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相对渗透率实验中管线死体积校正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旺来 沈德煌 李芳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稠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稠油油藏开发动态预测过程的重要基础数据,稠油相对渗透率实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将会给油田开发分析传递错误信息。在稠油油藏相渗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温度高,出口端计量管线长,系统死体积较大,死体积孔隙中水驱油... 稠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稠油油藏开发动态预测过程的重要基础数据,稠油相对渗透率实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将会给油田开发分析传递错误信息。在稠油油藏相渗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温度高,出口端计量管线长,系统死体积较大,死体积孔隙中水驱油规律和死体积校正方法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常规实验管线中进行的水驱油实验发现,死体积管线中的原油不能全部被驱替出来,且管线中存在油水两相流动过程。油水黏度越高、驱替速度越快,则管线中的原油采出程度越低;实验过程还存在压力测量和体积计量不同步现象,产出流体体积计量滞后于压力测量。采用简单扣除管线孔隙体积来处理死体积的常规方法会使产油量计量产生较大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真实流动情况,对此给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相对渗透率 误差 死体积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双底鱼骨井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天忠 喻晨 +2 位作者 叶双江 孙传宗 周元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8,19-20,共4页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963 m,鱼刺分支共6个;第二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735 m,鱼刺分支共5个。从施工难点、钻完井工艺技术、钻井液技术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井现场实施的过程。该井油层钻遇率达到100%,初期日产油62 t,是同一区块水平井产量的3倍、直井产量的10倍,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该井的成功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复杂结构井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双底鱼骨井 井身结构设计 施工难点 钻完井技术 钻井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井方式对酸蚀蚓孔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柳明 杨鹏 +2 位作者 李德权 张士诚 牟建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在碳酸盐岩油藏酸化中,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对酸蚀溶解形态特征的影响不同。酸液在裸眼完井的井筒中与岩石接触面积远大于射孔完井,酸液受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选择性地进入地层,这与射孔完井时酸液针对性地进入地层不同,有必要对不同完井... 在碳酸盐岩油藏酸化中,裸眼完井和射孔完井对酸蚀溶解形态特征的影响不同。酸液在裸眼完井的井筒中与岩石接触面积远大于射孔完井,酸液受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选择性地进入地层,这与射孔完井时酸液针对性地进入地层不同,有必要对不同完井方式的酸蚀溶解形态进行研究。通过一种达西–孔隙双重尺度模型,创新性地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生成模拟区域初始孔隙度值,研究了射孔完井对酸蚀溶解形态的影响,并分析了孔眼沿程滤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射孔在孔眼区产生局部高导流能力的通道,酸液通过孔眼进入地层,溶解形态与裸眼完井不同,且射孔越短蚓孔分支越多,射孔越长蚓孔分支越少;同一注入速度下,孔眼沿程无滤失的突破体积最小,裸眼完井的突破体积最大;完井方式和滤失对蚓孔形成的最优注入速度没有影响;当注入速度较小时,由于反应前缘与残酸前缘距离很小,在酸液临近突破时压力骤然下降,当注入速度较大时,由于反应前缘较宽,压降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方式 碳酸盐岩 蚓孔扩展 溶解形态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