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续英绮 寇勇琦 +3 位作者 李启正 丁圆圆 张红霞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探究蚕蛹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织物性能,将其分别与50%的莫代尔、天丝、腈纶、长绒棉混纺作纬线,桑蚕丝作经线,试制了20只不同组织的织物试样用于纱线断裂强力、织物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2个服用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蚕蛹蛋... 为探究蚕蛹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织物性能,将其分别与50%的莫代尔、天丝、腈纶、长绒棉混纺作纬线,桑蚕丝作经线,试制了20只不同组织的织物试样用于纱线断裂强力、织物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2个服用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蚕蛹蛋白纤维与长绒棉混纺纱线具有良好的断裂强力和韧性;5种组织下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混纺织物的透气性优于蚕蛹蛋白纤维与腈纶、长绒棉的混纺织物,平纹组织织造透气性相对较好的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织物时,可优先选用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的混纺纱线,更优组织可选4/1斜纹、8枚缎纹;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腈纶和长绒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良好,5种组织下抗起毛起球等级均达到3级及以上,适合用于开发抗起毛起球织物,其中平纹、斜纹组织的莫代尔、天丝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蛋白纤维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线 透气性分析 抗起毛起球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颗粒/二氧化钛/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么丹阳 巫晓华 +3 位作者 毛雪峰 周邓飞 蒋佳莉 王秀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纳米TiO_2和Ag NO_3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装置,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抗菌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和琼脂平皿扩散法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纳米粒子的分布、化学态、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Ag N... 以纳米TiO_2和Ag NO_3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装置,成功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抗菌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和琼脂平皿扩散法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纳米粒子的分布、化学态、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Ag NO_3和TiO_2的质量分数都会对纤维的形貌产生影响,需选择合适的添加范围;在纤维中,醋酸纤维素中的氧原子与Ag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银纳米颗粒的存在,使纤维在可见光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银纳米颗粒和TiO_2良好的协同作用使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二氧化钛 醋酸纤维素 静电纺丝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高速冲击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翁浦莹 康凌峰 +2 位作者 孔春凤 李艳清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研发轻质柔软的高效防护装备,以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原料,以正交与准正交结构单元为基础,设计了8种组合式三维机织结构,试制UHMWPE组合式机织复合材料。采用弹道侵彻试验及刚柔性试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高速冲击性能及... 为研发轻质柔软的高效防护装备,以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原料,以正交与准正交结构单元为基础,设计了8种组合式三维机织结构,试制UHMWPE组合式机织复合材料。采用弹道侵彻试验及刚柔性试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高速冲击性能及柔软性,探讨了影响材料防弹性能及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正交结构单元能够有效抵抗剪切作用,适合作为冲击面;在高速冲击下,冲击面为正交结构单元的机织复合材料单位面积吸收能量值比冲击面为准正交结构单元的高出35.7%,但准正交结构单元对抗拉伸作用有优势,且准正交结构织物抗弯刚度值仅为组合式结构织物最大值的52%,具有较好的柔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 组合式结构 复合材料 抗高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水凝胶包覆Fe_3O_4类Fenton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兵 周益名 +1 位作者 吴清珍 薛国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采用纤维素水凝胶包覆Fe_3O_4颗粒,制备得到核壳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包覆Fe_3O_4类Fenton纳米催化剂(CMC-co-AA/Fe_3O_4),并应用于降解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考察了体系pH值、催化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SEM... 采用纤维素水凝胶包覆Fe_3O_4颗粒,制备得到核壳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包覆Fe_3O_4类Fenton纳米催化剂(CMC-co-AA/Fe_3O_4),并应用于降解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考察了体系pH值、催化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SEM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水凝胶成功地包覆在Fe_3O_4颗粒表面,且壳层厚度为20~30nm。XRD分析显示,包覆层不影响纳米Fe_3O_4的晶型结构,纳米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仍保持Fe_3O_4磁响应性能,能够有效地分离回收。相比传统的Fe_3O_4纳米催化剂,包覆型CMC-co-AA/Fe_3O_4纳米催化剂水溶液显示出了较好的均一分散性。且当pH>3直至中性条件下,此时传统未包覆的Fe_3O_4纳米催化剂对酸性大红GR的降解率为0,而CMC-co-AA/Fe_3O_4纳米催化剂的降解率仍能维持36%,说明了水凝胶壳层结构赋予CMC-co-AA/Fe_3O_4纳米催化剂较宽的pH适用范围。重复试验表明,该纳米催化剂在循环使用四次后,对染料的降解率仍能保持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核壳结构 FENTON反应 酸性大红GR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权利军 李丹丹 +1 位作者 张春娥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8,共6页
光敏树脂固化后的低强力一直是阻碍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三维编织织物的结构特点弥补光固化3D打印构件强力弱的缺点,文章重点研究了在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编织技术制备3D打印复合材料的方式方法及对该种... 光敏树脂固化后的低强力一直是阻碍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三维编织织物的结构特点弥补光固化3D打印构件强力弱的缺点,文章重点研究了在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编织技术制备3D打印复合材料的方式方法及对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相对于纯光敏树脂材料,其弹性模量和拉伸断裂强度显著增加;高强聚乙烯纱线的增强效果最好,玻璃纤维纱线增强效果次之,碳纤维纱线增强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光固化3D打印 三维编织 断裂强度 玻璃纤维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茧丝浸泡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吕超目 江文斌 +1 位作者 傅雅琴 王玲玲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
基于鲜茧丝经过纬线浸泡工艺处理后,存在抱合性能下降显著,严重影响到后期织造工序正常进行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来研究浸泡助剂用量、浸泡时间以及浸泡温度共同作用下(不考虑交互作用)对鲜茧丝浸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浸... 基于鲜茧丝经过纬线浸泡工艺处理后,存在抱合性能下降显著,严重影响到后期织造工序正常进行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来研究浸泡助剂用量、浸泡时间以及浸泡温度共同作用下(不考虑交互作用)对鲜茧丝浸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浸泡后的鲜茧丝相较于现有工艺浸泡后的鲜茧丝,抱合性能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生丝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基本相同,满足织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茧丝 浸泡助剂浓度 浸泡时间 浸泡温度 抱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纶与双组分复合长丝/棉包芯纱的拉伸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丹丹 权利军 +2 位作者 金肖克 田伟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改善传统弹力包芯纱弹性回复性能,以氨纶、双组分复合长丝(CM800)为芯纱,棉纤维为外包纤维,设计了13种弹力包芯纱。探讨氨纶预牵伸倍数、芯纱线密度和弹力包芯纱反复拉伸次数与弹性回复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纱线强伸仪测试氨纶/棉、CM8... 为改善传统弹力包芯纱弹性回复性能,以氨纶、双组分复合长丝(CM800)为芯纱,棉纤维为外包纤维,设计了13种弹力包芯纱。探讨氨纶预牵伸倍数、芯纱线密度和弹力包芯纱反复拉伸次数与弹性回复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纱线强伸仪测试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拉伸弹性。结果表明:氨纶的牵伸倍数越大,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随着氨纶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先增加后减少;CM800线密度越小,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越小;氨纶/棉、CM800/棉和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的定伸长5%和定负荷200 c N反复拉伸次数与纱线弹性回复率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且弹力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随着纱线反复拉伸次数的增加而降低;CM800/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大,氨纶/棉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纶 双组分复合长丝 棉双丝弹力包芯纱 弹性回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粘非织造布制备工艺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伟 雷新 +1 位作者 从明芳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1,共4页
为研究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结构及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聚丙烯为原料,采用多种工艺制备了纺粘非织造布,测试了纺粘非织造布的结构和透气性能,并对其孔隙率进行计算。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计量泵频率一定时,网帘频率增加,... 为研究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结构及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聚丙烯为原料,采用多种工艺制备了纺粘非织造布,测试了纺粘非织造布的结构和透气性能,并对其孔隙率进行计算。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计量泵频率一定时,网帘频率增加,织物厚度、面密度减小,而孔隙率增大;当网帘频率一定时,计量泵频率增加,织物厚度和面密度呈变大的趋势,而孔隙率呈减小趋势;当计量泵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熔体输出量将不再对纤维直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纺粘非织造布的透气率随试样孔隙率增大而提高,且二者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布 纺粘法 聚丙烯 透气性能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茧丝与干茧丝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莹莹 寿霜霜 +3 位作者 欧阳微微 侍康妮 田伟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共6页
为研究鲜茧缫丝与干茧缫丝对真丝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六个庄口的蚕茧,3个织物品种和多种经纬密度,分别将鲜茧丝和干茧丝织造成6组对比织物试样,并对织物试样的光泽度、拉伸性能、折皱回复性、抗弯刚度、悬垂性和透湿性等进行测... 为研究鲜茧缫丝与干茧缫丝对真丝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六个庄口的蚕茧,3个织物品种和多种经纬密度,分别将鲜茧丝和干茧丝织造成6组对比织物试样,并对织物试样的光泽度、拉伸性能、折皱回复性、抗弯刚度、悬垂性和透湿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庄口织制的各种参数织物品种,鲜茧丝织物的光泽度比干茧丝织物好;鲜茧丝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比干茧丝织物高;由于鲜茧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抗弯长度、静态悬垂系数均比干茧丝织物小,鲜茧丝织物的手感较柔软,抗皱性稍差;此外,鲜茧丝织物的透湿性通常比干茧丝织物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缫丝 鲜茧丝 干茧丝 真丝织物 光泽度 力学性能 织物手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观及功能多面转换式织物研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雪琴 郑艳威 +2 位作者 肖佳颖 金艳苹 陈慰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共6页
基于百叶型织物结构的创新设计,旨在研发一款通过多面翻转来达到外观及功能转换的织物。该织物通过机织经纬纱线一体织造而成,由单层透孔结构和双层重纬空心袋状结构条状相间排列。叶片的正反两面分别采用吸湿速干的Calculo纤维和防水... 基于百叶型织物结构的创新设计,旨在研发一款通过多面翻转来达到外观及功能转换的织物。该织物通过机织经纬纱线一体织造而成,由单层透孔结构和双层重纬空心袋状结构条状相间排列。叶片的正反两面分别采用吸湿速干的Calculo纤维和防水耐洗抗紫外的Waveron纤维与普通纱线组合排列而成。随后分别进行了织物的透湿量和紫外线透过率的测定,用以反映产品功能的实用性。随着对织物叶面的翻转,达到不同的外观及功能的切换,该织物可用于多功能变换型窗帘、服装及移动遮蔽等户内外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叶织物 功能材料 空心袋状结构 多面转换 外观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状覆膜真丝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慧慧 田伟 +3 位作者 李丹丹 许建峰 沈红卫 祝成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共5页
为研究点状金属覆膜对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覆膜前后双绉真丝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的形貌观察,研究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表面结构变化。通过实验测试织物光学性能、透气性和断裂强力,分析点状覆膜前后织物光... 为研究点状金属覆膜对真丝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覆膜前后双绉真丝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的形貌观察,研究点状覆膜前后真丝织物表面结构变化。通过实验测试织物光学性能、透气性和断裂强力,分析点状覆膜前后织物光学性能、透气性和断裂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覆膜后真丝织物表面附着一层不连续、分布均匀、尺寸一致的圆点,铝被成功镀在织物表面,覆膜真丝织物孔径变小,透光透气率下降,防紫外性能和光泽度大幅度提高,断裂强力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织物 点状 形貌 透气性 光学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用熔喷非织造布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娥 田伟 +1 位作者 赵勇 祝成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1-274,共4页
选取3种熔喷非织造布,观察表面形态,测试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吸液率及电化学性能。厚度为0.23 mm、面密度为41 g/m^2的试样2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性能。在2.0~4.3 V充放电,电流为0.5 C时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15 m Ah/g,在大电... 选取3种熔喷非织造布,观察表面形态,测试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吸液率及电化学性能。厚度为0.23 mm、面密度为41 g/m^2的试样2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性能。在2.0~4.3 V充放电,电流为0.5 C时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15 m Ah/g,在大电流放电时仍有较好的性能,如电流为5.0 C时,放电比容量约为80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非织造布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三维机织物制备及其截面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凌峰 李艳清 +1 位作者 翁浦莹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了探究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纱线交织情况,设计制备了6种芳纶正交/准正交组合式三维机织物,利用树脂包埋三维机织物,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正交/准正交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垂纱贯穿织物上下表层,纬... 为了探究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纱线交织情况,设计制备了6种芳纶正交/准正交组合式三维机织物,利用树脂包埋三维机织物,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正交/准正交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垂纱贯穿织物上下表层,纬纱呈挺直排列,经纱呈屈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三维机织物 切片 观察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隔膜用熔喷非织造布的叠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春娥 田伟 +3 位作者 张旻爽 李丹丹 周慧慧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为了探究锂离子电池隔膜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叠加性能,测试其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吸液率、孔径大小及分布和相关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叠加层数的增加,其厚度、面密度、内阻、孔隙率及吸液率相应增加;而孔... 为了探究锂离子电池隔膜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叠加性能,测试其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吸液率、孔径大小及分布和相关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叠加层数的增加,其厚度、面密度、内阻、孔隙率及吸液率相应增加;而孔径减小,孔径分布相对均匀。当叠加层数为5层时,其放电比容量降至82mAh/g。高倍率性能随着叠加层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叠加4层时,其高倍率性能最优,在5C时为6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熔喷非织造布 隔膜 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网络丝生产工艺对其网络牢度及M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新 祝成炎 +2 位作者 沈惠英 潘平平 辛东坡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共5页
以POY纤维为生产原料,通过调整加弹工艺中的牵伸倍数、变形温度和网络气压3个参数值,探讨了涤纶网络丝生产工艺对其网络牢度及M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工艺参数对网络牢度的影响程度为网络气压>牵伸倍数>变形温度,对M率的影... 以POY纤维为生产原料,通过调整加弹工艺中的牵伸倍数、变形温度和网络气压3个参数值,探讨了涤纶网络丝生产工艺对其网络牢度及M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工艺参数对网络牢度的影响程度为网络气压>牵伸倍数>变形温度,对M率的影响程度为变形温度>牵伸倍数>网络气压。利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可得,当牵伸倍数为1.72、变形温度为205℃、网络气压为0.43 MPa时生产涤纶网络丝,其产品网络牢度达99.5%,同时M率可达97.5%,网络牢度高、染色均匀性好,可广泛应用于高档窗帘面料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网络丝 网络牢度 M率 加弹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平纹交织织物工艺参数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伟 丁一 姚怀祥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7,共4页
为了研究涤纶含量及织物纬向密度对涤/棉交织产品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棉纱为经纱,两种POY/FDY为纬纱,设计并制备了两组织物,并对其光泽度,透气性和折皱回复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织物纬向密度一定时,织物光泽度随着1号涤纶含量... 为了研究涤纶含量及织物纬向密度对涤/棉交织产品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棉纱为经纱,两种POY/FDY为纬纱,设计并制备了两组织物,并对其光泽度,透气性和折皱回复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织物纬向密度一定时,织物光泽度随着1号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9.5%~10.5%之间,织物透气率随着1号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00~300mm/s之间,织物弹性回复角随着1号涤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100°~200°之间,使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趋于棉型织物且不失挺括;当1号涤纶含量一定时,织物光泽度随织物纬向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织物透气率随织物纬向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织物弹性回复角随织物纬向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 交织物 光泽度 透气性 折皱回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水溶性金纳米团簇的制备及表征
17
作者 张明 王帅帅 +1 位作者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15-2020,共6页
采用改进的Brust方法,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并以巯基丁二酸(MSA)、氮乙酰基半光胺酸(NAC)作为包裹剂,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增大硫醇与氯金酸的比例并增加氯金酸的初始浓度,有利于得到... 采用改进的Brust方法,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并以巯基丁二酸(MSA)、氮乙酰基半光胺酸(NAC)作为包裹剂,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增大硫醇与氯金酸的比例并增加氯金酸的初始浓度,有利于得到尺寸更小的金纳米粒子。当氯金酸的浓度(CAu)为9.3 mmol·L-1,CAu∶CS为1∶30时,得到了直径约为1 nm、标准偏差为0.2nm的Au@MSA纳米团簇。结合紫外(UV)、热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 ,可以推测出单分散金纳米簇的化学式为[Au38(MSA Na)26]或[Au39(MSA Na)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纳米粒子 单分散 巯基丁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鸟羽毛的色彩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旻爽 祝成炎 +3 位作者 李启正 张红霞 林平 丁圆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66,共8页
鸟类羽毛色彩进化了上万年,形成了一套天然美感的搭配法则,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为探寻其中的配色规律并加以利用,文章基于蜂鸟羽毛的色彩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生色彩提取研究。首先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对比分析了色相模式与灰度模... 鸟类羽毛色彩进化了上万年,形成了一套天然美感的搭配法则,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为探寻其中的配色规律并加以利用,文章基于蜂鸟羽毛的色彩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生色彩提取研究。首先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对比分析了色相模式与灰度模式两种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的设置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经过优化的初始聚类中心的设置方法;然后使用优化过后的K-MEANS聚类算法,对10种蜂鸟共200张羽毛色彩照片进行羽毛色彩的主色系提取。通过三次聚类计算,探讨分析蜂鸟羽毛色彩的配色规律,制得相应的占比配色色卡,为设计师在以蜂鸟羽毛色彩为灵感来源的配色方案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算法 初始聚类中心 色彩提取 色彩网络 色彩设计 蜂鸟羽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水型再生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昀庭 张红霞 +3 位作者 贺荣 祝成炎 王浙峰 徐青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改善再生涤纶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20、25和30 g/L的Na OH溶液和0.5 g/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溶液,通过碱减量工艺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处理。对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后的减量率以及表征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前后吸湿速干性... 为改善再生涤纶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20、25和30 g/L的Na OH溶液和0.5 g/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溶液,通过碱减量工艺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处理。对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后的减量率以及表征织物经碱减量处理前后吸湿速干性的各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质量浓度为20 g/L的Na OH溶液进行碱减量工艺处理时织物减量率在15%以下,织物物理性能变化小;经碱减量工艺处理后的织物滴水扩散时间明显降低;吸水率与织物经纬向芯吸高度大幅度增加;织物蒸发速率和单位时间内透湿量均明显增加;经碱减量工艺处理后的再生涤纶织物吸湿速干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且满足吸湿速干性产品的技术要求,对开发导水型再生涤纶织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涤纶 碱减量工艺 减量率 吸湿性 速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vlar、UHMWPE叠层织物防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翁浦莹 李艳清 +3 位作者 MEMON Hafeezullah 孔春凤 康凌峰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采用芳纶平纹织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为原料,设计4种厚度的Kevlar叠层织物、3种厚度的UHMWPE叠层织物,选用4种不同速度进行实弹射击实验,探讨了子弹冲击速度与叠层织物厚度对织物防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子弹冲击速度提高,子弹... 采用芳纶平纹织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为原料,设计4种厚度的Kevlar叠层织物、3种厚度的UHMWPE叠层织物,选用4种不同速度进行实弹射击实验,探讨了子弹冲击速度与叠层织物厚度对织物防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子弹冲击速度提高,子弹由圆形头转换为尖形头,叠层织物单位面积吸收能量均下降,子弹剪切作用力对织物的破坏层数增多;相近冲击速度下,叠层织物厚度增加,其单位面积吸收能量相应提高,织物纤维抽拉越发严重,弹孔表观更为粗糙,且子弹对织物的剪切作用力转化为拉伸作用发生在30层Kevlar平纹织物中的10层内及50层UD布中的17层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防弹性 弹孔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