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2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 以右江地区泥盆—三叠纪深水盆地相地层为研究对象 ,①详细讨论了深水浊流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结果表明浊流沉积的层序界面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为界面不规则 ,LST期砂岩底面具大量侵蚀充填构造及塑性流动变形构造等 ,层序的体系域构成与浊积扇演化关系密切 ,即从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演化浊积扇经历了进积→退积→加积→进积演化过程 ;②详细讨论了深水硅泥质沉积的层序划分及特征 ,即可根据硅质岩、泥质岩 (包括粉砂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浊流沉积 硅泥质沉积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 ,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 ,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 ,经历了海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弧后盆地 层序充填动力学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26
3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6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 ,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 .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 ,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 .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 ,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 ,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统 层序划分对比 层序地层格架 下三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 ,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 ,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 ,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 ,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 ,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 ,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 ,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 ,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格架 (二级及三级 )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 右江盆地 生储盖 组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高频旋回层序地层学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田景春 彭军 +2 位作者 覃建雄 徐国盛 张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为研究对象 ,详细讨论了“马家沟组”及其五段多级旋回层序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马家沟组”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一级旋回的组成部分 ;“马”五4 1小层为一个四级旋回层序 ,包括两个五级...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为研究对象 ,详细讨论了“马家沟组”及其五段多级旋回层序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马家沟组”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一级旋回的组成部分 ;“马”五4 1小层为一个四级旋回层序 ,包括两个五级旋回层序。最后讨论了层序、体系域及沉积相之关系 ,确立了“马”五4 1小层层序地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气田 高频旋回 层序地层学 下奥陶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108
6
作者 郑荣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9,共8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发育有41~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有非对称和对称型两种旋回样式。由短期旋回叠加而成的中期旋回具有不同的堆积模式,分别代表低水位进积、湖侵加积-退积、湖泛加积、高水位...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发育有41~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有非对称和对称型两种旋回样式。由短期旋回叠加而成的中期旋回具有不同的堆积模式,分别代表低水位进积、湖侵加积-退积、湖泛加积、高水位早期加积-弱进积和晚期强烈进积小层序组。由中期旋回叠加组成的两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分别代表大安寨期湖水位的长期上升和下降周期,并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旋回。通过各级基准面旋回转换点的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的大安寨段层序地层格架,显示了储层、生油岩、盖层的分布规律与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关系,此特征可作为储层预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四川盆地 下侏罗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