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玉明 庄晓伟 +1 位作者 刘寒 俞祺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781-3785,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5-10-15至2015-12-30,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6个居委会中抽取≥60岁的社区老年人6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5-10-15至2015-12-30,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6个居委会中抽取≥60岁的社区老年人6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为主、当面访问为辅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筛查部分和功能评估两部分组成,其中筛查部分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吸烟、饮酒、饮茶、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功能评估部分包括记忆功能障碍自评表(AD8)、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0%。600例老年人中,记忆功能障碍68例(11.3%),焦虑56例(9.3%),抑郁65例(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饮茶、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素食为主)、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对支持的利用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静安区社区老年人心理问题中,记忆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1.3%、9.3%、10.8%,这些心理问题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应鼓励老年人培养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育运动、饮茶、午睡,保持日常生活劳动是老年人保持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最基本的措施,可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生理性障碍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本设施及运作现状
2
作者 谢红涛 冯永林 +8 位作者 孙莉 杨佩娣 孙皓东 孙逸炜 贾颖婕 张春燕 徐巧萍 王政科 王祖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0-730,共1页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基本设施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社区老人认知功能损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玉明 刘寒 +2 位作者 冯辉 姜华 庄晓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率逐渐增加。目前虽然没有能够治愈痴呆或改变其病程发展的方案,但是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延缓失智的发生。失智发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该病在出... 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率逐渐增加。目前虽然没有能够治愈痴呆或改变其病程发展的方案,但是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延缓失智的发生。失智发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该病在出现明显的记忆、语言、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前,一般要经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期。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以记忆减退为突出表现。社区中早期发现MCI患者,对于防治失智意义较大。本项目旨在探讨社区老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社区老人 上海中心城区 调查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缺损 记忆减退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式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及卫生经济学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静 吕钦谕 +8 位作者 郭向晴 胡国芹 汪作为 姜雅琴 陈健 路聚保 伍毅 谢红涛 易正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672,共7页
目的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assertive case management,ACM)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入组107例,完成107例)和对照组(入组93例,完成91例),分别接受ACM干预及进... 目的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assertive case management,ACM)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入组107例,完成107例)和对照组(入组93例,完成91例),分别接受ACM干预及进行自然观察,随访12个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CGI)、卫生经济学指标每3个月评估一次,采用药物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在基线、3、6、12个月时分别进行评估,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instructing,FBI)在干预前后评估。结果研究组复发率(1.9%)低于对照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GI-SI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S因子1、因子3的时间主效应和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子1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因子1评分不同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接成本、总费用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接成本、总费用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接成本、总费用不同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FBI各维度的差值比较,研究组干预后对家庭关系影响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ACM模式能减少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改善服药依从性,改善对家庭关系影响,减少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积极式个案管理 复发 治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和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6
5
作者 陈玉明 冯辉 +1 位作者 庄晓伟 刘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和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5个街道内知情同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312人,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调查照料负担,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包...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和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5个街道内知情同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312人,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调查照料负担,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和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调查生存质量。ZBI得分≥39分为高护理负担,ZBI得分﹤39分为低护理负担。结果:高护理负担199人(占63.8%),ZBI总分为(52.1±10.8)分;低护理负担113人(占36.2%),ZBI总分为(23.1±10.4)分。本研究对象的WHOQOL-BREF 4个领域得分、SWBS-CC20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患者为夫妻关系者的照料负担重(β=-7.76);年龄与WHOQOL-BREF总分负向关联(β=-0.18),而与患者关系、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与WHOQOL-BREF总分正向关联(β=1.65、1.68、1.66)。结论: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家庭平均月收入低、与患者为夫妻关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照料负担重、生存质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 精神分裂症 照料负担 生存质量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冯辉 陈玉明 +1 位作者 庄晓伟 刘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应用自制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辖区5个街道内31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国内...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应用自制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辖区5个街道内31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SDS和SAS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DS(t=34.39,P〈0.001)、SAS(t=73.09,P〈0.001)得分显著高于常模;与国内常模比较,本组研究对象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128例,41%)(t=-16.70,P〈0.001),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184例,59%)(t=-66.24,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DS(r=-0.14,P〈0.05)、SAS(r=-0.15,P=0.01)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SAS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家属相比男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P〈0.05);离婚者比在婚者更容易产生抑郁(P〈0.05)。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是患者家属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女性患者家属相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和焦虑。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人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需要重点关注,并采取合适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属 抑郁 焦虑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技能训练对社区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辉 姜益明 +7 位作者 陈玉明 杨佩娣 俞剑平 丁晓沧 唐文忠 路聚保 陈钫 顾婉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社区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2月社区组、住院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各选取22例,实施行为技能训练,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qu...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社区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2月社区组、住院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各选取22例,实施行为技能训练,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分别于训练前及第12周末测定他们的康复状态。结果:训练前两组间ADL、BPRS、MRSS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12周末,ADL、BPRS、MRSS两组量表总分分别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MRSS社区组的量表总分低于住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DL、BPRS的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性别、文化程度、依从性、性格均不是影响各期ADL、BPRS、MRSS量表总分的因素;病程对各期ADL总分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越长,ADL总分越高;年龄对各期BPRS总分的影响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越小,总分分值越低;住院次数、婚姻对各期MRSS总分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时间对ADL、BPRS、MRSS量表总分的影响有显著的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时间越长,各总分分值越低。结论:对社区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行为技能训练对社区患者的康复状态更理想;持续性技能训练,可以降低疾病复发,对促进他们的康复水平具有更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行为技能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技能训练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栾风焕 叶惠玲 +2 位作者 徐璐 范青 宋立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2次社交技能训练,每周1次,为期12周;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估社交技能评...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2次社交技能训练,每周1次,为期12周;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估社交技能评定目录(Social Skills Checklist,SSC)和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ocial Adaptive Functioning Evaluation,SAFE);训练前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精神残疾等级,以比较不同等级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后,患者SSC中交谈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建立关系能力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AFE中基本生活技能、高级生活技能、沟通技能和社交技能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可改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 社会适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儿童前脉冲抑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君 叶敏捷 +8 位作者 王玉城 王文霞 钱胜 叶丹弟 潘乐乐 胡欣 尹晓莉 李美花 林光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目的·采用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I)新技术评价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hood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感觉门控及其变异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 目的·采用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I)新技术评价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childhood onset schizophrenia,COS)患者感觉门控及其变异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用单独强刺激和弱刺激+强刺激范式,对56例COS患者和38名正常儿童(normal children,NC)进行PI检测,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Adjustment Rating Scale,SS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FIS)等4个量表对COS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比对上述量表形成的社会客观支持度与社会支持量标准值[(8±2)分],COS组数值为(10±3)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未发现PI与PANSS量表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均P>0.05)。COS组比NC组单独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潜伏期延长[NC组为(86±11)ms,COS组为(97±13)ms,P=0.001]。COS组比NC组弱刺激+强刺激的惊跳反射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NC组波幅为(39±12)μV,COS组波幅为(47±21)μV,P=0.007;NC组潜伏期为(84±17)ms,COS组(97±20)ms,P=0.003]。COS组PI抑制率低于NC组[NC组抑制率为(66±32)%,COS组抑制率为(43±37)%,P=0.000]。结论·COS患者同成人精神分裂症一样存在PI异常。PI变化可能是反映COS患者激越情绪变化的生物学标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前脉冲抑制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冯辉 陈玉明 +3 位作者 刘寒 何燕玲 秦健 徐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5-642,共8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所特殊学校的教师各36、48名,分别接受12个月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干预组)和支持性团体活动(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所特殊学校的教师各36、48名,分别接受12个月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干预组)和支持性团体活动(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基线和干预6月、12月共3次测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SCSQ的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得分在测量时间与组别上均存在交互效应(均P<0.001)。基线期两组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月,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力量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12月后,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团体训练 特殊教育 教师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庄晓伟 陈玉明 +1 位作者 刘寒 李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社会支持现状,为探索针对性的社区心理干预方法和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静安区600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横...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社会支持现状,为探索针对性的社区心理干预方法和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静安区600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记忆障碍自评表(AD8)、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DL能力量表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ADL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评估,预警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ADL能力、社会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600位社区老年人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2.49±9.55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性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ADL能力、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年龄和文化程度是老年人ADL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和退休前职业性质对老年人的ADL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无影响(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退休前从事体力劳动的高龄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文化程度低的高龄老年人的ADL能力下降明显,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因此,应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力度,探索有效的社区干预方法和服务模式,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理健康 ADL能力 社会支持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基因多态性及人格特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道良 刘寒 +3 位作者 吴宇杰 杜文永 季卫东 陈玄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第3外显子(exonⅢ)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第3外显子(exonⅢ)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共173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将其分为攻击组(研究组)和非攻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气质性格问卷(Temperature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Ⅲ48 bp VNTR多态性位点。用SHEsis软件进行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度检验及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分析,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基因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调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到DRD4 exonⅢ48 bp VNTR的6种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2组最常见的是4次重复等位基因。2组间DRD4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18)。研究组寻求新奇、伤害避免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6,P=0.000),合作性、自我定向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0)。研究组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寻求新奇、伤害避免维度评分高于携带短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P=0.000,P=0.006),合作性维度评分低于携带短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P=0.038)。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 exonⅢ48 bp VNTR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双相障碍攻击行为患者具有冲动、寻求刺激、探索、害怕不确定、报复心强、自私自利等人格特征,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患者人格异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攻击行为 多巴胺D4受体 人格特征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中医内科门诊患者中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寒 何燕玲 +2 位作者 缪菊明 王静夷 曾庆枝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评估12个条目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F-12)在中医内科门诊患者中使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2013例患者完成SF-12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同时评估患者就诊、缺勤和睡眠状况,并完成患者健康问卷(Pati... 目的:评估12个条目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F-12)在中医内科门诊患者中使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2013例患者完成SF-12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同时评估患者就诊、缺勤和睡眠状况,并完成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以检验其平行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SF-12得分与就诊次数、缺勤天数、PHQ-9得分、GAD-7得分、睡眠问题得分均呈负相关(r=-0.08^-0.63,P<0.05或0.01)。共提取出"躯体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两个因子,解释方差53.3%。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条目12归属于PCS的结构模型优于其他结构模型(RMSEA=0.070,GFI=0.964,CFI=0.943)。不同健康状态患者的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6(95%CI:0.86~0.87)。结论:12个条目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中医内科门诊人群中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适合在该人群中使用,但建议应用时修改标准计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 生存质量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工具概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庄晓伟 陈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50-353,共4页
恰当选用儿童孤独症筛查工具能够促进儿童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本文主要叙述了常用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工具,详细分析了各量表的基本内容、适用范围及主要用途等,为儿科临床工作和社区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早期筛查 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15
作者 岳玲 徐郁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2-744,共3页
患者男性,62岁。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约2年,间断性不自主下肢抖动伴动作迟缓1年,并加重2周,于2021年7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多重打击(单位破产无法获得提前退休款、房屋拆迁未获得足额补偿、投资失败以及父母高额医疗费用)而导致情... 患者男性,62岁。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约2年,间断性不自主下肢抖动伴动作迟缓1年,并加重2周,于2021年7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多重打击(单位破产无法获得提前退休款、房屋拆迁未获得足额补偿、投资失败以及父母高额医疗费用)而导致情绪低落、失眠,并逐渐出现妄想症状如担心家人“被害”或感觉家中将“出大事”,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帕金森障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人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薛兴邦 张维宝 +4 位作者 俞剑平 张淑娟 张梅清 周佩英 姚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5,共2页
本文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MUNS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参考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的老人幸福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社区5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样本老人正性情感与体验得... 本文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MUNS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参考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的老人幸福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社区5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样本老人正性情感与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与体验,表明本组样本老人总体来说自觉幸福、满意。影响幸福度的4个主要因素为与子女关系、与配偶关系、团体活动参与程度及住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幸福度 老年人 MUNSH MM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β受体基因与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亢俊俊 仇剑崟 +1 位作者 陶晶 张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0-1525,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受体(ERβ)基因多态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方法收集65例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及121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SNaP 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ERβ基因的3个标签单...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受体(ERβ)基因多态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方法收集65例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及121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SNaP 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ERβ基因的3个标签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rs1256049、rs1271572和rs4986938)进行检测;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患者抑郁表型的数量性状。运用SNPStats软件分析ERβ基因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ERβ基因的3个标签SNP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986938位点携带GA基因型的患者BDI得分明显低于携带其他两种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256049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BDI评分高于携带其他两种基因型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基因可能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质量性状无关,而与抑郁症状的数量性状有关:rs4986938位点GA基因型可能有减轻抑郁程度的保护作用,rs1256049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有较弱的增加抑郁严重程度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抑郁症 雌激素受体 基因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佳奇 李强 +3 位作者 栾风焕 钱昀 魏晓薇 翟宏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究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组(联合组)和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每组30例。采用Conners父母... 目的:探究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组(联合组)和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每组30例。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估临床症状,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评估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的“总的功能”分量表(FAD-GF)和儿童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FAS-C)评估家庭功能。结果:基线期,联合组和单纯药物组在PSQ的品行问题分量表、学习问题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SDQ的困难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及FADGF、FFAS-C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周干预后,联合组的PSQ品行问题分量表、学习问题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SDQ的困难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及FAD-GF、FFAS-C得分低于单纯药物组(均P<0.01)。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可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ADHD儿童的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功能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