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首例Wilson病ATP7B基因突变类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传领 李春阳 +5 位作者 高迎春 程国强 徐亚楠 李灵 张波 肖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202-3203,共2页
患者男.19岁。因多动、站立不稳等姿势和步态异常3个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经头部MRI、腹部彩超、铜蓝蛋白以及K-F环的相关检查,证实患者合并有基底节、脑干、肝脏、脾脏、角膜及血液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无家... 患者男.19岁。因多动、站立不稳等姿势和步态异常3个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经头部MRI、腹部彩超、铜蓝蛋白以及K-F环的相关检查,证实患者合并有基底节、脑干、肝脏、脾脏、角膜及血液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无家族遗传史,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诊断标准综合判断为疑似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WILSON病 基因突变类型 ATP7B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头部MRI 多系统损害 家族遗传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农作物水浸提液对桔梗化感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刘鹏飞 王晓琴 +4 位作者 于娟 麻剑南 曹阳 乔娥 贾鑫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农作物水浸提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水浸提法,研究玉米、谷子、大豆不同浓度(10、20、30、50 mg/mL)水浸提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作物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对... 为探究不同农作物水浸提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水浸提法,研究玉米、谷子、大豆不同浓度(10、20、30、50 mg/mL)水浸提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作物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对桔梗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在50 mg/mL浓度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大豆秸秆水浸提液在30 mg/mL浓度时与ck相比促进作用显著,对桔梗幼苗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玉米和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处理;大豆秸秆水浸提液浓度为10、20、30 mg/mL时,桔梗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ck,优于玉米和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处理;玉米、谷子、大豆秸秆水浸提液对桔梗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趋势呈“低促高抑”变化;玉米秸秆水浸提液浓度为20 mg/mL时桔梗幼苗脯氨酸(Pro)含量最大;30 mg/mL玉米和大豆水浸提液处理下桔梗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较高。玉米、谷子、大豆均可以与桔梗进行轮作或间、套作,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大豆秸秆水浸提液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玉米秸秆水浸提液,谷子秸秆水浸提液促进作用最弱,表明大豆更适宜与桔梗进行轮作或间作、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玉米 谷子 大豆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黄芪甲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贾鑫 孙窗舒 +2 位作者 李光跃 李国斌 陈贵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1-509,共9页
以二年生蒙古黄芪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自然界干旱的方法,连续控水14d,分析持续性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实生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其黄芪甲苷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黄芪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其中... 以二年生蒙古黄芪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自然界干旱的方法,连续控水14d,分析持续性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实生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其黄芪甲苷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黄芪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其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其根茎干重也降低。(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芪根叶中抗氧化酶类SOD、POD、CAT、APX和GR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中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2.1%、108.6%、178.0%、299.4%和303.4%,且根叶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升高。(3)黄芪甲苷积累量在干旱胁迫第12天达到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3.0%,随后降低。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黄芪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的损伤,最大程度地维持植株的正常代谢;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黄芪甲苷的积累,而重度胁迫不利于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蒙古黄芪 抗氧化酶类 渗透调节物质 黄芪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盐碱胁迫下蒙药材阿给(冷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玥辰 金昆 薛焱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5,79,共7页
为了探究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对盐碱胁迫下蒙药材阿给(冷蒿)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NaCl、NaHCO_(3)模拟盐碱胁迫,筛选出与对照相比能使50%冷蒿种子萌发的NaCl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210 mmol/L和95 mmol/... 为了探究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对盐碱胁迫下蒙药材阿给(冷蒿)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NaCl、NaHCO_(3)模拟盐碱胁迫,筛选出与对照相比能使50%冷蒿种子萌发的NaCl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210 mmol/L和95 mmol/L),研究在此浓度盐碱胁迫下,分别施加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NaHCO_(3)浓度逐渐升高,冷蒿种子发芽率降低。不同浓度IAA和GA_(3)对冷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各处理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NaCl胁迫下,50 mg/L IAA和80 mg/L 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冷蒿种子各萌发指标;NaHCO_(3)胁迫下,50 mg/L IAA和10 mg/L 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盐碱胁迫下冷蒿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种子萌发 外源激素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桔梗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美茜 于娟 +4 位作者 曹阳 麻剑南 包晨丽 王晓琴 贾鑫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为探究桔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二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式,设置对照组(CK,正常浇水)、低浓度盐胁迫(S1,200 mmol/L NaCl)、中浓度盐胁迫(S2,400 mmol/L NaCl)和高浓度盐胁迫(S3,600 mmol/L NaCl)等4个处理组,测定不同浓度盐胁... 为探究桔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二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式,设置对照组(CK,正常浇水)、低浓度盐胁迫(S1,200 mmol/L NaCl)、中浓度盐胁迫(S2,400 mmol/L NaCl)和高浓度盐胁迫(S3,600 mmol/L NaCl)等4个处理组,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桔梗幼苗的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盐胁迫会抑制桔梗的正常生长,降低其生物量,且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S1有利于促进桔梗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S2及S3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桔梗叶片及根部抗氧化酶活性均在重度盐胁迫和处理第30天时显著降低;桔梗叶片和根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盐胁迫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研究可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下桔梗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桔梗在盐碱地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盐胁迫 生物量 生理指标 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载药量斑蝥素聚合物胶束递送系统制备及其抗乳腺癌研究
6
作者 刘丝露 白云 +4 位作者 王建华 张可青 孙艳雪 张可欣 徐鹏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为制备高载药量的斑蝥素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CTD@Sol),并初步探讨该给药系统抗乳腺癌的可行性。首先,以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为载体材料,以斑蝥素(CTD)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得到CTD@Sol,并对... 为制备高载药量的斑蝥素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CTD@Sol),并初步探讨该给药系统抗乳腺癌的可行性。首先,以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为载体材料,以斑蝥素(CTD)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得到CTD@Sol,并对其外观形貌、粒径、电位、体外释放度等药剂学属性进行评价。通过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考察了CTD@Sol对乳腺癌(4T1)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4T1对该给药系统的摄取效率;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考察了给药系统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结果表明,CTD@Sol外观呈微弱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159.73±1.96)nm、PDI为0.198±0.006、Zeta电位为-(47.60±1.77)mV、包封率为(90.29±1.69)%、载药量为(45.00±0.84)%;体外释放及溶血实验表明,相较于中性环境(pH 7.4)下,CTD@Sol在酸性环境(pH 5.5)下药物明显加速释放,提示该体系具有细胞内吞体pH条件下的酸敏感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细胞摄取、细胞毒、凋亡实验表明,CTD@Sol对4T1细胞更具有杀伤力,且Sol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能显著增强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效率;体内实验表明该递送系统对肿瘤组织具有显著的靶向性。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高载药量(>45%)CTD@Sol给药系统,该系统药剂学性能良好,靶向性强,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 抗乳腺癌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蒙药珍宝丸挥发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马广平 渠弼 +2 位作者 布仁 莲花 白文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9,共9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及抗氧化活性实验推测蒙药珍宝丸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珍宝丸中挥发油,利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GC...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及抗氧化活性实验推测蒙药珍宝丸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珍宝丸中挥发油,利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GC-MS分析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珍宝丸挥发油防治RA的主要成分、关键靶点及通路进行研究。同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对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珍宝丸中共鉴定出115个挥发油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前48的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7.66%。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珍宝丸能够通过147个RA相关靶点,调控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和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珍宝丸挥发油中7个主要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抗氧化活性试验证明,珍宝丸挥发油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能力。结论利用GC-MS高通量分析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试验,推测了蒙药珍宝丸挥发油治疗RA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珍宝丸挥发油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珍宝丸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寒水石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朝军 周昊霏 +3 位作者 陆景坤 胡蜜霞 毅和 周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建立寒水石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南、北寒水石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后,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寒水石样品中砷、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铜。同时对相应方法学... 目的:建立寒水石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南、北寒水石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后,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寒水石样品中砷、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铜。同时对相应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寒水石中5种有害元素回收率在90%~104.5%,精密度<2%。铅、镉、铜、砷、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2、0.06、0.50、1.25×10-3、1.43×10-3μg.g-1。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矿物药石膏项下标准,寒水石样品中仅砷含量有10.34%超标;参照2010版植物药标准,南寒水石汞含量3.45%超标,南、北寒水石镉含量13.79%超标;南、北寒水石重金属、有害元素分布没有明显规律。结论:本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为进一步研究寒水石中有害元素成分及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水石 原子荧光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重金属 有害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耧斗菜多糖提取方法及质量分数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云学英 王建华 +3 位作者 李成林 况媛媛 李振 韩士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优选蒙药耧斗菜多糖的提取方法,并测定其质量分数.方法:用回流法与超声法提取蒙药耧斗菜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多糖质量分数,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法.结果: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蒙药耧斗菜粗多糖均为棕色粉末,回流法粗多糖产率... 目的:优选蒙药耧斗菜多糖的提取方法,并测定其质量分数.方法:用回流法与超声法提取蒙药耧斗菜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多糖质量分数,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法.结果: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蒙药耧斗菜粗多糖均为棕色粉末,回流法粗多糖产率为3.47%,多糖质量分数为6.86mg/g,超声法得到的粗多糖产率为2.61%,多糖质量分数为18.90mg/g;正交试验优选出的超声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60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80 W.结论:回流法提取得到的粗多糖产量高,多糖质量分数低,提取时间较长,操作步骤多;超声法得到的粗多糖产量低,多糖质量分数高,提取时间较短,操作步骤较为简便.后者更适合于植物多糖的质量分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耧斗菜 多糖 提取 正交试验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晓伟 陈建平 +4 位作者 郭妍妍 尚成友 周立娟 刘春来 成日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214-218,共5页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工作。高效毛细管电泳能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已成为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中药 应用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蒙成药三子散中4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春龙 白玉琴 +1 位作者 雷露静 王焕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5-80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栀子苷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其在三子散中的量,并分别测定栀子苷与没食子酸、绿原酸、诃黎勒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三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三子散中没食子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栀子苷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其在三子散中的量,并分别测定栀子苷与没食子酸、绿原酸、诃黎勒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三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三子散中没食子酸、绿原酸、诃黎勒酸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所得计算结果的差异,10批三子散中4种成分的外标法测定结果与相对校正因子法计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测多评法可以应用于三子散的多指标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三子散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肉苁蓉总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艳芳 赵继军 +3 位作者 海鹏丽 薛培凤 李辉 李旻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6-1080,1069,共6页
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考察指标,研究盐生肉苁蓉总苷对实验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灌胃给予盐生肉苁蓉总苷高剂量(130 mg/kg)、中剂量(100 mg/kg)、低剂量(65 mg/kg),并以... 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肝功能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考察指标,研究盐生肉苁蓉总苷对实验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灌胃给予盐生肉苁蓉总苷高剂量(130 mg/kg)、中剂量(100 mg/kg)、低剂量(65 mg/kg),并以联苯双酯(150 mg/kg)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显著升高;肝脏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肝细胞出现脂变情况。盐生肉苁蓉总苷高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肝功指标,减轻肝细胞的脂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测定盐生肉苁蓉总苷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为29.1%。上述实验表明,盐生肉苁蓉总苷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证实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盐生肉苁蓉总苷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肉苁蓉总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毛蕊花糖苷 松果菊苷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建平 包保全 +6 位作者 赵红梅 张屏 朱晓伟 额尔敦 白文明 杨显安 刘春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9期1921-1928,共8页
目的:研究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其作为评价指标,从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温... 目的:研究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其作为评价指标,从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41℃,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1?28 g·m L-1,超声时间40 min,总生物碱含量为0.277 4%。结论:响应面法优化蒙药漏芦花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稳定性良好、可预测性高,为蒙药漏芦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漏芦花 总生物碱 响应面优化 超声提取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应激对rd新生小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传领 邸桐 +2 位作者 王文婧 牛丽丽 肖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3,共5页
目的 rd小鼠是一种出生1周左右自发致盲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通过母婴分离应激实验,检测其对rd新生小鼠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初步评价rd小鼠能否成为眼部疾病与焦虑抑郁研究新的模型。方法将出生第1天的rd小鼠分为母婴分离组... 目的 rd小鼠是一种出生1周左右自发致盲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通过母婴分离应激实验,检测其对rd新生小鼠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初步评价rd小鼠能否成为眼部疾病与焦虑抑郁研究新的模型。方法将出生第1天的rd小鼠分为母婴分离组(n=9)和对照组(n=9)。母婴分离组每天与母鼠分离4 h,共分离28 d。从第29天开始行为测试实验,通过Smart3动物行为跟踪软件检测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在旷场实验和十字高架实验中的焦虑样行为,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抑郁样行为。结果在旷场实验中,母婴分离组在旷场中心的时间比例(0.88%)和运动距离(28.17±5.65)cm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61%,109.9±9.79 cm;P=0.04,P=0.001);在十字高架实验中,母婴分离组在开放臂的时间(40.64±4.13)s明显少于对照组(91.73±11.26 s,P<0.01);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母婴分离组的不动时间(126.5±10.22)s明显多于对照组(77.75±16.83s,P=0.02);在悬尾实验中,母婴分离组的不动时间(21.56±6.83)s多于对照组(7.37±3.22 s,P=0.03)。结论rd小鼠母婴分离28 d应激,能够明显增加rd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和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小鼠 母婴分离 开放场实验 十字高架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悬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虾致死试验筛选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晶晶 张屏 +3 位作者 李瑞娟 赵红梅 岳鑫 包保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889-893,共5页
海虾致死试验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抗癌和杀病原虫等药理活性的筛选,也是毒性评估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方法利用简单的生物有机体——丰年虾(Brine Shrimp,Artemia sp.)的幼虫,体外给予不同... 海虾致死试验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抗癌和杀病原虫等药理活性的筛选,也是毒性评估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方法利用简单的生物有机体——丰年虾(Brine Shrimp,Artemia sp.)的幼虫,体外给予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海虾幼虫的存活数,计算出LD50值作为活性评价指标。该方法应用整体动物进行体外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样品用量在20 mg以下,适用于天然提取物的活性筛选和活性追踪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虾致死性试验 细胞毒 抗癌 杀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寒水石化灰小剂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景坤 徐易德 +2 位作者 赵立元 尹若熙 景慧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寒水石化灰小剂的抗癌活性、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菌活性。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寒水石化灰小剂的含药血清,MTT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S180腹水瘤细胞和人食道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牛津杯... 目的:研究寒水石化灰小剂的抗癌活性、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菌活性。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寒水石化灰小剂的含药血清,MTT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S180腹水瘤细胞和人食道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牛津杯法测定寒水石化灰小剂体外的抗菌活性。结果:寒水石化灰小剂含药血清抑制S180和人食道癌细胞增殖,对人食道癌细胞的抑制与5-氟尿嘧啶(5-Fu)有协同作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但对5-Fu所致的小鼠脾细胞转化率降低有抑制作用;汤剂浓度在0.25 g·mL-1以上表现有抗菌活性。结论:体外实验表明,寒水石化灰小剂能抑制S180腹水瘤细胞和人食道癌细胞增殖,显著逆转免疫抑制剂体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转化率降低,抗菌活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水石化灰小剂 抗癌 免疫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方法及愈伤组织、初生吸器诱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鑫 陈贵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6-854,共9页
专性寄生植物锁阳以干燥肉质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在锁阳的生活史中,需要经历种子萌发、芽管状器管伸长、初生吸器形成、次生吸器形成等过程,其中种子萌发和初生吸器形成是锁阳完成生活史的最基本条件。目前,触发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 专性寄生植物锁阳以干燥肉质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在锁阳的生活史中,需要经历种子萌发、芽管状器管伸长、初生吸器形成、次生吸器形成等过程,其中种子萌发和初生吸器形成是锁阳完成生活史的最基本条件。目前,触发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阈值和种类并不清楚,导致人工调控锁阳生活史困难及栽培收益不高。本论文运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类素等多种激素交互作用对锁阳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促进锁阳球形原胚的发育。(2)B5培养基添加1.0 mg·L^-12,4-D,0.5 mg·L^-1 KT,1.0 mg·L^-1 GA3可以高效诱导锁阳种子愈伤组织形成,愈伤诱导率达13.7%±3.1%。(3)B5培养基添加0.5 mg·L^-12,4-D,0.25 mg·L^-1 KT可以高效诱导锁阳愈伤组织分化初生吸器,一些初生吸器继续分化成芽管状气管,延伸3~4 cm后,顶端膨大,形成新的初生吸器。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吸器诱导因子 组织学 寄主—寄生植物互作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朱日亨滴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慕桂娟 陆景坤 +4 位作者 王跃武 孙雨辉 那生桑 孙宇鑫 胡玉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蒙药方剂朱日亨滴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文献挖掘、数据库检索收集整理朱日亨滴丸各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分析筛选;利用PharmMapper在线工...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蒙药方剂朱日亨滴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文献挖掘、数据库检索收集整理朱日亨滴丸各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分析筛选;利用PharmMapper在线工具预测朱日亨滴丸所含化合物的潜在靶点;通过MAS 3.0在线工具对朱日亨滴丸的化合物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应用Cytoscape软件建立朱日亨滴丸的"化合物-靶点-药物网络模型"和"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并对网络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网络拓朴学分析结果显示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非受体1型(PTPN1)、视黄酸受体RXR-α(RXRA)、3-磷酸肌醇依赖蛋白酶1(PDPK1)、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是朱日亨滴丸的主要靶点;介数及网络度排序在前面的20个化合物有16个化合物为基础方中广枣、肉豆蔻、檀香的化合物,三味药材各占1/3。广枣、肉豆蔻、檀香的平均介数值均高于其他药材化合物平均介数,其中,广枣的平均介数最高。通路富集结果表明,朱日亨滴丸对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主要有:黏着斑、胰岛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Fc&RI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 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朱日亨滴丸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多存在共靶。结论朱日亨滴丸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作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广枣、肉豆蔻、檀香是方中最重要的三味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日亨滴丸 网络药理学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中新唢呐草素Ⅰ的分离、含量测定和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萨仁高娃 苏龙嘎 +1 位作者 才仁拉毛 齐和日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19-1324,共6页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阿尔山玫瑰花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95.48%)的新唢呐草素I,并鉴定其化学结构;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种不同产地的玫瑰花中新唢呐草素I含量,其含量为0.7%~7.4%;体外活性...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阿尔山玫瑰花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95.48%)的新唢呐草素I,并鉴定其化学结构;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种不同产地的玫瑰花中新唢呐草素I含量,其含量为0.7%~7.4%;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唢呐草素I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为10.0μg/mL,并不同产地玫瑰花提取物均显示抑制活性;新唢呐草素I也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IC为8.1μg/mL,不同产地玫瑰花提取物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而随着玫瑰花中新唢呐草素I含量的增加,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有增强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玫瑰花提取物的降低餐后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新唢呐草素I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免疫调节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睿婷 兰耀东 +3 位作者 包思成 王来兵 乔俊缠 渠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22-3128,共7页
目的探讨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利用标准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作感染动物模型,以动物的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菌活性;用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 目的探讨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利用标准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作感染动物模型,以动物的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菌活性;用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调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体外抑菌试验显示线叶菊黄酮滴丸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线叶菊黄酮滴丸中剂量组对感染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和高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均为70%;线叶菊黄酮滴丸还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死亡,测得其MTD值为16 g·kg-1。结论该药毒性极低,体内、外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叶菊黄酮滴丸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