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机制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红旗村为例
1
作者 陈杰 王祯 +2 位作者 宋代军 卢为民 潘浩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协同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融合协同治理理论中的SFIC(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模型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协同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2010年以来的最大城中村改造案例——普陀区红旗村的改造过程和机理机制。研究发现:(1)空间协同生产的顺利实现,需要扎实稳固的协同基础、良好运行的协同过程和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有为政府在其中不可或缺;(2)在协同基础中,政府、企业在城中村更新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和制度设计方面都具有关键性作用;(3)良好运作的协同过程不仅要有共识达成、阶段成果、持续沟通和互信建立的螺旋式循环,还需要空间转型重构和空间资本积累的螺旋式递增;(4)多方共赢的协同结果是空间经济价值、社会福祉、生态环境的融合提升。文章提供了基于有为政府引领、政企社良性互动、遵循公共价值合作生产导向的城市空间协同生产实践案例,旨在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更新 空间生产 协同治理 超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戴慎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简述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规划建设目的,分析上海的地理水文特性、气象气候特性和城市水环境与水安全问题,提出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总体策略,阐述统筹水利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抗潮、排涝能力;完善、更新道路、广场、绿地系... 简述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规划建设目的,分析上海的地理水文特性、气象气候特性和城市水环境与水安全问题,提出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总体策略,阐述统筹水利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抗潮、排涝能力;完善、更新道路、广场、绿地系统,科学有效排蓄雨水;建设街区雨水调蓄系统,保障街区水安全;联通城市地下雨水调蓄系统,适度解决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等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金云峰 周聪惠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共9页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理论 绿道网络 绿地系统 城市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遗产及其保护体系研究——关于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辨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俭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上海正在编制"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自1999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11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根据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先后于2003... 上海正在编制"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自1999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了11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后,根据2003年出台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先后于2003年重新划定了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5年增加了32片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7年公布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于2015年又确定了119个风貌保护街坊和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然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与国家现行的保护体系并不完全一致。究竟如何从理论上评价上海的这种保护方法,从城市遗产的概念切入,对正在编制中的"204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一些研究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戴慎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59,共3页
依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和内涵,坚持因地制宜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原则,针对高地下水位城市的特征和主要问题,研究提出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以供此类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参考。
关键词 高地下水位城市 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总体城市设计中水系肌理的分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静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针对总体城市设计中面临的郊野地区地域景观特征认知和设计导控问题,提出一种以“水系肌理”为切入点的基础分区方法。依托水系资源所具有的单要素、跨区域和整体覆盖的特点,形成一种以水系指标的数据分析来识别水系形态特征的分区方法... 针对总体城市设计中面临的郊野地区地域景观特征认知和设计导控问题,提出一种以“水系肌理”为切入点的基础分区方法。依托水系资源所具有的单要素、跨区域和整体覆盖的特点,形成一种以水系指标的数据分析来识别水系形态特征的分区方法。以上海市域为研究对象,选取7项形态相关指标。通过单因子栅格测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不同维度的3项关键性指标,即反映规模特征的水面率指标、反映分布密度特征的岸线密度指标和反映水系复杂程度的分维指数。通过对关键性指标的栅格化测评、聚类和归并,提出上海市域范围内总体城市设计基础分区的初步建议,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系肌理总体城市设计分区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并提出后续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肌理 总体城市设计 数据分析 分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基于38个重点城市七普人口与规划人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欧阳鹏 +1 位作者 蒋雅婷 陈懿慧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编制内容,影响着城市资源承载、土地开发、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配置的可持续性。通过对38座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划值与七普人口实际值差距比较分析,发现2020年规划人口和实际人口呈现不... 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编制内容,影响着城市资源承载、土地开发、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配置的可持续性。通过对38座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划值与七普人口实际值差距比较分析,发现2020年规划人口和实际人口呈现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差异化系统性偏离状况,进而对其成因展开剖析,最后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提出需要正确定位规划人口预测的作用,加强从技术预测逻辑到政策调控逻辑的转变,创新人口类型认知概念体系、多情景推演模型方法和动态精准响应机制,加强规划全生命周期弹性应对等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预测 总体规划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设计中PP模块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研发运用
8
作者 杜翠亭 杜昊霖 《花卉》 2025年第7期94-96,共3页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研发了用于园林绿地及小区等源头PP模块集水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介绍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中PP模块集水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技术特点及优势,再分别阐述了屋顶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与小区雨水收...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研发了用于园林绿地及小区等源头PP模块集水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介绍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中PP模块集水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技术特点及优势,再分别阐述了屋顶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以供相关海绵城市项目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收集利用 PP模块集水带 PP模块蓄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夏南凯 赵学彬 燕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1,共5页
我国自2000年实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日益增加,但大多分布在规划编制单位与管理部门,且存在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的现象。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 我国自2000年实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制度以来,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日益增加,但大多分布在规划编制单位与管理部门,且存在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的现象。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制约了城市规划行业行为的规范化发展,应以资质管理带动执业制度,以执业注册为手段,建立较完善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规范和发展城市规划技术市场,保障城市规划行业的合法程序性,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行业编制水平与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城市规划师 执业资格制度 实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设计理论对城市规划的启示——兼议《城乡规划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阎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81,共6页
结合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施行,通过对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机制设计理论的分析,可发现其在特定目标的实现、有效利用信息、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符合方面对城市规划目标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城乡规划制定中信息利用的合理性、城乡... 结合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施行,通过对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机制设计理论的分析,可发现其在特定目标的实现、有效利用信息、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符合方面对城市规划目标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城乡规划制定中信息利用的合理性、城乡规划实施中的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同时机制设计理论在行为主体"经济人"假设、零信息交流成本、激励相容的物化等方面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设计理论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清基 吴斐琼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0,共11页
认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是城市规划专业实质性介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出了建立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三个途径,提出了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矩阵的设想和构成内容。以上海市为例... 认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对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是城市规划专业实质性介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出了建立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三个途径,提出了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矩阵的设想和构成内容。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具体指标的选取与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 生态型城市规划 标准矩阵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深化城市住房规划的探讨——1994-2005年上海住房次级市场动态变化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6,共7页
我国城市住房体制由原先的计划福利体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体制的转变要求住房规划方法的相应转变。本文在分析住房供应和需求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住房次级市场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揭示了住房次级市场形成、运作和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对... 我国城市住房体制由原先的计划福利体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体制的转变要求住房规划方法的相应转变。本文在分析住房供应和需求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住房次级市场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揭示了住房次级市场形成、运作和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对上海两个案例住宅区1994-2005年住房次级市场变化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强住房市场研究,以提高城市住房规划科学性和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规划 次级市场 城市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体验性的外部开放空间设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广场体系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莺 俞静 《规划师》 2006年第7期51-53,共3页
世博会园区除了要提供必需的建(构)筑物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感受与体验角度提供完善的外部开放空间体系。上海世博会广场系统设计以游客主动活动为导向进行功能定位,强化展览、游憩、交通功能,并针对世博会特色,确定广场体系分类、互动体... 世博会园区除了要提供必需的建(构)筑物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感受与体验角度提供完善的外部开放空间体系。上海世博会广场系统设计以游客主动活动为导向进行功能定位,强化展览、游憩、交通功能,并针对世博会特色,确定广场体系分类、互动体验性活动策划、空间界定设计等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体验 外部开放空间 世博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行动导向下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晨 刘冰洁 +2 位作者 张轶佳 刘竹阳 陈智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 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立发展的多重瓶颈的创新性尝试。针对具有明确的目标、资金、时间约束的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试图探讨一种面向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即“二阶三心法”。这一方法从乡村地区的存量资源切入,旨在系统性、创造性地回应创建行动目标,开展面向产业-空间复合型目标的空间规划干预:一是基于“土地矛盾最小化原则”进行空间节点设计,二是基于“空间投入-融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形成特色主线,三是基于“优先塑造-示范带动原则”打造示范样板。进一步的,结合湖州市道场乡菰城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了该方法在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层面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中国先发地区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创建行动 美丽乡村 联创联建 存量资源 村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文•林奇的时间城市设计思想解析与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杨 秦昕祎 +1 位作者 王德 蔚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凯文•林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设计理论家之一,其著作《此地何时:城市与变化的时代》(WhatTimeIsThis Place?)开创性地将时间概念引入城市设计,拓展了人们对城市时间性的认识,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梳理凯文•林奇的... 凯文•林奇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设计理论家之一,其著作《此地何时:城市与变化的时代》(WhatTimeIsThis Place?)开创性地将时间概念引入城市设计,拓展了人们对城市时间性的认识,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梳理凯文•林奇的时间城市设计思想,从3个层面剖析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创新贡献:一是揭示时间的主观性、共享性和规范性特征,提出构建兼具连续性和精确性的城市时间结构;二是从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维度阐述塑造城市意象的时间路径;三是提出主动引导与被动适应相结合的策略,以管理城市社会和环境变化。凯文•林奇对时间在城市发展、环境塑造和生活体验中价值的思考和探讨,为推动城市设计理论创新和实践范式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凯文•林奇 城市时间性 时间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白色景观: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居民冬季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洋 孟凡钰 郭旗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所特征、服务设施和维护管理4类维度下的17项环境特征要素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与Kano模型得出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要素序列,基于行为类型讨论要素指标对冬季户外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河流白色景观对提升冬季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寒地滨水空间的流动行为更关注步行体验,强调线性路径的空间畅通和微气候舒适,驻留行为更关注冬季运动和防风防寒设施的配给。研究成果可为寒地城市居民健康福祉的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 滨水空间 户外活动 白色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行为视角下道路拥堵机制与策略研究——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杨 王德 +2 位作者 任熙元 陈子浩 张扬帆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6,共12页
城市道路拥堵是时间与空间交织形成的复杂问题。在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定型的背景下,从往往被忽视的时间维度切入,有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时空行为视角深入剖析道路拥堵的形成机... 城市道路拥堵是时间与空间交织形成的复杂问题。在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定型的背景下,从往往被忽视的时间维度切入,有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上海翔殷路隧道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时空行为视角深入剖析道路拥堵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因时因地”的缓堵策略。研究发现,人群活动产生的交通流在局部路段存在复杂的时空叠加和时空转换关系。多组不同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交通流,经过时间和空间等效转换后发生流量叠加,且叠加后的总流量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从而形成拥堵高峰。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不同人群出行模式的时空特征,提出刚性错峰和弹性引导等差异化策略,通过多情景设定评估不同策略的优化潜力,为缓堵政策制定提供多情景参考。基于时空行为特征的分析方法和策略思路不仅为道路拥堵治理提供借鉴,也可推广应用于理解和解决城市中的其他复杂问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行为 交通拥堵 时空叠加 时空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朱合华 骆晓 +2 位作者 彭芳乐 李晓军 刘春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际上各类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历程和经验,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和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寻求地下空间统一和专项规划,实现地上与地下空...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际上各类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历程和经验,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和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寻求地下空间统一和专项规划,实现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协同开发;结合国情细化政策和法规,完善地下空间管理的机制和法制建设;建设地下空间信息化平台,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大数据、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最后,明确了随着城市化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开发利用 发展战略 空间资源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金云峰 刘颂 +1 位作者 李瑞冬 刘悦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整而有参与平衡用地的4个子系统:休闲游憩子系统、日常防护子系统、景观形象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旨在通过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增强绿地与城市、绿地与绿地、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每一块绿地的产生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审慎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使"子系统"内部各元素都有内在的秩序和紧密的联系,从而由自身完善的"子系统"组建成更强大的城市绿地"大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持续、周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编制 编制方法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近代公园文化服务评估研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戴代新 刘颂 张桐恺 《风景园林》 2019年第8期95-100,共6页
为了建立上海近代公园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探究上海近代公园文化服务价值与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MA),采用SPICED指标框架建立针对上海近代公园的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自主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AP... 为了建立上海近代公园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探究上海近代公园文化服务价值与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MA),采用SPICED指标框架建立针对上海近代公园的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自主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APP收集、分析公众对文化服务的评估意见,对复兴公园不同文化服务类型、文化服务和使用者、文化服务和公园景点空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复兴公园作为近代公园,其文化服务主要体现为休闲游憩,历史遗产价值公众认知度不高;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公园景点空间类型与文化服务存在相关性;某些文化服务之间存在正、负两面的相关性;最后提出对近代公园更新发展策略的思考。研究基于PPGIS技术提高了上海近代公园保护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将文化服务评估应用于空间规划具有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公园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 文化服务 上海 复兴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