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1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宇 赵培荣 +5 位作者 高山林 张华 申宝剑 钱恪然 王鹏威 李鹏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石化实行“以顶层设计推进规划引领工程,以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以技术迭代推进提质创效工程,以协同攻坚推进规模增储工程”等一系列覆盖规划部署、理论技术、工程管理等全链条的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措施,打造了四川盆... 近年来,中国石化实行“以顶层设计推进规划引领工程,以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以技术迭代推进提质创效工程,以协同攻坚推进规模增储工程”等一系列覆盖规划部署、理论技术、工程管理等全链条的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措施,打造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东部断陷盆地多类型陆相页岩油等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示范工程,推动了多领域页岩油气勘探高质量协同发展。系统梳理中国石化在页岩油气勘探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总结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的重要举措,提出页岩油气未来攻关方向。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将夯实页岩油气资源基础,坚定页岩油气勘探信心,持续深化和完善“二元富集”理论,贯彻价值引领全局理念,坚持6个“一体化”运行模式,高质量推进页岩油气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上产阵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页岩油气 高质量勘探 主要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十四五”油气勘探理论技术进展、挑战与发展方向
2
作者 郭旭升 张宇 +3 位作者 刘超英 李萌 刘士林 申宝剑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十四五”以来,面对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勘探对象日趋复杂等挑战,中国石化坚定油气能源保障主业,聚焦拓资源、增储量、扩矿权,加大油气资源拓展和增储力度,取得了多项战略性突破发现和理论技术创新。发展超深层海相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 “十四五”以来,面对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勘探对象日趋复杂等挑战,中国石化坚定油气能源保障主业,聚焦拓资源、增储量、扩矿权,加大油气资源拓展和增储力度,取得了多项战略性突破发现和理论技术创新。发展超深层海相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发现十亿吨级顺北油气田;攻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动页岩油持续重大突破;完善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四川盆地多层系页岩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攻关致密碎屑岩成储成藏理论,培育多个规模效益增储阵地;攻关煤层气赋存与富集机理,深层煤层气取得战略性突破;北部湾盆地等海域新区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展望未来,中国石化面对矿业权缩减、“两深一非”勘探理论技术革新、效益勘探难度大三大发展挑战,同时需要把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中国页岩油气革命、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四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石化将以五大工程为发展重点,以“深地工程”引领中西部深层—超深层勘探大突破,以“页岩油示范工程”引领成熟探区资源战略转型快接替,以“页岩气示范工程”引领非常规天然气跨越式发展,以“致密油气增储工程”引领一体化效益发展,以“海域突破工程”引领蓝海战略新发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十四五” 勘探进展 主要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原位开采选区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旭升 李王鹏 +8 位作者 申宝剑 胡宗全 赵培荣 黎茂稳 高波 冯动军 刘雅利 武晓玲 苏建政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术,分析试验区特征、地质和工程适应性、选区选层要求等认为:国外壳牌公司电加热法技术、中国吉林众诚公司的原位压裂化学干馏技术和吉林大学的局部化学反应法原位裂解技术实施了现场先导试验并获得成功,但中国两项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且现有的原位开采技术对深部油页岩的适应性均未得到验证。通过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特点、地质资源条件、开采工程条件梳理分析,针对约束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因素,结合加热方式确定了4项地质参数、6项工程参数和分级评价界限,并根据约束油页岩原位开采利用的程度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建立了油页岩原位开采有利区地质-工程双因素评价模型,优选出15个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Ⅰ类有利区。对选出的有利区进一步分析其顶底板、断裂、可动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优选出4个试验目标区,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旬邑区块、博格达山北麓南缘上黄山街含矿区、茂名盆地电白含矿区、抚顺盆地抚顺含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含油率 加热方式 原位转化 选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十四五”主要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宇 赵培荣 +5 位作者 刘士林 刘超英 程喆 陈前 陈刚 张飞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共18页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渤海湾、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深层碳酸盐岩、陆相页岩油、深层页岩气、中西部碎屑岩、成熟探区隐蔽油气藏、深层煤层气等领域取得了主要勘探成果,为石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夯实了储量基础。同时,发展完善了超深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创新形成了页岩油成储成烃富集理论、深化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与致密碎屑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认识等;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质结构与储层结构条件下的以地震勘探、深层—超深层钻完井、超深层测录试井、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工艺技术。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备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勘探工作聚焦保拓矿权、勘探突破、规模增储三大核心责任,以深地工程、页岩油气示范工程、致密碎屑岩效益攻坚、常非统筹为统领,加快推进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阵地,进一步夯实上游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十四五” 勘探成果 理论认识 勘探技术 发展潜力 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85
5
作者 郑和荣 刘忠群 +8 位作者 徐士林 刘振峰 刘君龙 黄志文 黄彦庆 石志良 武清钊 范凌霄 高金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5-783,共19页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气藏整体表现为“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点,开发生产中普遍呈现出储量丰度低、普遍产水和裂缝控产等特征,储量动用难度大。近年来,以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为主要目标,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开展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须家河组的新一轮勘探开发攻关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认识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成藏模式、天然气富集规律和圈闭评价方面,建立了“先成藏后致密、超压驱动、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明确了“早期构造控带、差异致密控储、构造调整控产”的天然气富集规律,建立了基于古今构造及形变的圈闭动态评价方法。关于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划分了2类4型气藏甜点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致密砂岩裂缝预测,形成了最大似然、构造熵、形态指数和曲度等多属性融合的断褶缝体精细刻画技术。在致密砂岩组分和流体识别上,构建了粒度参数测井连续评价和中子声波包络面含气性识别测井评价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保护和改造,初步形成了氮气钻井提高产量技术,制定了不同甜点类型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和对策。当前,须家河组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点是如何实现规模有效开发。通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认为下步的勘探开发应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盆范围内进一步深化须家河组天然气差异富集规律研究;二是按照不同甜点类型开展精细的地质评价;三是进一步攻关裂缝体内幕精细刻画、优质储层精细预测和流体预测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提高产量工程工艺技术和开发政策优化技术;四是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立分类动用的思想,优先开发动用裂缝型甜点储量,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为目标攻关基质储渗型甜点储量,实现须家河组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建产和高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钻井 差异富集规律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砂岩气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6
作者 蔡勋育 周德华 +3 位作者 赵培荣 张华 钱恪然 万成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9-1049,共11页
近十几年以来,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实现了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并向深层、复杂构造区和新层系拓展。为进一步推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系统梳理了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新... 近十几年以来,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实现了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并向深层、复杂构造区和新层系拓展。为进一步推动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系统梳理了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并对国内页岩气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高质量建成涪陵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创新形成了海相页岩气立体开发关键技术体系;②实现南川东胜、白马区块常压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构建了背斜型、单斜型、反向逆断层遮挡型、残留向斜型四种页岩气聚散模式,形成精细分区,差异化开发新模式,初步建成常压页岩气开发低成本技术体系;③初步落实川东南盆缘深层万亿方规模阵地,创新形成海相深层页岩气“超压富气”模式,初步形成4000~4500 m深层页岩气压裂技术体系;④相继在元坝、普光侏罗系,红星、普光二叠系、井研—犍为寒武系取得重大突破;⑤未来实现页岩气大突破和大发展离不开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的创新攻关,必须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需要充分认识深层、常压、新层系页岩气地质特征的复杂性,还需要政策扶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层 常压 新层系 开发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潜力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包书景 葛明娜 +7 位作者 赵培荣 郭天旭 高波 李世臻 张嘉琪 林拓 苑坤 李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64,共17页
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扬子地块、塔里木盆地、桂中坳陷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区域,地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推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页岩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有效缓解... 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扬子地块、塔里木盆地、桂中坳陷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区域,地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推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页岩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有效缓解中国油气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①截至2023年底,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96×10^(12)m^(3),约占中国天然气总探明地质储量的15%,年产量约250×10^(8)m^(3),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13%,全部来自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的五峰组-龙马溪组。②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浅层海相页岩气是稳产、增产的主力军,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集中在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新领域、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常压海相新区、寒武系和二叠系等新层系以及陆相和海-陆过渡相等新类型。③预测2035年页岩气年产量将达到1000×10^(8)m^(3),约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1/3。④建议加大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丰富和发展多类型页岩气成藏地质理论并持续攻关配套关键技术,大力促进页岩气增储上产。⑤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18.67×10^(12)m^(3),具有巨大的勘探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地质储量 地质资源量 地质特征 理论和技术 发展前景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储层地质力学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帅 张子阳 +10 位作者 王濡岳 刘翰林 许自强 王敏捷 刘寅 刘敬寿 徐珂 鞠玮 冯少柯 何建华 王茂森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7,共15页
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展储层地质力学研究可以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此,通过系统总结深层/超深层储层地质力学勘探进展与研究成果,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开展储层地质力学研究可以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此,通过系统总结深层/超深层储层地质力学勘探进展与研究成果,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石力学层”是储层地质力学评价的核心,其包含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地层压力、裂缝系统及脆性5个关键要素,共同控制了深层岩体变形、运动及破坏等复杂地质力学作用过程。②板块相互作用及地幔对流为构造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驱动力,构造体系为岩石力学层演变提供了特定构造条件和应力场背景。③深层/超深层油气运聚受控于地质力学作用过程,表现为“构造应力—流体势能—断缝系统联合控制流体运移路径;超压大幅度抵消上覆载荷及热应力,水平应力差较小;中性面原理适用于深层变形岩体裂缝预测,裂缝对深层油气聚集起正向作用;高热流值、深部流体注入、异常高压能增加流体势能,促进油气成藏”。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中储层地质力学研究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发展应重点聚焦于4方面: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发展;②多尺度全维度地应力—裂缝信息融合的地质力学模型的创新构建;③地质—工程一体化视角四维储层地质力学云平台的开发;④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油气勘探 储层地质力学 岩石力学层 研究进展 面临挑战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十三五”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50
9
作者 郭旭升 蔡勋育 +4 位作者 刘金连 刘超英 程喆 高波 石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2,共11页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重要批示的精神,油气勘探工作以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为核心,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大打...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重要批示的精神,油气勘探工作以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为核心,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大打高质量勘探进攻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油气勘探成果。为了加快推动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在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天然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坚持“海相陆相并举、常规非常规并重”的战略部署,按照“做大海相常规气、做强海相页岩气、做优陆相致密气”的思路,创新发展了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领域的油气成藏理论;②攻关形成了基于储层识别描述与甜点预测为核心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集成了深层/超深层钻完井、酸压测试、长水平井压裂与超大功率电动成套压裂、易钻复合桥塞等配套装备与工具;③在海相页岩、海相碳酸盐岩、陆相致密碎屑岩等3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天然气勘探成果,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0068×10^(12) m^(3),为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了优质资源保障;④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有较雄厚的天然气资源基础,我国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海域深层碎屑岩、东部成熟探区深层碎屑岩与火成岩等领域是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主要方向。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石化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16×10^(12)~1.36×10^(12) m^(3),可以为我国天然气大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 “十三五”勘探进展 “十四五”前景展望 天然气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计秉玉 王友启 +3 位作者 聂俊 张莉 于洪敏 何应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6,共5页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稠油热采 气驱 微生物驱 提高采收率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十四五”前景展望 被引量:74
11
作者 蔡勋育 刘金连 +5 位作者 张宇 赵培荣 刘超英 程喆 朱彤 许华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2,共12页
深入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在不同勘探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梳理和分析油气成藏理论新认识和技术新进展,以期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依据。5年来,中国石化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通过攻关中西部... 深入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在不同勘探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梳理和分析油气成藏理论新认识和技术新进展,以期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依据。5年来,中国石化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通过攻关中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四川盆地致密气及深层—常压页岩气、东部成熟探区复杂隐蔽油气藏、中西部碎屑岩致密油气等领域的油气富集理论、甜点预测技术及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发现并培育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两个10×10^(8)t级大油气田,拓展了6个亿吨级规模效益增储阵地。通过中国石化矿权区油气资源赋存状况研究,明确了“十四五”发展思路及措施:立足长期低油价下高质量发展,加大勘探力度,拓展资源类型、突出区带整体、注重低品位盘活,加快推进勘探大突破大发现,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6×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1.16×10^(12)m^(3)。为确保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提出了持续加大勘探投入、加大地震勘探、加强风险勘探、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工程技术5项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勘探进展 前景展望 “十三五” “十四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中国石化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勘探策略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永强 宋振响 +3 位作者 王斌 邱岐 孙中良 吴小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8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吸收邻区油气成果勘探开发经验和地质理论新认识,制定中...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吸收邻区油气成果勘探开发经验和地质理论新认识,制定中国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策略,文章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特征,指出了目前资源评价中存在的对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不够重视的问题;通过梳理近年来盆地在多领域、多层系、多类型的重大油气勘探突破,结合中国石化矿权区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实际,提出中国石化下一步在准噶尔盆地的重点突破方向及勘探策略。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目前已进入中下组合勘探为主的新时期,勘探思路也必须随之调整,必须坚持由早期的源外勘探转为源内及近(进)源勘探,由早期的常规油气勘探为主,转为常规—非常规油气并重;并就下一步如何尽快实现中国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的大突破、大发现和增储上产目标,提出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组建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攻关团队、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攻关和加大风险勘探力度等4个方面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下组合 勘探进展 常规—非常规油气一体化 勘探策略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87
13
作者 孙焕泉 蔡勋育 +2 位作者 周德华 高波 赵培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5,共7页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经历了早期选区评价及专探井试验、新一轮基础研究与先导试验两个阶段。通过早期页岩油专探井试验,发现陆相页岩油普遍存在“压不开、撑不住、返排低、稳产难”的现象,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国石... 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经历了早期选区评价及专探井试验、新一轮基础研究与先导试验两个阶段。通过早期页岩油专探井试验,发现陆相页岩油普遍存在“压不开、撑不住、返排低、稳产难”的现象,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国石化相关项目的依托下,重点围绕页岩岩相特征、页岩油可流动性、页岩可压裂性进行了科技攻关,取得了积极进展,明确咸化湖盆纹层状页岩相是最有利岩相、较高成熟度页岩油是近期攻关的主要目标,初步形成了页岩油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和陆相页岩油工程工艺技术系列。“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强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页岩油规模性商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页岩油 岩相 成熟度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进展 被引量:118
14
作者 马永生 冯建辉 +3 位作者 牟泽辉 赵培荣 包书景 王烽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30,共9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矿权区内拥有较为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可勘探面积为10.19万km2,煤层埋深小于2 000 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1.02万亿m3。页岩气可供勘探面积为17.5万km2,初步估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5.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矿权区内拥有较为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可勘探面积为10.19万km2,煤层埋深小于2 000 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1.02万亿m3。页岩气可供勘探面积为17.5万km2,初步估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5.9万亿m3。页岩油勘探面积为11.76万km2,具有较大的资源基础及潜力。中国石化自2004年开始关注非常规油气资源,先后启动了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工作。目前在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泌页HF-1水平井分段压裂后获日产油23.6 m3;元坝地区多口陆相钻井测试获得高产气流,建南地区建页HF-1井日产气12 300 m3;延川南区块煤层气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6.47亿m3,多口井排采获工业气流,初步形成了中国石化非常规油气资源多类型、多阶段的勘探开发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非常规油气 油气资源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3
15
作者 龙胜祥 朱虹 +2 位作者 朱彤 陈纯芳 肖开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中国石化矿权块内拥有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渤海湾盆地南部、松辽盆地南部和东海陆架盆地等。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逐年大幅度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发现了普光、大牛地两个... 中国石化矿权块内拥有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渤海湾盆地南部、松辽盆地南部和东海陆架盆地等。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逐年大幅度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发现了普光、大牛地两个大气田,形成了川西立体勘探新局面,同时在东部发现新层系、新类型,探明储量快速增长。结合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研究认为:中国石化探区勘探程度低,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仅6%,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石化每年新增天然气(气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将保持在1000×108m3以上,其主力探区是我国南方和西部,其次是东部和海域;随着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工作的全面推进与不断深化,也需要大力推进天然气地质理论创新和勘探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天然气 探明储量 勘探前景 展望 勘探方针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 被引量:28
16
作者 蔡勋育 刘金连 +2 位作者 赵培荣 刘超英 程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9,共9页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上游业务 勘探开发 发展战略 远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潜山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郑和荣 胡宗全 +1 位作者 张忠民 刘翠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6,321,共5页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 ,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 ,储层条件较好 ;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 ,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 ,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 ;...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石化东部探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 ,其成藏条件受控于多种因素。从潜山的成山过程来看 ,先成潜山比后成潜山经历的溶蚀作用强 ,储层条件较好 ;从潜山储层的岩性来看 ,碳酸盐岩比碎屑岩更易遭受溶蚀 ,且储集空间易于保存 ;构造应力对潜山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现在断裂和褶皱有利于裂缝和地下溶蚀的发育 ;潜山储层与上覆烃源岩和盖层之间的就近配置利于油气进入潜山圈闭而成藏。下一步的勘探应分 3个层次进行 :一是深化济阳坳陷 ,扩大储量规模 ;二是突破东濮凹陷和苏北盆地 ,形成新的场面 ;三是探索南襄盆地和江汉盆地 ,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关键参数研究和资源分布特征——以中国石化探区“十三五”资源评价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旭辉 周卓明 +1 位作者 宋振响 杨国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2-843,共12页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盆地/地区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产率模型;建立了基于典型刻度区解剖的资源评价关键参数获取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对近50个盆地/地区全部含油气层系(震旦系—第四系)的系统评价,落实了中国石化矿权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以及煤层气等7种不同类型油气的地质资源,明确了其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通过资源分布特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指出深层—超深层是常规油气的主攻方向,非常规尤其是页岩油气是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海域探区也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资源评价结果为油公司“十四五”规划和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M盆地模拟 常规—非常规一体化 地质—经济—生态评价一体化 油气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忠民 龙胜祥 许化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渤海湾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烃源岩于中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中生代发生二次生烃,新生代埋深虽然可达万米,但富有机质干酪根绝大部分已转化,生烃潜力有限;南华北地区下...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下古生界烃源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渤海湾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烃源岩于中三叠世末进入生油高峰,中生代发生二次生烃,新生代埋深虽然可达万米,但富有机质干酪根绝大部分已转化,生烃潜力有限;南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在晚三叠世达到早成熟阶段,新生代基本未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上古生界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煤层及暗色泥岩在晚三叠世末期和早白垩世末期两次发生深成变质作用。在系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渤海湾盆地南部是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最有利的地区,油气保存好,原生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有利勘探区为东濮凹陷、临南洼陷、德州凹陷南部、莘县凹陷北部;下古生界的原生油气藏勘探风险较大,渤海湾盆地南部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气藏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古生界 油气勘探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新区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指标快速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庆飞 凡哲元 +2 位作者 郑祥克 徐卿莲 张中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1,共5页
为了快速评价或优选原油产能建设项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2007—2015年中国石化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得到了普通稠油、热采稠油、一般低渗透、特低渗透、一般断块、复杂断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和海上等8类油藏影响开发方案油藏工程关... 为了快速评价或优选原油产能建设项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2007—2015年中国石化新区产能建设项目,得到了普通稠油、热采稠油、一般低渗透、特低渗透、一般断块、复杂断块、缝洞型碳酸盐岩和海上等8类油藏影响开发方案油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的主控因素,包括油藏类型、地质储量、含油面积、油藏埋深、渗透率和原油黏度等,建立了对应8类油藏的油藏参数与单井产能开发指标的评价模型。针对2016—2017年新区部署实例,应用8类油藏模型,快速评价106个产能建设单元的日产油能力,结果表明,快速评价模型对产能优选具有较好的预判性。通过模型应用,发现在应用前必须注意合理的适用范围,否则存在较大误差;在应用中,油藏平均参数选取必须谨慎,否则也将导致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指标 油藏类型 新区产能建设项目 主控因素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