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反腐模式的发展变迁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模式经历了"运动反腐"、"向法制回归"、"制度反腐"三个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向人们展示,无论采用何种反腐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解决对"实体权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模式经历了"运动反腐"、"向法制回归"、"制度反腐"三个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向人们展示,无论采用何种反腐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解决对"实体权力"的制约问题。就是一方面要实现"监督权力"对"实体权力"的有效制衡,另一方面要实现"实体权力"与"监督权力"运行的程序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反腐模式 6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发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光全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6期61-65,共5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向,是短期内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核心体现。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抓带跨越"战略构想、发展...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向,是短期内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核心体现。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抓带跨越"战略构想、发展生产服务部门来支撑产业提升、推进产业与价值的双链条重构和农业低碳产业形象塑造与推广等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农业 浙江省 难点问题 战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的小城市培育: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路径创新 被引量:5
3
作者 俞云峰 唐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3,共7页
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发展对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基础较好,通过三年的小城市培育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城乡规划、产业提升、强镇扩权、要素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面临... 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发展对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基础较好,通过三年的小城市培育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城乡规划、产业提升、强镇扩权、要素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城镇化滞后、产业创新实力不强、城乡辐射能力弱、市镇体制矛盾显现等普遍性的困难。加快小城市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县镇协调配合机制,加快财政、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领域的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市培育 浙江 新型城镇化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与民生关系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杭州市城市民主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0,160,共8页
"民主促民生"是杭州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值得总结。最初,"民主促民生"的意思是通过民主渠道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合理的解决。经过数年的发展,"民主"从促进"民生"... "民主促民生"是杭州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值得总结。最初,"民主促民生"的意思是通过民主渠道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合理的解决。经过数年的发展,"民主"从促进"民生"的工具,正逐步内化为市民生活的常态。在这一逻辑层面上,呈现出"民生促民主"健康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民生 城市管理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二元逻辑下的社会整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陶建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5,157-158,共7页
完全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进行整合,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多元社会的发展。社会整合实际上包含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逻辑,国家承担的是系统整合的任务,而社会则承担生活世界整合的使命。国家整合在于提供公正的制度环境,引导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崇... 完全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进行整合,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多元社会的发展。社会整合实际上包含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逻辑,国家承担的是系统整合的任务,而社会则承担生活世界整合的使命。国家整合在于提供公正的制度环境,引导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崇尚宽容的社会文化。而社会整合在于汇集道德力量、营造契约精神和培养公民理性。国家整合力量与社会整合力量作为同时发生作用的两大因素,自身存在分工基础上形成一种合作的元整合要求。元整合的逻辑前提在于和谐秩序的共同追求,这种合作需要配置制度性条件并且存在三种可能风险,风险的最终规避依赖于基于公平正义的国家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整合 二元逻辑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解读——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政治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共12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引方向的价值观,用他创立的总体方法论结合历史、社会、法律、政治全景式地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的秘密和社会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宿命,并据此提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原则和策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由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进而,需要我们同时运用"三只眼"即"劳动价值论之眼"、"劳动方式进化之眼"和"缩短工作日之眼"去观照、领悟和理解它的博大与精深,并将它运用于改造现实世界,运用于劳动者的解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关系 总体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镇迈向现代化小城市——湖州织里镇的“蝶变”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梦周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11期47-50,共4页
从中心镇到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心镇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然而,从现实实践来看,中心镇如何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在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面临重重困难。文... 从中心镇到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心镇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然而,从现实实践来看,中心镇如何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在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面临重重困难。文章以湖州织里镇的发展经验为切入点,探索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的主要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镇 小城市 织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治理下的国家主导与社会自主——社会管理及其制度创新 被引量:28
8
作者 陶建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7,共8页
"国家主导社会自主"的复合治理模式,应当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内在映照着"强国家-强社会-强公民"的治理格局。国家主导从根本上讲是指国家对于制度供应的优先性,也是这种模式得以获得其合法空间的前提。... "国家主导社会自主"的复合治理模式,应当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内在映照着"强国家-强社会-强公民"的治理格局。国家主导从根本上讲是指国家对于制度供应的优先性,也是这种模式得以获得其合法空间的前提。社会自主,从根本上讲是指社会对自身领域内的社会事务进行自我裁量的权利,其目标在于自发秩序的生成及其扩展。而公民增权,不仅仅是指公民权利的获取与确认,更指公民权能的提升与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治理 社会管理 国家主导 社会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与转型语境下社会秩序的路径选择——控制、吸纳与协作 被引量:10
9
作者 陶建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6,157,共11页
风险社会条件下社会转型的问题核心,在于国家权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确认与增长。控制模式、吸纳模式与协作模式作为国家权威运作的基本方式,需要在社会合作基础上形成三重治理模式的共洽。控制模式实现从强制性权力向基础性权力的转换... 风险社会条件下社会转型的问题核心,在于国家权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确认与增长。控制模式、吸纳模式与协作模式作为国家权威运作的基本方式,需要在社会合作基础上形成三重治理模式的共洽。控制模式实现从强制性权力向基础性权力的转换,是国家与社会在互动中得到国家权威的确认。吸纳模式经历了组织吸纳、政策吸纳到体制吸纳的转换,自身存在扩展过程中实现国家权威巩固的要求。协作模式是治理结构的深刻转型,在社会性、基础性和法理性条件的支持下,最终实现国家权威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控制 吸纳 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路径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155,共9页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核心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和扫除一切身份等级制的残余束缚和影响,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体系;其次,积极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在保证有序实现人民的权利主张,有序推进人民的权利实现、权利发展的同时,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以降低乃至杜绝权力的任性;最后,当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国家行动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权利管理 马克思历史总体观 民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还是治疗: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职能辨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宏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2,169,共7页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职能定位是以预防为主还是以治疗为主,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未有深入探讨,严重制约派驻机构的效能与发展。根据腐败的演进规律与廉政建设的基本态势、派驻机构的比较优势以及权力制约的基本规律,派驻机构应该区别于纪...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职能定位是以预防为主还是以治疗为主,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未有深入探讨,严重制约派驻机构的效能与发展。根据腐败的演进规律与廉政建设的基本态势、派驻机构的比较优势以及权力制约的基本规律,派驻机构应该区别于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反腐机构,承担以预防为主的职能。这不仅是派驻机构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整个廉政体系科学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 派驻机构 廉政建设 权力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功能创新与调适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侃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48,共4页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社会变迁,自觉进行政党功能创新调适的直接产物。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与社会的妥协中削弱党的领导,而是在向社会回归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即通过"服务"这种非权力支...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社会变迁,自觉进行政党功能创新调适的直接产物。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与社会的妥协中削弱党的领导,而是在向社会回归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即通过"服务"这种非权力支配方式来体现领导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基层组织 功能 创新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与调解的差异与衔接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学飞 王晓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诉调衔接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纠纷解决制度和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较多的内容。通过在法理上分析诉讼和调解的本质区别,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预防在诉调衔接的发展中混淆二者界限,进一步完善诉调衔接中的司法确认程序。
关键词 诉讼 调解 衔接 司法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案件是否列为评估指标:派驻机构绩效考核的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宏彩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8,共7页
派驻机构的绩效考核虽然在实践中正在探索,但系统的、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不多见。特别是腐败案件是否列为评估指标,理论和实践中均面临派驻机构与监督对象利益捆绑的困境,需要对这一两难问题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将腐败案件列为评估指标,从... 派驻机构的绩效考核虽然在实践中正在探索,但系统的、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不多见。特别是腐败案件是否列为评估指标,理论和实践中均面临派驻机构与监督对象利益捆绑的困境,需要对这一两难问题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将腐败案件列为评估指标,从案件侦破方式界定责任极其必要,且极具可行性,而派驻机构的工作特点以及腐败行为演进规律决定了派驻机构的绩效评估必须将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重视结果导向,必然需要把腐败案件列为派驻机构的评估指标,因而需要重新构建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派驻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案件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 绩效评估 困境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战略框架与路径选择——以白银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全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必然趋向。文章以白银市为视角,对城市低碳转型的背景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一、三、五"战略框架,进而对城市低碳转型给出了"区域联动、...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必然趋向。文章以白银市为视角,对城市低碳转型的背景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一、三、五"战略框架,进而对城市低碳转型给出了"区域联动、借岸发展"、"目标聚集、以大引小"、"融合集聚、创新手段"、"双轮驱动、多点支撑"、"优势立足、分层集聚"等六条战略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低碳转型 战略框架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反腐败理论与党的反腐败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国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38-45,共8页
马克思认为腐败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因此,克服腐败的直接有效手段就是国家回归社会。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下建立以党为核心、依靠党的组织和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法律地位恢复和权威建立,反腐败工... 马克思认为腐败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因此,克服腐败的直接有效手段就是国家回归社会。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下建立以党为核心、依靠党的组织和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法律地位恢复和权威建立,反腐败工作在政党和政府作用下的推进。由于社会力量缺乏,先后出现了问题。因此,推进反腐败工作,需要建构政党、政府和社会有机结合的反腐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国家 政党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思想哲学路线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7,155,共7页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思想哲学路线。文章从党的历史观、价值观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中心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时代精神,党的群众观点与党的自我定位,党的群众观点与权利的逻辑基点等五个方面,...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思想哲学路线。文章从党的历史观、价值观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中心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时代精神,党的群众观点与党的自我定位,党的群众观点与权利的逻辑基点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思想哲学路线的高度相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思想哲学路线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队伍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探析
18
作者 邱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共4页
党的干部队伍的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是60年来干部队伍建设面对的长期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和传统,也经历过失误和曲折。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和30年的实践,使干部队伍的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问题得到... 党的干部队伍的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是60年来干部队伍建设面对的长期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和传统,也经历过失误和曲折。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和30年的实践,使干部队伍的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问题得到了阶段性的解决。而随着时代变化,探索干部队伍代际更替和结构改进问题的新内涵和新方向,仍是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队伍建设 代际更替 结构改进 “四化”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存在总体观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9
作者 胡承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将趋向"自由人联合体"、国家(阶级职能)将趋向消亡的规律性表述和预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可理解为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段的具体表现以及人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主观努力。故而,推进国... 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将趋向"自由人联合体"、国家(阶级职能)将趋向消亡的规律性表述和预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可理解为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段的具体表现以及人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主观努力。故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为首要的意识和任务是不断增强国家的社会职能、强化国家的公共性、服务性,依据现实条件的可能性弱化国家的阶级职能。其次,不断增进国家权力形态存在方式的现代化,不断增强适应和形塑社会现代化的能力,在社会形塑国家现代化和国家形塑社会现代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能 社会形塑国家 国家形塑社会 国家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检组长还是部门首长:廉政建设的责任人辨析
20
作者 陈宏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2,共8页
权力监督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权力监督体系现代化,必须推动廉政建设责任机制的现代化。行政首长担任廉政建设责任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建立派驻机... 权力监督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权力监督体系现代化,必须推动廉政建设责任机制的现代化。行政首长担任廉政建设责任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建立派驻机构负责人即纪检组长担任驻在部门廉政建设责任人的模式。这一改革对于激活派驻机构监督效能,建立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监督模式,破解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监督难题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等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建设 责任模式 派驻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