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梁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孔夫子或马克思,而是对它们有所继承和发展,促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孔夫子和马克思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跃入“古今中西”各种要素氤氲化醇的大结构。古今中西,和生新体,即由旧体之和而生出新体。“新体”是生之成,“和”是生之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离不开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中对现代文明开展批判性的集体学习“。生成”正在凸显为新时代思想的基本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世界性百家争鸣 集体学习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逻辑演进与现实挑战——兼146起教育培训纠纷司法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芳 李剑萍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梳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不断演进,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执行体系渐趋形成。择选分析发生在全国...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梳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不断演进,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执行体系渐趋形成。择选分析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146起教育培训纠纷司法案例可以发现,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受教育者以及法院在教育培训纠纷的发生和解决中都会受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断折射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执行和发展还需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下的分类管理、探索完善培训机构退出的善后机制、建立培训机构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线上培训的规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机制向政府与行业双重治理转变、重视对学校及家庭等外围因素的考量,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社会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培训机构 治理政策 教育培训纠纷 司法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案例的法律分析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怡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69,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保险将是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体...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保险将是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体育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保险公司缺乏开发体育市场的专业人才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保险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伤害事故 赔偿纠纷 体育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选择——兼谈农村学校“撤存”之争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海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61,共6页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但在布局调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针对有些农村学校是"撤并"还是"存留"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但在布局调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针对有些农村学校是"撤并"还是"存留"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立场鲜明的不同观点。认真梳理这些观点背后的假设与价值取向,有利于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清楚认识,对明确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撤并 存留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与学校纠纷的法律关系及其权利救济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学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8-174,共7页
近年来,由学生和学校之间纠纷而引发的案例层出不穷,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的诸多思考与争议。面对学生与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权利救济机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学生与学校之间纠纷的现状... 近年来,由学生和学校之间纠纷而引发的案例层出不穷,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的诸多思考与争议。面对学生与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权利救济机制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学生与学校之间纠纷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纠纷的法律关系性质,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利救济机制,从而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教育纠纷,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学校 纠纷 法律关系 权利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上的若干共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家贵 吉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相互辩难,充满分歧和争议。但近年来各派经济学家在需求和供给、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局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预期的作用及政策可信度的重要性、政策... 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相互辩难,充满分歧和争议。但近年来各派经济学家在需求和供给、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局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预期的作用及政策可信度的重要性、政策的时滞性等等重大问题上已逐渐达成共识,表明宏观经济学正走向成熟。但分歧和争论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保持发展活力的源泉,共识与歧见并存乃是理论与学术发展的正常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争议 共识 经济学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翻译之我见略谈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国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世界性百家争鸣 哲学翻译 翻译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学云 王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学校纠纷就性质而言包括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学校与学生的纠纷是学校纠纷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纠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主要表现为因学生人身伤害案件引发的纠纷,学校与学生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应定位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它具有... 学校纠纷就性质而言包括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学校与学生的纠纷是学校纠纷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纠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主要表现为因学生人身伤害案件引发的纠纷,学校与学生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应定位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即主体的限定性、客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双重性。学校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学校法律纠纷的救济途径主要有:建立校内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及司法救济等。根据我国民法理论,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学校伤害侵权案件中学校建立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通常是两种,即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纠纷 中国 民事法律关系 行政纠纷 民事纠纷 法律救济 申诉制度 校内纠纷调解委员会 归责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行政争议及其解决的回顾与前瞻——以“推动教育法治进程十大行政争议案件”为例 被引量:40
9
作者 湛中乐 靳澜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共18页
《行政诉讼法》颁行三十年以来,教育行政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案情复杂化等特点。相应地,包括校内申诉、校外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初步形成,这也渗透着教育行政争议调处的法治化需求。同时... 《行政诉讼法》颁行三十年以来,教育行政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案情复杂化等特点。相应地,包括校内申诉、校外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初步形成,这也渗透着教育行政争议调处的法治化需求。同时,司法实践逐步明确了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自主办学原则、权益保护原则,彰显出难得而可贵的司法能动主义立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法治的建设进程。但是,与多样化法律纠纷和多元化权利诉求相比,相关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集中表现为纠纷解决方式实效性和衔接性薄弱、正当程序原则缺乏实定法依据支撑、司法审查范围相对狭窄且强度相对较弱,等等。欲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教育行政争议,实现教育领域的良法善治,应该提升行政过程的正当性与可接受度,建立基于知识理性的学术评审机制,尊重教育规律以及不同学科的本体特点,促使学术评价回归学术逻辑,并加强教育领域的行政程序立法工作,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同时,必须对不同的教育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有效整合,厘清学校自治与司法审查的边界,使权利诉求能够通过制度化渠道正常表达,进而妥善地化解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行政争议 教育行政诉讼 办学自主权 正当程序 司法审查 教育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男女同学”的争论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08,共9页
男女同学是教育平等与男女平等的重要表现。中国男女同学的呼声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而其实现则是在民国初期。其实现的依次顺序为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的高级阶段、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其每一进程的实现,均经历了激烈而长期的争... 男女同学是教育平等与男女平等的重要表现。中国男女同学的呼声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而其实现则是在民国初期。其实现的依次顺序为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的高级阶段、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其每一进程的实现,均经历了激烈而长期的争论,这不仅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民主化的曲折艰难,也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思想杂糅并存、尖锐冲突与变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学 大学 中学 男女同学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我国会计界的主要学派及其争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常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的冲撞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会计的思考,形成了几个主要学派:改良中式簿记思想派、改革中国会计思想派以及力量较弱的调和派。其中调和派的观点对我国会计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却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改良中式簿记... 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的冲撞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会计的思考,形成了几个主要学派:改良中式簿记思想派、改革中国会计思想派以及力量较弱的调和派。其中调和派的观点对我国会计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却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改良中式簿记思想与改革中国会计思想的争论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这些会计学派及其争论对中国会计的学术和实务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学派 中式簿记 西式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学校法律纠纷折射出的治理问题及其改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民办学校2014年所涉及的68个法律纠纷案例反映了目前民办学校的治理存在一定问题。民办学校主体性质的法律定位不清,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的合理回报制度在实施中存有障碍。民办学校内部决策机制失衡,师生管理存有瑕疵,资产和财务制度缺... 民办学校2014年所涉及的68个法律纠纷案例反映了目前民办学校的治理存在一定问题。民办学校主体性质的法律定位不清,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的合理回报制度在实施中存有障碍。民办学校内部决策机制失衡,师生管理存有瑕疵,资产和财务制度缺乏监管。在我国提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应进步细化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法律纠纷 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议四起的民国时期中学会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谈儒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8,114,共6页
1932年5月推行的中学毕业会考是整顿当时中学教育的一个利器,也是一次重要且艰难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设计。政府的控制动机和整肃目的十分明显,但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水准不为无利。会考自推行之日一直是物议不断,贬... 1932年5月推行的中学毕业会考是整顿当时中学教育的一个利器,也是一次重要且艰难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设计。政府的控制动机和整肃目的十分明显,但对稳定中学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水准不为无利。会考自推行之日一直是物议不断,贬褒互现,总体上批评多于赞成。该决策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础和科学论证,反映出制度设计缺陷与行政干预过滥。研究民国时期中学会考制度可为改革目前高中会考及中学评价机制提供历史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议 中学 毕业会考 民国时期 校外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高效的教师培训改革——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态势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宝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当代世界各国教师培训改革的主题是构建高效教师培训制度,它体现在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层面上。当前,世界教师培训工作将在"造就有效教师"的主题下大力推进培训层次、培训途径、培训重点、培训机制的转型与升级,致力发... 当代世界各国教师培训改革的主题是构建高效教师培训制度,它体现在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层面上。当前,世界教师培训工作将在"造就有效教师"的主题下大力推进培训层次、培训途径、培训重点、培训机制的转型与升级,致力发挥教师培训工作在高水平教师专业建设中的强大功能。未来世界教师培训改革的大致蓝图是:以校本培训成为常态,构筑多渠道复合式培训服务,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倡导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致力于"高水平专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高效培训 有效教师 校本培训 高水平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校视角下导师研究生纠纷:类型、特点及解决路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建立 王祈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在依法治校视角下,以是否关涉学术判断以及权利义务类型为界,导师研究生纠纷包括学术性纠纷与非学术性纠纷两大类共四种纠纷。其在纠纷属性、侵权方式、救济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梳理现有的解纷体系发现,在理念层面缺乏清晰界定,在... 在依法治校视角下,以是否关涉学术判断以及权利义务类型为界,导师研究生纠纷包括学术性纠纷与非学术性纠纷两大类共四种纠纷。其在纠纷属性、侵权方式、救济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梳理现有的解纷体系发现,在理念层面缺乏清晰界定,在体系层面缺乏系统建构,在执行层面缺乏细化处理。因此,应科学界定导师与研究生的法律关系,以学术自治审视导师研究生关系的特殊性,依托"学校-导师与研究生-社会"等三类主体,建构从以"严控导师与研究生双方资格准入"为主的预防机制,到以"出台权威的指导性意见和参考案例"为主的规则机制,再到以"多元主体参与的多元化纠纷机制"为主的救济机制的完整的纵向联动机制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学术自治 导师研究生纠纷 多元解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翻译与汉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16
作者 韩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0,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翻译问题 哲学著作 汉学研究 《孟子》 儒家经典 耶稣会士 “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17
作者 何正兵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纠纷呈现扩大化、复杂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其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美国经过多年的实践,至今已形成调查、听证或简易程序、裁决或处罚、上诉及最终裁决五大程序的学校体育竞赛纠纷预防与...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纠纷呈现扩大化、复杂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其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任务。美国经过多年的实践,至今已形成调查、听证或简易程序、裁决或处罚、上诉及最终裁决五大程序的学校体育竞赛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介绍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的现状并总结其特性,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竞赛 纠纷预防 纠纷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翻译与翻译的哲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懷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史 哲学 等值理论 翻译思想 翻译工作 标准 忠实 原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哲学英译中的作者与读者
19
作者 林安迪 万思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 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翻译和翻译哲学逐渐突显为急迫的问题。外文能力、专业知识和母语书写能力这三个方面,是翻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就中国哲学作品的"中译英"而言,不必刻意造新词,不必追求用难词,而准确理解所译语词和文本的内涵则是根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译者的精心谋划,以在两种语言思想的间隔中建立某种沟通的媒质,哲学翻译的难点是如何在求同与立异之间有所权衡折中。哲学翻译中的意义错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但情有可原,有时甚至不无必要。翻译的标准与理想就不只是对原作真意的简单忠实,而是对原作所要表达而又不能穷尽的意味的一种参与和阐发。文本的原义与译义之间的张力存在于中国哲学的文本翻译中,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家的著作的翻译中。在英译现代中国思想时,译者还要面对另一种压力,即读者的需求。为了卓有成效地把中国思想介绍给对非西方传统有偏见的英美哲学家,就有必要尽可能地译介能够吸引他们的文本。最后,需要警惕的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语境中,哲学翻译或哲学阐释的困境有可能被归因为"语言相对主义",或者说一种"语言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读者 作者 英译中 现代 历史环境 判断力 原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