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极材料zLi_2MnO_3·(1-z)LiNi_(0.4)Mn_(0.4)Co_(0.2)O_2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钟耀东
李志同
+6 位作者
郭远刚
周权
周凤瑞
强颖怀
杨凌玲
霍瑛
赵思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1,710,共5页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mAh/g(2-4.8V,0.05C),远高于z=0.6组分,而经20个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也优于z=0.2组分。微分容量分析表明z=0.2组分中因Ni/(Co+Mn)比值较大和Li2MnO3含量较少可能导致其容量逐渐衰减。z=0.6则因所含LiMn0.4Ni0.4Co0.2O2量较少,造成其放电容量较低;z=0.4拥有最佳Li2MnO3及LiMn0.4Ni0.4Co0.2O2组合使其容量和循环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0.2
mno
3·
(1
-z
)
limn
0.4
ni
0.4co
0.2
o
2
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极材料zLi_2MnO_3·(1-z)LiNi_(0.4)Mn_(0.4)Co_(0.2)O_2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
2
1
作者
钟耀东
李志同
郭远刚
周权
周凤瑞
强颖怀
杨凌玲
霍瑛
赵思茜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大道三一产业园
出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1,710,共5页
基金
中国矿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X280)
中国矿大攀登计划资助项目(ON090237)
文摘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mAh/g(2-4.8V,0.05C),远高于z=0.6组分,而经20个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也优于z=0.2组分。微分容量分析表明z=0.2组分中因Ni/(Co+Mn)比值较大和Li2MnO3含量较少可能导致其容量逐渐衰减。z=0.6则因所含LiMn0.4Ni0.4Co0.2O2量较少,造成其放电容量较低;z=0.4拥有最佳Li2MnO3及LiMn0.4Ni0.4Co0.2O2组合使其容量和循环性能最好。
关键词
{
0.2
mno
3·
(1
-z
)
limn
0.4
ni
0.4co
0.2
o
2
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容量
Keywords
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
cath
o
de
cyclability
capacity
分类号
TB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极材料zLi_2MnO_3·(1-z)LiNi_(0.4)Mn_(0.4)Co_(0.2)O_2的合成与性能
钟耀东
李志同
郭远刚
周权
周凤瑞
强颖怀
杨凌玲
霍瑛
赵思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