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9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秋海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523,共5页
关键词 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 身体成分 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EEG)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在狼疮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冯爱平 谭志健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90%呈现异常、MRI/CT图像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90%呈现异常、MRI/CT图像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梗塞、钙化及脑萎缩,好发于基底节及额、顶叶等区域。结果示,脑电图等检查对狼疮性脑病的早期结构特征,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损害 脑电图 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涛 刘敬禹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数字成像设备图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泽强 胡淑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数字 X线成像设备图像存贮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并设计出一套图文管理系统 .它可以很方便地对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进行管理 ,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书写报告方式 ,实现了由程序解决影像报告 ,同时可实现图文报告一体化 ,为医生查询、... 对数字 X线成像设备图像存贮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并设计出一套图文管理系统 .它可以很方便地对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进行管理 ,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书写报告方式 ,实现了由程序解决影像报告 ,同时可实现图文报告一体化 ,为医生查询、统计资料带来了方便 .打印的报告单为病人留下了图文诊断的依据 ,也为临床医生共同判诊提供了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成像设备 DICOM3.0 图文管理 计算机 x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Dixon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头颅CT图像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赵洪飞 董海鹏 +5 位作者 黄琼 曲源 刘克明 毋晓萌 尚雨蓉 陈锡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2,438,共6页
目的基于颅脑磁共振Dixon多对比度图像,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CT图像,并与原始CT图像比较评估重建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7名健康志愿者头颅CT和MRI图像,使用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 目的基于颅脑磁共振Dixon多对比度图像,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重建CT图像,并与原始CT图像比较评估重建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7名健康志愿者头颅CT和MRI图像,使用U-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集62名,测试集15名,基于Dixon的4种对比图像及其不同组合共7种模型进行CT图像重建。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Pearson相关系数、颅骨区域戴斯相似性系数评估图像重建效果。结果7种Dixon图像组合模型训练重建CT图像与原始CT图像均呈较强相关性(R>0.75,P<0.05),采用4通道模型重建CT图像与真实CT值最相近[平均绝对误差为147.516±30.802,均方误差为(8.648±3.403)×104],相关系数最大(R为0.796±0.055),颅骨区域相似性系数最高(戴斯相似性系数为0.800±0.036)。结论通过Dixon图像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可实现头颅CT图像重建,且Dixon 4种对比图像组合可提高CT图像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头部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1.5T磁共振成像对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庚武 王昶 +2 位作者 胡俊 李旭 费维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及1.5T磁共振成像(MRI)对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患者的64层MSCT、1.5T MRI资料,其中42例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12例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及1.5T磁共振成像(MRI)对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患者的64层MSCT、1.5T MRI资料,其中42例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1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有6例同时行CTA及MRA检查。利用Edwards主动脉弓胚胎发育示意图,结合血管环对气管包绕情况对血管环进行分型。并对64层MSCT、1.5T MRI在婴幼儿先天性动脉血管环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性血管环25例,其中双主动脉弓3例,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伴动脉韧带9例,颈主动脉右弓左降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左位PDA 1例;不完全性血管环23例,其中肺动脉吊带2例,左位主动脉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侧PDA 9例、伴动脉韧带10例,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侧PDA 1例;无名动脉压迫气管1例。48例患者中合并心内畸形32例。48例患者无论是64层MSCT还是1.5T MRI对比增强三维成像都能很好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64层MSCT最小密度投影及气管容积再现图像能清晰显示气道形态及发育状况,图像融合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环与气管、食管的空间关系;而1.5T MRI显示气管图像不佳。结论:64层MSCT容积扫描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清晰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与气管、食管间的毗邻关系,是检查血管环的最有效手段。1.5T MRI对比增强三维成像亦能很好显示血管环的组成及空间关系,但1.5T MRI现阶段显示气管图像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乳房X线摄影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马金平 朱荔 +5 位作者 刘紫朦 杨丽 刘丰源 鲍宝石 邢宁 王建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对肿块样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2例簇状钙化病变中,良性20例,恶性42例。MRI检查诊断为1-3类14例(22.6%),4类11例(17.7%),5类37例(59.7%);MG检查诊断为1-3类10例(16.1%),4类30例(48.4%),5类22例(35.5%)。MRI与MG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MRI的诊断效能(AUC=0.940,95%CI 0.850~1.000)高于MG(AUC=0.800,95%CI 0.686~0.914)。MRI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8.7%、97.3%、76.0%,均高于MG(分别为50.0%、64.5%、95.5%、47.5%)。结论对于乳腺簇状钙化病变,MRI的诊断价值较MG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钙化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5
9
作者 徐阿巧 翁小波 +3 位作者 郑静 李芝清 王小玲 张盛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2=15.330,P=0.0001)和DBT(χ^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结论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梁旭 胥豪 +3 位作者 罗红兵 徐忠孜 周鹏 周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EIC阳性组和EIC阴性组。分析乳腺X线和MRI影像征象,乳腺X线征象包括腺体密度、病变类型、肿块边缘特征、恶性微钙化数量、范围、位置、形态特征及分布特征;MRI征象包括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类型、MRI病变类型、强化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无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是否多中心病灶、是否有瘤内坏死、病变长径。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征象,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回归模型对EIC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I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EIC阴性组86例(50.6%)和EIC阳性组84例(49.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临床病理特征中,两组患者在HER2状态、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乳腺X线征象中,两组患者在乳腺X线病变类型、恶性微钙化、钙化数量、位置、范围、形态及分布特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征象中,两组患者在MRI病变类型、病变形态、边缘、强化特征及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范围钙化(OR值=6.087,P<0.001)和存在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OR值=4.334,P<0.001)与EIC存在关联;回归模型对术前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成分的预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46~0.877)。结论:乳腺X线征象显示的大范围恶性微钙化以及MRI征象表现为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对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乳腺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红 徐俊青 +1 位作者 丁文静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器官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及磁共振表现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军乐 郭佑民 +4 位作者 宁文德 陈欣 董季平 阎锐 徐敏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和MRI表现及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38例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导管原位癌11例,黏液癌3例,腺样囊性癌2...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和MRI表现及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病变的钼靶X线、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38例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导管原位癌11例,黏液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髓样癌1例。结果:乳腺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乳腺结构及局部血管异常,肿瘤多呈星芒状、蟹足样,边缘多毛刺状、不光滑。钼靶X线示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钙化点数量较多,多呈沙粒样,可成簇生长,也可弥散在腺体的一个区内。主要MRI表现为病灶T1WI多呈低、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钼靶乳腺摄影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是乳腺恶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能清楚的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成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3-835,共3页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应用短短十年,已经成为门诊筛查、排除或者确诊冠心病的重要工具。近年CT心肌灌注成像(CTP)和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功能学CT影...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应用短短十年,已经成为门诊筛查、排除或者确诊冠心病的重要工具。近年CT心肌灌注成像(CTP)和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功能学CT影像技术迅速推出,并获得重要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临床广泛关注,被认为具有改变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优化冠心病诊疗策略和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文对这些新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做一简要介绍,以期尽快在我国获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4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成像对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孙昊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问世与发展,是CT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1周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1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的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可以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由于肾脏血管平行于CT扫描层面,较其他垂直于扫描层面的血管更容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肾脏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机器人系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颈椎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俊 孙炎冰 +4 位作者 朱子奇 李刚 焦静 倪其鸣 于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D RAX CBCT(C组)检查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3组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颈椎解剖学参数,包括枕颈角(OC_(2)A)、第1胸椎倾斜角(T_(1)SA)、C_(2)与C_(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及颈椎前凸角(CL),并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对3组的各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C两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8.29°±6.73°、10.52°±12.53°、(26.77±10.33)mm及18.14°±7.23°、10.54°±11.08°、(27.07±9.26)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4.78°±6.98°、3.32°±13.70°和(21.92±8.85)mm,与A、C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2.5±0.65、B组:3.72±0.45、C组:3.52±0.6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B组降低了54.6%,较A组DAP增大了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检查时,采用3D机器人系统CBCT较常规X线能提供质量更高的图像且相比CT有更精准的站立位测量数据及更低的辐射剂量,能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3D机器人系统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高波 郭启勇 +2 位作者 岳勇 侯阳 雷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成像技术和屏气法MRI电影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20例,均自愿参加。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 目的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成像技术和屏气法MRI电影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20例,均自愿参加。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结果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2~0.92。MSCT所测EDV、ESV、SV和MM值较MRI偏大,MSCT所测EF值较MRI偏小。结论本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磁共振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一次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形态学表现为良性特征的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佩芳 张淑平 +1 位作者 邵真真 鲍润贤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98-108,共11页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超声,使得部分形态学呈良性特征而X线和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困难的病变(如囊内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于...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超声,使得部分形态学呈良性特征而X线和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困难的病变(如囊内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于术前可得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 肿瘤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评价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东 王莉 +3 位作者 萧毅 林琳 閤谦 田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对冠心病(CHD)的诊断结果。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一周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分别与CAG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A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的心肌磁共振灌注及延迟扫描序列阳性显示率为26.32%、89.47%、100%。MRI间接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结论64层螺旋CTA和MR心肌灌注显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血管与CAG的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