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PEO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怡 鲍勇 +5 位作者 谢青 顾琳 丁旭 陈俊彦 张洁 陆佳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和训练中,实施人、环境与作业模式(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model,PEO)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治疗模式,观察疗效。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和训练中,实施人、环境与作业模式(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model,PEO)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治疗模式,观察疗效。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对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常规的上肢作业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PEO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训练实践模式,观察各组患者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和训练中各功能变化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加拿大作业活动行为评估(the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COPM)评定训练前后患者相关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BI指数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B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自组内比较,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COPM的表现分及满意度分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COPM表现分及满意度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使用PEO模式进行临床治疗时对提高BADL能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人、环境与作业模式 改良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定量表 加拿大作业活动行为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宋小慧 谢青 +3 位作者 崔立军 鲍勇 纵亚 张伟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EMG-FE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侧上肢给予EMG-F... 目的:观察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EMG-FE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侧上肢给予EMG-FES,对照组患侧上肢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15min,每周5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和10s抓握测试(HGRT)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FMA、BI和HGR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56.45±9.05)分、(91.00±7.18)分和(10.4±4.51)次;对照组分别为(55.55±9.71)分、(84.7±12.62)分和(8.05±4.27)次,HGRT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62.95±3.32)分、(98.7±3.93)分和(13.0±3.68)次;对照组分别为(58.60±7.70)分、(89.7±10.94)分和(9.26±4.12)次,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偏瘫手的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刺激 手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立军 谢青 +3 位作者 鲍勇 汤宜婷 顾琳 张伟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检验改良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MLOTCA)的效度及信度,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74例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者进行测试,2周后由同一评定者进行复测。对该量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进行检... 目的:检验改良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MLOTCA)的效度及信度,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74例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者进行测试,2周后由同一评定者进行复测。对该量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进行检测。结果:量表21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96—0.841,P<0.01,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提取3个主成分,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9.032%,各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可以认为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MLOTCA Cronbachα系数0.9379,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MLOTCA重测信度相关系数0.718—0.967,重测信度较好。结论:改良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临床脑血管意外后认知功能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治疗痉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小慧 谢青 +3 位作者 崔立军 纵亚 鲍勇 顾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痉挛状态是阻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国内外临床曾使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口服药物、物理疗法、肉毒素、牵伸、小夹板、鞘内注射等[2-4],其中见效较快、效果最好的当属肉毒素注射,然而肉毒素注射疗法属于一种侵入性... 痉挛状态是阻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国内外临床曾使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口服药物、物理疗法、肉毒素、牵伸、小夹板、鞘内注射等[2-4],其中见效较快、效果最好的当属肉毒素注射,然而肉毒素注射疗法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措施,需要操作者具有很高的注射技术,使用过量会引起肌无力,患者的接受度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干预措施弥补上述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运动神经元 肉毒素 痉挛状态 侵入性治疗 注射疗法 肌无力 口服药物 治疗仪 聚焦式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鲍勇 包兴华 +2 位作者 丁旭 孙晓培 谢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疗参数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差异,为今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的试验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平均...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疗参数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差异,为今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的试验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冲击波治疗1次,A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 bar,频率8 Hz),B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6 bar,频率20 Hz),冲击次数均为3000次,在经过10天的清洗期后,两组交换,原A组的患者接受B组参数冲击,原B组的患者接受A组参数冲击。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osit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Tardieu量表(modified Tardieu scale,MTS)。结果两组的PROM和MTS中R1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P<0.01),MTS中(x)分级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PROM和R1,虽A组均数略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单次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有即时的缓解作用,但其最佳治疗参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偏瘫 肌张力 参数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鲍勇 谢青 +2 位作者 王国宝 杨帅 高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促通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PEFES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低频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每天2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FES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肌电反馈 电刺激 脑梗死 踝关节背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顾琳 高怡 +3 位作者 查丽偲 孙晓培 牛传欣 谢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7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rTMS组(14例)和FES组(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20分钟,每周5天,共3周。FES组患者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FES治疗,频率为50 Hz,每天15分钟,共3周,治疗部位为上肢伸肌。rTMS组患者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天15分钟,共3周,治疗部位为第一躯体运动区(primary somatomotor area,M1)。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rTMS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BI评分差异均显著大于FES组(P<0.05)。结论 rTMS和FE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rTMS优于F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基底核性失语患者早期言语功能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明 谢青 +1 位作者 鲍勇 计海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9-663,68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评分与患者言语功能早期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了2013年12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基底核区卒中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基底核性失语...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评分与患者言语功能早期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了2013年12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基底核区卒中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的CT评分方法——卒中改变发生在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外囊、放射冠这5个区域中;每累及一个区域得1分。按照CT评分结果分为5个组。结合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性别、年龄、病因(出血性、缺血性)、卒中病灶的位置、发病后24h—72h的CT评分、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的4项(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5组组内两个时间点的言语功能评分比较用Mann-Whitney法检验,除CT评分1分组,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能力均较入组时有显著改善(P<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T评分与言语功能各项评分之间的关系,发现CT评分与上述各项评分在卒中后3个月、6个月均成显著性负相关(P<0.01)。以ABC评分为参照,用ROC曲线进行诊断性评价,当CT评分≤2分时,ABC评分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各项结果的预后较好。结论:卒中后单侧基底核性失语CT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该评分对单侧基底核性失语的早期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性失语 CT评分 言语功能结局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