑不仅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同时有机延续地方特色,增强城市总体意象的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原型 历时性与共时性 传统文化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城市肌理整合的建筑设计研究--以聊城古城区市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斌 郭守印 +1 位作者 秦楠 商宇辰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112,118,共8页
城市肌理是城市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外在表征,它从宏观和微观的多重角度反映着城市的空间结构、空间界面、空间尺度,进而映射着城市的空间意象。在传统城市街区的更新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城市肌理各种信息的提取,通... 城市肌理是城市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外在表征,它从宏观和微观的多重角度反映着城市的空间结构、空间界面、空间尺度,进而映射着城市的空间意象。在传统城市街区的更新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城市肌理各种信息的提取,通过整合和重构,能够为建筑单体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更好地传承传统城市的空间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传统肌理 空间结构 空间界面 空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活态植物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军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活态植物建筑是通过利用植物特性和相关技术,把正在生长的树木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使活体植物和现代建筑实现有机结合,达到与自然、气候、生态相适应的目的。通过对活态植物建筑的发展历史、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并对其基本策略、技术整合... 活态植物建筑是通过利用植物特性和相关技术,把正在生长的树木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使活体植物和现代建筑实现有机结合,达到与自然、气候、生态相适应的目的。通过对活态植物建筑的发展历史、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并对其基本策略、技术整合方法和代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叠加法、树种选择和节点连接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总结其优势、存在问题及对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活态植物建筑 发展历史 植物承重结构 叠加法 节点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