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全员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玉华 王小龙 吴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石油行业成本管理现状,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为例,对其作业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企业构建作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供案例参考,以期为其他石油公司成本管理提供借鉴,并为丰富... 本文通过分析石油行业成本管理现状,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为例,对其作业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企业构建作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供案例参考,以期为其他石油公司成本管理提供借鉴,并为丰富我国管理会计案例库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公司 标准成本 作业成本 成本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探索——评《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国有企业作为承担着国计民生基础保障的重要经济组织,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运行和国势昌盛,其稳健发展无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实... 国有企业作为承担着国计民生基础保障的重要经济组织,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运行和国势昌盛,其稳健发展无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稳健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中的作用 中坚力量 良性互动 有机结合 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油田塔里木地区水基钻井液体系环保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潘丽娟 叶艳 +2 位作者 张謦文 牛晓 何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单独的钻井液环保标准,造成钻井液体系环保性优化的方向不明确。通过调研国内现行的各种水质及土壤环保排放标准,针对西北油田在用的水基钻井液及处理剂的COD值、BOD值、生物毒性、重金属离子(Hg、Cd、总Cr、As、Pb)...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单独的钻井液环保标准,造成钻井液体系环保性优化的方向不明确。通过调研国内现行的各种水质及土壤环保排放标准,针对西北油田在用的水基钻井液及处理剂的COD值、BOD值、生物毒性、重金属离子(Hg、Cd、总Cr、As、Pb)以及苯并芘等环保控制指标进行检测评价。依照GB 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两个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西北油田水基钻井液BOD值和COD值为30~3 000mg/L,苯并芘质量浓度大于0.000 3 mg/L,远超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而钻井液处理剂这3项指标达标率近100%;重金属离子部分达到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其中Cd、总Cr和Pb是主要的超标项。建议在实际指标控制中,针对钻井液体系和处理剂分开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并加强钻井液体系及处理剂尤其是润滑剂、降滤失剂等的环保指标检测,为后期研发环保钻井液体系和检测标准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环保 污染控制指标 BOD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推式存储测井工艺在西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西北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钻遇放空漏失或溢流的情况较多,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无法进行常规电缆测井;因井深及硫化氢含量高,部分斜井或水平井中钻具与套管环空间隙过小,无法进行电缆钻具输送测井。为了解决西北油田复杂环境下取全测井资... 西北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钻遇放空漏失或溢流的情况较多,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无法进行常规电缆测井;因井深及硫化氢含量高,部分斜井或水平井中钻具与套管环空间隙过小,无法进行电缆钻具输送测井。为了解决西北油田复杂环境下取全测井资料困难的问题,引进了一种无电缆、免对接的直推式存储测井工艺。介绍了直推式存储测井系统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了其工艺特点。顺北、塔河及部分外围区块应用结果表明:直推式存储测井工艺的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可缩短测井占用井口的时间,大幅提高完井效率;在井况复杂或存在井控风险的井中,能够保证井下仪器的使用安全和井口安全,取全测井资料,且目的层测井资料获取率大幅提高(如顺北区块目的层测井资料获取率从31.25%提高至90.91%)。研究表明,直推式存储测井工艺取得的测井资料真实、可靠,可以满足储层评价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推式测井 存储式测井 测井系统 测井工艺 漏失 溢流 西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断控体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
5
作者 江山 唐永建 +3 位作者 焦霞蓉 李文亮 黄成 王泽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发育各种各样的小尺度走滑断裂带,走滑断裂形成了断控型储层,埋深较大,有效储集空间以断层空腔、裂缝等为主。断控体储层沿走滑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垂直断裂带方向发育由基岩-裂缝带-洞穴带-裂缝带-基岩带有序排列构成的多组缝洞集合体,即栅簇结构。(2)研究区利用单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零星分布特征:当储集体2个断裂面不连通时,一块断裂面凝析气被动用,另一块断裂面则形成剩余气;当储集体为多个孤立的断控体时,剩余气呈块状分布;当储集体受底水影响强烈时,剩余气被底水封堵,分布于储集体顶部。多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成片分布特征:当储集体存在明显气驱高速通道时,通道侧缘存在大量滞留型剩余气;当注采井之间连通性较好时,注入气呈活塞式推进,剩余气连片分布于生产井周围。单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及水动力控制,多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则主要受注采条件及地质因素控制。(3)研究区断控型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具有两大类7种模式,分别为单井类的孤立型、构造控制型、致密封堵型、底水封堵型和多井类的孤立型、气驱通道附近滞留型、注采控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凝析气藏 剩余气 断控体 奥陶系 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超深断控挥发性油藏高效开发政策
6
作者 任文博 刘迪仁 +3 位作者 李小波 曹飞 刘学利 代金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6,共9页
顺北油田超深断控挥发性油藏埋深大,厚度大,呈板状分布,开发过程中天然能量弱,能量和产量递减快。早期实践表明,快速注水和大排量注气容易导致井间高导流通道窜进,影响驱替效率和波及范围。提出气水复合立体注采模式,即以注水为主、注... 顺北油田超深断控挥发性油藏埋深大,厚度大,呈板状分布,开发过程中天然能量弱,能量和产量递减快。早期实践表明,快速注水和大排量注气容易导致井间高导流通道窜进,影响驱替效率和波及范围。提出气水复合立体注采模式,即以注水为主、注天然气为辅的复合驱替补能方式,构建水驱低注高采、气驱高注低采注采关系,建立注水注气复合立体注采井网。注水动用井间未波及剩余油、井周中—下部未动用剩余油,天然气驱替顶部阁楼型剩余油,提高驱替效率,扩大波及范围,实现油藏长期能量稳定。基于该技术政策指导典型气水复合驱单元,预测可提高采收率26.0%,地层压力恢复9.0 MPa,气油比下降至820 m3/t,流压恢复至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碳酸盐岩 断控 挥发性油藏 气水复合注采 开发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s-MPG与MSRG联合堵水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吴伟鹏 马冬晨 +4 位作者 杨敏 侯吉瑞 吴文明 梁拓 马国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规模大,高温高盐的地质条件远超东部砂岩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等形态发育,不同储集空间在三维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展布形态多样,流动规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能量较高,剩余油分布形式多...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规模大,高温高盐的地质条件远超东部砂岩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等形态发育,不同储集空间在三维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展布形态多样,流动规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能量较高,剩余油分布形式多样,提高采出程度难度较大。基于油藏地质特点设计制作典型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开展多凝胶联合堵水实验,揭示凝胶堵水在不同缝洞结构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集体凝胶联合堵水,控水增油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缝网型储集体增油12%,断裂破碎带储集体增油10%,缝洞型储集体增油8%,溶洞型储集体增油5%。此外,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开展矿场先导应用,小规模多溶洞井堵水后,含水率由100%最低降至30%,阶段累积产油量千余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联合堵水 不同储集体 典型结构模型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效果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蒋林 魏学刚 +3 位作者 郭臣 朱乐乐 曾清勇 刘学利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4,共8页
塔河油田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处于不同的注氮气开发阶段,注氮气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不明确,影响后期注氮气系统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揭示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两线三区”注氮气经济效... 塔河油田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处于不同的注氮气开发阶段,注氮气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不明确,影响后期注氮气系统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揭示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两线三区”注氮气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与矿场统计方法,明确了缝洞型油藏在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注氮气效果,并从油藏动静态参数出发分析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化壳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40%,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31%,存在注气时间长、常规注气续注难的问题;复合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24%,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27%,目前仍处于低轮次注气阶段,是未来注氮气的主要潜力油藏;断控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57%,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高达66%,整体注气适应性最差。确定了储集体类型、阁楼体大小、储集层分隔性、构造幅度、洞顶剩余油储量、底水能量和注采参数为影响单井注氮气效果的主控因素,注采部位、井间优势通道、水体倍数、注采参数和注气井网为影响井组氮气驱效果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岩溶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典型注气井模式及主控因素分析
9
作者 耿洁 乐平 +4 位作者 郭忠良 赵黎明 曾博鸿 张如杰 范庆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7,共9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在经过多轮次注水替油开发后,次生油水界面抬升,导致注水替油效果变差,探索注气补充地层能量协同提高驱替效率迫在眉睫.针对塔河油田典型注气井后期调整开发策略不明的问题,建立不同注气井模式的判别标准,提出5种典...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在经过多轮次注水替油开发后,次生油水界面抬升,导致注水替油效果变差,探索注气补充地层能量协同提高驱替效率迫在眉睫.针对塔河油田典型注气井后期调整开发策略不明的问题,建立不同注气井模式的判别标准,提出5种典型的注气模式:溶洞+边部次级断裂型、溶洞+贯穿深大断裂型、裂缝+溶洞储集体型、表层风化壳+溶洞型和暗河+上部厅堂洞型.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群决策层次分析法,建立主控因素分析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该5种模式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溶洞+边部次级断裂型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为与断裂带的距离和断裂带渗透率,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6.98%和26.75%;溶洞+贯穿深大断裂型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为断裂带渗透率和水体体积,影响程度分别为29.82%和29.70%;裂缝+溶洞储集体型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为断裂带渗透率,影响程度为38.84%;表层风化壳+溶洞型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为风化壳渗透率,影响程度为35.65%;暗河+上部厅堂洞型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为水体体积,影响程度为39.45%.对不同注气井模式的主控因素及动静态特征的分析,可为同类型缝洞油藏的后期开发调整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气井模式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群决策层次分析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北部于奇西1井奥陶系中—轻质原油地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明霞 夏永涛 +1 位作者 邵小明 刘永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于奇西1(YQX1)井在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超重质油区获稳产中—轻质油流,为了确定其原油成因,作者通过与邻区奥陶系超重质油、雅克拉凝析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YQX1井原油具有高饱和烃、中等... 于奇西1(YQX1)井在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超重质油区获稳产中—轻质油流,为了确定其原油成因,作者通过与邻区奥陶系超重质油、雅克拉凝析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YQX1井原油具有高饱和烃、中等芳烃、低非烃和沥青质的特征,正构烷烃系列分布完整,呈单峰前峰型分布,色谱图上出现较强的"UCM"鼓包。甾萜烷分布与于奇西超重质油以及雅克拉凝析油具有相似性,确定其同源;而Ts/(Ts+Tm)、4-/1-MDBT等成熟度参数对比显示,YQX1井原油成熟度较邻区超重质油藏高,而和雅克拉凝析油相近,属高成熟原油。结合塔河西北部晚期的油气成藏背景和构造演化特征,尤其是轮台断裂在喜马拉雅期的控油作用,推断YQX1井中—轻质油主要来自北部。喜马拉雅晚期的高成熟轻质油气沿轮台断裂运移,至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由北向南对前期的超重质油藏进行混合改造,形成了一定范围的中—轻质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特征 成藏模式 于奇西1井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北部加里东中期古水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永涛 刘永立 +3 位作者 刘存革 罗鹏 谢乘飞 徐珊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8-443,共6页
塔河地区奥陶系中下统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期古岩溶作用,前人对海西期岩溶特征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共性认识,但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与古水系的发育特征研究较为薄弱。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相关技术,对塔河地区西... 塔河地区奥陶系中下统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期古岩溶作用,前人对海西期岩溶特征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共性认识,但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与古水系的发育特征研究较为薄弱。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相关技术,对塔河地区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进行识别和刻画,并结合区域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等,尤其是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接触关系,发现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顶面和桑塔木组顶面分别存在相互独立的水文体系,实现了对加里东中期Ⅱ幕和Ⅲ幕岩溶古水系归属的厘定,首次提出了良里塔格组末期的加里东中期Ⅱ幕运动具有优越的岩溶发育条件,初步探索了加里东中期古岩溶发育模式,从而为深入研究塔河地区奥陶系加里东中期构造特征和古岩溶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加里东中期岩溶 古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塔深5井震旦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明霞 曹自成 +2 位作者 徐勤琪 刘永立 尚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塔深5(TS5)井于2021年完钻,井深9 017 m,是目前亚洲第一深井,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第一口在8 780~8 840 m的上震旦统白云岩段获得油气突破的钻井,也是继轮探1井寒武系盐下突破后,超深层白云岩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了探究其油气成... 塔深5(TS5)井于2021年完钻,井深9 017 m,是目前亚洲第一深井,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第一口在8 780~8 840 m的上震旦统白云岩段获得油气突破的钻井,也是继轮探1井寒武系盐下突破后,超深层白云岩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了探究其油气成因,分别对TS5井震旦系凝析油和上部奥陶系重质油,及其邻区寒武系挥发油和奥陶系凝析油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结果表明,TS5井震旦系凝析油和白云岩储层氯仿抽提物的正构烷烃系列均分布完整,指示了其生烃母质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其与奥陶系正常油-超重质油和雅克拉地区凝析油总体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反映均具有相似的油源;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c)值为1.7%,成熟度高于奥陶系重质油、寒武系挥发油,与邻区凝析油相当,处于高成熟阶段。综合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证据,推测TS5井震旦系油气源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其与上覆玉尔吐斯组泥页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喜马拉雅晚期来自周边较低部位玉尔吐斯组生成的高成熟凝析油气,沿斜坡运移至震旦系白云岩构造圈闭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凝析气藏。TS5井震旦系油气突破,发现了新的含油气层系,丰富了超深层油气成藏过程,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白云岩 凝析气藏 玉尔吐斯组 热成熟度 原油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排烃史差异演化及成藏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勤琪 张黎 +3 位作者 李斌 钟笠 张欣 周浩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针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相态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再现了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及典型剖面油气运聚过程。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早期进入成熟阶段,目前处于高成熟—湿气阶... 针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相态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再现了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及典型剖面油气运聚过程。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早期进入成熟阶段,目前处于高成熟—湿气阶段,发育断续埋藏、持续埋藏和长期浅埋藏3种热演化模式,分别对应油气并举双峰型、油强气弱型、单峰型3种生烃模式。烃源岩热演化差异致使奥陶系油气发育多期充注、垂向疏导、侧向调整改造的演化历史,油气相态呈现轻质油藏—中质油藏—重质油藏的有序分布格局。塔河地区不同构造带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递增的趋势,与油气相态差异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体现出“源控”特征,喜山期控制了现今油气藏分布。研究发现,塔河油田盐下、托甫台生烃强度高,喜山期生烃总量相对较大,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研究结果对塔河油田深层油气资源和目标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埋藏史 热史 盆地模拟 成藏效应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离散裂缝的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以顺北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冬梅 李会会 朱苏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解决大尺度离散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文中基于裂缝介质内秉渗透率和离散裂缝充填长方体支撑物模型,建立了大尺度离散裂缝的内秉渗透率-应力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渗透率与孔隙压力、裂缝渗流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 为解决大尺度离散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文中基于裂缝介质内秉渗透率和离散裂缝充填长方体支撑物模型,建立了大尺度离散裂缝的内秉渗透率-应力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渗透率与孔隙压力、裂缝渗流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当裂缝面孔隙度大于0.8时,渗透率损失程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快速增加,导致大尺度离散裂缝和小尺度连续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差异;同时,弹性模量平均每下降1000 MPa,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增加19.26%,而泊松比对应力敏感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文中建立的内秉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在顺北油田生产动态数值模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裂缝 内秉渗透率 应力敏感 力学参数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中聚合物凝胶堵漏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亮 方俊伟 +2 位作者 彭博一 于培志 耿云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3,共7页
塔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发育,在此储层钻进过程中常出现放空、发生井漏,并引发井喷、井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常规桥堵技术难以有效封堵。针对塔河油田老井修完井过程中的漏失难题,研制了一种抗高温聚合物凝胶堵漏... 塔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发育,在此储层钻进过程中常出现放空、发生井漏,并引发井喷、井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常规桥堵技术难以有效封堵。针对塔河油田老井修完井过程中的漏失难题,研制了一种抗高温聚合物凝胶堵漏剂,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可知,聚合物凝胶成胶前基液黏度在13~14.5 mPa·s范围内,150℃下成胶时间在30~150 min内可控,成胶后失去流动性,形成高强度凝胶塞,具有较高承压强度,使用3 mm裂缝钢铁岩心(长5 cm)模拟储层进行封堵能力评价,封堵压力可达2.1 MPa/42 cm;凝胶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稳定性良好;凝胶破胶性能显著,加入碱液改变环境pH值后,可实现48 h破胶成为低黏流体,破胶后的凝胶可满足岩心渗透率恢复值≥85%。该耐温聚合物凝胶既能实现高效封堵,也能有效解堵,在修井作业、恶性漏失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修井作业 自破胶 高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文欢 吕晶 昌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逆冲断裂 古地貌 暗河 潜流回路 地下水位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及适应性——以塔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玲丽 朱冰倩 +3 位作者 张宇豪 李小波 彭佳明 肖文联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07,共9页
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是通过统计分析砂岩油藏的生产数据建立的,常用的有甲、乙、丙、丁4种类型。为探究这些类型是否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结合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水驱特征曲线大多是通过统计分析砂岩油藏的生产数据建立的,常用的有甲、乙、丙、丁4种类型。为探究这些类型是否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结合油藏缝洞结构和油水生产数据,确定甲型水驱曲线更适用于塔河缝洞型油藏水驱特征。研究发现,塔河油田长时间开发的255口油井呈现出6种含水率上升类型和4种水驱特征曲线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得到,受单洞控制的油井,呈现出单直线型水驱特征曲线和缓慢上升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受双洞控制的油井,水驱特征曲线为双直线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呈现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波动型;受双洞控制的油井在注水影响下,水驱特征曲线形态为三直线型,含水上升率曲线呈现出快速上升、暴性水淹型;多井位于多洞,缝洞结构复杂的油井,水驱特征曲线表现为不规则型,含水率上升曲线呈现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波动型和暴性水淹型。对比砂岩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明确了碳酸盐岩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适用条件为稳定水驱原则(即直线原则)和无固定含水率原则,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生产动态预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 适应性 含水率 缝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与古岩溶耦合关系研究及其对奥陶系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海陇 杨德彬 +4 位作者 王震 张娟 巫波 张世亮 袁飞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246,共20页
走滑断裂与古岩溶作用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TH12518走滑断裂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地层内构造样式时空叠加改造特征和不同期岩溶作用的研究,明确不同期次走滑断裂内幕结构与古地貌、古水系间的耦合关系。在TH12518走滑断... 走滑断裂与古岩溶作用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TH12518走滑断裂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地层内构造样式时空叠加改造特征和不同期岩溶作用的研究,明确不同期次走滑断裂内幕结构与古地貌、古水系间的耦合关系。在TH12518走滑断裂在多期构造活动改造下,一间房组地层构造样式多次差异叠加,形成5种分段类型:Ⅰ型,拉分+平移+拉分段;Ⅱ型,拉分+平移+平移段;Ⅲ型,平移+挤压+拉分段;Ⅳ型,平移+挤压+平移段;Ⅴ型,逆冲推覆改造段。即加里东中期Ⅰ~Ⅲ幕形成平移段和拉分段;加里东晚期形成平移+挤压段、拉分+平移段、逆冲推覆段3种样式;海西早期发生“弯曲效应”,形成平移+挤压+平移段、拉分+平移+平移段、平移+挤压+拉分段、拉分+平移+拉分叠加构造样式。不同期岩溶地貌差异大。加里东中期Ⅰ幕岩溶台地水系欠发育;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抬升形成岩溶准平原,南部岩溶斜坡区发育近南北向地表水系及暗河;加里东晚期,岩溶斜坡区发育多组水系,沿北东东向断裂新形成北东东向暗河和地表水系。海西早期,岩溶斜坡发育大型曲流河。一间房组地层在不同岩溶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段的岩溶作用不同。加里东中期Ⅰ幕整体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沿断裂带下渗溶蚀,北北东向断裂拉分段溶蚀较强。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南部为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拉分段溶蚀进一步增强,Ⅱ幕还发育“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加里东晚期发育开发裸露型岩溶、半开放承压岩溶和“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北部受岩溶基准面控制,向下在寒武系顶面白云岩岩性界面岩溶作用受阻。南部不受基准面控制,向下至少溶蚀至寒武系阿瓦塔格组顶面,纵向上岩溶缝洞体分层明显。海西早期,发育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除弯曲效应拉分段外,岩溶作用较弱。在空间上存在某一区域储层由某一期或多期关键岩溶期和关键岩溶方式控制决定,如覆盖区加里东中期Ⅱ幕“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作用是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缝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滚动开发实践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分段类型 古地貌 岩溶期次 岩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勤琪 储呈林 +3 位作者 郭小文 刘永立 张黎 罗明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法、荧光光谱和单井模拟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研究区原油的荧光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母质相同且沉积于海相弱还原环境,再通过与研究区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确定了原油均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原油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计算得到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成熟度(R_(o))在0.90%~1.47%之间,可能对应了多期油气充注。此外,在对盐下地区奥陶系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共生盐水包裹体测温和测盐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确定盐下地区存在加里东中期(420 Ma)、海西中期(318 Ma)和喜马拉雅晚期(10 Ma)3期原油充注。对比原油和3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认为喜马拉雅晚期是盐下地区的主成藏期,为盐下地区的奥陶系油藏贡献了最多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成熟度 油气成藏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北部稠油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平 赵海洋 +1 位作者 廖志勇 黄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3,共3页
塔河油田西北部10区、12区原油密度大(0.95~1.09 g/cm3),粘度高(700~1 800 000 mPa.s),非均质性强,降粘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高效开发。对10区、12区数十口井原油基本性质、族组分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原油高粘度的影响因素,为后期采取针... 塔河油田西北部10区、12区原油密度大(0.95~1.09 g/cm3),粘度高(700~1 800 000 mPa.s),非均质性强,降粘难度大,制约了该区的高效开发。对10区、12区数十口井原油基本性质、族组分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原油高粘度的影响因素,为后期采取针对性降粘措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稠油 族组分 胶质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