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中温脱硫与加氢催化耦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昕芮 赵玉 +4 位作者 王玉晓 苏哲林 寇佳伟 杨超 樊惠玲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0-1768,共9页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 在当前的工业脱硫领域,处理脱硫剂产生的固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改进和优化脱硫剂。其中,钼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钼改性的锌钴复合脱硫剂,以期提高其脱硫性能以及硫化后对噻吩的加氢催化性能。通过XRD、XP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新鲜脱硫剂和硫化样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并与其脱硫和加氢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钼物种通过影响比表面积、物相组成以及形成特定活性相前驱体等方式,增强了锌钴脱硫剂的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钼物种的引入与钴相互作用形成了与H_(2)S更具反应性的CoMoO_(4)物种,同时该物种也是CoMoS活性相的前驱体,这将对脱硫及后续加氢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钼改性提高了脱硫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从而提高脱硫性能。在350℃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锌钴钼复合脱硫剂穿透硫容为223.6mg/g。钼改性后MoS_(2)和CoMoS活性相的形成是加氢活性提高的关键。当温度为250℃、压力为0.1MPa、C_(4)H_(4)S质量浓度为(150±10)mg/m^(3)、H_(2)的体积分数为10%和体积空速为7800h-1的条件下,钼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加氢活性是未改性的2.46倍,这表明钼改性显著提高了加氢脱硫性能。通过钼改性使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提高,同时使其硫化产物可作为噻吩加氢的高效催化剂,实现脱硫和加氢过程耦合,为废脱硫剂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改性 锌钴钼复合脱硫剂 硫化氢 中温脱硫 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MoO_(3)/g-C_(3)N_(4)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
2
作者 姜楠 李健宇 +3 位作者 张琨宣 谭智赫 蒋博龙 王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 为提高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通过两步焙烧法制备MoO_(3)(w)/g-C_(3)N_(4)复合催化剂,以噻吩为模拟油,评价催化材料的脱硫性能,优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和萃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与单一MoO_(3)氧化物相比,MoO_(3)/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难以脱除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脱硫效果;在催化剂用量0.06 g,氧硫物质的量比为10∶1、萃取剂用量1 mL、噻吩模拟油用量10 mL以及温度为70℃的反应条件下,在复合和负载的协同作用下,120 min后MoO_(3)(0.5)/g-C_(3)N_(4)复合催化剂对噻吩的脱硫率高达94.5%,远高于单一MoO_(3)催化剂的78.2%;MoO_(3)(0.5)/g-C_(3)N_(4)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经过5次重复性试验后,材料催化活性仅下降4.0%;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oO_(3)与高比表面积g-C_(3)N_(4)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在脱硫的过程中,噻吩被氧化为砜,并溶解在萃取剂或部分吸附在MoO_(3)(0.5)/g-C_(3)N_(4)表面而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脱硫性能及复合菌强化研究
3
作者 赵瑜婷 陈宏亮 +4 位作者 陈新 陈诗怡 李斐 孙占学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3,共9页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当H1MTZ23以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时,SO_(4)^(2-)去除率可达80.99%,该碳源成本低廉、效率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予以优化。研究发现,在纯培养基中单一菌株体系与复合菌种体系无显著差异,但在废水与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的混合体系中,分别将H1MTZ23(Z)与实验室另外三个菌株A1SXC21Q(X)、C3YC21D(C)、GnLF21(L)依次叠加混合,菌株组合优化了还原环境,增强了脱硫效果,其中Z+X+C+L的硫酸根去除率最佳(67.31%)。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修复AMD以及高效、低成本的废水治理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 硫酸盐还原菌 复合菌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石/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朋 王子妍 张开封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206,212,共7页
利用热膨胀法先对蛭石进行膨胀,而后利用离子交换法、高速搅拌法对蛭石片层进行剥离,并对其进行碱刻蚀。同时制备出Ce-MOF-808,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蛭石/MOF复合材料。利用FT-IR、TG、SEM、XRD等对原矿蛭石、膨胀蛭石、少层蛭石和蛭石/MO... 利用热膨胀法先对蛭石进行膨胀,而后利用离子交换法、高速搅拌法对蛭石片层进行剥离,并对其进行碱刻蚀。同时制备出Ce-MOF-808,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蛭石/MOF复合材料。利用FT-IR、TG、SEM、XRD等对原矿蛭石、膨胀蛭石、少层蛭石和蛭石/MOF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同时以蛭石/MOF复合材料为催化剂对模拟油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酸的用量、催化剂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质量为70 mg、H_(2)O_(2)用量为80μL、丙酮-盐酸用量为50μL、油浴加热温度为60℃,此条件下循环实验3次后,蛭石/MOF复合材料仍具备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蛭石 Ce-MOF 催化氧化脱硫 蛭石/MOF复合材料 循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胶粉/SBS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徐强祥 张国平 +3 位作者 胡一红 杨法勇 赵琼阳 李志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评价了其形态特征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SBS和脱硫胶粉的加入改善了DCR/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储存稳定性、抗老化性能,脱硫胶粉与SBS改性剂均匀分散并相互交联,脱硫胶粉-SBS-沥青三相间界面模糊,同时,脱硫胶粉与SBS在沥青中为物理改性与化学反应共存。为后续废胶粉替代部分SBS改性剂在道路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脱硫胶粉 SBS改性沥青 复合改性 流变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基多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延年 林吉森 +3 位作者 陈昊 刘剑平 程祥 余靖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针对铁尾矿堆存困难、综合利用率低和活性低的问题,以铁尾矿钢渣脱硫灰为复合掺合料制备多固废混凝土。通过抗压性能测试,研究复合掺合料掺量、铁尾矿细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压汞法(MIP)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BSE)探究混凝... 针对铁尾矿堆存困难、综合利用率低和活性低的问题,以铁尾矿钢渣脱硫灰为复合掺合料制备多固废混凝土。通过抗压性能测试,研究复合掺合料掺量、铁尾矿细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压汞法(MIP)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BSE)探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掺量小于20%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无掺合料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30%掺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铁尾矿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掺入复合掺合料和减小铁尾矿细度能够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和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固废混凝土 铁尾矿 复合掺合料 抗压强度 孔结构 界面过渡区 钢渣 脱硫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7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沸腾炉焙烧脱硫灰的复合催化热分解效应
8
作者 吕文龙 王怡 +1 位作者 周建安 李超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灰中主要成分亚硫酸钙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利用沸腾炉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催化剂为硫化亚铁和硫酸亚铁配成的复合催化剂。通过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同时探讨复合催化剂配比、保温时... 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灰中主要成分亚硫酸钙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利用沸腾炉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催化剂为硫化亚铁和硫酸亚铁配成的复合催化剂。通过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同时探讨复合催化剂配比、保温时间、反应温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沸腾炉中脱硫灰的脱硫率及焙烧产物的影响。热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催化剂后脱硫灰分解温度降低了100℃左右。沸腾炉试验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0℃,气体流量为3000 mL/min,复合催化剂配比为2.5∶1,保温时间为30 min时,脱硫率可达91.41%。脱硫灰催化分解生成的SO_(2)可为后续制造硫酸提供原料,焙烧产物可以作为烧结厂的原料,有效地解决了脱硫灰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硫灰 沸腾炉 复合催化剂 脱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法脱硫灰膏体制备流态填筑材料及其机制
9
作者 左泽明康 周文波 +2 位作者 潘国泰 张瀚文 雷国元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0,129,共8页
针对填埋到湖底的脱硫灰含水量较高,脱水干燥后再利用可行性差的问题,本文直接利用填埋半干法脱硫灰膏体制备全固废流态填筑料。研究“半干法脱硫灰-钢渣微粉-粉煤灰”全固废胶凝材料,考察原料配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XRD、FT-IR、SE... 针对填埋到湖底的脱硫灰含水量较高,脱水干燥后再利用可行性差的问题,本文直接利用填埋半干法脱硫灰膏体制备全固废流态填筑料。研究“半干法脱硫灰-钢渣微粉-粉煤灰”全固废胶凝材料,考察原料配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研究胶凝机制,考察流态填筑料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料最佳配比为脱硫灰∶粉煤灰∶钢渣微粉=40∶20∶40,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3.37 MPa;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物除常规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矾石外,还存在少量的C_(3)A-CaSO_(3)-11H_(2)O,其由脱硫灰中的CaSO_(3)·0.5H_(2)O和体系中的水化铝酸钙(C-A-H)反应生成;当固化剂掺量为8%~20%时,所制备的流态填筑料28 d抗压强度为1.18~2.47 MPa;三乙醇胺可以增加流态填筑料各龄期的抗压强度,最佳用量为固化剂质量的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法 脱硫灰 粉煤灰 复合胶凝材料 流态填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矿渣和脱硫灰制备新型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鹏辉 宋存义 +4 位作者 冷廷双 梁宝瑞 张作顺 余广炜 韩嘉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以矿渣和脱硫灰为主要原料,并掺入少量石膏,在外加剂的作用下,可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胶凝材料。研究了石膏、激发剂和脱硫灰掺量对复合胶凝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对较优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XRD与SEM分析。结果表明:... 以矿渣和脱硫灰为主要原料,并掺入少量石膏,在外加剂的作用下,可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胶凝材料。研究了石膏、激发剂和脱硫灰掺量对复合胶凝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对较优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XRD与SEM分析。结果表明:当矿渣、脱硫灰、二水石膏和激发剂的质量比为85∶5∶6∶4时可制备出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胶凝材料,这对矿渣和脱硫灰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灰 矿渣 复合胶凝材料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气田第二净化厂MDEA脱硫溶液发泡原因(Ⅰ)——脱硫装置的拦液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金桥 张宁生 +2 位作者 吴新民 王新强 李曙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8-170,共3页
长庆气田是向京津地区供气的基地,净化厂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长庆气田天然气第二净化厂MDEA脱硫装置拦液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装置高效、平稳运行。同时,溶液发泡还会引起雾沫夹带,导致大量胺溶液随气流被带走,使溶液损耗急剧增加,造... 长庆气田是向京津地区供气的基地,净化厂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长庆气田天然气第二净化厂MDEA脱硫装置拦液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装置高效、平稳运行。同时,溶液发泡还会引起雾沫夹带,导致大量胺溶液随气流被带走,使溶液损耗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塔板负荷性能参数的验算和对脱硫溶液及原料气组分的分析研究,找到了脱硫溶液严重发泡是造成脱硫装置拦液的真正原因。初步研究表明,脱硫溶液污染、脱硫溶液高的CO2 负荷及原料气处理量的突然增大是造成脱硫液发泡严重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脱硫装置发生拦液后的初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MDEA脱硫溶液 发泡现象 脱硫装置 拦液现象 浮阀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增湿方式下CFB-FGD塔内液–固相浓度分布及其对脱硫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琳 张立强 +2 位作者 李林 董勇 马春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9-66,共8页
为解决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irculating fluid be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CFB-FGD)工艺常用的塔内喷粉增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复合增湿方式,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ourie... 为解决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irculating fluid be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CFB-FGD)工艺常用的塔内喷粉增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复合增湿方式,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复合增湿不同配比下液–固相浓度分布之间相对关系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脱硫反应过程、黏壁问题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塔内增湿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FB-FGD单一塔内增湿方式下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较差,易形成过湿颗粒引起黏壁;采用复合增湿能有效提高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有利于改善塔内黏壁问题,但内增湿水量过低不利于脱硫反应高效进行;内增湿水占总增湿水量的比例为78%时比较合适,在此配比下能够有效减轻塔内黏壁并提高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湿 浓度分布趋同性 黏壁 脱硫过程 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O_4/KCl添加剂对脱硫石膏晶须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汪潇 杨留栓 +1 位作者 朱新峰 杨家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61-2668,共8页
以提纯后的脱硫石膏为原料,分别以K2SO4和KCl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脱硫石膏晶须,研究了添加剂用量对晶须显微结构、长径比和溶液组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用量对晶须形貌影响较大,但并不影响其物相组成;... 以提纯后的脱硫石膏为原料,分别以K2SO4和KCl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脱硫石膏晶须,研究了添加剂用量对晶须显微结构、长径比和溶液组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用量对晶须形貌影响较大,但并不影响其物相组成;当K2SO4、KCl用量分别为3%和5%时,制备的晶须结晶良好,长径比分别达80和50。加入K2SO4后,脱硫石膏在反应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加入KCl,其溶解度增大。强电解质离子K+的加入,促使晶须延c轴生长,从而使其长径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晶须 添加剂 长径比 溶液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负载HY/SBA-15的合成、表征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史春薇 周文丰 +3 位作者 王鑫 吴文远 边雪 赵杉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HY/SBA-15复合分子筛,并对其进行稀土Ce离子改性制得Ce-HY/SBA-15复合分子筛吸附剂。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分析、TEM和Py-IR等方法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与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关系。表征...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HY/SBA-15复合分子筛,并对其进行稀土Ce离子改性制得Ce-HY/SBA-15复合分子筛吸附剂。采用XRD、N_2吸附-脱附分析、TEM和Py-IR等方法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与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关系。表征结果显示,HY/SBA-15复合分子筛具有微孔-介孔的双重孔道分布,微孔孔径集中在1.8 nm,介孔孔径集中在6.0 nm,且复合分子筛具有壳核结构。实验结果表明,Ce负载后的分子筛的吸附脱硫容量比负载前提高了0.62 mg/g;分子筛表面的B酸的增加不利于其吸附脱硫,而L酸尤其是弱L酸的酸量是影响吸附脱硫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BA-15复合分子筛 吸附脱硫 双重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介孔材料磷钼酸/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颜学敏 雷家珩 +1 位作者 米远祝 高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磷钼酸/二氧化硅(HPMo/SiO2)复合介孔材料。在酸性条件合成介孔SiO2的过程中直接加入磷钼酸,磷钼酸通过与硅羟基的氢键作用结合并随着硅物种的缩聚而固载在SiO2骨架上。研究结果表明HPMo分子均匀地包藏到介孔SiO2网络组... 合成了一种新型磷钼酸/二氧化硅(HPMo/SiO2)复合介孔材料。在酸性条件合成介孔SiO2的过程中直接加入磷钼酸,磷钼酸通过与硅羟基的氢键作用结合并随着硅物种的缩聚而固载在SiO2骨架上。研究结果表明HPMo分子均匀地包藏到介孔SiO2网络组成的孔壁中。该材料在有机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复合介孔材料 氧化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异质结型CdS/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晓明 代源 +2 位作者 费娇 张裕 付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49-1256,共8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CdS/BiOBr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其物相、表面结构、光响应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CdS/BiOBr...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CdS/BiOBr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其物相、表面结构、光响应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CdS/BiOBr复合材料是n-p型异质结,由CdS颗粒裹附在BiOBr纳米球的表面构成,这种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且有利于光生电子的迁移,并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通过光催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和光催化脱除模拟含硫燃料评价了CdS/BiOBr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6%(质量分数)CdS/BiOBr降解次甲基蓝的拟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BiOBr和CdS的5.3和9.6倍,脱除噻吩的拟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BiOBr和CdS的1.9和3.2倍.CdS/BiOBr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降解率仍能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BiOBr复合光催化剂 异质结 次甲基蓝 脱硫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EI复合膜对FCC汽油的脱硫性能(Ⅲ)Ag_2O载体促进传递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剑 李继定 +2 位作者 亓荣彬 叶宏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4,共6页
以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为支撑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复合膜.实验选择Ag2O作为促进添加剂,利用可逆化学作用强化物质在膜内的传递过程,使膜分离兼具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突破R... 以聚醚酰亚胺(PEI)超滤膜为支撑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复合层,制备PDMS/PEI渗透汽化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复合膜.实验选择Ag2O作为促进添加剂,利用可逆化学作用强化物质在膜内的传递过程,使膜分离兼具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突破Robeson上限的限制,解决通量和选择性两者的矛盾.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PDMS/PEI复合膜表面进行结构分析,对比Ag2O填充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复合膜表面的形态.考察了添加剂的填充比例及料液温度等对渗透汽化脱硫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固定载体促进传递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复合膜 促进传递 汽油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站煤粉炉自身固硫灰渣的微观晶相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军 周俊虎 +3 位作者 刘建忠 周志军 曹欣玉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研究了电站 1 025t/h煤粉炉燃用Ca/S(摩尔比) =2. 02的神木煤自身固硫灰渣的晶相组成,XRD分析表明,入炉煤中无定形的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91. 2%,CaCO3 晶相质量分数为 2. 1%。满负荷下飞灰中因高温熔融形成的玻璃态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7... 研究了电站 1 025t/h煤粉炉燃用Ca/S(摩尔比) =2. 02的神木煤自身固硫灰渣的晶相组成,XRD分析表明,入炉煤中无定形的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91. 2%,CaCO3 晶相质量分数为 2. 1%。满负荷下飞灰中因高温熔融形成的玻璃态非晶相质量分数高达 70. 5%,煤灰自身固硫产物CaSO4 质量分数为 3. 4%,CaCO3 和CaO质量分数为6. 9%,使其仍具有进一步固硫的能力。满负荷下炉底渣中钠长石质量分数高达 59. 2%,非晶相质量分数为25. 7%,未发现CaSO4、CaCO3 或CaO晶相。当锅炉负荷降低时,飞灰中非晶相质量分数相应降低,炉底渣中非晶相质量分数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炉 灰渣 固硫 燃烧 晶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脱硫用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瑛 张玉忠 +3 位作者 林立刚 吕宏凌 渠慧敏 王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29,共3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活性分离层、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制备复合膜。PEG涂膜液的固含量提高到16%时,可以减少孔渗现象,提高渗透通量。考察进料温度、流量和膜下游侧压力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硫富集因子随温度和流量升高先增加... 以聚乙二醇(PEG)为活性分离层、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制备复合膜。PEG涂膜液的固含量提高到16%时,可以减少孔渗现象,提高渗透通量。考察进料温度、流量和膜下游侧压力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硫富集因子随温度和流量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00℃和100mL/min。渗透通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进料流量大于100mL/min时,渗透通量随流量增加而减小。两个参数均随膜下游侧压力增加而减小。对典型的催化裂化汽油,膜的渗透通量可达2.7kg/(m2.h),硫富集因子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汽油脱硫 聚乙二醇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产物——石膏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彩虹 时正海 +2 位作者 周屈兰 惠世恩 徐通模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5-36,共2页
提出了脱硫石膏中亚硫酸钙和碳酸钙含量的分析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一份试样分为两部分 ,先取一份 ,用碘量法测量其中亚硫酸钙的含量 ;另一份试样用盐酸溶解后 ,用氢氧化钠反滴定的方法测量出碳酸钙和亚硫酸钙的总含量 ,然后由差减法得... 提出了脱硫石膏中亚硫酸钙和碳酸钙含量的分析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一份试样分为两部分 ,先取一份 ,用碘量法测量其中亚硫酸钙的含量 ;另一份试样用盐酸溶解后 ,用氢氧化钠反滴定的方法测量出碳酸钙和亚硫酸钙的总含量 ,然后由差减法得到碳酸钙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 烟气脱硫 石膏成分 亚硫酸钙 碳酸钙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