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非均相反应与传递过程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韶阳 徐涵卓 +4 位作者 张亮亮 孙宝昌 邹海魁 罗勇 初广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1403,共13页
液-液非均相反应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各个领域中。由于液-液两相物理化学性质差异以及相界面的存在,其反应过程通常受本征反应动力学和传递过程的共同影响。因此,增强液-液非均相反应传递过程并使之与反应动力学相匹配,实现... 液-液非均相反应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各个领域中。由于液-液两相物理化学性质差异以及相界面的存在,其反应过程通常受本征反应动力学和传递过程的共同影响。因此,增强液-液非均相反应传递过程并使之与反应动力学相匹配,实现原料、能源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围绕液-液非均相反应与传递过程强化机理与应用,以硝化反应、脱氯化氢反应等典型非均相反应为例,结合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和传递过程基本特征,综述了传递-反应过程耦合影响反应选择性和时空产率机制,阐述了工业化应用面临的挑战及过程强化解决策略,进而从传递过程匹配反应过程出发,展望了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强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非均相反 本征动力学 质量传递 热量传递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反转法制备水性UPR及其固化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魏同军 李东晖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性UPR,研究了其最佳制备工艺,并分析了其固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性UPR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过氧化苯甲酰(BPO)+N,N二甲基苯胺(DMA)体系中两种物质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 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性UPR,研究了其最佳制备工艺,并分析了其固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性UPR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过氧化苯甲酰(BPO)+N,N二甲基苯胺(DMA)体系中两种物质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0%,1.0%,过氧化甲乙酮(MEKP)+环烷酸钴体系中两种物质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5%,0.75%,其中BPO与水性UPR的相容性更好,而MEKP的固化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UPR 相反转法 活化能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通道对多孔介质中多相反应输运过程影响的孔隙尺度研究
3
作者 张闯德 陈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多孔介质中多相流-溶质输运-化学反应-固相演变的多场耦合反应输运过程对于许多科学和工程问题至关重要。建立孔隙尺度多相反应输运模型,研究了优势通道对多孔介质中多相反应输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相反应输运过程形成沿优... 多孔介质中多相流-溶质输运-化学反应-固相演变的多场耦合反应输运过程对于许多科学和工程问题至关重要。建立孔隙尺度多相反应输运模型,研究了优势通道对多孔介质中多相反应输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相反应输运过程形成沿优势通道扩展的虫洞,两相流的存在会改变传质路径,当非反应流体增多时,会封堵优势通道,抑制横向传质,导致虫洞溶解消失,固体溶解突破延后。此外,两相流的存在会使可供反应界面长度减小,平均反应物浓度在溶解突破后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 传递过程 多孔介质 固体溶解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测量大气细颗粒物表面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SO_(2)非均相反应摄取系数
4
作者 曹雪 孙久乂 +2 位作者 王彩丽 李可舒 蔡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7-2092,共6页
细颗粒物(PM_(2.5))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微米、亚微米气溶胶颗粒或者微液滴,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而缺少相应的有效解决办法。要实现对我国城市PM_(2.5)污染的精准防控,取决于我们对二次气溶胶形成机理的深入认识。当前存在的瓶... 细颗粒物(PM_(2.5))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微米、亚微米气溶胶颗粒或者微液滴,但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而缺少相应的有效解决办法。要实现对我国城市PM_(2.5)污染的精准防控,取决于我们对二次气溶胶形成机理的深入认识。当前存在的瓶颈和难点在于气溶胶及其前驱物的关键理化参数(如摄取系数)仍然无法实现准确测量。这将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快速长大、碰撞重组等演变规律的认识。因此,为了认清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必须实现对细颗粒物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理化参数进行精确测量。硫酸盐是我国大气PM_(2.5)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化学模型普遍低估了PM_(2.5)霾污染事件中硫酸盐的浓度,有关SO_(2)在气溶胶液滴中的表面氧化过程、液滴中过渡金属离子(TMI)催化过程等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表明我们对大气中SO_(2)的转化机制仍存在认识不足。获得硫酸盐二次转化动力学数据,确定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快速长大机制,准确测量大气中痕量气体在颗粒物表面的摄取反应速率是定量分析大气非均相反应的关键参数。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量氯化铵液滴中Fe(Ⅲ)催化SO_(2)氧化动力学过程,根据SO_(4)^(2-)的自发拉曼光谱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SO_(2)与单液滴进行非均相反应摄取系数的精确测量方法,研究了外场条件下痕量SO_(2)气体与单液滴之间的反应动力学过程。该方法验证了表面动力学过程,并测定了反应摄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取系数 液滴表面反应 非均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非均相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韶阳 徐涵卓 +4 位作者 张亮亮 孙宝昌 邹海魁 罗勇 初广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42,共16页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众多液-液非均相反应体系,因其反应过程发生于两相界面,反应效果通常取决于相间传质效率及混合程度。由于大多数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复杂,所用反应器的传质和混合性能对反应过程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可通过强化液...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众多液-液非均相反应体系,因其反应过程发生于两相界面,反应效果通常取决于相间传质效率及混合程度。由于大多数液-液非均相反应过程复杂,所用反应器的传质和混合性能对反应过程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可通过强化液-液非均相反应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液-液非均相反应器的研发备受关注。综述了用于液-液非均相反应体系的传统反应器及过程强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传统反应器及过程强化反应器的特性,总结了各类反应器的适用范围和优化策略,提出了采用过程强化技术助力液-液非均相反应安全性提升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非均相反 反应器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和NO_(2)在白云母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星宇 董发勤 +6 位作者 郑飞 霍婷婷 周琳 余洁雨 赵方源 郭铭 李文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4-1004,共11页
白云母是大气中矿物气溶胶的重要组分之一,研究大气中常见气体在其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揭示大气环境中化学反应过程。文章采用自制石英玻璃微型反应器研究了SO_(2)和NO_(2)在白云母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并探讨了相对湿度... 白云母是大气中矿物气溶胶的重要组分之一,研究大气中常见气体在其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揭示大气环境中化学反应过程。文章采用自制石英玻璃微型反应器研究了SO_(2)和NO_(2)在白云母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并探讨了相对湿度(RH)及光照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母对SO_(2)和NO_(2)均有一定的吸附活性,有紫外光和无紫外光条件下,SO_(2)的反应产物分别以SO_(4)^(2-)和SO_(3)^(2-)为主,NO_(2)的产物均以NO_(3)^(-)为主;RH或者紫外光照对反应均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对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有协同效应;当SO_(2)和NO_(2)在白云母表面共存时,既有协同作用又存在竞争反应,SO_(4)^(2-)和NO_(3)^(-)的生成量分别是SO_(2)、NO_(2)单独存在的2.09倍和77%。因此,NO_(2)能促进硫酸盐的生成,但SO_(2)对硝酸盐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 NO_(2) 白云母 非均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MgAl_(2)O_(4)多孔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昕悦 许晴 +4 位作者 朱欣欣 周瑞琪 段红娟 张海军 李少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 MgAl_(2)O_(4)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为气相法,但该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制备成本高以及产率低等问题。将碱式硫酸镁晶须作为模板,分别与铝溶胶或α-Al_(2)O_(3)微粉混合,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MgAl_(2)O_(4)多孔纤维,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000、1100和1300℃)和保温时间(3、10 h)以及铝源(铝溶胶和α-Al_(2)O_(3)微粉)对MgAl_(2)O_(4)多孔纤维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α-Al_(2)O_(3)微粉相比,以铝溶胶为铝源时,纤维中MgAl_(2)O_(4)生成量更高;2)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与MgO逐渐反应完全,MgAl_(2)O_(4)的生成量不断增加,MgAl_(2)O_(4)多孔纤维上有小而均匀的纳米孔;3)最佳制备工艺是以铝溶胶为铝源,在1300℃保温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铝溶胶 MgAl_(2)O_(4) 多孔纤维 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及去除尾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有芳 关姝琪 +4 位作者 王欢 王海燕 张艳杰 凌宇 郭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5-1985,共11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植物碳源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探究了反应器的尾水脱氮和DBP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能有效去除60μg/L DBP。实验组出水浓度为(3.50±0.38)μg/L,去除率为93.67%±0.72%。DBP出水浓度随着反硝化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在330 mm处基本实现对60μg/L DBP的完全去除。②DBP的存在不影响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对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实验组NO_(3)^(-)-N和TN出水浓度分别为(2.31±0.29)和(3.51±0.40)mg/L,去除率分别为84.49%±1.99%和79.35%±2.43%。③添加和无添加DBP反应器中,以有机物和氮代谢为主的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Chloroflexi和Firmicutes仍为优势菌门,反硝化菌属(如Rhodocyclaceae、Sphaerotilus、Candidatus_Competibacter及Thauera)为优势菌属,其中编码硝酸盐还原酶的napA基因丰度最高。研究显示,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基本能够完全去除60μg/L DBP,并同时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相反硝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尾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诱发急性相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欣 田欣 +1 位作者 邱婧文 周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治疗骨质疏松后诱发的急性相反应(APR)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5 mg ZA治疗的中位年龄67岁的4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治疗骨质疏松后诱发的急性相反应(APR)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5 mg ZA治疗的中位年龄67岁的4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APR分为有APR组(n=79)与无APR组(n=39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治疗持久性,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结果注射ZA后首次APR发生率为33.2%,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而逐渐递减。首次输注ZA或无口服双膦酸盐史、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PR组患者的3年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分别为53%、44%,无APR组则为52%和4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使用ZA的持久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A治疗骨质疏松时易发生APR,但其对ZA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影响不明显。首次使用ZA、无口服双膦酸盐史和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急性相反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颗粒群异相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张泽武 乐笑宇 +3 位作者 李小姗 邬凡 罗聪 张立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6-2085,共10页
煤焦异相反应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燃料燃烧或液体燃料燃烧的特征之一,其反应过程占整个煤粉燃烧时间约90%,对煤粉高效燃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煤粉颗粒以稠密相而非以稀疏相或单颗粒形式进入炉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煤焦异相反应... 煤焦异相反应是煤粉燃烧区别于气体燃料燃烧或液体燃料燃烧的特征之一,其反应过程占整个煤粉燃烧时间约90%,对煤粉高效燃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煤粉颗粒以稠密相而非以稀疏相或单颗粒形式进入炉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煤焦异相反应,因此,深入开展煤焦颗粒群异相反应行为研究对于煤的高效利用十分必要。采用准稳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焦颗粒群的异相反应行为,对比分析了煤焦单颗粒和煤焦颗粒群的反应特性,相比于煤焦单颗粒,煤焦颗粒群燃烧峰值温度升高约300 K,颗粒表面温度降低约100 K,碳消耗速率降低56%~65%,说明颗粒间作用影响了煤焦颗粒的燃烧反应进程。对3种典型分散形式下煤焦颗粒群燃烧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随着颗粒间距的增加,各分散形式的煤焦氧化反应占比增加0.22%~2.20%,碳消耗速率随之增大9.8%~26.1%,较大颗粒间距有利于O_(2)分子在颗粒间的扩散,促进了氧化反应以及煤焦消耗。探究了不同反应气氛下煤焦颗粒群的燃烧反应特性,相比于空气气氛,高CO_(2)和H_(2)O气氛下燃烧群峰值温度增加4%~30%,颗粒表面温度升高0.5%~3.7%,其中30%O_(2)/70%H_(2)O工况的碳消耗速率最大,较空气气氛高80%。综合对比,各颗粒间作用、颗粒间距和反应气氛工况下3种颗粒群分散形式的煤焦燃烧碳消耗速率依次为:形式C>形式B>形式A(形式A:颗粒群呈正方形分散;形式B:颗粒群呈正菱形分散;形式C:颗粒群呈正三角形分散),因此颗粒与气流之间的扰乱作用对煤焦的消耗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 煤焦颗粒群 燃烧 颗粒温度 碳消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HCN与H_(2)/H_(2)O气相反应机理研究
11
作者 孙明哲 许建良 +2 位作者 侯秋实 代正华 王辅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63,共14页
含HCN的废弃物在气化炉内的高温转化是其绿色处理的方法之一,其中,HCN与H_(2)/H_(2)O的反应是其在气化炉内的主要转化过程。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Gaussian及其配套软件对HCN与H_(2)/H_(2)O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成键、... 含HCN的废弃物在气化炉内的高温转化是其绿色处理的方法之一,其中,HCN与H_(2)/H_(2)O的反应是其在气化炉内的主要转化过程。本工作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Gaussian及其配套软件对HCN与H_(2)/H_(2)O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成键、断键角度提出HCN与H_(2)/H_(2)O的各两种反应路径,结合能垒和热力学分析确定了相对最优路径,并计算了相对最优反应路径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CN与H_(2)反应相对最优路径为:三个H_(2)分子在C=N上分三步进行加成得到产物CH4+NH_(3);HCN与H_(2)O反应相对最优路径为:H_(2)O分子进攻C原子,O原子和C原子的H先后转移至N原子得到产物CO+NH_(3)。两条相对最优路径在1473 K以上有明显反应速率,分别为9.57×10^(-4)和1.71 mol/(L·s)。研究结果为高温下HCN与H_(2)/H_(2)O反应的工艺和设备开发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 相反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对固相反硝化脱氮影响及机制
12
作者 张艳杰 王欢 +6 位作者 董伟羊 闫国凯 常洋 王海燕 凌宇 魏有芳 田梓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81-6690,共10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存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和甲氧苄啶(TMP)是否会影响植物碳源固相反硝化(SPD)技术的脱氮效果,以及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建立了3个连续流玉米芯SPD(CC-SPD)反应器,对比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通过宏基因组方法分析了影...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存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和甲氧苄啶(TMP)是否会影响植物碳源固相反硝化(SPD)技术的脱氮效果,以及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建立了3个连续流玉米芯SPD(CC-SPD)反应器,对比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通过宏基因组方法分析了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3个反应器平均出水NO_(3)^(–)-N浓度分别为(4.09±0.38)mg/L(RS)、(5.01±0.44)mg/L(RT)和(3.53±0.35)mg/L(RC).50μg/L SMX/TMP对CC-SPD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无显著影响;(2)SMX/TMP会显著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但是3个反应器主导的细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3)代谢是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会增加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功能的相对丰度来适应SMX/TMP;(4)50μg/L SMX/TMP并未显著影响与电子供体生成相关的酶和反硝化基因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硝化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X)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 玉米芯 电子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反应助力制备氮硫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复合物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文龙 刘桑鑫 +5 位作者 周钺 吴平 曹鑫 朱晓舒 魏少华 周益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利用室温固相自组装反应制备Co和Fe双席夫碱配合物,随后在硫粉存在下中温热处理,使该配合物同时发生热解碳化和固相硫化反应,从而获得N、S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纳米复合物(记为FeCoS_(2)■NSC)。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 利用室温固相自组装反应制备Co和Fe双席夫碱配合物,随后在硫粉存在下中温热处理,使该配合物同时发生热解碳化和固相硫化反应,从而获得N、S共掺杂碳限域的FeCoS_(2)纳米复合物(记为FeCoS_(2)■NSC)。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技术分别对纳米复合物的物相、形貌结构、组分和含量等进行物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试其电化学储钠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FeCoS_(2)■NSC-7001)中FeCoS_(2)粒子的平均尺寸约为3.4 nm,且被均匀限域在N、S共掺杂的碳基体中;该复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其可逆充电比容量仍高达310.4 mAh·g^(-1);即使在5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充电比容量也高达146.0 mAh·g^(-1),呈现优异的电化学储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FeCoS_(2)纳米晶 N、S共掺杂碳材料 纳米复合物 室温固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无压烧结制备高光学质量氮氧化铝透明陶瓷
14
作者 胡悫睿 巫江 +4 位作者 匡波 原保平 马赫 胡斌 马荣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0-73,共4页
采用亚微米级的Al_(2)O_(3)和微米级的AlN粉为原料,通过调整两种原料的混合比例及煅烧工艺,制得纯相氮氧化铝(AlON)粉体,经无压烧结后获得具有较高光学质量的AlON透明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 采用亚微米级的Al_(2)O_(3)和微米级的AlN粉为原料,通过调整两种原料的混合比例及煅烧工艺,制得纯相氮氧化铝(AlON)粉体,经无压烧结后获得具有较高光学质量的AlON透明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测试设备对粉体物相、粉体及陶瓷微观形貌、粉体粒径分布和陶瓷透过率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发现,当Al_(2)O_(3)与AlN的物质的量比为73∶27时,混合粉体可在1720℃保温2 h条件下发生固相反应得到纯相AlON粉,后经1980℃氮气气氛下无压烧结10 h制得光学性质均一、透明的陶瓷,其在400~4000 nm波段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 透明陶瓷 纯相粉体 无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问题与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谭永华 刘晓伟 +3 位作者 汪广旭 杨宝娥 谭松林 周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液相反应、化学点火延迟等现象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在实际发动机起动超压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对上述工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了诱发起动超压的关键机理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为我国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起动超压 空间闪蒸 相反 点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催化转化制高值化学品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嘉 孙丹卉 +4 位作者 乔一凡 范秀方 赵立东 贺雷 陆安慧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7-2597,共11页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实现乙醇定向转化的核心是催化剂上不同活性中心的高效协同,以及多步基元反应的速率匹配。本文通过对乙醇转化活性中心、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的认识,根据反应产物的种类,系统综述了多相催化乙醇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针对乙醇定向转化的催化剂体系及反应机理,概述了多活性中心协同调变机制和催化剂活性中心与乙醇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阐明了乙醇转化产物分布的调控机理。其中,由乙醇出发制备C6+高碳醇和芳香醇/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可能是未来乙醇转化利用的研究重点,从工程应用角度,亟需发展乙醇转化利用的反应分离一体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催化 相反 乙醛 丁二烯 高碳醇 芳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的合成及乳化效果
17
作者 李文波 易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 为提高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PEG2000)、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MHHPA)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A-B-A型(A为环氧链段,B为亲水链段)结构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乳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与酸值滴定确定了该乳化剂的最佳合成工艺:PEG和MHHPA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进行酯化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然后加入与MHHPA等物质的量的E44,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环氧树脂用量的1%)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开环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3h。将合成的乳化剂应用于环氧树脂E44制备出水性环氧乳液,研究了乳液稳定性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PEG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含量、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综合考虑乳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等因素,发现采用PEG6000合成的乳化剂具有更好的乳化效果,其HLB值为16.5、浊点为90℃,优于使用PEG4000与PEG2000合成的乳化剂。当乳液固含量约为45%时,在20%的乳化剂含量下,以75℃的乳化温度、2000r/min的搅拌速度进行乳化处理,能够得到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的水性环氧乳液,其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乳化剂 合成 相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谱研究扩散控制的固-固相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益明 叶向荣 +1 位作者 李道华 忻新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1-363,共3页
很多分子固体和低维固体在室温或低热温度条件下可发生固相反应[1,2],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3,4].我们已成功地用低热固相合成法合成了200多个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结构新颖的原子簇化合物[5~7].同时,在每个阶... 很多分子固体和低维固体在室温或低热温度条件下可发生固相反应[1,2],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3,4].我们已成功地用低热固相合成法合成了200多个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结构新颖的原子簇化合物[5~7].同时,在每个阶段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指出固-固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反 扩散控制 XRD 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水基分散体系的相反转乳化 被引量:62
19
作者 王进 杜宗良 +1 位作者 李瑞霞 吴大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以聚乙二醇 -邻苯二甲酸酐 -环氧树脂E -4 4多元嵌段共聚体为乳化剂 ,将环氧树脂E -4 4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乳液。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三元多嵌段共聚体中亲水嵌段分子量和乳化温... 以聚乙二醇 -邻苯二甲酸酐 -环氧树脂E -4 4多元嵌段共聚体为乳化剂 ,将环氧树脂E -4 4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乳液。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三元多嵌段共聚体中亲水嵌段分子量和乳化温度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体系在较高乳化剂浓度 (9.1 % )下为完全相反转 ,在低乳化剂浓度 (4.1 % )下为不完全相反转。相反转时水与环氧树脂E -4 4的重量比值随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的增加以及亲水嵌段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环氧树脂E -4 4水基乳液的平均乳液粒径随乳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分散体系 相反 环氧树脂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当语篇连接成分的“相反”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小川 林奕高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5,共5页
关于“相反”一词充当语篇连接成分的用法,有三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这种用法的“相反”不应视为连词,它是以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容词的身份来充当语篇连接成分的;二是用在反递句式中的“相反”并不起递进的作用,它突显的只是“反转”的关系... 关于“相反”一词充当语篇连接成分的用法,有三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这种用法的“相反”不应视为连词,它是以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容词的身份来充当语篇连接成分的;二是用在反递句式中的“相反”并不起递进的作用,它突显的只是“反转”的关系;三是“相反”在连接意思一正一反的两个部分时,突出的并非都是后一部分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 语篇 连接成分 反递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