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催化剂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维芬 张超 +3 位作者 黄永毅 李毅伟 曾小兰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5,共4页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无规共聚物,对产物进行了GPC、FTIR1、H-NMR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聚合温度、LA/GA投料比对PLGA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无规共聚物,对产物进行了GPC、FTIR1、H-NMR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聚合温度、LA/GA投料比对PLGA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聚合温度范围内,PLGA分子质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聚合温度越高,PLGA所能达到的最高分子质量越小,最佳聚合温度范围为160~170℃,最佳反应时间范围为57~69 h;在相同反应条件下,LA/GA投料比越小,PLGA分子质量越大.该研究为PLGA的合成提供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无催化剂 直接熔融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值废弃油脂甘油酯化脱酸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朋 蒋剑春 +3 位作者 陈水根 徐俊明 李静 夏海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2-1245,共4页
无催化条件下,开展甘油对高酸值废弃油脂酯化脱酸研究,优化酯化反应最佳工艺参数;并对酯化脱酸后油脂经酯交换制备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进行指标检测。研究表明,甘油无催化酯化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甘油添加量为150%、反应温度为220℃、反... 无催化条件下,开展甘油对高酸值废弃油脂酯化脱酸研究,优化酯化反应最佳工艺参数;并对酯化脱酸后油脂经酯交换制备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进行指标检测。研究表明,甘油无催化酯化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甘油添加量为150%、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8 h、真空度为0.03 MPa,可将酸化油的酸值降至2.1 mg KOH/g,满足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原料酸值的要求;制备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现行生物柴油标准,为产业化、连续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值废弃油脂 甘油 酯化 脱酸 无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催化剂石蜡氧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宁宁 陈文艺 胡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152-1154,共3页
分别以硬脂酸和H2O2为引发剂进行了石蜡氧化改性研究,考察了空气流量、氧化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石蜡性质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氧化工艺条件:其中氧化温度为145~150℃,... 分别以硬脂酸和H2O2为引发剂进行了石蜡氧化改性研究,考察了空气流量、氧化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石蜡性质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氧化工艺条件:其中氧化温度为145~150℃,氧化时间为6~8h。并对两种引发剂的反应效果进行了比较,其中硬脂酸效果更佳。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引发剂,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酸值高、颜色浅、气味轻的氧化蜡。制得的氧化石蜡性质与天然蜂蜡相近,而且能替代天然蜂蜡制成稳定的乳化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氧化 引发剂 无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催化条件下合成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志国 刘洋 曹春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4-1608,共5页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回流条件下,无需使用催化剂,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或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可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的2,3-二氢-4(1H)-喹唑啉酮。考察了溶剂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水体积比为1∶3时,产品产率较...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回流条件下,无需使用催化剂,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或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可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的2,3-二氢-4(1H)-喹唑啉酮。考察了溶剂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水体积比为1∶3时,产品产率较高。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 一锅法反应 靛红酸酐 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除SO_2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迪镛 张金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5-399,共5页
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除SO2是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可用于该技术的新型、常温、常压的催化剂。此催化剂采用双组分活性非均布的结构,SO2最高脱除率达85~91%,工作硫容可达到9%gSO2/gM(M为活性组分)... 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除SO2是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可用于该技术的新型、常温、常压的催化剂。此催化剂采用双组分活性非均布的结构,SO2最高脱除率达85~91%,工作硫容可达到9%gSO2/gM(M为活性组分)。文中使用热重法,模拟固定床反应器法和化学法对反应后的催化剂上的硫产物的分布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存在各种形态的硫,主要为单质S和SO24,S2基本上检验不到。本项研究为低温无废脱硫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催化剂 无废脱硫 烟气脱硫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磷钨酸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立宇 张小平 +1 位作者 张秀成 董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0-653,共4页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和氧化剂,进行了无氧条件下的甲烷气固相部分氧化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载体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影响等。磷钨酸催化剂可有效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甲烷首先转化生成醋酸甲酯,醋...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和氧化剂,进行了无氧条件下的甲烷气固相部分氧化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载体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影响等。磷钨酸催化剂可有效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甲烷首先转化生成醋酸甲酯,醋酸甲酯水解生成甲醇。制备的催化剂以SiO2为载体,采用载体质量15%(wt)的磷钨酸水溶液回流浸渍4h、120℃干燥2h、300℃焙烧4h制得。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在0.10MPa、267-280℃进行,甲烷转化率为26.61%,目的产物收率2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气固相部分氧化 磷钨酸催化剂 无氧氧化 醋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用汞盐溶液的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雯 张薇 周全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对测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标准方法(GB/T 11914-1989)作了两点改进:用硫酸锰代替硫酸银作催化剂和用少量银盐代表汞盐作为氯离子的掩蔽剂。这一改进使氧化时间由原来的2 h缩短为6 min,而且彻底消除了由汞离子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试... 对测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标准方法(GB/T 11914-1989)作了两点改进:用硫酸锰代替硫酸银作催化剂和用少量银盐代表汞盐作为氯离子的掩蔽剂。这一改进使氧化时间由原来的2 h缩短为6 min,而且彻底消除了由汞离子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试验所得优化的测定条件为:加热温度为160℃;回流时间为6 min;酸度为15 mol.L-1;硫酸锰的加入量为7.5 g.L-1及测定下限为100 mg.L-1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滴定法 催化剂 不用汞盐 硫酸锰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铬中变催化剂的XRD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益群 苏运来 +1 位作者 周灵萍 王文祥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1-83,共3页
以X光衍射作研究手段,对无铬中变催化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铬中变催化剂氧化态是非晶态的r-FeOOH,还原态主要是一种反尖晶石结构,主要物相为Fe3O4,MeO,(Me,Fe)Fe2O4,CeMe... 以X光衍射作研究手段,对无铬中变催化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铬中变催化剂氧化态是非晶态的r-FeOOH,还原态主要是一种反尖晶石结构,主要物相为Fe3O4,MeO,(Me,Fe)Fe2O4,CeMe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催化剂 无铬催化剂 中温变换催化剂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催化条件下合成1-苯甲酰基-2-萘酚
9
作者 王敏 宋志国 +1 位作者 刘洋 袁德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以2-萘酚和三氯甲苯为起始原料,异丙醇水溶液作溶剂,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苯甲酰基-2-萘酚。考察了三氯甲苯用量、醇、水和异丙醇的体积比、溶剂用量及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50 mmol,三氯甲苯60 mmol,异... 以2-萘酚和三氯甲苯为起始原料,异丙醇水溶液作溶剂,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苯甲酰基-2-萘酚。考察了三氯甲苯用量、醇、水和异丙醇的体积比、溶剂用量及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50 mmol,三氯甲苯60 mmol,异丙醇水溶液18 mL(V水∶V异丙醇=1∶5),回流反应时间2 h,1-苯甲酰基-2-萘酚收率达74%。异丙醇经回收后可重复利用。产品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甲酰基-2-萘酚 2-萘酚 三氯甲苯 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助催化剂下钕Schiff碱配合物催化MMA聚合
10
作者 秦敏锐 李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9-2182,共4页
为了优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反应的条件,提出将合成的新型稀土钕精氨酸Schiff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MMA的聚合.采用核磁共振1HNMR、黏度测量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立体规整度、黏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 为了优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反应的条件,提出将合成的新型稀土钕精氨酸Schiff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MMA的聚合.采用核磁共振1HNMR、黏度测量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立体规整度、黏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别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当该配合物用量与单体MMA物质的量比为0.05%时,无需助催化剂,在80℃反应20h,聚合反应的转化率高达93%,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达到8.3×105,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优化了MMA聚合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Schiff碱 钕配合物 无助催化剂 催化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5kW常温常压免增湿电堆
11
作者 胡新发 谌敏 廖世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应用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高性能的Pt/C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颗粒度达2.8 nm,活性比表面为450 m2/g,并进行了小批量试产(10 g).建立新型直接涂膜电极和免增湿技术,并制作了275 cm2的膜电极,设计和组装5 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以氢气... 应用高压有机溶胶法制得高性能的Pt/C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颗粒度达2.8 nm,活性比表面为450 m2/g,并进行了小批量试产(10 g).建立新型直接涂膜电极和免增湿技术,并制作了275 cm2的膜电极,设计和组装5 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常温常压免增湿条件下试运行,电堆连续运行10 h,输出功率基本稳定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胶法 直接涂膜 免增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污染物的质量保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静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6年第5期25-27,共3页
阐述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污染物质量保证方面需加以控制的一些问题。对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要根据样品的种类和测定项目的不同而定。建议尽快建立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保证方法和控制指标。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有机污染物 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还原气的净化系统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雪君 吴道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6-210,共5页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还原气后采用的MDEA法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工艺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考察了液气比、操作压力和MDEA溶液质量分数对还原气脱硫脱碳效果的影响。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液气比的升高、吸收塔...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还原气后采用的MDEA法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工艺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考察了液气比、操作压力和MDEA溶液质量分数对还原气脱硫脱碳效果的影响。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液气比的升高、吸收塔操作压力的升高、MDEA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塔顶出口的CO_2和H_2S的摩尔分数先呈线性规律减小后逐渐趋于变缓的趋势。灵敏度分析模拟给出了最佳操作参数,即吸收塔1、塔2液气比分别为12.6、42.6 kg/kg,吸收塔2操作压力为300 kPa,MDEA溶液质量分数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 还原气 脱硫脱碳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型加氢裂化催化剂不注氨预硫化新技术应用
14
作者 孙建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6-229,共4页
介绍了一种高活性的分子筛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在高温预硫化阶段不使用液氨钝化、直接使用直馏蜡油进行开工的新技术应用情况。与常规的催化剂液相注氨硫化技术方案相比,采用新技术的催化剂硫化过程可能要增加12~24 h,但少于催化剂气相硫... 介绍了一种高活性的分子筛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在高温预硫化阶段不使用液氨钝化、直接使用直馏蜡油进行开工的新技术应用情况。与常规的催化剂液相注氨硫化技术方案相比,采用新技术的催化剂硫化过程可能要增加12~24 h,但少于催化剂气相硫化所需的开工时间。该技术在某套轻油型加氢裂化装置的首次开工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不仅节省了购买液氨和向反应系统注氨的步骤、减少了对注氨过程的依赖、简化了开工程序、提高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装置的固定投资成本。该装置的开工运行及标定数据均表明,相关催化剂体系在硫化结束后均保持了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完全可以满足装置的开工和正常运行需要,值得同类装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分子筛催化剂 预硫化 不注氨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钼基催化剂上甲烷、乙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辉 崔巍 +1 位作者 王林胜 徐奕德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5-341,共7页
研究了不同载体钼基催化剂上甲烷、乙烷的无氧芳构化反应.在所采用的载体(Al2O3、SiO2、HZSM-5)中,HZSM-5具有最佳性能.对甲烷的芳构化反应,Mo/HZSM-5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Mo... 研究了不同载体钼基催化剂上甲烷、乙烷的无氧芳构化反应.在所采用的载体(Al2O3、SiO2、HZSM-5)中,HZSM-5具有最佳性能.对甲烷的芳构化反应,Mo/HZSM-5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芳烃选择性;而Mo/Al2O3或Mo/SiO2催化剂则相对较差.对于乙烷的反应,钼物种的存在更有利于甲烷(HZSM-5或SiO2上)或乙烯(Al2O3上)的生成,芳烃选择性相对较低.钼物种较强的断键能力可能是使甲烷C-H键活化的原因.在各种载体的催化剂上,对甲烷反应均有诱导期,而对乙烷反应却没有.TPSR实验表明,对于甲烷的反应,苯生成前的诱导期内出现CO2和H2O的双峰结构,这表明催化剂体系钼物种的还原是分步进行的;而对于乙烷的反应,却没有此结构.甲烷反应的诱导期应与催化剂体系钼物种的还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乙烷 无氧芳构化 钼基 催化剂 芳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