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卒中院前诊断识别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荣 何松 +6 位作者 岗瑞娟 王琪 唐宇杰 刘飞凤 杨杰 李刚 林亚鹏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818,共10页
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首要致残因素,其救治效果高度依赖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干预。目前,院前卒中预测工具主要包括传统量表、机器学习模型及生物标志物三大类,这些诊断工具各具特点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量表(如FAST、辛辛那... 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首要致残因素,其救治效果高度依赖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干预。目前,院前卒中预测工具主要包括传统量表、机器学习模型及生物标志物三大类,这些诊断工具各具特点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量表(如FAST、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因其操作简便成为基层筛查的主要手段,但对后循环卒中识别不足,而针对大血管闭塞的专项量表(如洛杉矶运动量表、动脉闭塞快速评价量表)虽特异性较高,但仍面临假阳性率偏高的问题。机器学习模型(如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在卒中分型及大血管闭塞预测中展现出优越性能,但受限于数据维度不足和临床转化障碍。生物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B)在区分卒中亚型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但因检测技术复杂和标准化不足难以在院前应用。未来需通过优化量表设计、整合多模态数据、开发便携检测技术及加强院前院内衔接来进一步提高院前卒中预测的准确性,为指导早期院前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测 院前急救 大血管闭塞 机器学习模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血压管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志进 谭荃丹 +5 位作者 毛凤凯 李朝晖 陈晨 李刚 杨杰 林亚鹏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839,共11页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早期常出现血压升高,大量观察性研究提示血压升高与AIS患者预后不良相关。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背景下血压波动对缺血半暗带的双重影响,合理的血压管理策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在AIS超早期血压管理领域,在降压时机的抉择、目标血压值的个体化设定,以及不同降压策略对脑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等方面仍存在广泛争议。鉴于此,本文对AIS超早期血压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超早期 血压管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的医学教师数智素养培育研究
3
作者 汪丽聪 孙晓琪 +2 位作者 荣振华 王刚 肖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师数智素养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医学教师在培育数智素养过程中面临着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以及时空四个维度的困境为切入点,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提出涉及政策支持、...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师数智素养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医学教师在培育数智素养过程中面临着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以及时空四个维度的困境为切入点,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提出涉及政策支持、教育改革、资源协调、技术文化推广和伦理法律保障等多方面的培育路径,旨在为医学教师适应数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以期推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技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助力实现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数智素养 医学教育 医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艳 席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3,共4页
银屑病是具有显著遗传倾向的免疫介导皮肤病,认知障碍指认知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二者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且存在共同遗传和炎症发病机制。MRI可评估银屑病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揭示银屑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本文就银屑病与认知障... 银屑病是具有显著遗传倾向的免疫介导皮肤病,认知障碍指认知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二者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且存在共同遗传和炎症发病机制。MRI可评估银屑病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揭示银屑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本文就银屑病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寿宇 刘明川 +1 位作者 李慧珍 邵淑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15,共4页
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医学人文教育存在集中授课时间短、专业分化、专业领域多样、培训基地分散等特点,提出要积极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如聘请... 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医学人文教育存在集中授课时间短、专业分化、专业领域多样、培训基地分散等特点,提出要积极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如聘请名师大家参与教学、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评制度、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将医学人文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研究生医学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养 临床医学 医学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教育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郑英花 赵海燕 孔祥金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4,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研究生对《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及教学模式的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应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开设医学研究生人文课程;分单元开设讲座...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研究生对《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及教学模式的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应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开设医学研究生人文课程;分单元开设讲座是目前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最为可行的实施路径,而开设系列课程则是其发展趋势;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要实现课程体系系统化与课程内容重点化的统一;由案例引导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课程是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授课形式的改革方向;"医学知识背景"是医学研究生人文课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IDEAL-IQ和T2 mapping定量参数与膝骨关节炎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郝天琦 张园 +3 位作者 王国华 黄小铭 杨雅晴 赵鸿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142,共6页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 IPFP)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及T2值与KOA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同日行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的受检者(男34例,女65例),依据膝关...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 IPFP)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及T2值与KOA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同日行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的受检者(男34例,女65例),依据膝关节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KLG)将受检者分成无KOA组(KLG 0~1级)、轻度KOA组(KLG 2级)和重度KOA组(KLG 3~4级)三组。应用3.0 T MR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IDEAL-IQ)、T2 mapping技术测量IPFP的FF及T2值,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FF值及T2值与KOA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KOA的诊断性能。结果 随着KOA程度进展,IPFP的FF值相应越低,T2值越高。无KOA、重度KOA和轻度KOA三组间FF及T2值差异显著,三组的FF值分别为73.13%±3.98%,67.42%±2.25%,61.92%±3.24%,T2值分别为81.04 (79.61, 82.44)ms, 82.72 (81.44, 84.46)ms, 86.79 (85.32, 89.12)ms,两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FP FF值与KLG呈负相关(r=-0.779),T2值与KLG之间呈正相关(r=0.688)。应用FF值及T2值诊断有无KO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37、0.837,敏感度分别为71.8%、70.0%,特异度分别为91.7%、82.1%。结论 IPFP的FF值及T2值与KOA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PFP的病理生理改变,有望作为KOA新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磁共振成像 定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关联性: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婧彤 梅灵俊 +2 位作者 罗佳文 曲晓峰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4-1107,共4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像学研究VAH与PCI关联性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管发育不良 脑梗死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卵圆孔未闭形态特征及相关左心房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戚一名 赵含章 +4 位作者 孙雪纯 崔春生 陈火元 丁明岩 孙丹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7-800,共4页
卵圆孔未闭(PFO)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也是多种临床疾病的重要原因,形态特征及心房结构与功能改变影响其预后。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PFO,而一系列超声新技术还可获取较常规参数更为敏感的指标,早期检出PFO所致左心房功能改变。本文围... 卵圆孔未闭(PFO)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也是多种临床疾病的重要原因,形态特征及心房结构与功能改变影响其预后。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PFO,而一系列超声新技术还可获取较常规参数更为敏感的指标,早期检出PFO所致左心房功能改变。本文围绕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评价PFO形态特征及相关左心房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灌注特征网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班淇琦 瞿航 +2 位作者 王苇 赵义 朱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102,共6页
目的利用MR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灌注特征模式的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患... 目的利用MR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灌注特征模式的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28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26人,进行ASL成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两组间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灌注特征网络的改变。结果与H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两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补充运动区、两侧扣带回中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等区域的灌注明显较低(P<0.05,GRF多重比较校正)。与疾病相关的两个灌注网络的方差组分占总方差的比率分别为17.6%和11.7%(位于95%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第一个灌注网络特征表达值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r=0.32,P=0.001),以第二个灌注特征网络为模板提取的糖尿病组CBF与患者空腹血糖负相关(r=0.12,P=0.03)。结论糖尿病患者部分脑区血流灌注降低,基于主成分的灌注特征能够区分T2DM患者与HC,其灌注模式的改变反映了大脑血流灌注的重塑,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主成分分析 灌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帕金森病脑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雪 伍雅婷 +3 位作者 陆瑶 张洪英 尚松安 吴晶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9-997,共9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型动脉自旋标记(eASL)技术对细化帕金森病(PD)患者脑血流灌注损伤的价值以及在P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C)中的分类效能。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4例PD患者及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5...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型动脉自旋标记(eASL)技术对细化帕金森病(PD)患者脑血流灌注损伤的价值以及在P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C)中的分类效能。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34例PD患者及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5例HCs纳入本研究。采用eASL和常规ASL技术对每例被试行颅脑MR灌注成像,并通过数据后处理获取eASL定量参数[校正脑血流量(CBF)、动脉通过时间(ATT)]和常规ASL定量参数(未校正CBF)。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各项灌注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有显著差异脑区的灌注参数值与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基于灌注参数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评估各分类模型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未校正CBF相比,校正CBF能更为精准地检测出PD患者的运动相关责任脑区的灌注损伤,表现为PD患者右侧丘脑、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等脑区的CBF值增高以及右侧额中回的CBF值减低(FWE校正,P<0.001);而且,PD组左侧额中回的ATT值缩短(FWE校正,P<0.001)。PD组左侧壳核、左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的校正CBF值、左侧壳核的未校正CBF值均与运动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右侧角回的校正CBF值、左侧额中回的ATT值均与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未校正CBF模型在区分PD患者与HC受试者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校正CBF模型的AUC为0.85,基于eASL的多参数联合模型的AUC为0.87。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未校正CBF模型(P<0.05)。结论:eASL技术能够准确显示PD患者灌注损伤脑区,并可反映脑组织ATT的异常改变,多灌注参数的结合能具有较好地PD分类诊断效能,从而为PD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若楠 王媞 王大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MACE组180例和MACE组174例;根据患者的SII按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组117例(SII<633)、中分位组119例(633≤SII<1354)、高分位组118例(SII≥1354)。ROC曲线分析SII对MACE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价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MACE组年龄、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SI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二尖瓣反流比例高于非MACE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ACE组(P<0.05,P<0.01)。SII预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6~0.86)。Kaplan-Meier曲线显示,SII高分位组累积生存率低于中分位组和低分位组(Plog rank<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分位组(HR=5.15,95%CI:2.99~8.86,P=0.001)、高分位组(HR=9.22,95%CI:5.43~15.64,P=0.001)与MACE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较高的SII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用于早期识别不良预后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效应分子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洁 皮彩虹 +1 位作者 潘俊梅 周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组分包括上游调控分子、核心激酶级联复合体和下游转录调控复合体,其通过调控核心成分的效应分子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效应分子主要有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 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组分包括上游调控分子、核心激酶级联复合体和下游转录调控复合体,其通过调控核心成分的效应分子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效应分子主要有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转录增强结构域转录因子(TEAD)、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大肿瘤抑制激酶(LATS)等,具有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迁移和侵袭、调控骨关节炎疾病进程、促进病理性新骨形成推动强直性脊柱炎进展、维持颌下腺发育延缓干燥综合征疾病进程、介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影响系统性硬化病、介导相关靶基因调控肺纤维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Hippo通路相关效应分子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探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新靶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风湿病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7
14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及其新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玲 武会娟 +2 位作者 李宝明 李越 姜苏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02-306,共5页
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目前的常规检测技术均不同程度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易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政府有效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方案的瓶颈。快速、... 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目前的常规检测技术均不同程度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易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政府有效开展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方案的瓶颈。快速、灵敏、方便、实时的新型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科研热点。本文综述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污染现状,总结新型PC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识别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免疫磁分离为基础的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7大新型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污染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相关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6
作者 余璇玥 刘可心 +3 位作者 范铁平 李淑敏 梁心田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栓形成(慢性期);实验室检查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00μmol/L);基因检测显示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其母携带MTHFR基因c.277C>T(p.Arg93Ter)杂合突变,提示家族遗传倾向。临床诊断为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联合叶酸、维生素B_(6)和甲钴胺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同型半胱氨酸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首次报道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在血栓慢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遗传性易栓症应强调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慢性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基因 突变 杂合子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理念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卫华 孙鹏飞 +1 位作者 杨春 曲保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4-236,共3页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和实践"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加强大学生"低碳"理念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积极履行其在倡导...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和实践"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加强大学生"低碳"理念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积极履行其在倡导"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校园以及"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社会义务。"低碳"生活不单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在借鉴外国低碳生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这种责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履行才能共同建立和谐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教育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某医学院校实习医生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海艳 刘嘉 +4 位作者 王为 杨波 张莹 薛文雅 孙彬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59,95,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某医学院校393名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52名(38.7%)实习医生遭受过医院场所暴力,其中91.4%的人遭受责骂、威胁等语言攻击,36.8%的人遭受踢、打等身体攻击,有6.6%的人遭受性骚扰...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某医学院校393名实习医生遭受医疗暴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52名(38.7%)实习医生遭受过医院场所暴力,其中91.4%的人遭受责骂、威胁等语言攻击,36.8%的人遭受踢、打等身体攻击,有6.6%的人遭受性骚扰。实习医生在遭受医院场所暴力后,出现工作热情下降、不想从事本职业、焦虑等不良情绪。建议政府完善医疗体制制度;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在各个学历层次中开展医患沟通课程或培训;实习医生应提高职业道德,提升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倡导患者理性就医、文明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医生 医院场所暴力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管理水平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郝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建设 医院管理水平 现代管理模式 医院信息系统 管理规范化 管理体制 人员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退行性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右心功能
20
作者 丛龙鑫 刘聪 +2 位作者 徐凯 李阳 张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目的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患者右心功能。方法前瞻性选取30例DMR(DMR组)、30例FMR(FMR组)及3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3组间及组间两两常规超... 目的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患者右心功能。方法前瞻性选取30例DMR(DMR组)、30例FMR(FMR组)及3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3组间及组间两两常规超声参数、右心室2D-STI及RT-3DE参数。结果3组间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面积变化分数(FAC)、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三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TR-ERO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对照组,DMR组及FMR组TAPSE减低、PASP升高(P均<0.05),DMR组与FMR组TAPSE、FAC、PASP、RVESV、RVSV、RVEF、LVEF及TR-ER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各纵向应变及右心室肺动脉(RVPA)耦联参数差异,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RT-3DE-RVESV、RT-3DE-RVSV及RT-3DE-RVEF差异,且FMR组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DMR,FMR患者右心功能改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