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9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效的调研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晓求 宋东霞 +1 位作者 李艳丽 刘庭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共5页
在阐述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理念、目标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培养机制改革 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职工“健康体适能”和“体育参与”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树旺 王飞 刘晓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高校教师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以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为个案所进行的健康体适能的测量和实证调查发现,这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着体脂率偏高、亚健康状况严重、脊柱稳定性差等诸多严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 高校教师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以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为个案所进行的健康体适能的测量和实证调查发现,这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着体脂率偏高、亚健康状况严重、脊柱稳定性差等诸多严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压力大、体育运动不足等因素是影响其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以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塑造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教职工体育社团的作用,根据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运动项目,并对教职工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一些制度性安排是完善高校教职工体育参与模式的重要举措,对通过体育促进高校教职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健康体适能 体育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原因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成运 陈岳虹 曾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0,共2页
作者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并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关键词 网络 成瘾度 依赖度 大学生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家 郑杭生 博士研究生 学术理论 学术品格 聘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法学院校科研竞争力态势分析--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至2012年数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103,共9页
以《复印报刊资料.法学刊》2009年至2012年全文转载数据为基础,经过整理分析,可以对当前国内法学院校科研竞争力的生态布局和变化情况作一概览。根据科研竞争力的对比情况,国内法学院校可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前三个层次的院校是主体力量... 以《复印报刊资料.法学刊》2009年至2012年全文转载数据为基础,经过整理分析,可以对当前国内法学院校科研竞争力的生态布局和变化情况作一概览。根据科研竞争力的对比情况,国内法学院校可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前三个层次的院校是主体力量。第一层院校科研实力稳定且优势明显,学科发展非常均衡;第二层院校相对稳定,但存在学科短板;第三层院校以某一学科立足,学科发展失衡。不同层次的布局和结构特点为提升院校竞争力提供了相关思路:第三层院校可寻求突破学科;第二层院校应注重学科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院校 复印报刊资料 科研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4) 被引量:7
6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4,共10页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消费需求 投资规模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认知视角下的武警国防生心理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7
作者 欧阳森 胡适 李晓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自我认知理论为中心,考虑到国防生的特殊性,兼顾大学生和准军人的双重身份,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现状,从共时的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国防生心理... 国防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状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自我认知理论为中心,考虑到国防生的特殊性,兼顾大学生和准军人的双重身份,力求突破现有研究现状,从共时的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试图在心理问题研究中寻求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国防生自我认知心理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洋强国取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表现为从闭关锁国到汇入全球经济,并具有趋同存异的显著特征。海洋强国取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大方向、大趋势和国家宿命。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向着海洋就意味着进步、现代,...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表现为从闭关锁国到汇入全球经济,并具有趋同存异的显著特征。海洋强国取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大方向、大趋势和国家宿命。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向着海洋就意味着进步、现代,背离海洋则意味着落后、古旧。中国如果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就会受到海洋列强所辱;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有现代化的光明前途。中国式现代化形态和进程显现出曾经的内陆大国,插上工业化翅膀,开拓海洋舞台,日趋系统化地展示出海洋强国的一系列基本性质:开放、畅通、全球、包容、安全。中国的崛起,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打破了以世界权力单极格局为特征的全球“中心—外围”关系,使东西半球的权力关系向着多元均衡方向转变,并且促进南北半球共荣的实现,从而表现为各大洋、大陆的全方位畅通格局。全球的单极海权格局向多极陆海格局演变。21世纪的海洋强国国际行为规则,不再是前数百年的全球海洋秩序的仿版。在位海洋强国所强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将会与时俱进地演化为更具适应性的形态。新时代的新思维必须超越传统主流经济学范式承诺——从经济学“微观”世界的同质化世界执念,转变为承认现实经济是异质相容的域观世界。这才能为“海纳百川”的海洋强国理念,奠定经济学范式承诺的理论逻辑基础。市场经济规则秩序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同质独善的自利单行道,而是异质相容的域观共同体。海洋足够辽阔广大,可以容得下诸多海洋强国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文明的人类,应有这样的胸怀和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海洋强国 域观经济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下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韩昌跃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9,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发展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中,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但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仍然滞后,...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发展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中,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但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仍然滞后,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既有客观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体制的束缚,又有主体消极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以解放人、促进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改善主客观条件,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以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 主体性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满德 程国强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深入实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战略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粮食流通涉及环节多、主体多,损失浪费规模巨大,具有极大的节约减损潜力,是推进粮食全链条节... 深入实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战略是兼顾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和保障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粮食流通涉及环节多、主体多,损失浪费规模巨大,具有极大的节约减损潜力,是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的重点领域。现阶段,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供给不足和普通农户不愿购买产后服务并存,未经处理的粮食易损耗;粮食大规模、大范围、跨区域流通成为常态,因四散化流通比重低、“北粮南运”多式联运的反复装卸增加了物流损耗;农户储粮、私营企业储粮损耗大,但伴随政策性收储减少,大量粮食将流向私营企业和社会仓容;粮食超期储存、陈化处置、经济价值下降等隐性损失浪费巨大且易被忽视,以及粮食收储质量标准与加工消费要求脱节造成非必要的损耗浪费。为此,要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系统支持产区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仓储布局优化和设施改善,改革创新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机制,适时调整粮食政策性收储标准,持续推进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高质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 粮食流通 粮食物流 粮食收储制度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基于知识财产权知识体系创新的思考
11
作者 张文喜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共9页
在一个全球的文化视野中,没有单一的知识,只有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共存、竞争或交融是不同种类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样态,尤其如果切近中西对比视野中之主流知识和被压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便可看见一种中国自主知识体... 在一个全球的文化视野中,没有单一的知识,只有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共存、竞争或交融是不同种类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样态,尤其如果切近中西对比视野中之主流知识和被压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便可看见一种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先透过本土经验和本土问题的逻辑掌握并摆脱业已占据主导的知识体系,试着构建全新的知识形式系统。当代中国以它自身的发展逻辑超越以西方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形式系统更往前推进,直到证明如何不可避免地从一种存在逻辑过渡到关系逻辑,过渡到一系列特定的思想、概念、方法与财产权的知识体系,且是全新整合的知识财产权知识体系。以关系的逻辑思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于以现实观念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并非就是西方对中国知识体系的看法,那恰恰是中国知识体系要解决的矛盾,而那些矛盾是不折不扣的两种文化结合的试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合 知识财产权 创新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12
作者 杨旭 赵远跃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加的关键时期,环保任务的政治属性、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执政党的生态领导力则为“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规范化行动提供延绵不绝的合法性依据与契约性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治系统对行政系统的纠偏”“任务型制度对规范性制度的调适”以及“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人主义思潮的修正”有助于“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时间—任务”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 集体主义 党的生态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
13
作者 徐拥军 张丹 卢思佳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是“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的学术回应,更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奥运遗产本体的重要意义、中国奥运遗产研究的坚实基础、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必要举措3个方面论述为何建构中国自主... 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是“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的学术回应,更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奥运遗产本体的重要意义、中国奥运遗产研究的坚实基础、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必要举措3个方面论述为何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从奥运遗产规划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评估体系4个维度构建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建构中国自主奥运遗产知识体系的四重路径:建立“奥运遗产学”这一独立学科,实现自立门户;理论与实践互为基础、互为需要、互为转化,确保理实共生;构建以“奥运遗产学”研究为基点的跨学科共同体,推动学科交叉;立足本土、追根溯源,积极开展国际对话,坚持内外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遗产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奥运遗产学 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琦峰 刘远卓 李龙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7,共10页
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老年劳动参与的潜在社会价值有待深入探究。文章使用2023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等回归模型,探究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影响差异。... 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老年劳动参与的潜在社会价值有待深入探究。文章使用2023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等回归模型,探究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总的来看,劳动参与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劳动参与具有经济、社会、文化与生理维度上的多重功能,劳动参与会通过增加个人收入、扩大社会网络、改变老化态度、改善睡眠质量等途径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劳动参与的心理健康收益在年轻、在婚、未办理退休的老年群体中更加突出;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安排灵活及自愿工作的老年人在劳动参与中会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收益。上述研究结论不仅突出了我国老年劳动参与的必要性,同时也为进一步发挥其健康促进效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抓手。基于此,文章从借势延迟退休、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工作权益、完善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环境、辨析参与动机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劳动参与 心理健康 延迟退休 积极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当代境遇、原则遵循与实践进路
15
作者 王海军 陈昱臻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深刻意识到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并以新的理论武装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基于科学原则遵循,通过... 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代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深刻意识到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并以新的理论武装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基于科学原则遵循,通过多元路径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工作,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当前身处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理论创新工作再创新篇,我们党还需认真总结好新时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工作经验,处理好理论创新工作中的六对重要关系,持续拓展关于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创新工作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原则遵循 实践进路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体育价值观引领下的知识创新与治理体系再造
16
作者 李树旺 陈浩云 车俊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7,共10页
人民体育理念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体育实践,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人民性-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体育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政策嵌入-... 人民体育理念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体育实践,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人民性-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体育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政策嵌入-主体赋权-效能协同”三维分析框架,探赜人民体育理念在新时代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生成机制、治理张力和实践转化效能。当前我国体育治理存在政策系统的结构性矛盾、主体实践的双重困境以及价值坐标的现代性困境等突出问题。基于此,研究从理论层面阐释了中国体育价值观从工具理性到人民本位的重大价值转向,解释了新时代体育知识创新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证了以人民需求为核心的体育治理逻辑。最后,研究提出坚守人民体育价值、激活多元主体共治、强化政策链闭环赋能机制、驱动数字化精准供给的体育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体育 人民性 体育治理 知识创新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研的非学术影响评价研究:以英国高校为例
17
作者 姚蕊 公钦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大学科研评价以知识贡献和学术价值为核心内容,忽视了科学研究的“非学术影响”,是“五唯”顽疾的重要成因。通过梳理大学科研评价的逻辑演变,基于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互动关系视角,论证大学科研的非学术影响的内涵与维度... 大学科研评价以知识贡献和学术价值为核心内容,忽视了科学研究的“非学术影响”,是“五唯”顽疾的重要成因。通过梳理大学科研评价的逻辑演变,基于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互动关系视角,论证大学科研的非学术影响的内涵与维度,提出应将科研对高质量社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作为开展大学科研的非学术影响评价的双重标准。英国在国家层面迭代实施了科研卓越框架,将大学科研产生的社会影响和育人价值作为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价的内容,反映了科研评价改革的最新趋势。以7所高校的37个评价案例为代表进行文本分析,归纳阐释了英国在国家和大学两个层面开展非学术影响评价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框架。推动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应树立非学术影响评价理念,坚持实践导向与科教融合,建立开放多元评价标准,“破五唯、立新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评价 非学术影响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科研卓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技脱钩对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袁学帅 贾君枝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以2014-2023年涉及中美两国的论文为基础,采用合作亲密度指数,研究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演化趋势,聚类分析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合作态度,并研判中美各研究领域的脱钩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率较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美国推动科... 以2014-2023年涉及中美两国的论文为基础,采用合作亲密度指数,研究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演化趋势,聚类分析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合作态度,并研判中美各研究领域的脱钩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率较低,且呈持续下降趋势,美国推动科技脱钩的态势比较明显,其他科研合作国也因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而呈现出不同的合作态度,中美科研合作受到明显的抑制,尤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国家战略安全领域和中国“卡脖子”技术领域。最后结合中美科技脱钩态势,围绕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好、完善国际科研合作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保障中国科技创新“双循环”的顺畅运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脱钩 国际科研合作 合作亲密度 聚类分析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拥军 张丹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0,共9页
[目的/意义]阐述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分析北京奥运档案管理运用的创新理念、经验和方法等,为其他重大活动档案和今后奥运档案管理提供“标杆”。[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并分析奥林匹克官方文件、国家社会发展和北京奥运档案管... [目的/意义]阐述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分析北京奥运档案管理运用的创新理念、经验和方法等,为其他重大活动档案和今后奥运档案管理提供“标杆”。[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并分析奥林匹克官方文件、国家社会发展和北京奥运档案管理文献,解读其中对奥运档案管理提出的需求,并从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四个维度梳理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结论/发现]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是奥运档案管理经验的理性化、系统化与成熟化综合体,也是国际奥委会、奥运主办国和主办城市以及档案学专业三方主体合力的结果。[创新/价值]提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的“中国模式”具有普适性、世界性启示意义:对于其他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来说,应构建“遗产观”,以契约形式明确档案权责关系,重视档案中的知识管理与传承;对于今后奥运档案管理来说,应将“档案管理”列入奥运遗产框架之内,扩展奥运档案生命周期,强调奥运档案与奥运城市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北京冬奥会 档案管理 中国模式 奥运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的战略与规划:理论框架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47
20
作者 周光礼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组织发生相应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要求重新定义大学,以创新应对挑战,以战略规划指引大学改进。战略规划是通过程序性的工作来产生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以此来塑造和引领:一个组织是...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组织发生相应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要求重新定义大学,以创新应对挑战,以战略规划指引大学改进。战略规划是通过程序性的工作来产生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以此来塑造和引领:一个组织是什么样的,该组织在做什么,为何这样做,并着眼于未来。战略规划有两种基本的方法:SWOT分析和基标法。编制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形成大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厘清大学发展的战略思想需要回答十个关键问题:大学的使命与战略定位、大学中长期发展的目标体系、战略优先、学校发展路径选择、学校办学规模、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拓展经费渠道、组织和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规划 大学发展 大学变革 未来大学 大学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