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by CoFe_(2)O_(4)/MgAl-LDH Catalyst for the Boosted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
1
作者 LI Jianjun CHEN Fangming +5 位作者 ZHANG Lili WANG Lei ZHANG Liting CHEN Huiwen XUE Changguo XU Liangji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8,I0022-I0024,共12页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 Owing to outstanding hydrophilicity and ionic interaction,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have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arrier for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However,the synthesis of new specialized catalytic LDHs for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s still faces some challenges.In this study,a CoFe_(2)O_(4)/MgAl-LDH composit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using a hydr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of MgAl-LDH is covered with nanometer CoFe_(2)O_(4) particles.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oFe_(2)O_(4)/MgAl-LDH is 82.84 m^(2)·g^(-)1,which is 2.34 times that of CoFe_(2)O_(4).CoFe_(2)O_(4)/MgAl-LDH has a saturation magnetic strength of 22.24 A·m^(2)·kg^(-1) facilitating efficient solid-liquid separation.The composite catalyst was employed to activate peroxymonosulfate(PMS)for the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It is found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at of CoFe_(2)O_(4).The maximum TCH removal reaches 98.2%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CH]=25 mg/L,[PMS]=1.5 mmol/L,CoFe_(2)O_(4)/MgAl-LDH=0.20 g/L,pH 7,and T=25℃).Coexisting ions in the solution,such as SO_(4)^(2-),Cl-,H_(2)PO_(4)^(-),and CO_(3)^(2-),have a negligible effec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Cyclic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Fe_(2)O_(4)/MgAl-LDH remains 67.2%after five cycles.Mechanism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O_(2)^(•-)and ^(1)O_(2) produced by CoFe_(2)O_(4)/MgAl-LDH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composite catalyst PEROXYMONOSULFATE CoFe_(2)O_(4)/MgAl-LDH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ntibio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MoO_(3)/g-C_(3)N_(4)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2
作者 姜楠 李健宇 +3 位作者 张琨宣 谭智赫 蒋博龙 王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比,MoO_(3)/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难以脱除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脱硫效果;在催化剂用量0.06 g,氧硫物质的量比为10∶1、萃取剂用量1 mL、噻吩模拟油用量10 mL以及温度为70℃的反应条件下,在复合和负载的协同作用下,120 min后MoO_(3)(0.5)/g-C_(3)N_(4)复合催化剂对噻吩的脱硫率高达94.5%,远高于单一MoO_(3)催化剂的78.2%;MoO_(3)(0.5)/g-C_(3)N_(4)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经过5次重复性试验后,材料催化活性仅下降4.0%;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oO_(3)与高比表面积g-C_(3)N_(4)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在脱硫的过程中,噻吩被氧化为砜,并溶解在萃取剂或部分吸附在MoO_(3)(0.5)/g-C_(3)N_(4)表面而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基CO氧化抗硫催化剂中Gd_(2)O_(3)的作用
3
作者 姜利 袁姜勇 +7 位作者 李志强 李跃伦 赵云昆 杨冬霞 王成雄 王华 程显名 李孔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4,共12页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物种和Olatt的形成。Gd作用下使得Pt颗粒更小和分散更均匀。1%Pt/CZLYGd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t90=95℃,GHSV=45000 mL/(g·h)),能够在反应条件下持续作用24 h转化率不下降,表现出良好的抗SO_(2)中毒性。Gd_(2)O_(3)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催化效率,增强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耐硫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这对于开发工业应用高抗硫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基复合储氧材料 CO催化氧化 Pt基催化剂 GD 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舒怡 范建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工业上广泛排放的CO不仅会对心血管造成毒害,还会降低大气氧化能力,从而危害大气环境和气候。催化氧化因具有高效率而成为消除CO排放的重要手段。综述了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CO催化氧化的基本机理,并重点总结了贵金属、非... 工业上广泛排放的CO不仅会对心血管造成毒害,还会降低大气氧化能力,从而危害大气环境和气候。催化氧化因具有高效率而成为消除CO排放的重要手段。综述了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CO催化氧化的基本机理,并重点总结了贵金属、非贵金属以及复合型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后,讨论了催化氧化去除CO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反应机理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MnO_(x)-ZrO_(2)催化愈创木酚加氢制环己醇的性能
5
作者 凤雏 涂椿滟 +2 位作者 刘路含 刘春婷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以愈创木酚为原料,考察了Ni/yMnO_(x)-ZrO_(2)系列催化剂在愈创木酚加氢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的掺杂促进了Ni/yMnO_(x)-ZrO_(2)催化剂弱酸及中强酸的形成,有利于愈创木酚通过脱甲氧基形成以苯酚为中间体的反应路径制备环己醇;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环己醇收率,但也会导致环己醇过度加氢转化为环己烷;当Mn/Zr摩尔比为0.20时,Ni_(0.20)M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60℃、H_(2)初始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和环己醇选择性分别为100%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NI基催化剂 ZrO_(2) MN掺杂 愈创木酚 环己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晓东 陈臣举 +2 位作者 陶慧琴 隋志军 张春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苯酚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在XCl_(2)/YCl(X、Y为两种金属元素)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对苯醌。提出了对该催化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配比、苯酚浓度、反应... 以苯酚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在XCl_(2)/YCl(X、Y为两种金属元素)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对苯醌。提出了对该催化氧化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配比、苯酚浓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甲醇作溶剂,苯酚浓度为10%,苯酚与催化剂摩尔比为1∶0.36,催化剂中X、Y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氧气压力为2.5 MPa,反应时间为3 h时,苯酚转化率为72.7%,对苯醌选择性为77.5%,收率可达56.3%。同时,根据反应结果,提出了在X/Y复合金属盐催化剂的作用下,苯酚氧气氧化制对苯醌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氧气氧化 对苯醌 均相催化 复合金属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_(3)-Fe_(3)O_(4)/C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7
作者 陈东健 孙雨倩 银凤翔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28-3937,共10页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中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氧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FeNi_(3)和Fe_(3)O_(4)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很好地分散在聚苯胺衍生的碳上。随着铁含量的逐渐降低,OER过电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Fe1Ni1/CN催化剂具有最低的OER过电位,在10mA/cm^(2)下的过电位仅为339mV,Tafel斜率为87mV/dec,表现出最好的OER催化活性,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大多数铁基和镍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析氧反应 四氧化三铁 镍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钌铈基复合催化剂高效催化降解含氯挥发性有机物的中试研究
8
作者 顾震宇 颜洋 +4 位作者 罗学清 裘乐奔 支泽健 翁小乐 卫俊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9,I0006,I0007,共8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展中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工况条件下,催化剂样品对CVOCs催化降解表现出优异性能,废气非甲烷总烃(NMHC)的转化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运行960 h后催化剂仍可保持整体催化活性,尾气NMHC排放水平(<10 mg/m^(3))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试反应后催化剂的二次反应性能略有降低,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发现活性元素钌的流失、氯元素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以及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钌铈基复合催化剂 催化氧化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PET合成
9
作者 王昊君 王培贤 +3 位作者 马军 魏忠 王公应 王自庆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49,共7页
针对聚酯合成工业中锑系催化剂毒性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行业难题,开发高效绿色的非锑催化剂替代锑系催化剂成为聚酯行业的研究热点。为缓解钛系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导致产物黄化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Al_(2)O_(3)-TiO_(... 针对聚酯合成工业中锑系催化剂毒性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行业难题,开发高效绿色的非锑催化剂替代锑系催化剂成为聚酯行业的研究热点。为缓解钛系催化剂反应速率快导致产物黄化问题,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一种Al_(2)O_(3)-TiO_(2)(AT)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通过酯化缩聚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采用X射线衍射仪、低温N2物理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Al/Ti物质的量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相结构、织构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与催化性能相关联,讨论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Al_(2)O_(3)的添加可以降低TiO_(2)的结晶度,增加AT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和孔结构,提高了活性位数量。当Al/Ti物质的量比为3.0,焙烧温度为600℃时,获得催化剂3AT-600的综合催化性能最好,在最优条件下合成PET的特性黏度为0.692 dL/g,端羧基值为17.2 mol/t,b值为3.5。通过与锑系催化剂合成的PET相比,3AT-600催化体系合成的PET在特性黏度、羧基值和色度方面与锑系催化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O_(2)复合氧化物 非锑催化剂 色相 酯化缩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体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10
作者 徐景东 陈伟敏 +3 位作者 李慧胜 王美玲 曾晓霖 徐人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目的研制出高性能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Mo+W)原子比的Ni-Mo-W复合氧化物,利用低温N2吸附、XRD、XRF、XPS、H2-TPR和SEM技术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体相加氢催化剂。考查了... 目的研制出高性能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Mo+W)原子比的Ni-Mo-W复合氧化物,利用低温N2吸附、XRD、XRF、XPS、H2-TPR和SEM技术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复合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体相加氢催化剂。考查了以常二线、常三线混合柴油为原料时体相加氢催化剂和工业负载型催化剂的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活性。结果在Ni-Mo-W复合氧化物中,随着Mo/(Mo+W)原子比的降低,其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孔径逐渐增大。Ni-Mo-W复合氧化物存在Ni、Mo和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Ni-Mo-W复合氧化物的物相、形貌和可还原性等。以Ni-Mo-W复合氧化物制备的体相加氢催化剂具有超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芳烃饱和性能,其加氢脱硫活性比工业负载型催化剂高3.95倍。结论深度加氢脱硫体相催化剂可满足高标准清洁柴油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复合氧化物 体相催化剂 柴油 深度加氢脱硫 芳烃加氢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改性CuMn/Al_(2)O_(3)/堇青石整体催化剂的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宇航 李凯歌 +2 位作者 赵金仙 任军 权燕红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本研究以堇青石为载体,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Ce_(x)/Al_(2)O_(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同时,通过N_(2)吸附-脱附、XRD、SEM、EDX、H_(2)-TPR、O_(2)-TPD、XPS和EPR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分析。实验结... 本研究以堇青石为载体,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MnCe_(x)/Al_(2)O_(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同时,通过N_(2)吸附-脱附、XRD、SEM、EDX、H_(2)-TPR、O_(2)-TPD、XPS和EPR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uMnCe_(x)/Al_(2)O_(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中的Ce含量明显影响甲苯催化燃烧性能。其中,CuMnCe_(2)/Al_(2)O_(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对甲苯氧化具有最高活性,当甲苯浓度为1 g/L、空速为78000 mL/(g·h)、温度为263℃时甲苯转化率达到90%,究其原因为CeO_(2)在CuMnO_(x)上分散均匀,不仅提高了氧空位的浓度和氧物种的迁移率,还增强了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同时,CuMnCe_(2)/Al_(2)O_(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在长期评价和循环测试中呈现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燃烧 整体式催化剂 CuMnCe_(x)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源性Cu/GO复合材料阳极激活PMS降解活性黑5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雅萍 陈小琦 +2 位作者 张帆 吴文霆 张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64-6774,共11页
利用S.oneidensis MR-1(MR-1)菌的胞外还原作用,制备铜/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R1-Cu-GO)作为电催化(EC)及过一硫酸盐(PMS)协同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所得MR1-Cu-GO具有良好的小尺寸Cu物种分布(粒径约为5~10nm),且Cu物种以CuCl_(2)、CuO和C... 利用S.oneidensis MR-1(MR-1)菌的胞外还原作用,制备铜/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R1-Cu-GO)作为电催化(EC)及过一硫酸盐(PMS)协同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所得MR1-Cu-GO具有良好的小尺寸Cu物种分布(粒径约为5~10nm),且Cu物种以CuCl_(2)、CuO和Cu_(2)(OH)_(2)CO_(3)混合态为主.活性黑5(RBK5,10mg/L)降解效率测试显示,MR1-Cu-GO/PMS,MR1-Cu-GO/EC,MR1-Cu-GO/EC/PMS体系对RBK5均有良好的降解效率.其中MR1-Cu-GO/EC/PMS体系降解效率最高,在外加电流为50A/m^(2),PMS初始浓度为3mmol/L的最佳条件下,借助HO·和SO_(4)^(·-)等活性物质的产生,在30min内可以达到100%的RBK5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eidensis MR-1 金属/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剂 PMS活化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NH_(2)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章圭 裴毅 +6 位作者 郑姗姗 王召阳 王勇光 王骏杰 胡杨 吕春欣 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作氧化剂条件下,以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60℃下反应5 h便可将苯甲醇定量转化为苯甲醛,并对其他苄基醇、烯丙基醇和杂芳基醇等底物也展现出良好活性。此外,循环利用3次后,该催化剂活性几乎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_(2)O基催化剂 UiO-66-NH_(2) 复合材料 醇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氧化物载体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周文武 何欣欣 +4 位作者 唐小原 周安宁 陈治平 黄志豪 白业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1374,共14页
加氢脱硫技术对实现劣质油品清洁化、低碳化与多元化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其关键是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核心之一是适宜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创新。本工作分别总结了向Al_(2)O_(3)及TiO_(2)中引入第二组元后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加氢脱硫技术对实现劣质油品清洁化、低碳化与多元化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其关键是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核心之一是适宜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创新。本工作分别总结了向Al_(2)O_(3)及TiO_(2)中引入第二组元后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第二组元氧化物的引入克服了Al_(2)O_(3)载体酸类型单一及商用催化剂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过强等缺点,同时保持了较大的比表面积;第二组元氧化物能够有效提升TiO_(2)载体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比表面积的同时调节了载体材料表面酸性等。究其原因在于第二组元的引入可显著改变Al_(2)O_(3)或TiO_(2)表面羟基环境,进而促进了活性金属前驱体在载体表面的锚定和分散,有利于更多NiMo(W)S活性相的形成,提升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氧化物 铝基氧化物 钛基氧化物 载体表面环境 加氢脱硫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_(2)O_(4)-CR的制备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丛瑾 黄丽斌 +3 位作者 范辉 张强煦 廖金戈 陈紫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0-1580,共11页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Mn Fe_(2)O_(4)与CR质量比、PMS用量、催化剂用量、温度、pH、阴离子(HCO_(3)–、H_(2)PO_(4)^(–)、Cl^(–)、NO_(3)^(–))和腐植酸(HA)对MnFe_(2)O_(4)-CR/PMS体系降解TC的影响,探究了Mn Fe_(2)O_(4)-CR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并探讨了Mn Fe_(2)O_(4)-CR/PMS体系中TC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 Fe_(2)O_(4)与CR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Mn Fe_(2)O_(4)-CR催化效果良好,在30℃、30 mg MnFe_(2)O_(4)-CR、40 mg PMS、90 min的条件下,100 mL质量浓度为50mg/L自然pH的TC溶液中TC的降解率达到91.32%。Mn Fe_(2)O_(4)-CR可利用其磁性回收,经过5次循环利用,催化PMS降解TC的降解率仍能达到82.90%,表明MnFe_(2)O_(4)-C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Mn Fe_(2)O_(4)-CR/PMS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_(4)^(-)·)、·OH、单线态氧(^(1)O_(2))和过氧自由基(O_(2)^(-)·)是降解TC的主要活性氧物种,并提出了相应的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Fe_(2)O_(4)-CR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复合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降解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Fe基催化剂NH_(3)-SCR性能助力作用研究
16
作者 龚蕾 董世城 +2 位作者 胡容赫 曲振平 王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4,共8页
Fe基催化剂在中温范围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而Cu基催化剂有着低温优势,因此将两者相结合,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制备了Fe-Cu复合氧化物.引入Cu后,Fe-Cu催化剂的NO x转化率达90%,起燃温度下降至150℃.Fe_(2)O_(3)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 Fe基催化剂在中温范围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而Cu基催化剂有着低温优势,因此将两者相结合,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制备了Fe-Cu复合氧化物.引入Cu后,Fe-Cu催化剂的NO x转化率达90%,起燃温度下降至150℃.Fe_(2)O_(3)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约1/4,且增强了Fe^(3+)的亲电性,促进NO_(2)等电负性物质的吸附.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与表面吸附氧Oα比例,NO更易向NO_(2)转变,快速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进程更易发生.此外,Fe_(2)O_(3)和CuO的相互作用让催化剂拥有较多的酸性位点,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最终使得Fe-Cu催化剂不仅继承了Cu基催化剂的低温优势,还保持了优良的N_(2)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复合氧化物 NH_(3)-SCR 相互作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Ni/MnO_(x)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的研究
17
作者 施冰梅 储伟 蔡国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204,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系列xCe(100-x)MnO_(x)(简记为xC(100-x)M,x分别为0、10%、30%、50%、80%、100%)复合氧化物,通过浸渍法负载Ni制备Ni/xC(100-x)M系列催化剂。以CH_(4)干重整反应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研究Ce与Mn质量比对Ni/CeMnO...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系列xCe(100-x)MnO_(x)(简记为xC(100-x)M,x分别为0、10%、30%、50%、80%、100%)复合氧化物,通过浸渍法负载Ni制备Ni/xC(100-x)M系列催化剂。以CH_(4)干重整反应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研究Ce与Mn质量比对Ni/CeMnO_(x)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MnO_(x)催化剂中引入Ce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碱性位点数量,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在系列Ni/CeMnO_(x)催化剂中,Ce与Mn质量比对反应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Ce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CH_(4)和CO_(2)转化率,在反应温度为700℃和V(CH_(4))/V(CO_(2))=1∶1的条件下,Ni80C20M催化剂的CH_(4)和CO_(2)转化率相对较高,CH_(4)转化率为73.90%,CO_(2)转化率为7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合成气 NI基催化剂 Ce助剂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低碳烃等有机物的催化燃烧性能
18
作者 刘世达 侯栓弟 +2 位作者 刘淑鹤 赵磊 刘忠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1,共8页
在涂覆氧化铝的陶瓷蜂窝载体上,通过化学还原法原位构建MnCo_(2)O_(4)纳米小球颗粒使其生长于氧化铝涂层,制备出两种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燃烧催化剂MnCo-2、MnCo-3。MnCo-2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44%、比国产参比剂少约... 在涂覆氧化铝的陶瓷蜂窝载体上,通过化学还原法原位构建MnCo_(2)O_(4)纳米小球颗粒使其生长于氧化铝涂层,制备出两种Pt-Pd/MnCo_(2)O_(4)复合型催化燃烧催化剂MnCo-2、MnCo-3。MnCo-2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44%、比国产参比剂少约16%,乙烷等低碳烃氧化活性与国外参比剂相当,其乙烷转化率为99%时的氧化转化温度(T_(99))、丙烷T_(99)、甲烷转化率为90%时的氧化转化温度(T_(90))分别为440,380,460℃,比国产参比剂低60℃,且在累积800 h的测试中性能稳定。MnCo-3的贵金属含量比国外参比剂少约61%、比国产参比剂少约41%,其试剂总成本约比国产参比剂低38%,其乙烷T 99为475℃,比国产参比剂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烃 催化燃烧 贵金属 非贵金属氧化物 复合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如林 莫剑臣 +3 位作者 张汉平 姜苏 陈智栋 金长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9-684,共6页
采用水热法,以钛酸四正丁酯及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在水性体系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GO质量分数的TiO2/GO复合光催化剂。FE-SEM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的钛酸四正丁酯以多分子层的形式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最后在水热过程中转化为锐钛型... 采用水热法,以钛酸四正丁酯及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在水性体系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GO质量分数的TiO2/GO复合光催化剂。FE-SEM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的钛酸四正丁酯以多分子层的形式吸附到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最后在水热过程中转化为锐钛型TiO2粒子。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低于3%时,产物中含有纯TiO2微球及TiO2/GO复合物;当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大于5%时,产物为单纯的TiO2/GO复合物。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O复合后,TiO2电极中载流子的传输效率提高。氧化石墨烯复合量为10%时,复合光催化剂显示了对亚甲基蓝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当复合氧化石墨烯转化为石墨烯后,其光催化活性可得到进一步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TIO2 GO复合光催化剂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 催化剂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 I.复合载体铜基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兴权 王丽琼 +1 位作者 赵天生 鲍晓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4-657,共4页
考察了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参数如双氧水处理载体添加组分E、微波辐射时间、载体组分Z与E的用量比、氯化铜与载体的用量比等对气相甲醇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双氧水与E的质量比为1... 考察了复合载体催化剂制备过程参数如双氧水处理载体添加组分E、微波辐射时间、载体组分Z与E的用量比、氯化铜与载体的用量比等对气相甲醇直接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双氧水与E的质量比为1~3,微波辐射时间为30~50min,载体中Z与E的质量比为4~6,载体与氯化铜的质量比为1~3。在此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超过5%,DMC的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氧化 复合载体 催化剂 氧化羰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