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2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学科视域下的英语类学科建设——以川外国际关系学院超学科融合建设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玉梅 《语言教育》 2015年第3期2-9,共8页
本文以超学科理念为视角反思我国英语类专业建设的利弊,指出英语类专业超学科建设在优化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然后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专业融合建设为例,探讨超学科理念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 本文以超学科理念为视角反思我国英语类专业建设的利弊,指出英语类专业超学科建设在优化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然后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专业融合建设为例,探讨超学科理念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构想与实践,为英语类专业的超学科发展提供一些探索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学科 英语类专业 融合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慧 《中国信息安全》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两种误区,一是认为,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承诺市场开放,就可以对外国企业和产品一概开放;二是认为,政府采购中,只要所购买的产品和项目不保密,就都可以不设屏障地一律公开。这导致我国许多政府采购项...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两种误区,一是认为,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承诺市场开放,就可以对外国企业和产品一概开放;二是认为,政府采购中,只要所购买的产品和项目不保密,就都可以不设屏障地一律公开。这导致我国许多政府采购项目无限制无禁区地进行进口,造成未来信息安全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党委书记 安全问题 政府采购 学院 信息 博士生导师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语院校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西外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振曼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X期142-143,共2页
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双语课程。本文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外语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质、载体、教学模式,以期对外语院校的双语教学的开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自主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联盟理论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晶晶 吴建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168,共8页
无论在西方国际关系学中还是从古至今的国家间关系的研究中,"联盟"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从霍布斯到沃尔特等几代大师都对联盟问题进行了研究:霍布斯强调利益在联盟中的决定作用;费纳隆认为追逐安全是国家联盟的主要目... 无论在西方国际关系学中还是从古至今的国家间关系的研究中,"联盟"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从霍布斯到沃尔特等几代大师都对联盟问题进行了研究:霍布斯强调利益在联盟中的决定作用;费纳隆认为追逐安全是国家联盟的主要目的;汉密尔顿则主要研究联盟关系中国家之间权利责任分配和认定的问题;摩根索则认为联盟的最终目的是国家追求体系中权力的均衡;怀特注重联盟中的社会因素;沃尔弗斯指出预防冲突是联盟的本质所在;沃尔特重点分析了联盟在保持体系稳定中的制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盟理论 霸权国 非线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命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缘由之不同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晨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100,共11页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修昔底德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与分析使之同时吸引了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人的关注。前者多试图摆脱"修昔底德命题"对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更多战前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掌握得出有异于...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修昔底德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与分析使之同时吸引了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人的关注。前者多试图摆脱"修昔底德命题"对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更多战前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掌握得出有异于修昔底德的结论;后者则多认可修昔底德的论断,并试图以不同的视角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作进一步发散与升华。之所以出现如此学科上的差异,究其实,是因为历史学者们更多地是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把战争的爆发当作某次蝴蝶效应带来的偶然结果;而国际关系学人则是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当作某种现象产生时近乎必然出现的后果。双方在不同方向上的努力,对于我们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 修昔底德 历史学者 国际关系学人 战争起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blioshiny的国际语用能力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宋璐 吕泽铭 杨瑞锦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R-studio环境下的Bilioshiny可视化网页对2004~2023年国际语用能力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国际语用能力研究呈增长趋势,学科领域集中在语言学、医学和心理学...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R-studio环境下的Bilioshiny可视化网页对2004~2023年国际语用能力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国际语用能力研究呈增长趋势,学科领域集中在语言学、医学和心理学;高被引期刊包括以Journal of Pragmatics、Language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和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有重大影响力的学者有Valentina Bambini、Carsten Roever、Naoko Taguchi等;国际协作和该领域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未来研究将关注话语分析、儿童认知障碍与交际障碍、儿童语用能力、心智理论等主题,为今后语用能力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可视化分析 Biblioshi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多边主义:概念、理论与历程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宗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国际关系中的多边主义具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涵,对其理论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主要依附于国际合作等理论,自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以来,多边主义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最终在二战后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关键词 多边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内核下的演绎过程——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变通
8
作者 范斯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01,共7页
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学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下逐步"发展",进而演化出多种"分支"理论,表现了理论的延续与演进。本文试图以内核概念为引导,... 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学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下逐步"发展",进而演化出多种"分支"理论,表现了理论的延续与演进。本文试图以内核概念为引导,在归纳现实主义理论内核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全球化、相互依赖等概念,着重分析新自由制度主义内核及其演绎逻辑,并提出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内核 国家中心论 权力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
9
作者 徐莹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条践行节能减排承诺、消解外界舆论苛责的有效合作途径。中国正在从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类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的项目运作,以开放姿态回应非政府类...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条践行节能减排承诺、消解外界舆论苛责的有效合作途径。中国正在从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类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的项目运作,以开放姿态回应非政府类气候变化组织倡议等方面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进行积极互动。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将在政府层面以更大的决心与耐心,更为务实与灵活的方式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同时,在民间层面,中外气候变化组织也将进一步彼此接近,以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 关系互动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特色鲜明、观点新颖的好书——评柳剑平著《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研究》
10
作者 梁守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研究》 柳剑平 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 国际政治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学术意涵考察——观念本位、规范进路、政策话语和中国学派
11
作者 刘毅 《阴山学刊》 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
主流建构主义以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作为核心文本。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政策背景。就温和建构主义理论自身而言,它的观念本位使其有效挑战既有国际关系理论话语;它的规范方法是一种社会学进路,也是一种哲... 主流建构主义以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作为核心文本。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政策背景。就温和建构主义理论自身而言,它的观念本位使其有效挑战既有国际关系理论话语;它的规范方法是一种社会学进路,也是一种哲学底蕴,是其在方法论层度获得学理支承的基础;温和建构主义适应了政策话语的应用需求,为政策正当性提供了知识和话语支援,虽然可能非其本意。建构主义理论学术意涵与崛起路向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有多维度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 方法 话语 中国学派 主流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想主义的道德观及其困境
12
作者 杨原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并追溯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由此总结归纳出理想主义的道德观。随后分析了国际道德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产生的实际影响,并分析了其构成影响所应具备的条件。最后,重点分析了理...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并追溯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由此总结归纳出理想主义的道德观。随后分析了国际道德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产生的实际影响,并分析了其构成影响所应具备的条件。最后,重点分析了理想主义道德观所存在的四条重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理想主义 道德观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跨界”路径
13
作者 张小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虽然此次笔谈讨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史”,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中国对外关系史”这个概念,因为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丰富得多。不管是中国对外关系史,还是中国外交史,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将主要就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 虽然此次笔谈讨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史”,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中国对外关系史”这个概念,因为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丰富得多。不管是中国对外关系史,还是中国外交史,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将主要就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跨学科或者叫“跨界”问题,谈一些自己多年来一直在琢磨、实践但又不太成熟的想法。其实,我应邀参加这次笔谈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行为。过去40多年里,我一直在高校学习、研究和讲授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并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国际关系学者。虽然始终对中国对外关系史感兴趣,也发表过相关著作和论文,但我并不是专门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的学者,更没有想过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文章,尽管《中共党史研究》一直是我喜欢阅读的学术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高校学习 国际关系学者 跨界 喜欢阅读 跨学科 《中共党史研究》 研究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谷智慧与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14
作者 林红 《孙子研究》 2018年第1期13-23,共11页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对于如何消弭战争、如何化育和平,现代学者提出过诸多方案,而中国古代先人在这一议题上也留下过宝贵的思想遗产。在先秦时代,《鬼谷子》以及它代表的战国纵横派不仅提供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谋略之学,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对于如何消弭战争、如何化育和平,现代学者提出过诸多方案,而中国古代先人在这一议题上也留下过宝贵的思想遗产。在先秦时代,《鬼谷子》以及它代表的战国纵横派不仅提供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谋略之学,而且更提供了先秦智者关于人性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在国际政治分析的个体-国家-国际三个层次上,《鬼谷子》都有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关于士之策、君之治、国之交的许多智慧。在追求和平的冲突解决问题上,鬼谷智慧具有极高的谋略与战略价值,与现代均势战略、联盟战略、谈判战略都有不同程度的契合。《鬼谷子》为现代人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提供了历史先鉴,鬼谷智慧有大战略思维,崇尚战略制胜论,对武力持审慎态度;它有深邃的人文反思精神,对人性与人生有着执着的关怀;它阐发了追求天下太平的本愿,与现代社会的"永久和平"理想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鬼谷文化 冲突解决 和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民主化:困境与希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永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学界最近几年较为关注的话题。伊拉克战争使其面临的困境 ,主要包括理论上的、世界的单极化趋势以及政治相对于经济的优先性等充分暴露出来。然而 ,从长远看 ,国际主体争取承认的斗争。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国际关系民主化 困境 希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访王学东教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学东 邓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5,共5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苏东剧变以后,传统的国际共运史学科受到冲击,"世界社会主义"概念开始被频繁使用,国际共运史学科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改称为世界社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苏东剧变以后,传统的国际共运史学科受到冲击,"世界社会主义"概念开始被频繁使用,国际共运史学科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改称为世界社会主义学科,一度出现了用"世界社会主义"替代"国际共运史"的趋势。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史"虽然密切相关,甚至有部分内容相互重合,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不可等同视之,更不能相互替代。应当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来延续或补充国际共运史,而不能用世界社会主义来取代国际共运史。因此,为促进学科发展,有必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厘清两者的关系,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刊就此问题对我国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王学东教授进行了专访,以期帮助学界更好地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与"世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世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动运历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的区域研究:认识论视角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4,共4页
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 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际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沃尔兹的批评一样,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未能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区域研究 认识论 解构 新中世纪主义 国际秩序 World 关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历史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滨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共3页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 国际关系研究在一百年的发展演进历程中,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的关系似乎总是无法厘清。本期笔谈继续探讨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实践逻辑、历史社会学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哪些启示?反思“威斯特伐利亚”能否消弭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已久的历史与理论之间的张力?历史研究和国际大战略缔造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世界历史中非西方世界的经验如何影响后西方多元国际秩序的重构?区域史研究在区域研究的理论解构和重构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探索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旨在祛除西方学术界的知识话语霸权、克服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研究领域的故步自封、探寻理解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历史社会学 实践逻辑 历史路径 西方世界 区域史研究 西方学术界 国际关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理解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腾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6,共3页
个人、社会、机构、规则、民族、国家等等,每一种在历史中生成并于现在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历史性。一切事物的历史性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历史性。对历史的更好理解是人更好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必要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而言,... 个人、社会、机构、规则、民族、国家等等,每一种在历史中生成并于现在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历史性。一切事物的历史性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历史性。对历史的更好理解是人更好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必要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而言,历史研究确实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国际关系研究同样基于历史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历史理解 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性 认识世界 社会科学 历史研究 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困境”概念与国际关系局部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桂银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
自美国自由派现实主义理论家约翰·赫兹首次提出并论说“安全困境”以来,这个概念成为学术界用来解释和规划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外学术界先后出现过四个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阐释、... 自美国自由派现实主义理论家约翰·赫兹首次提出并论说“安全困境”以来,这个概念成为学术界用来解释和规划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外学术界先后出现过四个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阐释、运用和创新。本文聚焦“安全困境”概念的内涵及变化,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安全困境”概念的演化过程,尤其是如何从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项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二是“安全困境”概念和理论所推动形成的主要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以及它们各自的内容和指向;三是“安全困境”概念的当今含义及运用、误用和滥用,以及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困境 自由派 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要术语 约翰·赫兹 演化过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