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丢番图方程x^3+y^3=pDz^2的通解公式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云葵 罗将道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87-90,共4页
设p >3是素数 ,D是无平方因子且不被 6k + 1形素数整除的正整数 ,运用初等数论方法 ,获得了丢番图方程x3+y3=pDz2 全部整数解的表达式 ,从而获得了方程在D =1,2 ,3 ,6时全部整数解的通解公式及其解的深刻性质 。
关键词 x^3+y^3+pDz^2 通解公式 广义FERMAT猜想 Tijdemon猜想 丢番图方程 整数解 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掺杂对多孔Na_(3)V_(2)(PO_(4))_(3)/C复合材料储钠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丽 王斌斌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燃烧法成功合成了Y^(3+)掺杂的多孔Na_(3)V_(2)(PO_(4))_(3)/C(记为NVP/C)复合材料,运用XRD、BET、SEM、HR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储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半径较大的Y^(3+)取代NVP晶体结构中的部分...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燃烧法成功合成了Y^(3+)掺杂的多孔Na_(3)V_(2)(PO_(4))_(3)/C(记为NVP/C)复合材料,运用XRD、BET、SEM、HR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储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半径较大的Y^(3+)取代NVP晶体结构中的部分V^(3+)导致晶格膨胀,扩大了Na^(+)的传输通道,加快了Na^(+)的迁移。在制备改性样品过程中,Y^(3+)与PO_(4)^(3-)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导电相YPO_(4),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此外,Y^(3+)掺杂使得不规则多边形NVP颗粒球化并且尺寸略有减小。得益于适当的Y^(3+)掺杂量以及均匀的无定形碳包覆层和多孔结构,NVP/C-Y0.10样品具有优异的储钠性能,其在5 C高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96.3 m A·h/g,经1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2.2 m A·h/g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C Y^(3+)掺杂 溶胶凝胶燃烧法 储钠性能 放电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CaF_(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3
作者 刘作冬 潘其悦 +6 位作者 刘瑞 曹悦 李思雅 王嘉顺 于永生 刘鹏 井强山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7-2003,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量的增加,粉体的平均粒径尺寸逐渐减小,晶胞参数由5.4521增大到5.4655;在900℃下烧结3 h得到的5%Y^(3+)掺杂的CaF_(2)陶瓷透过率最高,样品在500和1500 nm处的透过率分别为73.1%和86.4%。改变Y^(3+)掺杂量与烧结温度均可调控陶瓷的显微结构。晶粒生长速率低,气孔不易排出,速率过高,气孔易被包裹在晶粒内部,两种情况均会降低陶瓷的透过率。本研究工作为制备高品质复合结构CaF_(2)透明陶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_(2)透明陶瓷 Y^(3+)掺杂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章少华 胡江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谢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_2MgSi_2O_7:Eu^2+ CE^3+ Y^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Y^(3+)掺杂对TiO_2粒子自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艺 刘其城 何小川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以钛酸丁脂和FeCl3 ,YCl3 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Y3 ,Fe3 +掺杂的TiO2 粒子 ,并研究了TiO2 颗粒在自然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情况 ,通过催化实验表明 :适量的Fe3 +和Y3 +的掺杂均能提高TiO2 粒子的自然光催化降解能力 ,适量的Fe3 +... 以钛酸丁脂和FeCl3 ,YCl3 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Y3 ,Fe3 +掺杂的TiO2 粒子 ,并研究了TiO2 颗粒在自然光下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情况 ,通过催化实验表明 :适量的Fe3 +和Y3 +的掺杂均能提高TiO2 粒子的自然光催化降解能力 ,适量的Fe3 +和Y3 +的混合掺杂能进一步提高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Y^3+ TiO2粒子 甲基橙 掺杂 氧化钛 自然光催化降解 铁离子 钇离子 半导体光催化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晓虹 叶芬 +3 位作者 徐笑阳 劳新斌 汤召辉 李敬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520℃热处理的Y3+掺杂的TiO2粉体,结晶完整,主晶相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20 nm;掺杂使TiO2吸收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增强;掺杂体系的最佳量为n(Y3+)∶n(TiO2)=0.2%。此掺杂量的TiO2粉体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 h降解效果达90.68%,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未掺杂的纯TiO2粉体。该样品光催化效果提高的原因是Y3+进入TiO2的晶格,引起了晶格的畸变使得掺杂样品紫外-可见吸收的吸收变发生了红移,提高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粉体 Y^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取代Bi^(3+)的Bi_2O_3-ZnO-Nb_2O_5基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焕福 黄金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4-86,共3页
研究了Y^(3+)取代的Bi_2O_3-ZnO-Nb_2O_5(BZN)基陶瓷(Bi_(1.5-x)Y_xZn_(0.5))(Zn_(0.5)Nb_(1.5))O_7(0≤x≤1.5,BYZN)的结构和介电性能。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XRD分析样品的相结构,SEM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ZN陶... 研究了Y^(3+)取代的Bi_2O_3-ZnO-Nb_2O_5(BZN)基陶瓷(Bi_(1.5-x)Y_xZn_(0.5))(Zn_(0.5)Nb_(1.5))O_7(0≤x≤1.5,BYZN)的结构和介电性能。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XRD分析样品的相结构,SEM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ZN陶瓷的结构为立方焦绿石单相;当Y^(3+)取代量较少(0<x≤0.3)时,样品的相结构仍然保持立方焦绿石单相;随着Y^(3+)取代量的进一步增加(x≥0.6),样品由立方焦绿石相向YNbO_4和ZnO复相过渡。同时,样品的介电性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 BI2O3 介电性能 焦绿石相 陶瓷样品 NB2O5 XRD分析 Y^3+ 单相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Eu^(3+),Y^(3+)下转换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聂铭歧 胡志强 +3 位作者 张临安 秦艺颖 刘贵山 郝洪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3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Y3+下转换薄膜,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利用其下转换特性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提高了电池的可见光照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TiO2/Eu3+,Y3+粉体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Y3+下转换薄膜,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利用其下转换特性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提高了电池的可见光照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TiO2/Eu3+,Y3+粉体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TiO2/Eu3+,Y3+下转换薄膜进行测试,荧光光谱显示,下转换薄膜受到396nm紫外光照射时可发射出535~620nm连续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下转换功能特性.与TiO2薄膜相比,二层下转换薄膜仍能保持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当稀土元素总掺量为4%时,利用下转换特性使短路电流提高了21.5%,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TiO2/Eu^3+ Y^3+ 溶胶-凝胶法 稀土元素 下转换 透过率 短路电流 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共掺杂对掺Er^(3+):Al_2O_3粉末光致发光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辉 雷明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3-808,共6页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共掺杂的掺Er3+:Al2O3粉末,Er3+浓度为0.1和1.0mol%,Er3+和Y3+浓度比为1:0-10.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PL)光谱结果表明: 900℃烧结的掺0.1和1.0mol%Er3+:Al2O3粉末为具有非晶化特征的γ和θ混合相结... 采用非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共掺杂的掺Er3+:Al2O3粉末,Er3+浓度为0.1和1.0mol%,Er3+和Y3+浓度比为1:0-10.X射线衍射和光致发光(PL)光谱结果表明: 900℃烧结的掺0.1和1.0mol%Er3+:Al2O3粉末为具有非晶化特征的γ和θ混合相结构,非晶化趋势随Y3+共掺杂浓度增大而增加.掺0.1mol%Er3+:Al2O3粉末,PL光谱强度和半高宽随掺Y3+浓度增大无明显变化.掺1.0mol%Er3+:Al2O3粉末,PL光谱强度和半高宽随掺Y3+浓度增大而增加,10mol%Y3+共掺杂粉末的发光强度提高50倍,约为掺0.1mol%Er3+:Al2O3粉末的10倍,半高宽从77nm增至92nm.Y3+共掺杂对较高浓度掺Er3+:Al2O3粉末PL性能的增强作用归因于Y3+对Er3+在基体中的分散和配位结构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ER^3+ Al2O3粉末 Y^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分子A^3∑_u^-—X^3∑_g^-带系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
10
作者 刘必成 熊烨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9-60,共2页
航天运载工具的表面防护层多用含硼的化合物,因此,对硼及硼的化合物在高温情况下的辐射和吸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发表的公开资料中尚未有硼分子A^3∑_u^--x^3∑_g^-带系振子强度的实验或理论值的报告,因此,... 航天运载工具的表面防护层多用含硼的化合物,因此,对硼及硼的化合物在高温情况下的辐射和吸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发表的公开资料中尚未有硼分子A^3∑_u^--x^3∑_g^-带系振子强度的实验或理论值的报告,因此,从理论上对该量进行计算就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子强度 A^3 B2 X^3 带系 对称空间 分子轨道 防护层 激发组态 对称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掺杂对Sr_(1-x)Ca_xSi_2O_2N_2∶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绪诚 邓朝勇 +3 位作者 龙飞 李良荣 吴莘 龚新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0-1456,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_(1-x)Ca_xSi_2O_2N_2∶Eu^(2+)系列荧光粉,研究Y^(3+)离子掺入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对于Sr Si_2O_2N_2∶Eu^(2+),Y^(3+)离子掺入主要起到稳定Eu^(2+)价态的作用,避免Eu^(2+)氧化为Eu^(3+),从而提高Sr Si...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_(1-x)Ca_xSi_2O_2N_2∶Eu^(2+)系列荧光粉,研究Y^(3+)离子掺入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对于Sr Si_2O_2N_2∶Eu^(2+),Y^(3+)离子掺入主要起到稳定Eu^(2+)价态的作用,避免Eu^(2+)氧化为Eu^(3+),从而提高Sr Si_2O_2N_2∶Eu^(2+)的发光性能。对于Ca Sr Si_2O_2N_2∶Eu^(2+),Y^(3+)离子掺入除了稳定Eu^(2+)价态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小Eu^(2+)取代Ca^(2+)后晶格膨胀引起的应力,提高Eu^(2+)在晶格中的溶解度。Sr_(1-x)Ca_xSi_2O_2N_2∶Eu^(2+)(x=0,0.15,0.3,0.6,0.75,0.95)系列荧光粉中随着Ca含量的增加,共掺Y^(3+)离子对样品发光强度的提高程度也随之增加(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1-xCaxSi2O2N2∶Eu^2+ 发光性能 稀土 Y^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O_(2)(a^(1)Δ_(g))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魁军 吴传航 +4 位作者 胡向瑞 王后茂 熊远辉 李娟 何微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4-1875,共12页
1.27μm波段的氧分子近红外气辉是火星大气最重要的气辉辐射之一,该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建立对于研制火星探测载荷,反演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以及研究火星空间物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工程意义.在研究火星大气O_(2)... 1.27μm波段的氧分子近红外气辉是火星大气最重要的气辉辐射之一,该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建立对于研制火星探测载荷,反演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以及研究火星空间物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工程意义.在研究火星大气O_(2)(a^(1)Δ_(g))气辉光化学反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O_(2)(a^(1)Δ_(g))气辉体辐射率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火星大气气辉辐射传输理论;通过与用于研究火星大气特征的光谱学探测仪(Spectroscopy Spectrograph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e of Mars,SPICAM)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火星O_(2)(a^(1)Δ_(g))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火星与地球大气的O_(2)(a^(1)Δ_(g))气辉,在体辐射率、自吸收效应,以及临边辐射光谱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火星大气由于密度低、氧气丰度小,其自吸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其O_(2)(a^(1)Δ_(g))气辉辐射强度与地球大气相当,可以用于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的探测与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O_(2)(a^(1)Δ_(g))←O_(2)(X^(3)∑_(g)^(-))波段 气辉 体辐射率 临边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