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鱼礁群与风机基础联合水动力特征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赵继升 曹锦超 +1 位作者 崔煜杰 赵芬芳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随着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融合已成为集约化利用海域空间、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发展方向。该研究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构建潮汐驱动的渤海三维双重嵌套高分辨率水动力模型,分析了人工鱼礁群与风... 随着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融合已成为集约化利用海域空间、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发展方向。该研究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构建潮汐驱动的渤海三维双重嵌套高分辨率水动力模型,分析了人工鱼礁群与风机基础联合结构的水动力特征,以及人工鱼礁投放前后风机基础周围的水动力环境变化。对模型进行M2分潮调和分析、潮流流速大小与方向的验证,技能评估参数达到0.81以上,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风电场区域的潮流特征呈东北-西南的往复流动;人工鱼礁群能在较大范围内显著降低风机基础周围的水平流速,普遍降低8%~15%,最高达到32.1%;人工鱼礁上方产生显著上升流,风机基础的来流近前方形成上升流,近后方形成下降流,两者的联合结构能够显著促进水体的垂向混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融合研究提供新的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群 海上风电 融合发展 数值模拟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陆畅 周金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9-95,共7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其通过模仿同步发电机(SG)的动态性能,包括有功功率的频率调节和无功功率的电压控制等内在特性,从而使储能系统中的变流器能够展示出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相仿的外在电气行为。该技术使得储能...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其通过模仿同步发电机(SG)的动态性能,包括有功功率的频率调节和无功功率的电压控制等内在特性,从而使储能系统中的变流器能够展示出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相仿的外在电气行为。该技术使得储能变流器具有一定的虚拟惯性和虚拟阻尼,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为解决传统VSG存在的有功功率振荡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VSG的数学模型,加入虚拟电抗环节并提高系统的阻尼系数,实现对有功功率的有效抑制;其次构建了系统的微扰稳定性分析模型,并针对VSG模型中的核心参数(虚拟转动惯量、虚拟阻尼和虚拟电抗等)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旨在评估这些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实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充分证实了其技术可行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储能变流器 虚拟电抗 虚拟阻尼 功率控制 并网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颗粒阻尼惯容减振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王鑫 王宪杰 +3 位作者 郑飞云 陈永党 唐跃 胡德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42-6751,共10页
颗粒阻尼耗能原理和惯容增效原理在结构减振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颗粒阻尼和惯容的优点设计一种颗粒阻尼惯容减振器(particle-damping inertial capacity shock damper,PID),其内部主要包含颗粒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以及刚度单... 颗粒阻尼耗能原理和惯容增效原理在结构减振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颗粒阻尼和惯容的优点设计一种颗粒阻尼惯容减振器(particle-damping inertial capacity shock damper,PID),其内部主要包含颗粒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以及刚度单元。首先,阐述PID的工作原理,建立单自由度PID减振结构的力学分析模型;并制作一个小型PID实物模型,设置多种工况对PID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然后,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和离散元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进一步对PID的力学性能进行探究;最后,为验证其工程应用价值,通过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配置PID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减振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PID具有优良的减振性能,当其他条件一定时,PID耗能效果随着振动位移幅值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建筑结构中,PID表现出比TMD更佳的减振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惯容减振器(PID) 力学性能测试 联合仿真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双浮体波能装置参数研究
4
作者 曹飞飞 王翠 +3 位作者 韩蒙 李彦平 陈震 史宏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4,共7页
该文以同轴双浮体波能装置为研究对象,以山东省波浪场资源为背景进行条件,首先提出Matlab-APDL-AQWA联合仿真系统,实现波能-功率全过程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探究随机波浪作用下浮体半径、质... 该文以同轴双浮体波能装置为研究对象,以山东省波浪场资源为背景进行条件,首先提出Matlab-APDL-AQWA联合仿真系统,实现波能-功率全过程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探究随机波浪作用下浮体半径、质量参数及PTO参数对装置获能平均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浮体的半径参数和质量参数会显著影响装置的平均功率,装置获能随PTO阻尼系数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PTO刚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装置获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联合仿真 同轴双浮体 PTO阻尼 平均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嵌入式直流的受端电网动态响应智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之伟 黄俊辉 +3 位作者 孙文涛 孙方圆 兰图 刁瑞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99,共10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嵌入大型交流系统,将进一步增加换相失败、直流闭锁等故障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的交互作用,将使系统动态更加复杂。针对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大扰动后系统复杂动态响应特性分析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嵌入大型交流系统,将进一步增加换相失败、直流闭锁等故障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的交互作用,将使系统动态更加复杂。针对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大扰动后系统复杂动态响应特性分析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机电-电磁混合仿真与机器学习的智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降维、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K-means等算法建立二阶段聚类模型,可针对直流落点近区严重故障后大量混合仿真动态曲线在高维空间中自动聚类,并给出相应标识与严重程度;提取交直流系统在不同故障下的典型动态模式,自动标注并识别各模式下主导安全稳定问题。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2025年华东电网运行方式中得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取不同故障下系统动态模式,将有效支撑后续复杂故障下的交直流系统动态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高压直流输电 交直流混联电网 机电-电磁混合仿真 无监督学习 聚类分析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空气间隙工频闪络电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耿翠英 陈守聚 +3 位作者 刘莘昱 吕中宾 杨晓辉 朱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雨天气候下导线-塔杆气隙击穿特性对于提高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预防击穿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了实际气隙和塔杆结构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雨水运动路径等因素对气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 研究雨天气候下导线-塔杆气隙击穿特性对于提高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预防击穿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研究了实际气隙和塔杆结构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雨水运动路径等因素对气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影响,得出不同雨强、雨水电阻率和雨水运动路径下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工频击穿特性的变化规律。有关结论可为现场防风偏放电和输电线路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 击穿 工频 人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华东电网DTS的动态全过程仿真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志新 李乃湖 +3 位作者 陈珩 王力科 姚建国 王元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37,共6页
探讨了用于华东电网DTS的电力系统动态全过程仿真问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元件模型库,并可实现各种模型自动组装;通过加人工阻尼等手段,实现了由暂态到中期动态过程及到长期动态过程的正确转换,并引入了与之相配合的变步长手... 探讨了用于华东电网DTS的电力系统动态全过程仿真问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元件模型库,并可实现各种模型自动组装;通过加人工阻尼等手段,实现了由暂态到中期动态过程及到长期动态过程的正确转换,并引入了与之相配合的变步长手段,从而大大加快了仿真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全过程仿真 电网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动态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益青 陈超英 +1 位作者 梁磊 刘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电力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迫切要求建立系统动态模型来研究电压稳定性方面的行为特征 ,以揭示电压崩溃现象的本质 ,对电压失稳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本文从理论依据 ,发展过程 ,应用成果...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电力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迫切要求建立系统动态模型来研究电压稳定性方面的行为特征 ,以揭示电压崩溃现象的本质 ,对电压失稳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本文从理论依据 ,发展过程 ,应用成果等方面对电压稳定动态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加以总结 ,讨论了现存方法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动态分析 动态潮流法 时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新型网络分割法 被引量:39
9
作者 毕天姝 焦连伟 +4 位作者 严正 倪以信 杨奇逊 C.M.Shen 吴复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6-21,共6页
大规模电力网络的故障诊断问题可由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解决。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有效的网络分割方法 ,能够将大规模电力网络分割为给定数目的连通子网络 ,各子网络的故障诊断负担基本相等 ,同时每个子网络边... 大规模电力网络的故障诊断问题可由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解决。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有效的网络分割方法 ,能够将大规模电力网络分割为给定数目的连通子网络 ,各子网络的故障诊断负担基本相等 ,同时每个子网络边界元件的数目最小。该网络分割法主要由 3部分组成 :形成给定电力网络的深度优先搜索树 ;将网络分割为连通的且计算负担基本平衡的子网络 ;最小化子网络的边界元件数目以尽可能减小相邻子网络故障诊断的相互重叠 ,从而节省诊断时间。提出的网络分割法已使用稀疏存储技术编程实现 ,并在 IEEE 1 4母线、30母线和 1 1 8母线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分割法可以十分有效地分割大规模电力网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割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 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建模和仿真 被引量:102
10
作者 汤宏 吴俊玲 周双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例分析表明,与风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有着很好的阻尼;与电力系统相连时,风电场对与大系统中其它同步发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影响很小。该建模方法为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电场 数学模型 小干扰稳定分析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电力系统扭振相互作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长春 徐政 王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介绍了多机电力系统机组间电气耦合对轴系扭振特性的影响,以及机组自然频率与机组扭振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对复杂系统中并列运行的相同发电机和不同发电机间的扭振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不同运行条件下机组等值简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扭振 多机系统 电气耦合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金刚石加热系统分析及其精密交流调功器设计 被引量:16
12
作者 莫金海 韦寿祺 +2 位作者 何少佳 王红 邹云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2-619,共8页
建立了加热系统的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各类交流加热的特性及差别,指出恒功率加热方式温控效果最佳且与直流加热无明显区别。建立恒功率交流加热系统SABER仿真模型并深入分析系统构成特性,设计一个基于适当功率滤波和输出偏置的模拟PID控... 建立了加热系统的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各类交流加热的特性及差别,指出恒功率加热方式温控效果最佳且与直流加热无明显区别。建立恒功率交流加热系统SABER仿真模型并深入分析系统构成特性,设计一个基于适当功率滤波和输出偏置的模拟PID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交流调功器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适应性好、控制性能佳、温控精度高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金刚石合成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 六面顶压机 PID控制 交流调功器 SABER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协调优化方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健南 林涛 +3 位作者 余光正 陈汝斯 潘励哲 徐遐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66-2472,共7页
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研究了阻尼控制器之间的协调优化策略,以选定的待改善模式为目标模式,采用模式追踪技术,以目标模式阻尼比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采用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lant growth simu... 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研究了阻尼控制器之间的协调优化策略,以选定的待改善模式为目标模式,采用模式追踪技术,以目标模式阻尼比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采用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lant growth simulation algorithm,PGSA)对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协调优化。该算法通过改进搜索步长和迭代中加入云模型理论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和收敛速度,并且克服了常规PGSA算法无法适用于连续函数优化的缺点。进一步,基于大规模电网算例,分别以局部和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模式为目标模式进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电网 阻尼控制器 模式追踪 协调优化 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 (一)接口算法特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胡昱宙 张沛超 +1 位作者 方陈 包海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6-41,共6页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动态物理模拟的优点,是未来研究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物理特性和接入技术的关键手段。接口算法是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文中从稳定性和精确性2个方面,研究并建立了功率连...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动态物理模拟的优点,是未来研究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物理特性和接入技术的关键手段。接口算法是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文中从稳定性和精确性2个方面,研究并建立了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特性。对阻抗阻尼接口进行了化简,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和理想变压器接口的稳定性。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对数字仿真系统精确性的影响,得出在阻抗匹配时阻尼阻抗法不受接口延迟影响的透明特性。针对物理模拟系统无源和有源2种情况,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和理想变压器接口对物理被试系统精确性的影响,得出理想变压器接口带有源负载能力优于阻尼阻抗接口的结论。根据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在各种情况下选择接口算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接口算法 理想变压器模型接口 阻尼阻抗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 被引量:20
15
作者 辛业春 王威儒 +3 位作者 李国庆 王朝斌 江守其 杨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03-3909,共7页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仿真系统的等效阻抗,实现对阻尼阻抗的实时匹配,进而提升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与精确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流电压接口的延时补偿方法,解决功率接口延时补偿问题,降低接口延时带来的仿真误差。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接口算法,对混合系统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可以对接口延时进行高效补偿,在传输功率变化、换流站闭锁等情况下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阻尼阻抗法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设计与RTDS实验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小辰 陆超 +2 位作者 贺静波 毕天姝 吴京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16,共6页
传统的阻尼控制器较难适应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化,导致电网的低频振荡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设计了一种基于广域动态信息的自寻优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使用改进的Prony算法,在线分析得到系统弱阻尼区间振荡模式的阻尼比,并据此通... 传统的阻尼控制器较难适应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化,导致电网的低频振荡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设计了一种基于广域动态信息的自寻优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使用改进的Prony算法,在线分析得到系统弱阻尼区间振荡模式的阻尼比,并据此通过自寻优的方法调整控制器的参数。该方法避免了现有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中存在的系统降阶模型辨识的困难,其控制效果通过在南方电网直流调制中的仿真应用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实现了该直流自适应阻尼控制器的软硬件系统,并在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与广域测量系统物理装置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测试。闭环控制实验结果说明了此自适应策略的有效性及广域阻尼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控制器 PRONY分析 自适应控制 广域测量系统 实时数字仿真器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孔对多路阀主阀开启压力冲击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艾超 李艳鹏 +2 位作者 孔祥东 宋豫 夏庆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以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研究阻尼孔对主阀开启时压力冲击的影响。利用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的比例多路阀动态仿真程序进行分析,并通过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孔可以通过延长阀口开启时... 以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研究阻尼孔对主阀开启时压力冲击的影响。利用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的比例多路阀动态仿真程序进行分析,并通过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孔可以通过延长阀口开启时间,从而减小主阀口开启时阀口的压力超调,提高系统稳定性。该研究为多路阀设计和研究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冲击 阻尼孔 功率键合图 动态仿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二)适应有源被试系统的新型接口算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昱宙 张沛超 +1 位作者 包海龙 方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81,共6页
将实时数字仿真技术和动态物理模拟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对含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微网系统进行研究与测试。由于被试系统为有源系统,对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简化阻尼阻抗接口,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有源被试系统的阻抗... 将实时数字仿真技术和动态物理模拟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对含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微网系统进行研究与测试。由于被试系统为有源系统,对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简化阻尼阻抗接口,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有源被试系统的阻抗跟踪算法,实现了实时阻抗匹配。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接口模型,新接口用理想变压器接口构成前向驱动器,以激励物理模拟系统;由简化阻尼阻抗接口构成反向观测器,以获得精确的数字仿真结果。MATLAB仿真表明,对于有源被试系统,新接口算法兼顾了简化阻尼接口算法对数字仿真系统的"透明性"以及理想变压器接口的带有源负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阻尼阻抗接口 理想变压器模型接口 阻抗匹配 有源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动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民族 王民慧 +4 位作者 王武 王世蓉 明德刚 唐晓玲 赵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64,共6页
为了掌握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的实际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以东北电网伊—冯500kV输电系统为应用背景,建立了包括串补装置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设计调试了具有多功能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电抗调节、功率调节、电抗跃变调节等... 为了掌握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的实际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以东北电网伊—冯500kV输电系统为应用背景,建立了包括串补装置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设计调试了具有多功能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电抗调节、功率调节、电抗跃变调节等基本特性试验以及暂稳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试验,记录了各项调节性能曲线及调节过程中串补元件的电流电压波形。串补装置的稳态性能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暂态性能良好,暂稳控制可进行"强补",采用合适算法同样具有阻尼功率振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 动态模拟 功率调节 电抗 跃变调节 暂稳控制 阻尼功率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吨位双出杆粘滞阻尼器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强 陈彦北 +2 位作者 唐璐 许明杰 郭红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阐述了大吨位双出杆粘滞阻尼器开发的数值与实验研究结果。基于硅油的幂律特性,通过对硅油介质的流态分析,介绍了非牛顿幂律流体模型对粘滞阻尼器耗能和阻尼出力的影响,与粘滞阻尼器的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在商用流体软件平台上利用动... 阐述了大吨位双出杆粘滞阻尼器开发的数值与实验研究结果。基于硅油的幂律特性,通过对硅油介质的流态分析,介绍了非牛顿幂律流体模型对粘滞阻尼器耗能和阻尼出力的影响,与粘滞阻尼器的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在商用流体软件平台上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样品粘滞阻尼器阻尼出力进行了计算;综合实验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大吨位土木用粘滞阻尼器设计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实验曲线和数值曲线基本吻和,验证了通过数值手段对粘滞阻尼器的出力特性进行预分析,从而提高开发精度、指导产品设计和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吨位粘滞阻尼器 硅油幂律特性 数值计算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