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键点定位的脊柱冠状位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
1
作者 江鹏 唐渔 +2 位作者 何志琴 吴钦木 王力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7-134,共8页
脊柱侧弯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而Cobb角可以反映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针对人工测量存在耗时长、误差大及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存在Cobb角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关键点定位的冠状位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首先,该... 脊柱侧弯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而Cobb角可以反映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针对人工测量存在耗时长、误差大及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存在Cobb角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关键点定位的冠状位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首先,该方法使用基于中心加偏移的关键点定位网络学习椎骨顶点与中心点的偏移,进行椎骨顶点坐标回归;同时,使用相邻椎骨偏移进行监督训练,以充分利用椎骨位置信息并精确定位;最后,以迁移学习的方式在COCO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在本地以及开源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定位椎骨中心点和顶点,并且测量的3个节段的Cobb角与真实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0°、2.5°、2.4°;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0.95,证明了所提方法在Cobb角自动测量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COBB角 关键点定位 中心点偏移 相邻椎骨偏移量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极偏移的内置永磁同步电机优化分析
2
作者 刘世强 张学义 +3 位作者 朱辉 耿慧慧 刘易鑫 刘艺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8,共8页
为削弱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针对3相8极36槽内置双“V”型永磁同步电机,提出4种不同磁极偏移方式。推导出含有磁极偏移角度变量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磁极偏移方式、角度和转矩初始位置角对电机电... 为削弱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针对3相8极36槽内置双“V”型永磁同步电机,提出4种不同磁极偏移方式。推导出含有磁极偏移角度变量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磁极偏移方式、角度和转矩初始位置角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联合仿真的优化算法选取最优解,并通过转子偏心的方式构造非均匀气隙,提高气隙磁密曲线的正弦性,最后制作样机验证。结果表明,方式四对电机电磁性能的优化效果最好,优化后的电机齿槽转矩降低36.6%,转矩脉动下降21.1%,平均输出转矩略有上升,电机的输出性能显著提升,可为同类型电机电磁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磁极偏移 转矩初始位置角 非均匀气隙 齿槽转矩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力角特性偏移研究
3
作者 徐耀晖 朱福文 +3 位作者 高彩霞 赵宝森 王翰 缪庆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分析计算电机低速运行特性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为此,对PMLSM低频低速下的力角特性偏移原因及其影响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并确定力角特性偏移的临界条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枢电阻的PMLSM力角特性的解析模型,分析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原因;其次,基于建立的解析模型,通过峰值推力及其对应的功角研究不同因素对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解析法确定PMLSM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临界条件,即当力角偏移系数k(k=X_(t)/R_(a))≥11.43可以近似认为峰值推力对应的功角等于90°,可以忽略力角偏移现象;最后,搭建PMLSM样机测试平台,将有限元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推力特性曲线产生偏移的原因和临界条件。结果研究发现,与常用的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相比,PMLSM力角特性向左偏移。力角特性偏移现象会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推力和电枢电流的关系不单调,出现小负载的电流比大负载的还要大的现象,二是低频运行时峰值推力减小,因此低频时不能保持恒推力运行。结论研究结果对PMLSM的设计和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力角特性 力角特性偏移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飞行器无线充电线圈定位方法
4
作者 杨尚航 徐国宁 +3 位作者 贾忠臻 李永祥 庄春雨 杨燕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01-2811,共11页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充电,其充电线圈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充电效率。针对现有方法忽略无人机角度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式机器学习的线圈定位方法,可同时检测位置偏移和角度偏移。所提方法通过建立辅助线...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充电,其充电线圈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充电效率。针对现有方法忽略无人机角度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式机器学习的线圈定位方法,可同时检测位置偏移和角度偏移。所提方法通过建立辅助线圈电压与线圈相对位置/角度标签的数据集,利用监督学习回归算法训练定位模型。经仿真和试验验证:位置偏移检测精度达1 cm,角度偏移检测精度达1°。结合停机坪的机械调节装置移动/旋转发射线圈,可有效实现线圈对准,提升充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充电 线圈定位 角度偏移 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偏心蝶阀密封副干涉计算与分析
5
作者 杨自文 焦娜 李虎生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共7页
针对四偏心蝶阀在启闭过程中阀板与阀座的动态干涉问题,通过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实现了运动轨迹预测与参数优化;基于四偏心蝶阀的偏心结构,构建了密封副三维曲面模型,并推导出阀板任意点的运动轨迹方程。同时,提出基于坐标对比与启闭角检... 针对四偏心蝶阀在启闭过程中阀板与阀座的动态干涉问题,通过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实现了运动轨迹预测与参数优化;基于四偏心蝶阀的偏心结构,构建了密封副三维曲面模型,并推导出阀板任意点的运动轨迹方程。同时,提出基于坐标对比与启闭角检测的双重干涉检测方法。通过对DN300四偏心蝶阀密封副的200个截面采样分析发现:在初始参数下(第一偏心31 mm),阀门在启闭过程中存在干涉风险;经参数优化后(第一偏心优化为43 mm),在选定的截面上启闭角偏差δ从初始负值得到改善,干涉风险降为零。研究为四偏心蝶阀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精确的理论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偏心蝶阀 干涉 启闭角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秧侧向零偏移的空间轨迹再生稻分插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良 姜凯雯 +3 位作者 周斌 俞高红 崔荣江 薛向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 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插机构综合研究。构建了基于关键位姿点(取秧起始点、取秧结束点、推秧点)的空间轮系机构运动综合模型,利用关键位姿点求解机构杆长参数与空间交错轴信息,并通过优选二杆相对角位移参数实现机构传动比分配。将不完全非圆齿轮副引入空间行星轮系机构,利用间歇机构锁止弧约束行星轴,实现机构取秧过程侧向零偏移量、侧向零偏转角的平面轨迹段。通过仿真分析与机构样机试验验证了机构实际作业性能与理论设计相一致,结果表明:分插机构取秧侧向零偏移量,取秧侧向零偏转角,推秧侧向总偏移量为50.24 mm、取秧角为5.18°、推秧角为71.56°、推秧侧向角为16.26°、插秧穴口宽度为22.43 mm、轨迹高度为289.76 mm,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分插机构可实现等行距取秧口和既定机构回转中心下宽行(40 cm)与窄行(20 cm)间隔机插,满足再生稻宽窄行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分插机构 零偏移量 零偏角 宽窄行 不完全非圆齿轮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偏移角和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的旋转不变模型设计
7
作者 张萌 李响 张经纬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22-4528,共7页
卷积神经网络(CNN)具有平移不变性,但缺乏旋转不变性。近几年,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旋转编码已成为解决这一技术痛点的主流方法,但这需要大量的参数和计算资源。鉴于图像是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焦点,该文提出一种名为图像偏移角和多分支卷积... 卷积神经网络(CNN)具有平移不变性,但缺乏旋转不变性。近几年,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旋转编码已成为解决这一技术痛点的主流方法,但这需要大量的参数和计算资源。鉴于图像是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焦点,该文提出一种名为图像偏移角和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OAMC)的模型用于实现旋转不变。首先检测输入图像的偏移角,并根据偏移角反向旋转图像;将旋转后的图像输入无旋转编码的多分支结构卷积神经网络,优化响应模块,以输出最佳分支作为模型的最终预测。OAMC模型在旋转后的手写数字数据集上以最少的8 k参数量实现了96.98%的最佳分类精度。与在遥感数据集上的现有研究相比,模型仅用前人模型的1/3的参数量就可将精度最高提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旋转图像分类 偏移角 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偏置角度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刘蜀阳 +3 位作者 韩志宏 张健 甘德俊 李申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理想空气为工质,对不同喷嘴偏置角度的涡流管进行了能量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此外,对涡流管内部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偏置角度的喷嘴改变了涡流管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配,随着偏... 以理想空气为工质,对不同喷嘴偏置角度的涡流管进行了能量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此外,对涡流管内部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偏置角度的喷嘴改变了涡流管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配,随着偏置角度的增大,轴向速度呈现增加趋势,轴向速度的变化会影响滞止点的位置,更大的轴向速度会使滞止点更加远离热端出口。涡流管中滞止点位置影响着冷流与热流的分界面大小,从而影响两股流体之间能量交换。随着冷流率的增大,4种不同涡流管的制冷效应逐渐减弱,且喷嘴偏置角度为0°时,涡流管表现出最佳制冷和制热效应。偏置角度在15°-45°变化时,随着喷嘴偏置角度增大,涡流管制冷和制热效应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喷嘴偏置角度 能量分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故障分闸角与单相故障的后续换相失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胥仲晖 尹纯亚 +2 位作者 达塔娜 马星 樊庆东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5,共9页
针对换相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故障清除时刻(故障分闸角)对换相失败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基于换相失败过程分析过零点偏移角对关断角的影响;其次基于换相电压时间面积法分析不同故障合闸角对逆变器首次换相失败的... 针对换相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故障清除时刻(故障分闸角)对换相失败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基于换相失败过程分析过零点偏移角对关断角的影响;其次基于换相电压时间面积法分析不同故障合闸角对逆变器首次换相失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故障分闸角及过零点偏移角对后续换相失败的影响,发现故障在换相过程中清除引发后续换相失败风险最大;最后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例,基于PSCAD/EMTDC中的(conseil international des grands reseaux electriques,CIGRE)模型的不同故障合闸角与分闸角的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单相接地故障 换相失败 过零点偏移角 换相电压时间面积 故障合闸角 故障分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比转速高速离心泵复合叶轮短叶片的几何造型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学义 胡家昕 +2 位作者 陈大为 夏国生 孔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离心泵叶片三维造型常用的平面翼型修型法计算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为此针对超低比转速高速离心泵复合叶轮短叶片的三维造型,提出一种基于Pro/E软件采用空间圆柱坐标系进行叶片三维实体造型,综合考虑短叶片进口位置、周向偏置度、偏转角... 离心泵叶片三维造型常用的平面翼型修型法计算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为此针对超低比转速高速离心泵复合叶轮短叶片的三维造型,提出一种基于Pro/E软件采用空间圆柱坐标系进行叶片三维实体造型,综合考虑短叶片进口位置、周向偏置度、偏转角等影响短叶片翼型设计的主要因素,在长叶片翼型基础上,进行适当修型,从而得到短叶片翼型.该方法操作简单,造型准确,便于叶片修型;生成的短叶片平顺光滑,可更准确地实现设计意图,为提高离心泵复合叶轮内部流动CFD数值模拟精度及其性能预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叶片 圆柱坐标系 周向偏置度 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距设计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昱 叶伟 +1 位作者 王庆海 浦顺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0,共4页
已知滑块行程和行程速比系数,分析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偏距与各参数之间的数学转化关系式。具体分析滑块在一个周期内,两次经过行程上同一点(除两个极限位置点)时,曲柄转过的角度与偏距之间的关系式。鉴于关系式复杂不实用,采集大量数据... 已知滑块行程和行程速比系数,分析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偏距与各参数之间的数学转化关系式。具体分析滑块在一个周期内,两次经过行程上同一点(除两个极限位置点)时,曲柄转过的角度与偏距之间的关系式。鉴于关系式复杂不实用,采集大量数据点,借助MATLAB函数拟合工具箱,用双曲正弦函数模型拟合,得出拟合表达式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角度 偏距 拟合 函数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角反射器的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辉 李松 +2 位作者 石岩 翁兴涛 胡克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5-29,共5页
以角反射器远场衍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利用角反射器参数补偿速差的技术方案。即通过改变角反射器参数的大小,使得接收光斑的极值中心刚好回到测站位置,以弥补速差效应的影响。采用角反射器衍射光学理论与采用传统理论所得的卫星角反射... 以角反射器远场衍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利用角反射器参数补偿速差的技术方案。即通过改变角反射器参数的大小,使得接收光斑的极值中心刚好回到测站位置,以弥补速差效应的影响。采用角反射器衍射光学理论与采用传统理论所得的卫星角反射器补偿角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轨道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德国Champ卫星上角反射器为例,运用角反射器衍射光学理论进行了设计,设计所得的单角误差-3.70″与Champ卫星提供的-3.8″非常相近,而且按两者结果模拟得到的接收强度仅相差0.6%,从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 卫星 角反射器 直角误差 面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庄道川 曾庆才 +1 位作者 张亚斌 张玉霞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 ,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 ,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 ,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 ,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 ,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 ,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 ,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 ,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为解决该类资料的处理 ,分析了各向同性介质中非双曲线动校正的方法原理 ,结合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的特点 ,对超大偏移距资料广角反射信息的应用和沙漠地区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经实际资料处理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大偏移距 动校正 广角反射 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轴误差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学礼 王学锋 +1 位作者 张蔚 徐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58-1661,共4页
理论分析并试验研究了Y波导保偏尾纤与保偏光纤线圈之间熔接点的对轴误差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根据简化的光纤陀螺光路误差模型,对光纤陀螺的输出相位误差与光路中主要耦合点的对轴误差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并利用一个实际... 理论分析并试验研究了Y波导保偏尾纤与保偏光纤线圈之间熔接点的对轴误差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根据简化的光纤陀螺光路误差模型,对光纤陀螺的输出相位误差与光路中主要耦合点的对轴误差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并利用一个实际的闭环光纤陀螺试验研究了主要熔接点的对轴误差变化对光纤陀螺零偏和零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波导保偏尾纤与保偏光纤线圈之间的对轴误差是引起光纤陀螺输出误差的重要因素,必须尽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对轴误差 保偏光纤 输出相位误差 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电经纬仪的数据预测跟踪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秀琴 郝伟 李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64-1467,共4页
针对光电经纬仪上的跟踪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角数据的预测跟踪技术.利用目标的前几帧脱靶量和对应的经纬仪角度信息计算合成角,再以前几帧合成角数据为依据,利用线性动态模型推导出下一帧的合成角信息,计算出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从而... 针对光电经纬仪上的跟踪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角数据的预测跟踪技术.利用目标的前几帧脱靶量和对应的经纬仪角度信息计算合成角,再以前几帧合成角数据为依据,利用线性动态模型推导出下一帧的合成角信息,计算出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目标的预测跟踪.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预测跟踪,减小处理区域,提高跟踪器的处理速度,有效地避免波门外虚假目标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经纬仪 数据预测 线形动态模型 合成角 脱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系数和锚腚角对固定锚腚拖曳锚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春会 张海霞 +2 位作者 赵全胜 田英辉 郑晓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522,共8页
为观测和分析安装中拖曳锚在土中的运动特性,自制了由玻璃水槽、拖曳系统和拉力传感器组成的板锚拖曳试验装置。将硅凝胶与水混合制备成了透明土,依据有效重度强度比确定模型锚材料,按照1:50缩尺比例,在自制板锚拖曳试验装置上开展固定... 为观测和分析安装中拖曳锚在土中的运动特性,自制了由玻璃水槽、拖曳系统和拉力传感器组成的板锚拖曳试验装置。将硅凝胶与水混合制备成了透明土,依据有效重度强度比确定模型锚材料,按照1:50缩尺比例,在自制板锚拖曳试验装置上开展固定锚腚拖曳锚拖曳试验,研究了偏心系数和锚腚角对固定锚腚拖曳锚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拖曳板锚嵌入土中运动的全过程;锚眼法向偏心距和切向偏心距不是独立参数,偏心系数能综合描述锚眼偏心对板锚在土中运动的影响;锚腚角是影响板锚在土中运动的重要参数,随着锚腚角增加,板锚最终嵌土深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锚眼偏心系数增加,板锚最终嵌土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固定锚腚拖曳锚在土中的运动轨迹近似服从负指数函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锚腚拖曳锚 偏心系数 锚腚角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主、再热蒸汽汽温偏差和管壁超温的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育英 王志刚 陈国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0,共3页
对A电厂660MW机组和B电厂68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调整燃尽风水平摆角方法解决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差和管壁超温的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调整燃尽风水平摆角改变了燃尽风的切圆大小,进而改变了烟气流在出炉膛时的流场分布。... 对A电厂660MW机组和B电厂68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调整燃尽风水平摆角方法解决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偏差和管壁超温的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调整燃尽风水平摆角改变了燃尽风的切圆大小,进而改变了烟气流在出炉膛时的流场分布。A电厂6号机组和B电厂5号机组调整AA风摆角后,两侧主蒸汽温度差消除,过热器壁温降低,且不再超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四角切圆 燃尽风 水平摆角 汽温偏差 超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管二次雷达测量精度分析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吕江涛 袁鸯 韩改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2,17,共4页
分析了影响航管二次雷达测角、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误差大小,实际应用中其误差因素的改善受雷达系统硬件条件限制,难以实施。文中从二次雷达数据处理角度给出了改善雷达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OBA表自校准技术、最小二乘法测角... 分析了影响航管二次雷达测角、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误差大小,实际应用中其误差因素的改善受雷达系统硬件条件限制,难以实施。文中从二次雷达数据处理角度给出了改善雷达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OBA表自校准技术、最小二乘法测角、测距误差修正等。上述方法经工程应用验证,可有效提高二次雷达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 数据处理 偏轴角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形波动陀螺振型偏移角快速辨识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溢 席翔 +3 位作者 肖定邦 陈志华 谭颖琦 吴学忠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8,共8页
振型偏移角辨识是杯形波动陀螺平衡调节工序的关键步骤。在研究了杯形波动陀螺振型分布与压电电极信号输出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陀螺两阶相邻工作模态下其固有轴系分布相差45°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电极输出信号检测的杯形波动陀... 振型偏移角辨识是杯形波动陀螺平衡调节工序的关键步骤。在研究了杯形波动陀螺振型分布与压电电极信号输出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陀螺两阶相邻工作模态下其固有轴系分布相差45°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电极输出信号检测的杯形波动陀螺振型偏移角快速辨识方法,该方法可消除杯形波动陀螺压电电极振动传递效率差异对振型测试带来的影响,准确辨识出振型偏移角度,同时可计算出各压电电极振动传递效率的比例关系。采用该方法对杯形波动陀螺原理样机进行振型偏移角辨识,并将辨识结果与激光测振仪对样机的振型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电路实现简单,耗时短,计算准确,可有效提高振型偏移角的辨识效率。研究工作可为杯形波动陀螺平衡调节和测控电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形波动陀螺 振型偏移角 压电电极 振动传递效率 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束角偏差对多波束测量的影响及校正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庆亮 孙昊 +1 位作者 张哲 李明叁 《海洋测绘》 2014年第5期27-30,共4页
波束角偏差是影响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严重时导致测量的海底地形成凸凹形状的伪地形。论述了波束角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介绍了借用EM系列多波束系统配置的横向参数校准软件对波束角偏差进行校正的... 波束角偏差是影响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严重时导致测量的海底地形成凸凹形状的伪地形。论述了波束角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多波束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介绍了借用EM系列多波束系统配置的横向参数校准软件对波束角偏差进行校正的方法,经实际应用,该方法很好地校正了波束角偏差,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系统 波束角偏差 测量精度 偏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