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戏曲改革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孙玫
-
机构
"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9,125,共6页
-
文摘
中国戏曲自12世纪成型,历经种种兴衰,不过,戏曲的这些嬗变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内部进行的。清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后,戏曲发展的历史路径便开始与以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一百多年来,要求改革戏曲的呼声持续不断,而这些诉求常常是和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次改革戏曲的诉求,即清末的"戏曲改良"、新文化运动中对于戏曲的批判、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都不是从戏曲界的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因西方文化的影响,从戏曲界的外部、由原本和戏曲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分子们所发起和推动的。由于现代知识分子的介入,特别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中国戏曲彻底改变了它原有的自然状态和发展方向。
-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知识分子
戏曲改良
新文化运动
戏曲改革
-
Keywords
Theatre Art
Intellectual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eatre Reform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白先勇的昆曲事业及其影响
- 2
-
-
作者
洪惟助
-
机构
"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8,53,共4页
-
文摘
白先勇认为,民俗文化、一般通俗文化固然需要,但是士大夫的精致文化更不可忽略,而最足以代表华人精致文化的应是昆曲。昆曲综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表现于舞台上,是中华精致文化的代表。因此白先勇迷恋昆曲,狂热地推动昆曲事业。白先勇对昆曲的推动可以分为两阶段:一为20世纪的《游园惊梦》;二为21世纪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之外,还有校园昆曲教学和演员培训,这种扎根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白先勇于2009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学推广"昆曲传承计划",2010年4月起在苏州大学办理"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2011年起在台湾大学开设"昆曲新美学"课程。每一年课程都会安排数场演出,由传承计划的苏昆演员演出。白先勇的昆曲事业对昆曲命脉的延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昆曲史上辉煌的一页。白先勇的成功在于行动,只有呼吁是没有用的。只有亲自下去做,制作《游园惊梦》舞台剧,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真实的行动,才能保证成功。
-
关键词
白先勇
昆曲艺术
游园惊梦
青春版《牡丹亭》
校园昆曲教学
传承
行动
-
Keywords
Bai Xianyong
Kun Opera
Peony Pavilion
Youth - Version Peony Pavilion
Campus Kun Opera Teaching
Inheriting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