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起泡酒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培忠 张宗申 +2 位作者 孙尤海 周广琪 于玲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4期174-177,共4页
采用酶解与增香酵母发酵浸提同时进行的工艺方法,经50h左右可以得到色泽鲜红、香气非常诱人的一次发酵汁。一次发酵汁经成分调整,高温瞬时灭酶、灭菌、冷却后,加入酒精酵母进入2次低温带压发酵。经20d~60d的二次发酵、后熟、饱和稳定... 采用酶解与增香酵母发酵浸提同时进行的工艺方法,经50h左右可以得到色泽鲜红、香气非常诱人的一次发酵汁。一次发酵汁经成分调整,高温瞬时灭酶、灭菌、冷却后,加入酒精酵母进入2次低温带压发酵。经20d~60d的二次发酵、后熟、饱和稳定二氧化碳、澄清、过滤等工艺过程,即可酿造出果香浓郁、清澈明亮、泡沫持久、营养丰富、口味纯正的起泡草莓酒。本方法与传统的红酒酿造工艺相比,酿造时间大为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酒 复合酶 增香酵母 二次发酵 后熟 等压装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发酵糖代谢曲线下面积法对高浓度酒精发酵后期酵母发酵活力的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武文强 伍时华 +2 位作者 赵东玲 张健 黄翠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7,共5页
在主发酵过程的36、42、48、54与60 h取样离心,得到酵母细胞并等量地接入新鲜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发酵。测定酵母在二次发酵过程中糖代谢曲线并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计算糖代谢曲线下面积(AUC)来定量地表示酵母的发酵活力大小(糖消... 在主发酵过程的36、42、48、54与60 h取样离心,得到酵母细胞并等量地接入新鲜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发酵。测定酵母在二次发酵过程中糖代谢曲线并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计算糖代谢曲线下面积(AUC)来定量地表示酵母的发酵活力大小(糖消耗越快,糖代谢曲线下面积值越小,说明酵母的发酵活力越强)。结果表明,主发酵36、42、48、54与60 h酵母糖代谢能力逐渐下降,二次发酵AUC值分别是5 051、5 437、5 912、6 757与7 489,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发酵后期酵母细胞的发酵活力逐渐下降;二次发酵参数分析也表明,AUC能够定量地表示主发酵后期酵母细胞的发酵活力大小,细胞发酵活力越强,AUC值越小,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酒精发酵 发酵活力 二次发酵 糖代谢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发酵生产小麦啤酒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鹏 周广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对使用上面发酵酵母、下面发酵酵母和特种麦芽生产的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工艺作了详细的介绍,从原料、工艺、质量等方面对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生产工艺作了简要介绍,为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工艺参数。我们确定的产品目标是... 对使用上面发酵酵母、下面发酵酵母和特种麦芽生产的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工艺作了详细的介绍,从原料、工艺、质量等方面对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生产工艺作了简要介绍,为二次发酵小麦啤酒的开发提供了可行的工艺参数。我们确定的产品目标是:感官方面:酯香浓郁,口味醇爽,苦味适宜,色度较浅,CO2含量高,杀口力强;理化方面:麦汁浓度为11°P,苦味质26~28EBC,色度约25~27EBC,最终发酵度6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发酵小麦啤酒 上面发酵酵母 下面发酵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酵母啤酒连续后发酵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磊 李红 +1 位作者 杜金华 张五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将主发酵进行完毕后的嫩啤酒先离心除去酵母,再经加热处理,冷却后通入装有木片作为固定化酵母载体的固定床反应罐进行连续后酵。通过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并将连续后酵与传统后酵工艺生产的啤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固定化16 h为... 将主发酵进行完毕后的嫩啤酒先离心除去酵母,再经加热处理,冷却后通入装有木片作为固定化酵母载体的固定床反应罐进行连续后酵。通过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并将连续后酵与传统后酵工艺生产的啤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固定化16 h为宜,热处理温度为80℃,时间为10 min;设定后发酵温度为10℃,滞留时间为3.1 h,双乙酰还原速度大为提高,缩短了酒龄;经过风味测定和感官品评得出,采用连续后发酵工艺生产的啤酒,品质上无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片 啤酒 连续后发酵 固定床反应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甲基蓝还原法确定酒精分批补料发酵的最佳补料时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阳 伍时华 +3 位作者 赵东玲 张健 易弋 黄翠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45,共6页
采用亚甲基蓝还原法研究了酒精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木薯等淀粉质原料的补料发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初总糖浓度分批发酵试验确定最佳初总糖浓度,然后于分批发酵(初糖240 g/L)主发酵期不同时间点(6、8... 采用亚甲基蓝还原法研究了酒精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木薯等淀粉质原料的补料发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初总糖浓度分批发酵试验确定最佳初总糖浓度,然后于分批发酵(初糖240 g/L)主发酵期不同时间点(6、8、10、12、14、16、18 h)取样进行亚甲基蓝还原试验,得出发酵液酵母活力最强的时间点,最后进行酒精分批补料发酵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酵母细胞还原亚甲基蓝的能力最大(亚甲基蓝脱色斜率最强)在10 h左右,此时补料发酵效果最好,乙醇浓度、乙醇产率和总糖发酵效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52.28±2.37 g/L,2.46±0.04 g/(L·h)和89.84%。说明通过亚甲基蓝还原试验评估酒精发酵过程酵母活力并作为补料时间指标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还原试验 酵母活力 酒精发酵 分批补料发酵 补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发酵酵母活力确定乙醇分批补料发酵最佳补料时间 被引量:1
6
作者 柯善恢 伍时华 +2 位作者 赵东玲 张健 黄翠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7,共8页
研究了二次发酵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甘蔗糖蜜补料发酵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不同糖质量浓度乙醇分批发酵试验选择乙醇分批补料发酵最佳初糖质量浓度;然后将主发酵(初总糖220 g/L)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36 h)取... 研究了二次发酵酵母活力以确定最佳补料时间,旨在为甘蔗糖蜜补料发酵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不同糖质量浓度乙醇分批发酵试验选择乙醇分批补料发酵最佳初糖质量浓度;然后将主发酵(初总糖220 g/L)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36 h)取样酵母以相同细胞数接入二次发酵液中,通过分析二次发酵酵母的细胞活性、耗糖能力和乙醇生成能力,得到主发酵酵母活力最强的时间点;最后进行乙醇分批补料发酵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发酵酵母活力强弱反映了所对应的主发酵取样时间点酵母活力,在二次发酵酵母发酵活力最强所对应的主发酵时间点(24 h)补料,主发酵效果最好;乙醇质量浓度为(136.62±1.10) g/L、乙醇产率为(2.53±0.02) g/(L·h)和总糖发酵效率为83.34%,说明二次发酵酵母活力可以作为确定乙醇发酵分批补料时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发酵酵母活力 乙醇分批补料发酵 补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废弃米基发酵工艺初探
7
作者 李欣南 叶齐 +3 位作者 田晓玲 马新宇 赵晓云 韩镌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8,42,共6页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0%(m/m),酵母菌接种量为1%(m/m),发酵时间为20 h;二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2.5%(m/m),接种量为6%(m/m),发酵时间为48 h。综上,蛹虫草废弃米基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5.61%,Ca、P等无机盐含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发酵工艺对虫草素无干扰,发酵产物中保留了虫草素成分。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蛹虫草废弃米基开发新型饲料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发酵 粗蛋白质 酵母菌 嗜酸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