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integrity and flexural strength improvement in grinding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
1
作者 Javad KHODAII Farshad BARAZANDEH +2 位作者 Seyed Mehdi REZAEI Hamed ADIBI Ahmed ADSAR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261-3278,共18页
Zirconia has been used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since last few years and an optimum and cost-effective condition in grinding zirconia has drawn industrial attention.This paper aimed to improve and control the surface i... Zirconia has been used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since last few years and an optimum and cost-effective condition in grinding zirconia has drawn industrial attention.This paper aimed to improve and control the surface integrity,flexural strength and grinding cost in grinding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PSZ)using a diamond grinding wheel.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grindability of PSZ were also evaluated.Ground surfaces analysis shows that all samples subjected to the grinding presented an increase in surface integrity,and the subsurface damages 100 m below the surface were reduced from 3.4%to 0.9%.The flexural strength using 3 point bending test(3PB)shows that grinding increased the flexural strength more than 29%which is the result of higher surface integrity.The ground surface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an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M phase transition tre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rface integrity.In other words,XRD analyses prove that T-M phase transition results in higher flexural strength and surface integrity.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in the best condition,the grinding cost was reduced by 72%.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ntrolling the grinding condition in grinding PSZ will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integrity and flexural strength.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created to find an optimum condi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It is observed that feed rate has greater effect on the outputs rather than depth of c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DING CERAMIC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 CR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外加量对镁稳氧化锆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冬冬 余同暑 +1 位作者 赵洪波 李红霞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16,223,共5页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 为了提高钢铁小方坯连铸用高密度氧化锆定径水口的综合性能,以60%(w)的单斜氧化锆粉、40%(w)的电熔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为主要原料,外加1.1%(w)的稳定剂氧化镁微粉和一定量的氧化钇微粉,成型为125 mm×10 mm×10 mm的试样和标准水口芯,经1730℃保温8 h制备了高密度氧化锆材料。研究了稳定剂氧化钇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325%、0.65%、0.975%和1.3%)对氧化锆性能、显微结构、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氧化钇的外加量,可以弥合网状微裂纹,提高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与耐钢液冲刷性,但单斜氧化锆相占比减少与网状微裂纹的弥合对材料抗热震性不利。通过控制氧化钇外加量,可以调整材料的抗热震性与耐钢液冲刷性,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稳定氧化锆 定径水口 单斜氧化锆 抗热震性 耐钢液冲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氧化铈共同稳定氧化锆陶瓷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晨 刘凯旋 +4 位作者 刘志 刘琪 胡礼军 陈莎 熊焰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6,共8页
以氧化钇与氧化铈作稳定剂,在1450℃~1550℃温度范围内无压烧结制备氧化铝增强氧化锆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化学组分对于样品烧结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加入有利于样品断裂韧性的提高,促进晶粒长大,降低材料的硬度;... 以氧化钇与氧化铈作稳定剂,在1450℃~1550℃温度范围内无压烧结制备氧化铝增强氧化锆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化学组分对于样品烧结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加入有利于样品断裂韧性的提高,促进晶粒长大,降低材料的硬度;氧化铝的加入有利于样品硬度的提高,但是会阻碍烧结致密化,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当Y_(2)O_(3)、CeO_(2)与Al_(2)O_(3)的添加量分别为1.7 wt.%、10.4 wt.%和3.5 wt.%时,经1525℃烧结2 h制备的样品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样品的密度、维氏硬度与断裂韧性分别为6.04 g·cm^(-3)、11.90 GPa、9.83 MPa·m^(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复合稳定剂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
作者 肖益群 李斌 +3 位作者 刘思京 姚本林 叶国安 何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2-190,共9页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件下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YSZ电极对温度和氧浓度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灵敏的响应。在O_(2−)浓度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电极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单次和多次实验中,电极的电势测量具有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测试显示,在低氧和高氧条件下,电极均能长期输出稳定的电势信号,其波动范围分别为±10 mV和±4 mV。平行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电势与O_(2−)浓度的对数(pO_(2−))呈现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6。以上结果表明,YSZ电极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稳定工作,适用于熔盐体系中O_(2−)浓度的精确测量,为氧化物燃料干法后处理等高温电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稳定氧化锆 氧离子浓度测量 高温熔盐体系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妥夫 陈翠翠 +1 位作者 彭影 丁旺蛟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0,16,共5页
高温隔热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以及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锆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技术制备ZrO_(2)(氧化锆)、ZrO_(2)/SiO_(2)(氧化锆/氧化硅)、YSZ(钇稳定氧化锆)、... 高温隔热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以及实现碳中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锆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技术制备ZrO_(2)(氧化锆)、ZrO_(2)/SiO_(2)(氧化锆/氧化硅)、YSZ(钇稳定氧化锆)、YSZ/SiO_(2)(硅掺杂钇稳定氧化锆)4种锆基气凝胶。选用最优的促凝剂,研究不同溶剂体系和掺杂钇、氧化硅对锆基气凝胶性能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气凝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乙酰丙酮可以改善凝胶效果;同时,不同溶剂体系的气凝胶多点比表面积均>400 m^(2)/g。1 000℃热处理后,4种锆基气凝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晶现象;通过纯ZrO_(2)气凝胶与ZrO_(2)/SiO_(2)、YSZ/SiO_(2)气凝胶的对比发现,掺杂钇、氧化硅可有效抑制ZrO_(2)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晶体生长和晶相转变,对提高锆基气凝胶的耐温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气凝胶 微观结构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粉体热障涂层及其抗热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松婷 赵世贤 +4 位作者 李虹屿 李红霞 司瑶晨 李凌锋 刘广华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基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NiCoCrAlYTa黏结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纳米8%(w)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层,探索热障涂层结构中团聚纳米颗粒的调控方式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喷涂距离、基体温度和枪移动速度来实现涂层的结构... 基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NiCoCrAlYTa黏结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纳米8%(w)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层,探索热障涂层结构中团聚纳米颗粒的调控方式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喷涂距离、基体温度和枪移动速度来实现涂层的结构调控,借助ImageJ分析孔隙率和未熔区域相对含量,采用对偶拉伸法和水淬法分别评价了NiCoCrAlYTa+YSZ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当送粉量为25g·min^(-1),喷涂距离为115mm,枪移动速度为500mm·s^(-1),基体温度调控为200~300℃时,涂层能够获得高含量的未熔颗粒团聚体和合适的孔隙率。虽然该工艺下所获得的涂层结合强度最低,约为26.8MPa,但抗水冷热震性能最佳,表面失效面积为20%时循环寿命可达到4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大气等离子喷涂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 结合强度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SZ基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子毅 付永强 +3 位作者 王优强 谷炎琦 黄淑元 孟凤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3,共17页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断攀升,对热端部件的耐高温性能及相应的冷却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障涂层作为热端部件(尤其是涡轮叶片)隔热冷却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钇部分...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断攀升,对热端部件的耐高温性能及相应的冷却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障涂层作为热端部件(尤其是涡轮叶片)隔热冷却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基热障涂层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YSZ涂层的改性方法、制备技术及失效机理。通过涂层设计的材料(如稀土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等)角度,综述了它对YSZ涂层热导率、高温相稳定性和抗烧结等性能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单元氧化物掺杂和多元氧化物共掺杂对YSZ涂层改性的机理和影响。同时,介绍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PS)、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和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等主要YSZ涂层制备技术,对比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探讨了热障涂层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热生长氧化物(TGO)、CMAS腐蚀及Na2SO4+V2O5熔盐腐蚀失效,并总结了热障涂层的失效机理。最后对未来YSZ基热障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 YSZ掺杂改性 涂层制备技术 涂层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等离子喷涂56YSZ涂层CMAS腐蚀机制分析
8
作者 胡延浩 范习之 +2 位作者 黄文质 赵凯睿 毛卫国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71,共11页
目的阐明56%(质量分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56YSZ)涂层1350℃条件下CMAS(钙镁铝硅酸盐)腐蚀行为,分析腐蚀产物及其演变规律,揭示等离子喷涂56YSZ涂层高温CMAS腐蚀机理。方法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56YSZ涂层,在1350℃条件下对表面涂敷... 目的阐明56%(质量分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56YSZ)涂层1350℃条件下CMAS(钙镁铝硅酸盐)腐蚀行为,分析腐蚀产物及其演变规律,揭示等离子喷涂56YSZ涂层高温CMAS腐蚀机理。方法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56YSZ涂层,在1350℃条件下对表面涂敷CMAS(33Ca O-9Mg O-13Al O1.5-45SiO_(2))的56YSZ涂层进行CMAS腐蚀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表征经1350℃腐蚀不同时间后涂层物相结构与微观形貌,以分析1350℃条件下56YSZ涂层CMAS腐蚀行为。结果在1350℃高温环境下,涂层CMAS腐蚀速率随时间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8 h后涂层CMAS腐蚀速率最低(0.50μm/h),且经过50 h腐蚀后CMAS腐蚀深度由(150.9±11.0)μm增至(172.5±18.3)μm。在腐蚀初期,CMAS熔体快速渗透,与涂层反应生成了磷灰石相;然而,随着CMAS熔体中Si^(4+)/Al^(3+)比值逐渐降低,熔体与涂层反应生成了石榴石相,且c-ZrO_(2)包裹磷灰石相与石榴石相形成了致密的保护层;最终涂层腐蚀区反应产物主要为c-ZrO_(2)、磷灰石相及石榴石相。结论56YSZ涂层在1350℃条件下展现出优异的抗CMAS腐蚀性能,腐蚀反应生成的磷灰石相、石榴石相以及c-ZrO_(2)共同组成了致密保护层,有效阻滞了CMAS熔体的腐蚀渗透,并快速消耗CMAS熔体活性元素,在56YSZ涂层抗腐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CMAS腐蚀 热障涂层 腐蚀机理 热渗透 大气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陶瓷热障涂层的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旭 耿洪滨 +2 位作者 王铀 李仰 张晓东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3,共15页
近年来随着航空与航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具有耐高温、长寿命、耐腐蚀等优势的发动机叶片成为开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的重要一环。热障涂层(TBCs)作为常用的热防护技术,一方面可为发动机叶片部分金属基底提供隔热保护,使其免受... 近年来随着航空与航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具有耐高温、长寿命、耐腐蚀等优势的发动机叶片成为开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的重要一环。热障涂层(TBCs)作为常用的热防护技术,一方面可为发动机叶片部分金属基底提供隔热保护,使其免受高温气体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高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使得叶片及其表面TBCs遭受严重的环境沉积物腐蚀,造成过早失效,腐蚀类型主要有热腐蚀、CMAS腐蚀、熔盐腐蚀等。腐蚀已成为限制TBCs工作温度和服役寿命的难题,抗腐蚀防护是目前TBCs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简述了以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为主的热障涂层材料的主要特性,再简述了TBCs的不同腐蚀的反应机理,重点从涂层的微观结构设计、梯度涂层的设计、涂层成分改性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与涂层腐蚀过程之间的影响关系出发,阐述了TBCs改性方法与涂层腐蚀的特点。提出未来涂层改进与防护的几种方法,最后对TBCs的腐蚀防护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TBCs)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 腐蚀失效 热生长氧化物(TGO)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化学制备超疏水氧化锆陶瓷工艺及修复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郑俊杰 刘向锋 +2 位作者 刘超 付佳俊 王青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5-177,共13页
目的通过超疏水化改变氧化锆陶瓷表面的功能特性,使其具备抵抗环境变化的性质。方法开发了一种结合纳秒激光织构和硅烷化学修饰、热处理方法的超疏水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工艺,得到了超疏水氧化锆表面,同时对激光加工前后的氧化锆陶瓷表... 目的通过超疏水化改变氧化锆陶瓷表面的功能特性,使其具备抵抗环境变化的性质。方法开发了一种结合纳秒激光织构和硅烷化学修饰、热处理方法的超疏水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工艺,得到了超疏水氧化锆表面,同时对激光加工前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化学组成、润湿性进行了表征。结果利用激光表面微织构方法在氧化锆陶瓷材料表面诱导出了多级微纳结构,并进行硅烷化学修饰和热处理,获得了接触角159.6°的超疏水氧化锆陶瓷表面。研究了激光扫描速度与间距对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扫描速度为20~200mm/s时,随扫描速度的减小,表面的亚微米和纳米颗粒变小,表面微纳结构更明显,进一步使水滴接触角增大;当扫描间距为50~200μm时,随扫描间距的增大,受到热影响的区域面积相对比例减小,微纳结构减少,进一步使水滴接触角减小。摩擦磨损实验证明,超疏水氧化锆陶瓷表面的机械稳定性高,可抵抗外界摩擦的影响。此外,还测试了使用硅油-热处理方法快速修复受到摩擦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接触角,证明修复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仍然保持超疏水特性。结论研发的可修复超疏水氧化锆陶瓷具有稳定良好的超疏水特性,有望拓展氧化锆陶瓷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超疏水表面 激光加工 机械稳定性 修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rO_2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5
11
作者 杨静漪 李理 +2 位作者 蔺玉胜 杨丰科 侯耀永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65-670,共6页
本文选用纳米粉ZrO_2,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2vol%的ZrO_2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得到了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高... 本文选用纳米粉ZrO_2,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2vol%的ZrO_2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得到了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高分散、高稳定的ZrO2水悬浮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悬浮液 静电稳定 二氧化锆陶瓷 陶瓷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氧化锆陶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孙静 黄传真 +3 位作者 刘含莲 王随莲 邹斌 艾兴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25,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稳定氧化锆陶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稳定剂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单一稳定和复合稳定氧化锆陶瓷的性能对比以及近年来其他稳定剂(Nb2O5、Ta2O5、La2O3等)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稳定作用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贺智勇 洪彦若 +3 位作者 李林 孙加林 于力 孟宪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 ,但过多的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不利 ;含锆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提高的机理为微裂纹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刚玉 尖晶石 浇注料 热震稳定性 纯铝酸钙 水泥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喷涂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7
14
作者 林锋 于月光 +3 位作者 蒋显亮 曾克里 任先京 李振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2-487,共6页
以纳米结构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热喷涂粉末为原料,采用大气热等离子体喷涂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原料及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及热导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纳... 以纳米结构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热喷涂粉末为原料,采用大气热等离子体喷涂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原料及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及热导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具有优异的性能,热导率为1.1 W/(m.K),界面结合强度为47 MPa。并分析了涂层纳米结构组织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明确了优化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提高涂层性能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热障涂层 等离子体喷涂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锆的相稳定及其制备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毛金龙 郭胜惠 +3 位作者 彭金辉 张利波 张世敏 陈菓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简要地介绍了二氧化锆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氧化锆相稳定的主要方法——物理稳定方法和化学掺杂稳定方法的机理及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稳定二氧化锆的分类,同时对国内外稳定二氧化... 简要地介绍了二氧化锆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氧化锆相稳定的主要方法——物理稳定方法和化学掺杂稳定方法的机理及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稳定二氧化锆的分类,同时对国内外稳定二氧化锆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作了简要的评述,进而提出了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稳定方法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水系料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晓光 李国军 +1 位作者 仝建峰 陈大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0-32,29,共4页
选用8%(摩尔分数)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制成氧化锆水系料浆。通过调节pH值和分散剂含量,利用测试zeta电位、流变性质、沉积实验、沉积颗粒形貌SEM观察等分析手段,最终得到高分散、稳定的氧化锆料浆。
关键词 氧化锆水系料浆 ZETA电位 沉积实验 稳定性 超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纳米氧化锆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红佳 张祥林 +2 位作者 熊妮 蔡昊 董春法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氧化锆陶瓷制作过程中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时,为了获得高分散性、低粘度的浆料,试图使用聚丙烯酸铵(PAA-NH4)作为分散剂,主要研究了氧化锆悬浮体的3个指标:Zeta电位、流变学行为、沉降度,在不同p H值和分散剂用量下的变化规律,并分... 在氧化锆陶瓷制作过程中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时,为了获得高分散性、低粘度的浆料,试图使用聚丙烯酸铵(PAA-NH4)作为分散剂,主要研究了氧化锆悬浮体的3个指标:Zeta电位、流变学行为、沉降度,在不同p H值和分散剂用量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AA-NH4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氧化锆浆料的Zeta电位,用氨水调节悬浮体p H为11的情况下,当添加3.0 wt%的分散剂聚丙烯酸铵PAA-NH4时,Zeta电位为负值,达到最小,粘度和沉降高度也均达到最小值,此时,ZrO2水基浆料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流变学行为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悬浮液 分散性 稳定性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稳定剂制备的四方氧化锆晶型转变临界尺寸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志龙 薛群虎 +1 位作者 赵亮 田丽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4,共7页
以八水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原料,以氨水(NH_3·H_2O)、氢氧化钠(Na OH)溶液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锆粉体,对前驱体加入不同的稳定剂,通过吸滤、干燥、煅烧等工艺,得到以四方氧化锆晶相为主、不同粒度... 以八水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原料,以氨水(NH_3·H_2O)、氢氧化钠(Na OH)溶液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锆粉体,对前驱体加入不同的稳定剂,通过吸滤、干燥、煅烧等工艺,得到以四方氧化锆晶相为主、不同粒度组成、不同四方相含量的样品。利用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分别对粉体的粒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分别采用晶面公式、谢乐公式对四方相含量、晶粒尺寸进行计算。分析了室温下加入不同稳定剂制备的氧化锆纳米粉体中四方相含量和颗粒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粒度更细、粒度分布更均匀。经400~1000℃×2 h煅烧后,通过氧化锆纳米粉晶粒尺寸累积分布与四方相含量的关系可以得出以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钇为稳定剂制备的氧化锆纳米粉相变临界粒径分别为24~28 nm、26~33.6 nm、18~22.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相氧化锆 稳定剂 溶胶-凝胶法 临界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钇稳定ZrO_2(YSZ)薄膜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慧琴 赁泓巍 +2 位作者 康晓红 李陵川 卢立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5,共5页
The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film was fabricated on the La 0.8 Sr 0.2 MnO 3(LSM)substrate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The effects of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Y(OH) 3 ... The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film was fabricated on the La 0.8 Sr 0.2 MnO 3(LSM)substrate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The effects of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Y(OH) 3 -Zr(OH) 4 film were studied.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depositing homogeneous and compact hydroxide film were obtain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y of the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film is increased remarkably if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is applied to fill in the 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稳定二氧化锆 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沉积 氧传感器 材料 电解质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处理电熔ZrO_2制备部分稳定ZrO_2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胜惠 陈菓 +3 位作者 彭金辉 毛金龙 张利波 张世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2-374,共3页
以电熔法制备的CaO完全稳定ZrO2为原料,在微波高温管式加热装置内于1 350℃60 min下加热处理,利用XRD、SEM研究了微波加热对电熔ZrO2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熔ZrO2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能力,在微波场中能以400-450℃·m... 以电熔法制备的CaO完全稳定ZrO2为原料,在微波高温管式加热装置内于1 350℃60 min下加热处理,利用XRD、SEM研究了微波加热对电熔ZrO2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熔ZrO2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能力,在微波场中能以400-450℃·min^-1的速率实现快速升温;试样处理后出现单斜相ZrO2衍射峰,内部未出现裂纹,在低于传统推板窑处理电熔ZrO2原料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得到了部分稳定ZrO2。微波加热在该领域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为高效、低耗制备高品质部分稳定ZrO2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电熔氧化锆 部分稳定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