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0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23年兰州地区0~14岁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那飞扬 杨译 +1 位作者 王雍 王雁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26-3031,共6页
背景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不同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存在差异。兰州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沙尘天气较多,秋季花粉浓度较高,但目前缺乏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目的探讨兰州地区2014—2023年0~14岁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 背景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不同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存在差异。兰州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沙尘天气较多,秋季花粉浓度较高,但目前缺乏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目的探讨兰州地区2014—2023年0~14岁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其主要病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44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年份的关系。结果2014—2023年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14例(33.2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59例(27.44%),感染后咳嗽221例(23.41%),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4例(3.60%),胃食管反流性咳嗽9例(0.95%),其他病因咳嗽107例(11.34%)。107例其他病因咳嗽的患儿中多病因儿童80例(占总病例数8.47%),多病因儿童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感染后咳嗽占30.00%(24/80)。不同性别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4,P=0.971)。不同年龄、季节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544,P<0.001;χ^(2)=31.793,P=0.007)。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年份的增长,咳嗽变异性哮喘逐渐减少(χ^(2)=43.252,P<0.00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逐渐上升(χ^(2)=30.431,P<0.001)。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是2014—2023年兰州地区0~14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在多病因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感染后咳嗽是其首位原因。年龄与季节会影响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构成。随着年份变化,咳嗽变异性哮喘逐渐减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 兰州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感染后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1089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冷文婷 何晓霞 +1 位作者 王文菊 骆志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兰州地区2017-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疾病特征和致病化妆品的相关信息,为科学有效防治化妆品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以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兰州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分析对象,整理数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兰州地区2017-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疾病特征和致病化妆品的相关信息,为科学有效防治化妆品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以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兰州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分析对象,整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0年兰州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1 089例,报告例数逐年增加,中青年女性为主要患病人群,秋季为该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高发季节。化妆品不良反应全身均可发生,面部(83.1%)最常受累,颊部为面部最常累及区域;瘙痒(70.1%)、红斑(57.3%)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者占91.4%,但选择进行斑贴试验的患者仅为2.7%。护肤类(676例)为导致不良反应最常见化妆品类型,网购(33.61%)是引起不良反应化妆品的主要来源。结论:2017-2020年兰州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逐年增加且具有一定季节性,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最常见临床类型,斑贴试验依从性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需进一步普及哨点医院斑贴试验检查、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宣教、提高群众安全用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不良反应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州两所医院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昱彤 石春蕊 +4 位作者 董继元 光奇 骆志成 郗群 武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本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皮炎湿疹类患者的门诊记录和同期气象及环境污染物资料。对日门诊人次和气象数据采用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PM2.5浓度对就诊人数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2013年—2016年期间,PM2.5浓度与皮炎湿疹类调查人群就诊人数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女性皮炎湿疹类患者门诊人次在滞后0~6 d时增加1.67%(RR:1.0167,95%CI:1.0001~1.0336),在滞后0~7 d时增加1.70%(RR:1.0170,95%CI:1.0003~1.0339);进行年龄分层后发现:PM2.5升高可引起老年患者滞后0~1 d门诊人次增加2.43%(RR:1.0243,95%CI:1.0046~1.0444),青少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1.95%(RR:1.0195,95%CI:1.0002~1.0391),成年患者滞后0~9 d时门诊人次增加2.45%(RR:1.0245,95%CI:1.0004~1.0394)。结论:兰州地区PM2.5浓度升高对皮炎湿疹类老年患者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即时效应,对女性患者、青年患者和成年患者的日门诊人次增加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空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 PM2.5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分布趋势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世娇 杨轶男 +5 位作者 胡晓斌 董湘玉 石静云 张峰 王昱斌 胡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597-3599,共3页
目的分析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分布趋势。方法选择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收治的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 0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其性别、年龄、病种等信息,观察其性别分... 目的分析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分布趋势。方法选择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收治的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 0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其性别、年龄、病种等信息,观察其性别分布趋势、年龄分布趋势及病种分布趋势。结果 1 024例患者中男550例,女474例,男女比例为1.16∶1,男女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94,P>0.05);男、女患者疾病分布趋势与年份间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患者分别为27例(2.66%,27/1 016)、201例(19.78%,201/1 016)、174例(17.13%,174/1 016)、253例(24.90%,253/1 016)、84例(8.27%,84/1 016)和277例(27.26%,277/1 016),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784,P=0.000)。学龄前期患者疾病分布趋势与年份呈负相关(r=-0.682,P=0.021),年平均下降速度为10.94%。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川崎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分别为591例(57.72%)、210例(20.51%)、144例(14.06%)、55例(5.37%)和24例(2.34%),不同病种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556,P=0.000);先心病患者疾病分布趋势与年份呈正相关(r=0.709,P=0.01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6.43%;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分布趋势与年份均呈负相关(r=-0.800,-0.793,P<0.05),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69%和2.92%。结论基于兰州市某医院2001—2011年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调查结果,男女发病比例相当,青春期和学龄前期是高发年龄段,先心病和川崎病是主要病种,积极推进儿童及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早诊早治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心血管疾病 住院病人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慢性病共病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康静 张赐 张正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0-1315,共6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病共病患者中中年人约占4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其过早死亡。然而,目前中年慢性病共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中年慢性病共病住院患者的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病共病患者中中年人约占40%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其过早死亡。然而,目前中年慢性病共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中年慢性病共病住院患者的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07-01—2023-02-28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共5931例,纳入其中中年(45~59岁)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慢性病共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650例就诊全科医学科的中年患者中,患0、1、≥2种慢性病患者分别有79例(4.8%)、359例(21.8%)、1212例(73.4%)。患0、1、≥2种慢性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入院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患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66.1%,1091/1650)、高血压(41.1%,678/1650)、脑血管病(20.7%,342/1650)。发生慢性病共病前3位的慢性病为糖尿病或血糖升高(97.3%,215/221)、高血压(98.5%,668/678)、血脂异常(96.1%,246/256)。1650例全科医学科住院的中年患者中,2种慢性病共病的患者为581例(35.2%),3种慢性病共病的患者为455例(27.6%)。2种慢性病共病组合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心脏疾病+高血压(22.7%,132/581)、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13.1%,76/581)、心脏疾病+脑血管病(8.4%,49/581);3种慢性病共病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病(14.5%,66/455)、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10.5%,48/455)、高血压+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7.9%,36/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为汉族(OR=26.778,95%CI=3.120~229.793)、回族(OR=46.143,95%CI=3.456~616.090)、东乡族(OR=52.966,95%CI=2.502~1121.195)是中年住院患者患1种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50~54岁(OR=0.461,95%CI=0.266~0.801),民族为汉族(OR=3.783,95%CI=1.433~9.983)、回族(OR=6.055,95%CI=1.107~33.126),职业为农民(OR=0.460,95%CI=0.252~0.839)是中年住院患者患≥2种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年住院患者占比约1/3,并且绝大部分为慢性病共病状态,全科医学科在注重老年人慢性病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年人的慢性病管理,提升临床上对该人群的认识,完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建立更全面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慢性病共病现象,回族或汉族居民也更容易出现慢性病共病,在筛查管理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慢性病共病 全科医学 中年人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对兰州市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
6
作者 李璨 王菲 +1 位作者 何苑 石春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 目的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关系,为患儿的生活指导和相关部门的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假期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兰州市空气污染物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结果NO_(2)、PM_(2.5)、PM_(10)、SO_(2)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最显著,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也在Lag0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值为0.05%(95%CI=0~0.10%,P=0.049);O 3在累积滞后第7天(Lag07)影响最显著,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7.40%(95%CI=5.31%~9.53%,P<0.001)。年龄分层显示,0~3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CO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0.09%(95%CI=0.04%~0.15%,P<0.001);7~14岁特应性皮炎患儿对O 3最敏感,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门诊人次增加的ER值为8.26%(95%CI=4.99%~11.64%,P<0.001)。季节分层显示,CO在夏季和秋季对儿童特应性皮炎门诊人次的影响较强,ER值分别为0.45%和0.16%(P均<0.001);而O 3在冬季对门诊人次影响明显,ER值为20.48%(P<0.001)。结论兰州市空气污染物CO、O 3日平均浓度的升高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门诊人次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和年龄分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空气污染物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兹夫定致急性肾损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倩倩 白银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0,共3页
该文报道1例59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使用阿兹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急性肾损伤,考虑为阿兹夫定所致的不良反应。停用阿兹夫定13 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提示临床在应用阿兹夫定时应警惕肾损伤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 阿兹夫定 急性肾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醇化酶1通过调控PKM的可变剪接促进胃癌的进展
8
作者 王娜 乔慧 +3 位作者 邓成辉 杨磊 曾苗苗 关泉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6-715,共10页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1(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WB法检测ENO1在人胃癌细胞HGC27、MKN-45、N-87、MGC803、BGC-823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过表达等基因编辑工具分别构建E...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1(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WB法检测ENO1在人胃癌细胞HGC27、MKN-45、N-87、MGC803、BGC-823及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过表达等基因编辑工具分别构建ENO1敲低及敲低—恢复表达细胞株,将MKN-45和BGC-823细胞分别分组为Ctrl组、ENO1 KD组、ENO1KD-OE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或敲低—恢复表达ENO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构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及肿瘤组织块测量观察ENO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在MKN-45细胞中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ENO1,利用RNA免疫共沉淀-转录组测序(RIP-Seq)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鉴定ENO1下游的靶基因,分析ENO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ENO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在MKN-45和BGC-823细胞中敲低ENO1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01或P<0.0001);回复实验结果显示,恢复ENO1的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并减少细胞凋亡(P<0.05或P<0.01或P<0.001或P<0.0001)。裸鼠荷瘤实验结果表明,敲低ENO1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001)。与ENO1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RNA剪切相关通路,且ENO1蛋白与PKM基因具有相互作用,胃癌组织中ENO1与PKM2基因表达事呈正相关(r=0.886)。结论:ENO1在胃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其通过与PKM的前体mRNA相互作用影响PKM的RNA剪接过程,进而调控PKM2的表达水平并促进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烯醇化酶1 免疫沉淀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9
作者 陈刚 张敏敏 +2 位作者 王雨露 李玉民 朱军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中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区域,胃癌的发病率高并且早期诊断率低,远期疗效差,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故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策略以及药物研发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端粒酶的表达具有广泛的癌细胞靶向性,其表达上调是促进胃癌发... 中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区域,胃癌的发病率高并且早期诊断率低,远期疗效差,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故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策略以及药物研发思路显得尤为重要。端粒酶的表达具有广泛的癌细胞靶向性,其表达上调是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与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作用。自噬可引起化学治疗耐药,而过度自噬引起的自噬性细胞死亡又是化学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端粒酶不仅直接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还通过调节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等途径间接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自噬 胃癌 自噬性细胞死亡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
10
作者 李福轮 郑鑫 +1 位作者 李亚楠 赵乾龙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8,123,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1)》公布数据。采用N1(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N_(2)(围产儿死亡率)、N_(3)(5岁以下儿童低体... 目的应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2009年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1)》公布数据。采用N1(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N_(2)(围产儿死亡率)、N_(3)(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N_(4)(新生儿访视率)、N_(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N_(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等指标评价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和加权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n,RSR)法模糊联合综合评估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结果熵权法计算结果显示,评价指标N_(1)~N_(6)的权重值依次为0.2779、0.1705、0.1423、0.1387、0.1390、0.1315。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联合RSR法综合评估结果示,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状况排名第1位为2020年,第12位为2009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i值与WRSR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86,P<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示,各评价指标的敏感度大小顺序为:N_(1)>N_(2)>N_(4)>N_(3)>N_(5)>N_(6)。结论新医改后,我国儿童保健发展质量整体上逐年上升,评价指标中出生体重<2500克婴儿比重这一指标的权重系数和敏感度均最高,对儿童保健发展质量评估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秩和比法 儿童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和自发性门体分流在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评估及首次失代偿事件预测中的研究
11
作者 邹婕 姜艳丽 +5 位作者 樊凤仙 杨品 杨文霞 李大瑞 刘阳 张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 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的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unctional liver imaging score,FLIS)和自发性门体分流(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SPSS)对...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 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的MRI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unctional liver imaging score,FLIS)和自发性门体分流(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s,SPSS)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同时构建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268例CHB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268例患者中,男192例,女76例,年龄21~77(48.5±9.4)岁。患者均在MR检查前后1周内有完整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依据纤维化4(fibrosis 4,FIB-4)指数、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肝硬化前期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组、早期肝硬化(Child-Pugh A,CP A)组、中期肝硬化(Child-Pugh B,CP B)组、晚期肝硬化(Child-Pugh C,CP C)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FLIS、SPSS、脾脏头尾径(spleen craniocaudal diameter,SCCD)、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等影像学参数,采用Friedman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不同观察者间FLIS及其3个参数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对不同分组患者诊断效能;采用Cox回归分析不同分组间有差异的实验室及影像学参数,评估各参数对CHB患者发生首次失代偿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1)FLIS及其3个参数与临床分组中度-强相关(r=−0.464~−0.671,P<0.001)。(2)不同观察者间测量FLIS及其3个定量参数的一致性显著(一致性系数范围:0.931~1.000,P<0.001)。(3)区分CLD组与CP A组间的最优参数为SCCD,AUC为0.873(95%CI:0.769~0.904)。预测CLD组与CP A组及预测CP A与CP B组的FLIS最佳标准均为≥5分,而区分CP B与CP C组的最优标准是FLIS≥4分。预测CLD/CP A组与CP B/CP C区分的AUC为0.839(95%CI:0.790~0.889),而预测CP B与CP C的AUC为0.872(95%CI:0.820~0.924)。(4)FLIS不能作为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0.203);单因素分析发现存在SPSS及SCCD≥13.4 cm均是首次失代偿发生的预测因子(风险比分别为:4.49、4.81,P<0.05)。二分法的SPSS结合SCCD可以提供对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更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708(95%CI:0.631~0.785)。结论FLIS在CHB患者肝功能分级中的诊断效能最佳,在对CHB患者首次失代偿事件预测中,SPSS及SCC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静脉瘤内血栓所致肺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袁东 刘涛 +1 位作者 张嵴明 李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2014年7月-2023年7... 目的报告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2014年7月-2023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总结该病的诊疗方法。结果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5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腘静脉瘤合并瘤内血栓形成、肺栓塞,遂分期对肺栓塞及腘静脉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个月复查未见血栓形成,出院后无胸闷气短症状出现。共检索出11篇英文文献,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2例在滤器置入后行腘静脉瘤手术。通过复习文献可知,腘静脉瘤病因不明,诊疗尚无统一标准;截至目前,手术仍为治疗的优先选择。结论腘静脉瘤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该病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肺栓塞,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合并肺栓塞,特别是复发肺栓塞的患者,建议在完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前提下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静脉瘤 血栓 肺栓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睡眠时间与胸痛的相关性:来自CHARLS 2018年的结果
13
作者 刘涛 张亚敏 +3 位作者 张嵴明 陈潞 张俊轩 周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睡眠时间长短与胸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CHARLS)调查中共7942名参与者的胸痛和睡眠时间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有胸痛者1239名,无胸痛者6703名;年龄>65岁者2645名,≤65岁者5297名...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睡眠时间长短与胸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CHARLS)调查中共7942名参与者的胸痛和睡眠时间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有胸痛者1239名,无胸痛者6703名;年龄>65岁者2645名,≤65岁者5297名。将所有参与者根据睡眠时间分为3组:≤6 h组(n=3123)、6~8 h组(n=2959)和>8 h组(n=1860)。比较不同睡眠时间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特征方面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睡眠时间与胸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7942名参与者,在睡眠时间>8 h、6~8 h和≤6 h 3组人群中,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2.6%、13.0%和1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胸痛的发生风险呈现下降的趋势[比值比(OR)=0.88,95%CI 0.86~0.91,P<0.001]。曲线拟合分析和阈值效应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胸痛的风险呈U形关系。在年龄≤65岁人群中,睡眠时间8.5 h为拐点,超过该时长胸痛的发生风险不再降低;在年龄>65岁人群中,睡眠时间7.7 h为拐点,超过该时长胸痛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P<0.05)。结论睡眠时间与胸痛发生风险在所有年龄段呈现U型关系。在年龄≤65岁人群中,8.5 h为拐点;在>65岁人群中,7.7 h为拐点。当睡眠时长低于该拐点时,延长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胸痛的发生风险。建议保持6~8 h的适当睡眠时长,以降低胸痛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胸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仿生纳米药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胰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张彤哲 赵喜容 李培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Rho)的仿生纳米药物在急性胰腺炎大鼠中的胰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红细胞膜囊泡(EMV)作为仿生纳米药物包裹材料,构建红景天仿生纳米药物,同时构建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并分为急性胰腺炎模型(AP)组、Rho组、EMV组、Rho... 目的探究红景天(Rho)的仿生纳米药物在急性胰腺炎大鼠中的胰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红细胞膜囊泡(EMV)作为仿生纳米药物包裹材料,构建红景天仿生纳米药物,同时构建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并分为急性胰腺炎模型(AP)组、Rho组、EMV组、Rho的EMV仿生纳米药物(R-EMV)组。对R-EMV组大鼠进一步使用NLRP3激活剂BMS-986299(R-EMV+BMS-986299组)和抑制剂MCC950(R-EMV+MCC950组)干预。观察大鼠腹水量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内皮素(ET)、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胰腺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表达水平。结果制备的R-EMVs呈近圆形,平均粒径为(244.61±1.08)nm,Zeta电位为-(11.13±1.25)mV;同时,EMV可以负载(58.67±0.79)μg的Rho。与Sham组比较,AP组大鼠腹水量较高(t=33.79,P<0.01),外周血免疫指标IL-1β、IL-6、ET、DAO水平升高(t=38.25、42.54、29.20、34.92,均P<0.01),AP组可见明显组织充血水肿、小叶间隙增宽,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胰腺病理评分升高(t=30.06,P<0.01)。与AP组比较,Rho组腹水量、胰腺干湿重比、病理评分、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下降(F=1523.7、543.3、839.9、446.1、172.2,P<0.05);与其他组相比,AP组血清IL-1β、IL-6、ET、DAO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与AP组相比,R-EMV组中NF-κB p65、NLRP3蛋白水平降低,NF-κB、NLRP3免疫组化染色评分降低(t=24.54、26.91,均P<0.001)。同时,R-EMV+MCC950组中的血清IL-1β、IL-6、ET、DAO、MDA、SOD、GSH水平较AP组、R-EMV组、R-EMV+BMS-986299组呈现明显低表达状态。结论R-EMV在急性胰腺炎中具有较好的胰腺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NF-κB/NLRP3通路活性并下调IL-6等炎症因子和MDA等氧化应激指标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仿生纳米 急性胰腺炎 胰腺损伤 大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CT诊断脾窦岸细胞血管肉瘤1例
15
作者 王引弟 胥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3-664,共2页
1病例简介女,56岁,主诉:间断腹痛并近期加重半年,体重减轻明显,脾周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389 g/L,红细胞3.43×1012/L,甲胎蛋白3.38 ng/ml,糖类抗原12534.6 U/ml,糖类抗原1998.23 U/ml,癌胚抗原0.49 ng/ml。3个... 1病例简介女,56岁,主诉:间断腹痛并近期加重半年,体重减轻明显,脾周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389 g/L,红细胞3.43×1012/L,甲胎蛋白3.38 ng/ml,糖类抗原12534.6 U/ml,糖类抗原1998.23 U/ml,癌胚抗原0.49 ng/ml。3个月前全腹增强CT提示脾脏多发低密度影,血管瘤可能(图1A~C)。3个月后急诊腹部超声提示脾内多发实性占位,恶性病变多考虑、副脾、脾周积液(图1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肉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共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16
作者 梁强 胡天翼 +1 位作者 杨彤 李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320,I0001,共8页
脑肿瘤患者常共病睡眠障碍,损害日间功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脑肿瘤共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失眠和日间过度思睡为主,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受肿瘤部位及类型、神经递质异常及情绪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认知行为干预等非药物... 脑肿瘤患者常共病睡眠障碍,损害日间功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脑肿瘤共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失眠和日间过度思睡为主,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受肿瘤部位及类型、神经递质异常及情绪障碍等多种因素影响。认知行为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对缓解脑肿瘤患者的睡眠障碍均有效果,适度运动亦可进一步改善脑肿瘤患者睡眠症状和长期预后。本文对脑肿瘤共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增强对该病的认识,为脑肿瘤共病睡眠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睡眠障碍 失眠 日间过度思睡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17
作者 齐艳 张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 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一般发生在婴幼儿期,病毒多潜伏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出现HHV-6的再激活。我国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群可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 DNA,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HHV-6B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血液及脑脊液中高置信度的HHV-6B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 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18
作者 胡晓霞 李亚龙 +2 位作者 杨东亮 拉巴泽仁 刘欣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DMEM培养基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不同浓度高糖组(15.0、25.0、35.0和45.0 mmol·L^(-1)葡萄糖)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DMEM培养基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不同浓度高糖组(15.0、25.0、35.0和45.0 mmol·L^(-1)葡萄糖)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PS)],分别培养3、6和9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M1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及CD163+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Raw264.7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以圆形为主;35.0 mmol·L^(-1)高糖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拉长、伪足形成,呈现炎症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作用6、12、24和48 h后不同浓度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作用3h后,35.0 mmol·L^(-1)高糖组细胞中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6h后,35.0 mmol·L^(-1)高糖组细胞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作用3h后,35.0 mmol·L^(-1)高糖组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和CD163+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或P<0.001)。结论:一定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向M1亚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葡萄糖 炎症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19
作者 齐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降钙素原超过100 ng/mL,血压低,出现感染性休克。采用亚胺培南强化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呈缓慢下降趋势,肾功能恢复正常,腹内压降至正常,尿量逐渐增多,但血小板计数仍呈下降趋势。腰椎穿刺见无色清亮脑脊液流出,脑脊液生化及常规结果均正常,排除SAH及颅内感染可能,考虑头颅CT所示为假性SAH。患者入院第3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中转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化脓坏疽、肠管表面脓苔附着、腹腔内大量脓液。患者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意识清楚,复查头颅CT结果正常。患者术后第19天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无特殊不适,再未出现腹痛、腹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瘤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升 袁隆 +6 位作者 朱凯博 席华泽 刘建强 雒攀 高榕 周俊林 刘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95,共8页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和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中任意一项或两项阳性为PNI/LVI阳性组,两项均阴性为PNI/LVI阴性组。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后获得原发肿瘤的ADC直方图参数:ADC平均值(ADC-mean)、标准差、变异系数、熵、偏度和ADC第1、5、10、25、50、75、90、95、99百分位数(ADC-1%、ADC-5%、ADC-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95%、ADC-99%)。分析比较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ADC直方图参数、MRI评估壁外血管侵犯(MRI assessment 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mrEMVI)状态、肿瘤位置、mrT分期、mrN分期之间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ADC直方图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ADC直方图模型);进一步联合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非直方图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在直肠腺癌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变量中,ADC-99%效能最高(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35、77.1%、86.6%)。由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8、89.6%、82.9%,其诊断效能优于直方图模型(AUC为0.898)及各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AUC为0.670~0.835)。联合模型与ADC直方图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模型与各直方图参数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及影像标志物mrEMVI可用于术前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尤其当两者联合时,对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神经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直方图 影像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