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与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建构
2
作者 宋培军 兰召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沿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以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研究任务。由此,边疆学成为总书记亲自点名确立的学科。“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主线的确立,都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法理、事理、学理,不仅具有重大的原创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实践指导意义。方国瑜与费孝通关于中国边疆治理具有完全主权与否的学术争论,为中国边疆史提供了重要法理资源与书写路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两线论 中国边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
4
作者 聂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要求下,民族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师角色、集体活动、奖惩体系、审美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重构学校教育系统,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培育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云南 景区 传情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桂林象山景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军 王俊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厚植景区文化内涵底蕴;三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族群众互融互嵌;四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声;五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象山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加强公园景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互动互融互嵌,形成全民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局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园景区 民族团结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雪红 聂君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彩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族际通婚、族际交友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范围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证明,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资源;要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供政治保障;要提供坚实有力的经济保障;要构建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居住格局等在内的互嵌式民族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 互嵌 民族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个基础 被引量:19
9
作者 金炳镐 谢清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同时,新时代也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党...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同时,新时代也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夯实其政治基础;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其经济基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宣传教育,夯实其思想基础;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其社会基础;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夯实其实践基础,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实、做深、做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基础 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4,共8页
团结与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边疆建设的主题。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国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在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新中国边疆建... 团结与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边疆建设的主题。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国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在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新中国边疆建设历程尤其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为例,展现边疆地区团结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疆稳固与发展的一贯重视,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下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行动 民族团结进步 团结与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平衡理论视角下70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龙立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31,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70年的变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轨迹的梳理总结,运用间断平衡理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70年的变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变迁轨迹的梳理总结,运用间断平衡理论的长期视角分析该政策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1949年到1965年中央集中模式的平衡期、"文革"时期激进变迁模式的间断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集中与地方自主相结合的渐进平衡新时期。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由平衡到短期间断再到长期平衡的演进脉络特征,而且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呈现出较强的吻合性,充分体现了教育、人与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紧密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平衡理论 民族教育 政策变迁 民族团结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彰的模范集体: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推动力量及结构特征
12
作者 张少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共10页
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边疆治理也是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源泉,两者在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本文整理了历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边疆九省区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分析了各省区模范... 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边疆治理也是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源泉,两者在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本文整理了历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边疆九省区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分析了各省区模范集体的领域、类型、层级差异以及边境县与非边境县、自治县与非自治县的差异,以求深入理解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力量和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模范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阈下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新时代“一条道路”“中国梦”“两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全新发展;新时代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时代课题的回答、对社会主要矛...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新时代“一条道路”“中国梦”“两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全新发展;新时代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时代课题的回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步破解、对新征程的大力推进确立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全新坐标。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通过“缩小政策差异”+“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共建良好的发展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创设“处理边疆民族事务”+“协调边疆民族关系”的有序法治机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构建全面教育机制,借助边疆各民族“互嵌”+“沁入”共创共居、共事、共享的协同机制,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全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边疆地区 民族团结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志达 黎贵优 +1 位作者 穆智 范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2,共6页
第三方评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各地区相关部门反思、完善和落实决策,提高民族工作的绩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弥补决策和实践中的不足。目前,关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非... 第三方评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各地区相关部门反思、完善和落实决策,提高民族工作的绩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科学的智力支持,弥补决策和实践中的不足。目前,关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非常薄弱,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体系,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非常必要。“五位一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第三方评估的主要方法,可以促进民族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面督促民族工作的落实,推进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第三方评估 五位一体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本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6,共7页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本质上看,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内在蕴含着"...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本质上看,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内在蕴含着"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价值立场、"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的价值取向以及"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价值追求。为培育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多维举措: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二要依托特色产业,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要增强文化认同,拴紧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四要抓住关键少数,打造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民族工作 民族认同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结构——行动”实践解释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若青 赵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6,共7页
示范创建工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示范创建体现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特色,是理解民族工作的重要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塑造示范社会,意即示范话语要作用于社会,这就... 示范创建工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示范创建体现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特色,是理解民族工作的重要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塑造示范社会,意即示范话语要作用于社会,这就需要把话语转变为嵌入社会结构的一套实践机制,明晰示范过程的结构和行动之维,而结构和行动又与行动者产生了互动,从而形成了民族工作示范创建中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实践过程。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化典型示范创建,可持久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 民族团结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联动视角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实践——基于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伟 熊国刘 +1 位作者 缪志鹏 姜佩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9,共7页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之下,民族团结进步由最初的“活动”上升为“工作”,标志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之下,民族团结进步由最初的“活动”上升为“工作”,标志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大规模的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区域联动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径——以行政接边地区为辐射中心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这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的实践范本。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为研究内容,探讨其成立背景、政策渊源、内在动因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工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通心灵之旅: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考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世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地参观访问。新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第一次获得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地参观访问。新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权利的内地人民焕发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组织者沿途周到细致、亲如家人的安排、陪同,给少数民族参观团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次观礼活动和参观访问,使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印象由抽象转为具体,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为此后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并巩固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参观团 人民当家作主 民族平等 团结进步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尚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62,共3页
面向大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往常规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实效性相对缺乏。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导入... 面向大学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往常规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实效性相对缺乏。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导入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育模式,既可使教育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又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民族团结与进步 校园文化活动 实践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