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天津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国锋 刘宪斌 +1 位作者 刘占广 郭伟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于2009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对天津地区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海河、大沽排污河、独流减河、青静黄排水渠、子牙新河和北排水河12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 于2009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对天津地区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海河、大沽排污河、独流减河、青静黄排水渠、子牙新河和北排水河12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水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水质标识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客观可靠。从时间分布来看,枯水期水质最差,58.3%的河流为劣Ⅴ类水质,部分河流已经黑臭,8月水质较好。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来看,海河以南河流污染较为严重。该地区河流NH3-N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BOD5、CODMn和TP,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河流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宪斌 姜中鹏 +4 位作者 张光玉 刘占广 曹佳莲 许崇彦 刘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1-735,共5页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蛏头沽段为中度危害区。汞是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它对蛏头沽-驴驹河段潮间带构成重度危害,而对高沙岭的危害是轻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塘沽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春夏季天津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3
作者 卞少伟 孙韧 +2 位作者 梅鹏蔚 张震 刘宪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于2013年春季(6月)和夏季(8月)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72种,其中6月39种,8月63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仅有少量的蓝藻和裸藻;6月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窄隙... 于2013年春季(6月)和夏季(8月)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72种,其中6月39种,8月63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仅有少量的蓝藻和裸藻;6月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及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8月的优势种是硅藻门的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6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14×10^4-836.67×10^4个/L,平均值为129.31×10^4个/L;8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6.83×10^4-16 042.50×10^4个/L,平均值为2 461.63×10^4个/L;在调查海域的各采样点中,细胞密度均以硅藻占比最大,分别占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的99%和95%以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分布趋势与硅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6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96-3.69,平均值为2.87;均匀度指数(J)为0.28-0.95,平均值为0.71;丰富度指数(d)为0.60-1.21,平均值为0.88。8月的H'为0.01-3.58,平均值为1.48;J为0.002-0.86,平均值为0.33;d为0.65-1.37,平均值为0.91。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影响渤海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水温、盐度、溶解氧、亚硝酸盐、硅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天津近海 春季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青田 王新华 +2 位作者 房恩军 马维林 胡桂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4,共8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渤海湾天津近海的15个站位,分春、夏、秋、冬4个航次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调查。通过对未受扰动沉积物样品中的生物分析,共采集到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寡毛类、双壳类、动吻类等小型底栖动物类群...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渤海湾天津近海的15个站位,分春、夏、秋、冬4个航次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调查。通过对未受扰动沉积物样品中的生物分析,共采集到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寡毛类、双壳类、动吻类等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和少量未鉴定实体,其中线虫为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0%以上。调查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春、夏、秋、冬依次为(405.4±154.8)ind/10cm2,(417.6±38.6)ind/10cm2,(161.6±64.5)ind/10cm2和204.7±69.7ind/10cm2,区内的分布以中部海域居多。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存在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平均丰度值较高,夏季略高于春季;秋冬季值偏低。小型底栖动物多分布于沉积物0~5cm层次,占总量的85.9%~92.9%。春季和秋季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与我国近海海域研究资料比较显示,目前渤海湾天津近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丰度 近岸海域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天津近海产贝类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粗提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晓朋 袁春营 +3 位作者 崔青曼 陈菁菁 梁冰 李小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毛蚶(Arco subcrenat)、紫贻贝(Mytilus edulis)、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软体部分为原料,经水煮法粗提牛磺酸和酶解法粗提糖胺聚糖,并比较了4种贝类中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四角蛤蜊、... 以毛蚶(Arco subcrenat)、紫贻贝(Mytilus edulis)、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软体部分为原料,经水煮法粗提牛磺酸和酶解法粗提糖胺聚糖,并比较了4种贝类中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四角蛤蜊、毛蚶、脉红螺中的牛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708、3.532、3.662g/kg,以脉红螺中牛磺酸含量最为丰富;四角蛤蜊、紫贻贝、毛蚶中糖胺聚糖平均含量为8.27%、4.53%、3.87%,以四角蛤蜊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近海 四角蛤蜊 毛蚶 脉红螺 紫贻贝 牛磺酸 糖胺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宪斌 曹佳莲 +3 位作者 张光玉 刘占广 李欣 蔡笃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82,共4页
根据2006年3月天津港南部海域水体活性磷酸盐的调查数据,对该区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4月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该海域磷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磷酸盐超标率2003年4月为... 根据2006年3月天津港南部海域水体活性磷酸盐的调查数据,对该区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4月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该海域磷营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磷酸盐超标率2003年4月为23.8%,2006年3月为60%,2006年3月的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上高于2003年4月的,虽然在第一类环境功能区站位2006年超标率有所降低,但第二类、第三类环境功能区站位在2006年3月均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可能是由于陆源废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使该区域营养盐结构发生变化所致。活性磷酸盐的浓度由岸向海递减,等值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这与调查海域受潮汐和陆源河流输入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环境学 天津港 南部海区 活性磷酸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海域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裴艳东 刘文岭 +1 位作者 王宏 田立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3,共7页
根据天津海域49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重金属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综合研究了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天津海域的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天津海... 根据天津海域49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重金属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综合研究了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天津海域的底质环境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天津海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和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粘土质粉砂是天津海域分布最广的沉积物类型,Hg是天津海域的主要污染元素;(2)重金属元素富集区分别位于大沽排污河口地区和永定新河口至东疆港外侧的地区,这两个地区水动力较缓,沉积物粒度较细;(3)除Hg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元素与沉积物中砂、粉砂和粘土含量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重金属元素 分布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天津渤海湾海水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敬环 李娟 +5 位作者 项军 马若新 北出有 桂波 常春 杨瑜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6,83,共7页
试验考核在线混凝超滤工艺预处理天津渤海湾海水的可行性,采用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膜的最大膜通量,以及通过数据和理论公式分析得到该工艺的最佳化学强化清洗方式.试验分3阶段进行,每阶段采用不同膜通量和化学强化清洗方式.3个月... 试验考核在线混凝超滤工艺预处理天津渤海湾海水的可行性,采用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膜的最大膜通量,以及通过数据和理论公式分析得到该工艺的最佳化学强化清洗方式.试验分3阶段进行,每阶段采用不同膜通量和化学强化清洗方式.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跨膜压差≤75 kPa时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大膜通量为54.2 L/(m^2.h);最佳化学强化清洗方式为:气水擦洗,pH=2的H2SO4和质量分数120×10^-6的NaClO相继连续清洗,气水擦洗,质量分数0.15×10^-6亚硫酸氢纳浸泡,气水擦洗,清洗频率为1次/d;同时清洗效果表明,H2SO4和NaClO清洗对膜污染控制有不同的作用,H2SO4清洗有利于去除该工艺的不可逆污染物,NaClO清洗有利于减缓膜污染;试验产水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产水中未监测到藻类,产水浊度在0.06-0.1 NTU之间,SDI15〈3,CODMn去除率为2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混凝 超滤 化学强化清洗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春季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尹翠玲 张秋丰 +2 位作者 曹春晖 刘洋 崔健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9,共10页
于2012年春季(5月)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发现网采浮游植物共2门17属28种,其中硅藻26种,占种类组成的92.9%;甲藻2种,占种类组成的7.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以广温型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 于2012年春季(5月)调查了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经初步分析发现网采浮游植物共2门17属28种,其中硅藻26种,占种类组成的92.9%;甲藻2种,占种类组成的7.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以广温型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布氏双尾藻Ditylure brightwellii和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塘沽、大港和歧口周围海域;20个站位根据浮游植物的物种及丰度相似性可以划分为5组;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43~3.59之间,平均为2.15,多样性指数出现由南、北向中央逐渐缩小的趋势;水温、DO、pH值和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分布呈最大等级相关,这4个环境因子是对观察到的群落结构的最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风浪场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鑫 孙群 魏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围填海工程对波浪场特别是风浪场的影响,针对10 a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地形岸线的改变,将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海浪数值模式应用到渤海湾,讨论了人类大工程对渤海湾风浪场的影响。采用欧洲气象中心每天4次的风场... 为了深入了解围填海工程对波浪场特别是风浪场的影响,针对10 a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地形岸线的改变,将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海浪数值模式应用到渤海湾,讨论了人类大工程对渤海湾风浪场的影响。采用欧洲气象中心每天4次的风场资料作为驱动,模拟渤海湾2000年和2010年的风浪场,着重分析岸线变化显著的3个港口工程(曹妃甸、天津港和黄骅港)附近海域的波浪要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建筑物存在后,有效波高呈减小趋势,港池和潮汐通道内的有效波高减小幅度较大。港口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也与岸线变化共同影响着港口附近海域的波浪场分布。围填海工程对波浪有效波高及周期影响的程度不大,有效波高减小值在0.2 m以下,周期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围填海工程 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型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侧泥质海岸带全新世岸线的变化与海洋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宏 商志文 +7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王福 田立柱 范昌福 盛晶瑾 陈永胜 刘会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7-640,共14页
以渤海湾泥质海岸带为例,从形态和地层证据2个方面总结了全新世岸线变化与海洋作用对该地区海岸带发育的影响。中全新世以来千年级别的岸线变迁至少以6次停顿(形成贝壳堤和泥质岭地)和岸进的交替为特征。过去130年间10年级别的岸线变化... 以渤海湾泥质海岸带为例,从形态和地层证据2个方面总结了全新世岸线变化与海洋作用对该地区海岸带发育的影响。中全新世以来千年级别的岸线变迁至少以6次停顿(形成贝壳堤和泥质岭地)和岸进的交替为特征。过去130年间10年级别的岸线变化分为4个阶段,显示了"小冰期"结束后随气温上升而发生的岸线自然蚀退是如何逐渐被人类活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围海造陆)所取代的。全新世海相沉积中发现的9个峰值期和晚全新世的7次风暴驱动事件,表明了研究区泥质海岸带增强的海洋影响。这些结果提供了一条经由地质背景认识现代泥质海岸带过程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海岸带 海岸线变迁 海洋影响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与生物碳汇 被引量:49
12
作者 孙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372-5378,共7页
系统描述了浮游植物与海洋碳汇相关的几个过程:初级生产、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打包沉降、经典食物链碳汇、溶解有机碳生产和转化、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凝聚网,和CO2分压升高(海水酸化)影响下浮游植物功能群转变及中国海可能... 系统描述了浮游植物与海洋碳汇相关的几个过程:初级生产、浮游植物沉降、浮游动物粪球打包沉降、经典食物链碳汇、溶解有机碳生产和转化、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凝聚网,和CO2分压升高(海水酸化)影响下浮游植物功能群转变及中国海可能的生物碳汇前景展望。提出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和TEP凝聚网过程是中国海生物碳汇的关键过程,而中国海的黄海中部及长江口区域是生物碳汇研究的重点区域,建议将硅藻及其碳汇过程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汇 浮游植物 功能群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海水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海洋浮游植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武昌 李海波 +5 位作者 丰美萍 于莹 赵苑 赵丽 肖天 孙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20-3826,共7页
对深层海洋(>200 m)浮游生物的研究是我国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前沿,已有的深层海洋浮游生物知识是我国相关研究的基础。浮游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浮游植物沉降到深海中会死亡,但有些浮游植物却能在深海中生存。综述深层海... 对深层海洋(>200 m)浮游生物的研究是我国海洋浮游生物研究的前沿,已有的深层海洋浮游生物知识是我国相关研究的基础。浮游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浮游植物沉降到深海中会死亡,但有些浮游植物却能在深海中生存。综述深层海洋中存活的浮游植物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的研究提供参考。在深层海洋发现的浮游植物(>2"m)种类不多,共有18种,最深分布在4000 m,颗石藻的丰度大于硅藻和甲藻,最大丰度为2220个/L,出现在500 m。在1911—1985年期间,曾经发现橄榄绿细胞,由于研究手段有限,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分类学研究。1985年以后的研究怀疑这些橄榄绿细胞就是聚球藻蓝细菌,聚球藻蓝细菌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几个站位能分布到2750 m,在深层海洋的最大丰度为3.5×105个/mL,出现在800 m。在许多海区200—700 m发现有浮游植物色素荧光的高值,但对引起高值的原因尚不清楚。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深层海洋的垂直剖面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300 m以深为0.001—0.1"g C/L,且其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 生物量 深层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光合菌群利用乙酸产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才金玲 王广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3-1698,共6页
通过富集获得产氢海洋光合菌群,该菌群可以有效利用发酵产氢的关键副产物乙酸作为产氢碳源。温度、光照强度、起始pH和乙酸浓度都对该菌群产氢和生长有明显影响。当在30℃、4000lx光照和起始pH=8.0的条件下培养时,此光合菌群产氢量和底... 通过富集获得产氢海洋光合菌群,该菌群可以有效利用发酵产氢的关键副产物乙酸作为产氢碳源。温度、光照强度、起始pH和乙酸浓度都对该菌群产氢和生长有明显影响。当在30℃、4000lx光照和起始pH=8.0的条件下培养时,此光合菌群产氢量和底物转化效率较高。乙酸浓度对产氢影响巨大,低浓度乙酸的底物转化效率较高,但总产氢量不高;高浓度乙酸的底物转化效率不高,但总产氢量较高。此实验结果为海洋光合细菌与海洋发酵细菌偶联产氢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合细菌菌群 海水 温度 光照强度 起始pH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物浓度对海洋暗发酵菌群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才金玲 王广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30,共5页
为研究底物浓度对海洋发酵菌群产氢过程的影响,海水养虾虾池底泥经热处理后作为产氢菌种,利用摇瓶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蔗糖浓度(5、10、15、20、25和30 g/L)对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氢。当蔗糖浓度为20 ... 为研究底物浓度对海洋发酵菌群产氢过程的影响,海水养虾虾池底泥经热处理后作为产氢菌种,利用摇瓶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蔗糖浓度(5、10、15、20、25和30 g/L)对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氢。当蔗糖浓度为20 g/L时,累积产氢量、产氢速率和底物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 250±51)mL H2/L、(35.0±1.4)mL H2(/L·h)和(1.21±0.06)mol H2/mol蔗糖。发酵液终末pH值和底物消耗率与底物浓度呈反相关。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产氢菌群,发现梭菌是所有底物浓度条件的优势菌种。因此,为保证产氢体系持续产氢,应控制底物浓度达到高效产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海洋 热处理 蔗糖浓度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烃降解细菌T_1和T_2的分子鉴定分类
16
作者 田胜艳 王娟 聂利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28,41,共5页
从天津滨海潮间带被石油烃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干样含油量0.2 g/g)中,筛选分离出能够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对其中生物量大、单株菌降解效率较高的两株细菌 T_1和 T_2进行16S rDNA 克隆,通过测定和比较16S rDNA 的部分序列对这两株... 从天津滨海潮间带被石油烃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干样含油量0.2 g/g)中,筛选分离出能够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对其中生物量大、单株菌降解效率较高的两株细菌 T_1和 T_2进行16S rDNA 克隆,通过测定和比较16S rDNA 的部分序列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用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中。结果表明,T_1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同源性为89%,T_2与施氏甲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同源性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细菌 16S RDNA 分子鉴定 甲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深红红螺 菌(Rhodospirillum rub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pH值对海洋混合菌群产氢量的影响
17
作者 刘洪艳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8,共6页
对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热休克处理,厌氧条件下富集混合菌群进行产氢试验;设置起始pH从4.0到8.0(间隔0.5个单位),比较混合菌群在不同pH培养条件下产氢量;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起始pH培养条件下的混合菌群组成。结果表... 对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热休克处理,厌氧条件下富集混合菌群进行产氢试验;设置起始pH从4.0到8.0(间隔0.5个单位),比较混合菌群在不同pH培养条件下产氢量;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起始pH培养条件下的混合菌群组成。结果表明,在起始pH为7.0时,混合菌群产氢量最高。不同起始pH对产氢量的影响,依次为pH 6.5>pH 7.5>pH 8.0>pH 6.0>pH 5.5>pH 5.0>pH 4.5>pH 4.0。混合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经DGGE分离,电泳图谱表明,不同起始pH条件下混合菌群的优势菌相同,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与Clostridium sp.存在比较高相似度(98%)。Fe-氢酶基因扩增产物在DGGE电泳图谱中存在一条特异条带,其测定序列与Clostridium perfringens氢酶基因相似度为98%。不同起始pH条件下混合菌群的产氢菌基本相同,混合菌群产氢量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于起始pH对混合菌群Fe-氢酶基因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pH 产氢量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RNA基因 Fe-氢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底物对海洋混合菌群产氢的影响
18
作者 刘洪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4-68,共5页
将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热休克处理,厌氧条件下富集混合菌群进行产氢试验。混合菌群分别接种于含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和蛋白胨的培养液中,测定不同底物培养条件下混合菌群产氢量及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以蔗糖为底物时,混合菌群... 将采自天津潮间带的污泥进行热休克处理,厌氧条件下富集混合菌群进行产氢试验。混合菌群分别接种于含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和蛋白胨的培养液中,测定不同底物培养条件下混合菌群产氢量及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以蔗糖为底物时,混合菌群产氢量最高,为(787±24)mL/L;混合菌群以葡糖糖、乳糖和淀粉为底物时,产氢量依次为(530±20)、(46±5)和(455±35)mL/L;混合菌群不能利用蛋白胨为底物产氢。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底物培养条件下的产氢混合菌群组成。混合菌群16S rRNA基因的DGGE分离结果表明,在蛋白胨培养条件下,混合菌群没有能够形成优势菌,其他底物培养时,混合菌群的优势菌是Clostridi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群 产氢量 底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9
作者 王昶 吕晓翠 +1 位作者 贾青竹 徐永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1,共6页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废水除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也是回收磷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吸附法以及结晶法等除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综合分析表明,研究价...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废水除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也是回收磷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吸附法以及结晶法等除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综合分析表明,研究价格低廉、选择性好、易再生的水处理方法是今后含磷废水处理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未来对磷的回收将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废水 水处理 生物法 化学法 吸附法 结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微藻环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55
20
作者 梁英 冯力霞 +1 位作者 尹翠玲 曹春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植物光合生理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其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对细胞无损伤的优点,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良好...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体内叶绿素作为天然探针、研究和探测植物光合生理状况及各种外界因子对其细微影响的新型植物活体测定和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对细胞无损伤的优点,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良好探针。逆境胁迫对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光合机构的损伤,也影响光合电子的传递及其暗反应的有关酶活性。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方法可以快速、灵敏、无损伤地探测逆境对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作用各种反应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技术 环境胁迫 微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应用 荧光分析技术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