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石油基油品对渣油掺稀降黏效果及掺稀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遵照 刘名瑞 +1 位作者 程亚松 张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水上油、页岩油和煤柴油等3种非石油基稀油对渣油进行掺稀降黏,考察了温度、稀油类型和掺稀比(稀油与调合油的质量比)对调合油黏温关系的影响,并基于实验数据,将由氩模型微分方程导出的液体黏度理论方程拓展应用到渣油掺稀调合油的... 采用水上油、页岩油和煤柴油等3种非石油基稀油对渣油进行掺稀降黏,考察了温度、稀油类型和掺稀比(稀油与调合油的质量比)对调合油黏温关系的影响,并基于实验数据,将由氩模型微分方程导出的液体黏度理论方程拓展应用到渣油掺稀调合油的黏温关系描述中,建立渣油掺稀黏度模型。结果表明:3种非石油基稀油均能够用于对渣油进行掺稀降黏,掺稀比越高,调合油黏度降低幅度越大,在掺稀比低于0.3的条件下,页岩油和水上油降黏效果较好;稀油对渣油沥青质基本片层结构的缔合作用力的影响是造成调合油黏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所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模型参数反映了调合油的分子构成,能较好地描述渣油掺稀降黏的黏温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降黏 黏度模型 机理 非石油基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水场含烃废气催化燃烧降解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旭东 杨伯伦 +1 位作者 单石灵 刘忠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1,共4页
为消除石化污水场所逸散的烃类等有机挥发物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采用浓度调整-吸附脱硫-催化燃烧组合工艺技术处理经封闭后有组织排放的废气的新工艺:用活性炭对废气总烃浓度进行调整,用Fe2O3吸附脱硫,用蜂窝状Pt、Pd、Ce多组分催化剂... 为消除石化污水场所逸散的烃类等有机挥发物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采用浓度调整-吸附脱硫-催化燃烧组合工艺技术处理经封闭后有组织排放的废气的新工艺:用活性炭对废气总烃浓度进行调整,用Fe2O3吸附脱硫,用蜂窝状Pt、Pd、Ce多组分催化剂对废气进行催化燃烧。在中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3000m3/h的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工业装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此组合工艺有机废气脱除率在95%以上,处理后的排放气可达到国家废气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治理 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高酸原油馏分油中石油酸的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齐静侠 张会成 +1 位作者 杜彦民 高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对胜利高酸原油200~350℃和350~450℃馏分油中的石油酸用醇碱抽提、纯化后,采用元素分析法、蒸气压渗透法、红外光谱法和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对石油酸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A20碳钢在两个馏分油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 对胜利高酸原油200~350℃和350~450℃馏分油中的石油酸用醇碱抽提、纯化后,采用元素分析法、蒸气压渗透法、红外光谱法和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对石油酸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A20碳钢在两个馏分油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胜利原油200~350℃和350~450℃馏分油中石油酸的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_15.86H_27.51O_2.06和C_32.86H_54.77O_2.29;石油酸腐蚀不仅与酸含量有关,更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随着馏分变重,石油酸的烃支化度由0.197升至0.292,烃支化程度增大,石油酸与羧基相连基团的吸电子能力降低,石油酸酸性减弱,对碳钢腐蚀能力降低,同时,石油酸在与碳钢接触反应时,所受空间位阻增大,减缓了石油酸对碳钢的腐蚀;石油酸的腐蚀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小分子石油酸的腐蚀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腐蚀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析及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64
4
作者 狄彦 帅健 +1 位作者 王晓霖 石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115,共7页
为提高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管道事故,对比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油气管道事故的统计数据,分析发达国家管道事故管理的先进做法及其在事故定义、原因分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我国新老管道事故统计数据,指出现阶段管... 为提高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管道事故,对比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油气管道事故的统计数据,分析发达国家管道事故管理的先进做法及其在事故定义、原因分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我国新老管道事故统计数据,指出现阶段管道事故管理的不足。借鉴欧美管道事故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管道特点,提出将管道事故原因划成外部干扰、腐蚀、材料/建造、自然及地质灾害、操作不当和未知原因等,共计6大类16小类。最后,就发展我国管道事故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泄漏 腐蚀 事故统计 事故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高硫石油焦出路的措施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建锟 杨涛 +1 位作者 郭蓉 方向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17-2427,共11页
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加工进口高硫原油的激增,高硫石油焦总量将越来越大,加之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解决高硫石油焦的出路问题已提上日程。本文从源头控制前处理、过程控制、终端后处理、拓展应用途径等方面涵盖整个石油焦全过程链... 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加工进口高硫原油的激增,高硫石油焦总量将越来越大,加之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解决高硫石油焦的出路问题已提上日程。本文从源头控制前处理、过程控制、终端后处理、拓展应用途径等方面涵盖整个石油焦全过程链条的角度综合考虑,简述了目前石油焦的形势,详细介绍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对现有手段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高硫石油焦出路的建议。针对高硫石油焦的出路问题,需设置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统筹安排。近期规划需要改善和优化生产、销售环节,焦化装置掺炼低硫原料、增产高附加值产品等;远期规划要通过增设沸腾床渣油加氢、灵活焦化、石油焦煅烧和气化等新技术、新装置,全面解决高硫石油焦的出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石油焦 脱硫 焦化 沸腾床 措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过程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文洁 隋宝宽 +1 位作者 袁胜华 彭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采用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晶相结构、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与... 采用硫酸铝法制备拟薄水铝石,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多种因素对拟薄水铝石物化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制备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晶相结构、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的三水铝石含量与成胶pH密切相关;在所考察的因素中,成胶pH、成胶温度、酸浓度、碱浓度、成胶时间、老化时间是影响拟薄水铝石孔性质的主要因素;制备比表面积大于280 m^2/g且孔体积大于0.70 m L/g的拟薄水铝石,需控制成胶pH在8.5左右,成胶温度高于70℃,硫酸铝的浓度大于130 g/L,偏铝酸钠的浓度200 g/L左右,成胶时间60 min,老化时间5 min;本试验得到的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拟薄水铝石微观晶粒为棍棒状,这些晶粒的疏松堆积形成了较大的空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铝石 正交试验 比表面积 孔体积 硫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床与固定床组合工艺加氢处理煤焦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孟兆会 方向晨 +2 位作者 杨涛 姚春雷 张忠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137 81,81,共5页
为探索适宜煤焦油加工处理的组合工艺,提出沸腾床加氢预处理-固定床加氢裂化组合工艺处理煤焦油的思路,并在STRONG沸腾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沸腾床加氢预处理可大幅降低煤焦油原料中的S、N、残炭及金属等含量,降低... 为探索适宜煤焦油加工处理的组合工艺,提出沸腾床加氢预处理-固定床加氢裂化组合工艺处理煤焦油的思路,并在STRONG沸腾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沸腾床加氢预处理可大幅降低煤焦油原料中的S、N、残炭及金属等含量,降低不饱和分含量;生成油能够满足直接进固定床加氢处理要求;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生成油性质得到改善:轻石脑油S、N含量均小于1.0μg/g,芳烃潜含量为56%,可以作为重整原料;柴油馏分密度0.856 6 g/cm3,S含量50μg/g以下,十六烷值高达53,可以作柴油调和组分或生产合格柴油;尾油以蜡油为主,S、N含量分别为59、21μg/g,残炭含量为0.15%,可作加氢裂化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沸腾床 固定床 组合工艺 加氢处理 清洁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催化剂失活因素与再生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进 郭蓉 +1 位作者 杨成敏 周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对碳沉积和SiO_2沉积两种不同因素失活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再生后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研究两种不同失活因素下催化剂的性质变化。通过TG-DSC、Raman、N_2吸附-脱附、TPR和SEM-EDS等表征发现:积炭失活的催化剂上沉积的S、C均较易分解... 对碳沉积和SiO_2沉积两种不同因素失活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再生后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研究两种不同失活因素下催化剂的性质变化。通过TG-DSC、Raman、N_2吸附-脱附、TPR和SEM-EDS等表征发现:积炭失活的催化剂上沉积的S、C均较易分解,再生后的催化剂孔结构性质可恢复至新鲜催化剂的90%;而SiO_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上会出现难分解的大晶粒MoS_2和石墨化炭,再生后的催化剂孔结构性质也大大下降。TPR表征结果表明,SiO_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其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还原温度提高较多,难于被硫化完全。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积炭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活性能够基本恢复,而SiO_2沉积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后其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剂 积炭 硅沉积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分子筛在加氢裂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特点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杜艳泽 乔楠森 +1 位作者 王凤来 关明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6,共5页
对β分子筛结构特点进行介绍,在200mL小型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β分子筛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并与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与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催化剂相比,β分子筛加氢裂化催... 对β分子筛结构特点进行介绍,在200mL小型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β分子筛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并与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与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催化剂相比,β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的中间馏分油选择性提高2.0百分点以上,柴油凝点降低4~12℃。β分子筛在加氢裂化反应中表现出异构性能好、裂化活性高、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好、产品质量好、抗氮能力强等特点,可应用于最大量生产中间馏分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β子筛 加氢裂化 催化剂 中间馏分油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行业的VOCs排放控制管理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郭森 童莉 +1 位作者 周学双 韩建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60,共5页
概述了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VOCs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过程的类别。提出了明确定义、制定相关标准、完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最佳的可行性控制... 概述了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VOCs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过程的类别。提出了明确定义、制定相关标准、完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最佳的可行性控制技术等加强VOCs排放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石化行业 排放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Pd基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南军 柴永明 +2 位作者 李彦鹏 刘晨光 王继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了负载在Al2O3载体上的贵金属钯(Pd)基催化剂在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性能.在高压微反装置上,采用环己烯、甲苯和正庚烷的混合物为模拟油来评价筛选催化剂,并对不同工业原料油进行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工业上常... 研究了负载在Al2O3载体上的贵金属钯(Pd)基催化剂在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性能.在高压微反装置上,采用环己烯、甲苯和正庚烷的混合物为模拟油来评价筛选催化剂,并对不同工业原料油进行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工业上常用的工艺条件下,采用Pd/Al2O3催化剂进行重整生成油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其原因是高沸点馏分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采用Pd/Al2O3催化剂进行连续重整汽油BTX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可以使加氢汽油满足芳烃抽提进料的质量要求.添加助剂对Pd/Al2O3催化剂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改进后的双金属Pd基催化剂(Pd+M/Al2O3)可用于不同原料的重整生成油(苯(C6)馏分、BTX(C6~C9)馏分、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加氢反应产物的溴价小于200mgBr/100g,芳烃损失小于0.5﹪(质量分数),且在重整生成油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过程中该催化剂表现出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生成油 选择性加氢 钯基催化剂 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恶臭废气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Ⅱ.装车装船逸散废气治理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兵兵 朴勇 +3 位作者 王新 戴金玲 刘洋 祝月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研究了炼油厂装车装船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对装载场合废气收集方式、引气控制、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工业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车装船逸散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随装卸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废气收集采用引气式压力控制能实现流量... 研究了炼油厂装车装船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对装载场合废气收集方式、引气控制、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工业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车装船逸散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随装卸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废气收集采用引气式压力控制能实现流量自动控制;采用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吸附技术对码头装船逸散废气进行回收治理,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6.1×10~3 mg/m^3,非甲烷烃总烃净化效率大于99.3%;采用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催化氧化技术对装车栈台逸散废气进行回收净化治理,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不大于7.9mg/m^3,净化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车装船 废气 引气控制 非甲烷总烃 低温馏分油 吸收 吸附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春垒 方向晨 +3 位作者 贾立明 刘全杰 张喜文 赵晓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5-832,共8页
催化重整是芳烃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所用的重整催化剂存在对直链烷烃选择性差、生产过程中需不断补氯的缺点,国内外纷纷转向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ZSM-5重整催化剂、载铂丝光沸石、β沸石以及L型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研... 催化重整是芳烃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所用的重整催化剂存在对直链烷烃选择性差、生产过程中需不断补氯的缺点,国内外纷纷转向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ZSM-5重整催化剂、载铂丝光沸石、β沸石以及L型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各种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优缺点。着重对ZSM-5和L型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芳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分子筛重整催化剂代替传统重整催化剂是重整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失活机理对分子筛进行合理改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分子筛重整催化剂发展的关键。另外,还应开发新型分子筛用于重整催化剂中,从而加快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分子筛 催化剂 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宣根海 张英 +1 位作者 厉勇 邢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89,共5页
通过对现阶段芳烃装置低温余热的利用措施进行分析,指出芳烃装置低温热余热利用的技术难点;以某炼油厂的芳烃装置为例,详细分析和计算该装置的低温热现状,并以C_6、C_7烃类为内取热介质,为该装置设计了内、外双低温热换热系统,充分回收... 通过对现阶段芳烃装置低温余热的利用措施进行分析,指出芳烃装置低温热余热利用的技术难点;以某炼油厂的芳烃装置为例,详细分析和计算该装置的低温热现状,并以C_6、C_7烃类为内取热介质,为该装置设计了内、外双低温热换热系统,充分回收芳烃装置的有效低温热41 MW,通过该设计,有望将芳烃装置的能耗降低10%~15%。该技术充分克服芳烃装置操作压力低的工艺难点,为芳烃装置的抽余液塔、抽出液塔、成品塔等的低温余热有效回收利用提供新途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装置 低温热 取热介质 热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处理苯化工装置和罐区含氮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忠生 王新 +3 位作者 王有华 赵磊 王海波 刘志禹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对某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考察了废气处理工业装置的运行效果。在小型装置上处理后总烃去除率大于97%,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 m... 采用自行研制的WSH-2N型蜂窝状Pt-Pd-Ce催化剂,对某企业苯胺、硝基苯等生产装置和罐区的含氮挥发性有机物(NVOCs)废气进行集中处理,考察了废气处理工业装置的运行效果。在小型装置上处理后总烃去除率大于97%,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NO_x质量浓度小于30 mg/m^3,苯胺、硝基苯中氮转化为N2的选择性大于95%。20 000 Nm^3/h催化氧化处理装置生产运行和性能考核表明,苯化工装置和罐区VOCs废气经过催化氧化处理,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大于99%;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苯、苯胺、硝基苯、环己烷等有机特征污染物均低于检出限,NO_x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d—ce催化剂 含氮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氧化 苯胺 硝基苯 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M FCC汽油深度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庆水 郝振岐 +1 位作者 王艳涛 赵乐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1,共4页
对MIP汽油和常规FCC汽油的性质及硫与烯烃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比较了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处理这两种FCC汽油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汽油时产物的性质。结果认为,以MIP汽油为原料时产物... 对MIP汽油和常规FCC汽油的性质及硫与烯烃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比较了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处理这两种FCC汽油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汽油时产物的性质。结果认为,以MIP汽油为原料时产物辛烷值损失较小。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采用OCT-M技术可将MIP汽油硫含量由417~442μg/g降低到24~53μg/g,RON损失0.7~1.8个单位,表明OCT-M技术可为炼油厂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的清洁汽油提供经济、灵活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辛烷值 工业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重整催化剂Pt/HZSM-5积炭失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春垒 方向晨 +1 位作者 贾立明 刘全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以正辛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连续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积炭失活试验。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技术... 以正辛烷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连续微型反应装置上进行分子筛重整催化剂的积炭失活试验。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技术,对新鲜剂和失活剂进行表征,研究了积炭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活Pt/HZSM-5上的积炭主要为纳米管状积炭。积炭主要沉积在孔径小于4nm的小孔内,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下降,平均孔径增大;同时发现ZSM-5的晶系由单斜晶系转变为正交晶系;积炭反应优先发生在强酸中心上,随积炭量的增加,B酸和L酸中心大幅减少,尤以B酸中心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催化重整 催化剂 积炭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恶臭废气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Ⅰ.酸性水罐区和轻质油品中间罐区废气治理技术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兵兵 刘忠生 +1 位作者 王海波 华秀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101,共7页
监测和分析了某典型炼油厂酸性水储罐和油品中间罐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采用罐区减排和“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脱硫”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罐区排放废气。结果表明:罐区排放的恶臭污染物主要为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二甲二硫、非甲... 监测和分析了某典型炼油厂酸性水储罐和油品中间罐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采用罐区减排和“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脱硫”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罐区排放废气。结果表明:罐区排放的恶臭污染物主要为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二甲二硫、非甲烷烃等;酸性水罐排放废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00~4.21×10^4 mg/m3,有机硫化物浓度为112~1.39×10^3 mg/m3,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52~4.78)×10^5 mg/m3;油品中间罐区排放废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75~3.36×10^3 mg/m3,有机硫化物浓度为128~1.13×10^3 mg/m3,非甲烷总烃浓度为(2.67~4.40)×10^5 mg/m3;经过“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脱硫”净化后,硫化氢浓度低于3.0 mg/m3,净化率大于99.9%,有机硫化物浓度低于0.6 mg/m3,净化率大于99.5%,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2.35×10^4 mg/m3,净化率大于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恶臭 臭味排放 硫化氢 有机硫化物 非甲烷总烃 低温馏分油吸收-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离子催化氧化法研究沥青质经加氢处理后的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会成 颜涌捷 +2 位作者 程仲芊 孙万付 关明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8,共7页
利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方法(RICO)研究了渣油中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定量测定了与沥青质芳香核相连的烷基侧链和烷基桥链的分布,推断了沥青质中芳香环系的缩合形式,讨论了沥青质组分在加氢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渣油组分的芳香... 利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方法(RICO)研究了渣油中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定量测定了与沥青质芳香核相连的烷基侧链和烷基桥链的分布,推断了沥青质中芳香环系的缩合形式,讨论了沥青质组分在加氢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渣油组分的芳香环都带有C1~C27的烷基侧链,并且主要是正构烷基侧链;也存在与2个芳香核相连接的C2~C16烷基桥链,它们的摩尔浓度随链长增加而下降。沥青质的RICO氧化产物中检测出从邻苯二甲酸到苯六甲酸的一系列苯多甲酸。沥青质芳香核结构中存在着渺位缩合、迫位缩合和联苯结构,其中联苯结构较少,迫位缩合最多,所以可以将沥青质看作是纯粹的迫位缩合体。随着加氢处理深度的增加,沥青质组分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较大的芳香核在沥青质中富集,使得沥青质组分中的芳香结构逐渐增多,芳香核缩合程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离子催化氧化 沥青质 化学结构 加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气化废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会杰 郭志华 +1 位作者 张广哲 王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0,共4页
采取改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对水煤浆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在COD和氨氮容积负荷比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大1.5倍的情况下,进水COD为400~600mg/L、氨氮浓度为200~260mg/L时,经过处理后出水COD低于60 mg/L、... 采取改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对水煤浆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在COD和氨氮容积负荷比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大1.5倍的情况下,进水COD为400~600mg/L、氨氮浓度为200~260mg/L时,经过处理后出水COD低于60 mg/L、氨氮浓度低于15 mg/L、总氮浓度低于20 mg/L,电导率平均值为1 397 μS/cm,比进水的平均值3 102 μS/cm降低了55%.工艺污水和生活污水混兑体积比为1∶1时,电导率平均值为989 μS/cm,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低于炼化企业节水减排考核指标与回用水质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技术 废水处理 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