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检验
1
作者 贺晔平 任婷婷 张万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0-135,共6页
文章基于收入视角构建风险冲击下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模型,结合2012—2023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进行了双重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覆盖广度对居民收... 文章基于收入视角构建风险冲击下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模型,结合2012—2023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进行了双重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覆盖广度对居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抑制作用,而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均无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金融可得性对共同富裕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提高保险参与度和投资转化率两条路径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并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在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其收入分配改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钢 张恬 郭文旌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8,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发挥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在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方...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发挥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在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方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国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存在差异性,但总体基尼系数值由2012年的0.235下降到了2022年的0.216,区域间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影响效应方面,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即可带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0.026个单位。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新型劳动资料以及东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此外,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还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性,能有效带动更大范围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新质生产力 时序演变 空间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周期更迭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基于“量-价-率”分层共振与分层传导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俊 沈雨田 胡恒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迅速产生强烈共振,牵引全球金融周期在扩张与紧缩之间交替更迭,引发学术界和货币当局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来自全球33个样本经济体包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资产价格...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迅速产生强烈共振,牵引全球金融周期在扩张与紧缩之间交替更迭,引发学术界和货币当局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来自全球33个样本经济体包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资产价格和杠杆率的3个组别9类金融序列数据,运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测度和解构,并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分层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在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波动之间存在分层共振,其中杠杆率共振与全球金融周期的协同性最强;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尤其是联邦基金利率政策是直接牵引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主要力量,并会通过影响全球杠杆率共振间接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牵引作用;杠杆率组别金融周期在全球金融周期分层扩散和传导中最为突出,既能够对其他两个量价组别金融周期产生同层扩散,也会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跨层传导。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中国宏观金融调控、防范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美国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流动 资产价格 杠杆率 分层共振 分层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周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自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郗静 卞志村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37,共22页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政策自主性面临挑战。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区制划分,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在不同区制中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存在差异化影响;第二,全球金融周期处于不同波动区制时,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第三,在全球金融周期的低波动区制内,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在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负向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高波动区制内其作用受限,故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跨境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童馨乐 佴逸潇 胡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0,共17页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结合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资源约束、套利限制、信息壁垒和交通障碍等制约因素,从粮食期现货联动视角出发,发现粮食期货市场通过信息传递、套利套保和仓单交割等路径能有效缓解现货市场分割、实现粮食市场整合。为加快形成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应提高期现货市场联动性,优化期货资源配置功能;丰富期货市场参与主体,重视现货市场风险管理;增强期货市场仓单交易功能,提高粮食异地交易能力;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着力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 期现货市场联动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92
6
作者 刘敏楼 黄旭 孙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中国发展方式面临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对于中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利用2... 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通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中国发展方式面临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对于中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利用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系统GMM以及替换变量等稳健性方法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维度方面,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促进效果主要通过提高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实现。而使用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创新主体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效率激发创新活力,驱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数字金融"赋能"绿色金融提质增效,提升绿色服务效率、降低绿色服务成本以及资金流向监测等功能,推动绿色发展。③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尚未表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但其绿色效应伴随着地区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呈现递减趋势,这一促进效果在空间分布上也展现了包容性增长的普惠特征;同时,更完善的金融监管措施也有助于数字金融发挥其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绿色增长效应,有助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志勇 万祥龙 许承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对外直接投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对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贷款余额占地区GDP... 对外直接投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对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贷款余额占地区GDP比重衡量的金融发展深度和以私人信贷比度量的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程度都对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本文还验证了一些传统变量,如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出口、吸引外资和储蓄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面板数据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阶GARCH类模型的非负性、平稳性及记忆性研究
8
作者 潘群星 杜修立 张兵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1,共6页
文章运用Maclaurin级数把(1,1)-阶GARCH类模型展开成ARCH(∞)过程,利用其脉冲响应函数和Volterra级数来考察模型的非负性(模型设定)、协方差平稳性及记忆性问题,结果表明:IGARCH、EWMA模型都是一个短记忆而非永久记忆过程,FIGARCH模型... 文章运用Maclaurin级数把(1,1)-阶GARCH类模型展开成ARCH(∞)过程,利用其脉冲响应函数和Volterra级数来考察模型的非负性(模型设定)、协方差平稳性及记忆性问题,结果表明:IGARCH、EWMA模型都是一个短记忆而非永久记忆过程,FIGARCH模型的记忆性仍是公开的,这三种模型都无法实现平稳;平稳的LMGARCH模型是一个长记忆过程,平稳的HYGARCH模型是一个中记忆过程;以上模型的设定都存在非负性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阶GARCH类模型 ARCH(∞)过程 脉冲响应函数 VOLTERRA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状况的动态测度及其非线性宏观经济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卞志村 笪哲 刘珂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61,共9页
本文首次根据Log-ML、DIC等标准,实证检验参数及残差方差的时变特性对于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DFCI)构建问题的适用性,据此选定TVP-VAR-SV模型进行指数编制,进而运用MS-VAR模型建立综合经济因素与金融因素的“坐标体系”,准确研判中国... 本文首次根据Log-ML、DIC等标准,实证检验参数及残差方差的时变特性对于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DFCI)构建问题的适用性,据此选定TVP-VAR-SV模型进行指数编制,进而运用MS-VAR模型建立综合经济因素与金融因素的“坐标体系”,准确研判中国经济金融区制状态,基于直接脉冲响应、DFCI变动惯性等视角,分析不同经济金融阶段金融状况变动的非线性经济效应,为中国宏观调控当局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实证经验参考。本文研究发现:相较于VAR和TVP-VAR-CV,TVP-VAR-SV模型更适用于构建中国DFCI,而据此确定的权重动态及指数走势较好地契合中国金融实际形势;中国金融状况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依赖于经济金融阶段,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中国金融状况变动存在较强惯性,在其作用下宏观经济可能受到“余震”冲击,而据此进行精准逆周期金融调控有利于经济金融稳定。因此,中国应运用TVP-VAR-SV模型精准动态测度金融状况,并基于对所处经济金融阶段的准确研判,审慎开展逆周期金融调控以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金融状况指数(DFCI) 非线性宏观经济效应 惯性机制 TVP-VAR-S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与启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9
10
作者 仪垂林 孙玲玲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96,共6页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产...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着重分析基于该理论的投资行为理论模型和投资策略,期望促进行为金融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金融 市场参与者行为 投资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陆岷峰 徐博欢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8,共10页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改善我国金融服务的不均衡、不充分状态,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其中重点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改善我国金融服务的不均衡、不充分状态,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其中重点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究其原因,各类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均存在不足,使得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匹配,因此,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结合国内外经验看,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实体、服务小微为本,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明确各自发展战略,同时做好对金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小微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 微型金融机构 微型金融 普惠金融 民营经济 金融扶贫 风险防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与商业银行绩效 被引量:51
12
作者 申创 刘笑天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9,共14页
本文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和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总体商业银行样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随... 本文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和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总体商业银行样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这一负向影响效果将会逐步减弱;当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超过临界值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这是因为,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逐步增强,"竞争效应"则会逐步减弱。(2)对于分类银行样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势力越强的商业银行受到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越小。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向商业银行和监管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市场势力 商业银行绩效 技术外溢效应 竞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金融准入及金融牌照审批体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陆岷峰 李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共6页
金融牌照的审批体制是金融市场准入准则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牌照的审批犹如一道"门",负责审批的部门就是"守门人",金融牌照的审批体制能否适应时代的潮流直接决定了金融市场中各类型金融业务的质量。近年来金融乱... 金融牌照的审批体制是金融市场准入准则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牌照的审批犹如一道"门",负责审批的部门就是"守门人",金融牌照的审批体制能否适应时代的潮流直接决定了金融市场中各类型金融业务的质量。近年来金融乱象频发反映出当前分级、分散的金融牌照审批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构建集中统一的金融牌照审批体制的呼声与日俱增。集中统一审批制有利有弊,监管部门需要扬长避短,完善集中统一审批体制的各项细则,确立全国性的金融牌照审批部门,明确审批职责,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权力的垄断,守好金融市场的大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业经营 金融风险 金融牌照 全牌照 牌照审批 市场准入 风险防控 混业监管 功能监管 行为监管 金融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 被引量:60
14
作者 陆岷峰 刘凤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15,共6页
目前,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正席卷全国,给传统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商业银行面临着变与不变的应对选择。本文认为,变是必然趋势,也是商业银行生存之道,但"不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不变"需要自... 目前,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正席卷全国,给传统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商业银行面临着变与不变的应对选择。本文认为,变是必然趋势,也是商业银行生存之道,但"不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不变"需要自信,"变"不能盲目。对此,商业银行应在全面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形成比较优势,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变革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伟 刘萍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82-91,共10页
基于2000—201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金融发展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渠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家精神就越活跃,进而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通过比较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回归结果本文还发现,上述三者之间... 基于2000—201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金融发展通过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渠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家精神就越活跃,进而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通过比较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回归结果本文还发现,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有关,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最显著,市场化程度中等的中部地区次之,市场化程度最低的西部地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企业家精神 城乡收入差距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源源 张译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27-36,共10页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 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 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个金融行业的关联度很强,银行体系相对证券业和保险业有更强的关联度;风险传染具有普遍性,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染呈现衰减特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与其自身经营风险存在较强关联,并非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同时,监管部门既要专注微观审慎还应专注宏观审慎,根据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而非规模大小,正确确立中国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名单,构建渐趋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风险溢出 CoVaR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 被引量:94
17
作者 陆岷峰 虞鹏飞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5年第3期31-38,共8页
实行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面对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思维逐渐深入人心,这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互联网核心思维的"大数据"战略... 实行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面对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思维逐渐深入人心,这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互联网核心思维的"大数据"战略深刻地影响着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在庞大的中国金融消费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以"大数据"战略为核心的转型方案,深入挖掘市场机会,成为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手段。而商业银行要将"大数据"战略成功地嵌入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实施这一战略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实事求是地进行战略定位,并围绕战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 大数据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金融:理论溯源、分析框架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中锦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2,共7页
从理论起源和定义体系看,养老金融的研究框架应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三大领域。养老金金融事关养老制度完善和养老金增值运营,是养老金融研究的内核;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是金融基于养老这一根本目的而促... 从理论起源和定义体系看,养老金融的研究框架应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三大领域。养老金金融事关养老制度完善和养老金增值运营,是养老金融研究的内核;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是金融基于养老这一根本目的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和养老服务能力提升,是养老金融研究的外延。中国的养老金融发展应在促进总量增长中推进结构优化,总量增长主要体现在养老金金融规模增长和养老金金融占金融业整体比重提高,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以市场化方式弱化养老金第一支柱、健全养老金第二支柱并创立养老金第三支柱,以三支柱协调发展促进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融 养老金金融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区域市场分割研究:江苏样本 被引量:4
19
作者 莫媛 徐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0,共7页
本文以江苏省1994—2009年52个县(市)为样本,以F—H检验为理论框架,采用GLS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市场分割问题。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市场在县域层面分割性是由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的制约、地方行政壁垒的条块分割等因素造成... 本文以江苏省1994—2009年52个县(市)为样本,以F—H检验为理论框架,采用GLS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市场分割问题。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市场在县域层面分割性是由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的制约、地方行政壁垒的条块分割等因素造成的;随着农村区域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发展和深化,农村区域金融市场分割程度呈U型变化趋势,后期服务"三农"的强金融控制政策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F—H检验 农村金融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风险类型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岷峰 高攀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共5页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程,通常要推行利率市场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松信贷业务限制、开放资本项目。本文便通过这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并逐个剖析商业银行...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程,通常要推行利率市场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松信贷业务限制、开放资本项目。本文便通过这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并逐个剖析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国内各类型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自主定价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审慎性推进混业经营、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视资本账户开放下风险的六大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商业银行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