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的一种协作传输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白 郑宝玉 +1 位作者 褚御芝 池新生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32-1438,共7页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同时存在着主用户和次用户,次用户的通信行为必须在不影响主用户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进行。为了保证次用户的传输连续性并改善次用户Qos,研究人员提出了次用户间相互协作传输的策略,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放大转发的双... 在认知无线网络中同时存在着主用户和次用户,次用户的通信行为必须在不影响主用户数据传输的前提下进行。为了保证次用户的传输连续性并改善次用户Qos,研究人员提出了次用户间相互协作传输的策略,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放大转发的双中继协作传输方案并对所提方案次用户的无冲突传输时间及误比特率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双中继协作传输策略能在单中继协作传输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次用户的无冲突传输时间并减小误比特率,双中继协作传输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协作通信 双中继 无冲突传输时间 等增益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的感知时隙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季薇 胡延成 +1 位作者 杨震 郑宝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1-1406,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感知时隙对次用户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的影响,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分析它们之间的折中关系,通过构造新的指标函数来衡量不同系统对次用户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的要求,并引入调节因子以便根据系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 本文主要研究感知时隙对次用户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的影响,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分析它们之间的折中关系,通过构造新的指标函数来衡量不同系统对次用户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的要求,并引入调节因子以便根据系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感知时隙。仿真结果表明,次用户节点功耗和频带利用率均是感知时隙的递减函数,在给定调节因子的情况下,总存在一个最优的感知时隙能够使得指标函数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感知时隙 功率消耗 频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散射通信辅助的认知无线能量通信网络的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天怡 吕斌 杨真真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了改善次发射机的性能,本文在衬底式(Underlay)认知无线能量通信网络(Cognitive 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CWPCNs)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该网络含有一个主发射机和两个由次发射机和次接收机组成的次用户对。次发... 为了改善次发射机的性能,本文在衬底式(Underlay)认知无线能量通信网络(Cognitive Wireless Power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CWPCNs)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该网络含有一个主发射机和两个由次发射机和次接收机组成的次用户对。次发射机可工作在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Back Com)和收集再传输(Harvest-then-transmit,HTT)两种协议下。针对提高次网络的系统容量,根据收集的能量是否可以驱动次发射机工作,本文考虑了三种场景并针对每种场景设计了最优的时间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利用BackCom或HTT协议以及协作式CWPCN,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能量通信网络 反向散射通信 收集再传输协议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贯压缩感知的自适应宽带频谱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顾彬 杨震 胡海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2-1277,共6页
信号信息处理的新技术压缩感知,提供了认知无线电中宽带频谱检测的新方案。该方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不知道信号稀疏度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所需要的随机观测次数。提出一种基于序贯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检测方案。次用户利用模拟/信息转换器输... 信号信息处理的新技术压缩感知,提供了认知无线电中宽带频谱检测的新方案。该方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不知道信号稀疏度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所需要的随机观测次数。提出一种基于序贯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检测方案。次用户利用模拟/信息转换器输出观测序列并进行自相关运算,相邻两次自相关观测向量输入融合中心经由SSAMP协作重构算法估算重构误差,并自适应确定所需的最小观测次数。精确重构的稀疏向量利用基于置信度的DS融合算法对主用户宽带频谱占用做出决策。仿真结果证实了误差估计及自适应协作检测的有效性。同时,SSAMP算法与经典的SOMP算法在重构均方误差和检测时间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频谱检测 压缩感知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宽带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斌 杨震 林畅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02-1509,共8页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压缩感知理论已广泛运用于宽带频谱检测。但是,压缩感知中的重构问题造成频谱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且在低信噪比下检测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宽带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频谱检测分类...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压缩感知理论已广泛运用于宽带频谱检测。但是,压缩感知中的重构问题造成频谱检测算法计算复杂度高,且在低信噪比下检测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宽带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频谱检测分类器,代替信号的重构与检测过程。根据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分别设计了多级二元分类器感知算法和单级多元分类器感知算法。前者适用于分级数有限且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后者可大幅降低系统的算法复杂度,降低感知时间,适用于实时检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重构的能量检测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两种算法均可以有效改善系统对噪声的鲁棒性,提高在较小信噪比下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压缩感知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网络中一种新的频谱共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磊 郑宝玉 +1 位作者 崔景伍 岳文静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1-966,共6页
频谱共享是认知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之一。为消除认知无线网络中频率选择性信道下授权主用户与认知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频谱共享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不同用户信道的不相关性... 频谱共享是认知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之一。为消除认知无线网络中频率选择性信道下授权主用户与认知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频谱共享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不同用户信道的不相关性,通过求解矩阵方程获得预处理矩阵的通解,并在主用户和认知用户发射端分别进行预处理。从而实现认知系统中主用户与认知用户之间的相互零干扰,并使每个用户都可有效地传输数据。理论推导及系统仿真均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授权主用户与认知用户之间的双向干扰,实现不同用户平等地共享无线频谱资源。新方法可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缓解无线频谱资源在当前及未来无线通信领域日益紧缺的矛盾。而且新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不同认知用户之间共享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网络 频谱共享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信道能量观测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顾彬 杨震 胡海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压缩感知为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基于压缩感知原理,该文提出一种不需要重构宽带频谱本身,而是直接重构各信道能量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多个次用户使用宽带随机滤波器组获取信道能量的观测值。融合中心同步接收多个... 压缩感知为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基于压缩感知原理,该文提出一种不需要重构宽带频谱本身,而是直接重构各信道能量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多个次用户使用宽带随机滤波器组获取信道能量的观测值。融合中心同步接收多个用户的能量观测,并利用同步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协作重构算法重构所有次用户的信道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加性高斯白噪声环境下该协作感知方法所需的滤波器数目仅为传统方法的20%左右,瑞利衰落信道下也仅需传统方法的40%,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并改善感知性能。同时,该文提出的同步稀疏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对比经典的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在重构精度及算法复杂度两方面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宽带频谱感知 压缩感知 能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志成 郑宝玉 吉晓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8-663,共6页
基于正交振幅调制(QAM)设计了一种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实施方案,该方案巧妙的引入了一种去噪映射机制,即重新安排QAM调制的星座映射,中继节点对接收数据去噪后直接映射为对应数字比特流的异或。同时,利用卷积码和MAC-XOR网... 基于正交振幅调制(QAM)设计了一种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实施方案,该方案巧妙的引入了一种去噪映射机制,即重新安排QAM调制的星座映射,中继节点对接收数据去噪后直接映射为对应数字比特流的异或。同时,利用卷积码和MAC-XOR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NC)的线性性质,使得中继节点只需直接估计网络编码的码字,因此中继节点的解调/译码的复杂度减少50%。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案的误比特率性能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即与已有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法相比,在没有增加译码复杂度的基础上,该方案的信道容量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网络编码 信道编码 QAM映射 联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相关观测的语音信号压缩感知 被引量:14
9
作者 季云云 杨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本文基于压缩感知技术,根据语音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特性的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作为观测矩阵,并在此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近似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作为观测矩阵,并证明其满足RIP特性。由语音信号与... 本文基于压缩感知技术,根据语音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特性的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作为观测矩阵,并在此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近似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作为观测矩阵,并证明其满足RIP特性。由语音信号与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近似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和高斯随机矩阵分别构造相应的观测,采用基追踪(BP)算法来重构原始语音信号。实验表明,由2个模板元素线性组合而成的近似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重构原始语音信号的性能与截断循环自相关矩阵的重构性能相当,且优于经典高斯随机矩阵,而且在相同的重构性能下,其压缩比远大于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对语音信号的压缩性能有了明显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语音信号 观测矩阵 自相关特性 基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压缩感知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林慧 杨震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压缩感知技术,特别是语音压缩感知技术逐渐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的语音压缩感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合语音信号的稀疏分解矩阵构造,观测矩阵的选择和重构算法的设计。稀疏分解矩阵的重要代表是正交基、基于语音特性的线性预... 压缩感知技术,特别是语音压缩感知技术逐渐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的语音压缩感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合语音信号的稀疏分解矩阵构造,观测矩阵的选择和重构算法的设计。稀疏分解矩阵的重要代表是正交基、基于语音特性的线性预测矩阵和过完备字典。观测矩阵方面主要采用随机观测矩阵分析语音压缩感知性能;重构算法方面重点研究当观测序列或语音信号本身含有噪声时鲁棒的语音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本文对上述语音压缩感知的3大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并对语音压缩感知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语音压缩感知 稀疏表示 观测矩阵 自适应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中基于快速交替方向乘子法的l_0-正则化信号重构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真真 杨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6-831,共6页
该文将压缩感知(CS)中信号的重构问题归结为求解l0-正则化问题,针对l0-正则化问题求解比较困难,提出了快速交替方向乘子法(FADMM)。该算法首先将信号的稀疏域的l0-正则化问题通过变量分裂技术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然后引入乘子函数,采用... 该文将压缩感知(CS)中信号的重构问题归结为求解l0-正则化问题,针对l0-正则化问题求解比较困难,提出了快速交替方向乘子法(FADMM)。该算法首先将信号的稀疏域的l0-正则化问题通过变量分裂技术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然后引入乘子函数,采用一步Gauss-Seidel思想,对优化问题中的变量极小化;为了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对变量进行了二次更新,并更新了乘子;最后进行反正交变换,实现对原始信号的重构。将FADMM应用于含噪声图像的重构,进行了仿真实验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FADMM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更快速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号重构 l0-正则化 乘子法 快速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噪声环境下高斯稀疏信源贝叶斯压缩感知重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季云云 杨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370,共8页
大多数现有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对脉冲噪声不具有鲁棒性,在脉冲噪声环境下,重构性能急剧下降,使得整个重构系统崩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脉冲噪声环境下的稀疏重构算法BINSR算法,其基于贝叶斯理论,可以有效地估计出信号的支撑集和... 大多数现有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对脉冲噪声不具有鲁棒性,在脉冲噪声环境下,重构性能急剧下降,使得整个重构系统崩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脉冲噪声环境下的稀疏重构算法BINSR算法,其基于贝叶斯理论,可以有效地估计出信号的支撑集和脉冲噪声中脉冲的位置,并且根据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democracy特性,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量,有效地估计出原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鲁棒统计学,提出自适应的ABINSR算法,使其不再依赖于信号以及噪声的统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BINSR算法在脉冲噪声环境下可以有效地恢复出稀疏信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脉冲噪声环境下算法的重构性能.ABINSR算法不仅对脉冲噪声具有鲁棒性,而且可以在高斯白噪声环境下实现有效的信号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噪声 压缩感知 贝叶斯理论 鲁棒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中继选择的认知网络功率分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荣华 杨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31-1937,共7页
在认知无线电场景下,提出一种基于最佳中继选择的认知中继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传输方案,且认知节点(包括源和中继节点)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调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 在认知无线电场景下,提出一种基于最佳中继选择的认知中继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传输方案,且认知节点(包括源和中继节点)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调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认知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联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以使认知用户的信息传输速率达到最大,且同时满足主用户的干扰门限(interference threshold)认知节点的最大和发射功率2个约束条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最佳中继选择的优化功率分配方案可获得比其他方案更为优越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解码转发 正交频分复用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阶梯观测矩阵下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Volterra+Wiener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蕾 杨震 +1 位作者 孙林慧 郭海燕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6-822,共7页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下,语音信号经随机高斯矩阵投影后得到的观测序列随机性太强,难以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阶梯观测矩阵的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Volterra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对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预测,研究了Volterra滤波器... 针对压缩感知理论下,语音信号经随机高斯矩阵投影后得到的观测序列随机性太强,难以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阶梯观测矩阵的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Volterra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对语音压缩感知观测序列的预测,研究了Volterra滤波器输入维数与阶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维纳滤波器进一步降低预测误差。在相同的已知数据量下,基于部分压缩感知观测序列、Volterra模型、Wiener滤波器的重构,获得了优于高斯随机观测序列的重构性能。模型的研究为压缩感知与语音技术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观测矩阵 Volterra模型 维纳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压缩感知硬阈值梯度追踪重构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真真 杨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0-398,共9页
本文基于语音信号在DCT域的近似稀疏性,采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对其进行压缩采样和重构。CS中的梯度追踪(Gradient Pursuit,GP)算法因计算量小,迭代硬阈值(Iterative Hard Threshold,IHT)算法因实现简单,被广泛用来重... 本文基于语音信号在DCT域的近似稀疏性,采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对其进行压缩采样和重构。CS中的梯度追踪(Gradient Pursuit,GP)算法因计算量小,迭代硬阈值(Iterative Hard Threshold,IHT)算法因实现简单,被广泛用来重构信号。针对压缩感知理论中的GP算法的支撑集在每次迭代时仅增加一个元素,以及该算法每步迭代时仅经过一次沿负梯度方向搜索求得的解可能不是最优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语音重构的硬阈值梯度追踪(Hard Threshold Gradient Pursuit,HTGP)算法。该算法利用IHT算法的思想选择原子更新支撑集,每步迭代时支撑集中含有K个元素,而且HTGP算法每步迭代时经过k次沿负梯度方向搜索得到最优解来代替使用计算量巨大的最小二乘来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HTGP算法具有更快速的收敛性和更高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语音重构 迭代硬阈值 梯度追踪 硬阈值梯度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分量分析的语音信号压缩感知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云云 杨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压缩感知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寻求适合于语音信号的稀疏基是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提。本文基于主分量分析理论和大量的块数据,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信息,并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字典构造的方法以及语音... 压缩感知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寻求适合于语音信号的稀疏基是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提。本文基于主分量分析理论和大量的块数据,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信息,并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字典构造的方法以及语音信号的特点,构造出一种适合于语音信号稀疏表示的冗余字典。该冗余字典是由多个正交基级联而成。为了更为客观的说明这种稀疏表示的优势,采用平均gini系数来比较语音信号在DCT基、GABOR基和该冗余字典下的稀疏性,并且分别对男女声语音信号和清浊音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无论是男声信号还是女声信号,清音还是浊音,在该冗余字典下的稀疏性均优于DCT基,与GABOR基相近,但是由于其原子数远少于GABOR基,其计算的复杂度和存储量均低于GABOR基,因而比GABOR基更具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主分量分析 冗余字典 语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中协作分集和网络编码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池新生 郑宝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3-1619,共7页
本文应用非对称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技术实现了双向中继信道中非对称速率的传输。现实中无线通信环境具有差异性,通信链路状况也不相同。利用非对称编码方式,在较差链路引入更多的冗余信息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也在较优链路采取较高的传... 本文应用非对称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技术实现了双向中继信道中非对称速率的传输。现实中无线通信环境具有差异性,通信链路状况也不相同。利用非对称编码方式,在较差链路引入更多的冗余信息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也在较优链路采取较高的传输速率,充分利用较优链路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协作分集技术,在接收端得到传输信息的多个副本,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分集增益。在中继链路加入网络编码,增加了系统的通信效率和编码增益。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非对称编码方式,在较差链路端使用冗余更多的信道编码方式,不但可以实现可靠性传输,也比对称编码方式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利用协作分集技术,提供多个译码信息副本,增加了译码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误比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分集技术 网络编码 非对称调制 信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噪语音压缩感知自适应快速重构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殿飞 杨震 胡海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5-1071,共7页
本文针对含噪语音压缩感知在低信噪比时重构语音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快速重构算法。该算法将行阶梯观测矩阵与一种新型的快速重构算法结合,并根据含噪语音信号的信噪比自适应选择最佳重构参数,使得在重构语音的同时提高了重... 本文针对含噪语音压缩感知在低信噪比时重构语音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快速重构算法。该算法将行阶梯观测矩阵与一种新型的快速重构算法结合,并根据含噪语音信号的信噪比自适应选择最佳重构参数,使得在重构语音的同时提高了重构信噪比。算法实现简单快速,且不需要预先计算信号的稀疏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时,自适应快速重构算法的重构性能优于基追踪算法和快速重构算法,且重构速度快于快速重构算法和基追踪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离散余弦基 行阶梯观测矩阵 自适应快速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说话人识别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海琦 杨震 +1 位作者 徐珑婷 朱俊华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9-407,共9页
本文为在传统的说话人识别理论研究中"较少的特征参数量不能与较高的识别率共存"的难题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的理论,利用行阶梯观测矩阵进行信号的投影,改变了传统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本文为在传统的说话人识别理论研究中"较少的特征参数量不能与较高的识别率共存"的难题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的理论,利用行阶梯观测矩阵进行信号的投影,改变了传统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MFCC)参数,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参数CSMFCC(Compressed sensing-MFCC)。该参数不仅使得参数存储量降低到少于原存储量的1/n(n为行阶梯观测矩阵的压缩比),而且明显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当压缩比n为4时,平均识别率能够提高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 压缩感知 识别率 CS-MFCC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压缩重构的正交匹配追踪类算法综述 被引量:86
20
作者 杨真真 杨震 孙林慧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6-496,共11页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信号采样和压缩技术,基于该理论所获得的原始信号采样值,不仅数量大大低于基于传统的Nyquist准则的采样值,而且CS技术还具有对未知信号边感知边压缩的特性。重构算法的设计...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信号采样和压缩技术,基于该理论所获得的原始信号采样值,不仅数量大大低于基于传统的Nyquist准则的采样值,而且CS技术还具有对未知信号边感知边压缩的特性。重构算法的设计是CS技术的核心,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外已经出现的重构算法进行系统地研究后,在深入地研究了贪婪追踪算法和其重构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Matching Pursuit,OMP)类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针对各种算法的缺点的改进方案。此外,为了读者更好地定位OMP类算法,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其他几种经典的重构算法。最后,把各种算法应用于图像重构,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各种算法的重构性能、鲁棒性和复杂度,并进一步验证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表示 近似 信号重构 正交匹配追踪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