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directional secondary transmissions with energy harvesting i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Kun SHI Rong-hua +2 位作者 ZHANG Ming-ying SHI He-yuan LEI Wen-t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26-2640,共15页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ansmit signals in a time slot when it forwards the primary signal.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novel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is proposed,where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is multiplexed with both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and the relay transmission.Specifically,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is on a three-phase time-switching relaying basis.In the first phase,a cognitive sensor node SU1 scavenges energy from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In the second phase,another sensor node SU2 and primary transmitte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signals to the SU1.In the third phase,the node SU1 can assist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to acquire the opportunity of spectrum sharing.Joint decoding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at the receivers to retrieve the desired signals.We further derive 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outage probabilities of bot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Moreover,we address optimization of energy harvesting dura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coefficient strategy under performance criteria.An effective algorithm is then present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optimized solutions,the sensor nodes with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can utilize the spectrum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without deterior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one-directional scheme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ime-switching relaying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joint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EHWSN的能量自适应多跳路由协议
2
作者 赵怡帆 任力生 王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18,共6页
针对射频能量收集型无线传感器网络(RF-EHWSN)中传统的LEACH协议在簇头选择阶段未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导致节点能耗过高,从而缩短网络寿命的问题,以及在稳态阶段传输数据使用单跳传输,导致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能量... 针对射频能量收集型无线传感器网络(RF-EHWSN)中传统的LEACH协议在簇头选择阶段未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导致节点能耗过高,从而缩短网络寿命的问题,以及在稳态阶段传输数据使用单跳传输,导致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能量自适应分簇多跳路由协议。该协议在簇建立阶段引入距离因子和能量因子,优化簇首选择过程;在稳态阶段,采用簇间多跳路由,簇首节点通过代价函数寻找中继路由节点,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与LEACH协议和LEACH-C协议对比得到,所提出的协议网络首次出现节点死亡的时间分别延长了344.44%和105.13%,网络节点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延长了86.44%和23.53%,网络能耗分别降低了约23.53%、22.00%,吞吐量分别提高了212.90%、18.5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显著延长了网络寿命,均衡了网络能耗,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能量收集 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协议 分簇协议 簇间多跳路由 网络寿命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性穿孔悬臂梁的压电俘能器数值仿真研究
3
作者 崔新风 徐思朋 +1 位作者 黄孝清 牟恺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针对海洋监测等小型传感器无法长期稳定供电问题,压电俘能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穿孔梁的压电俘能器,它可以有效地将清洁能源(如波浪能)中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首先建立了压电能量俘获结构的机电频响... 针对海洋监测等小型传感器无法长期稳定供电问题,压电俘能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穿孔梁的压电俘能器,它可以有效地将清洁能源(如波浪能)中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首先建立了压电能量俘获结构的机电频响函数模型;然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与穿孔基底层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层的厚度和填充率同峰值电压的相关度最为显著,而穿孔数与峰值电压的相关度最不显著。基底层厚度减小、填充率减小和穿孔数增多都有助于降低谐振频率,并提高峰值电压输出。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孔结构相比,穿孔结构的谐振频率最大降低了22.63%,而峰值电压最大提高了6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传感器自供电 压电俘能器 周期性穿孔悬臂梁 参数敏感度 谐振频率 峰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IPT的能量收集WSN吞吐量性能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翠然 杨茜 +1 位作者 谢健骊 吕安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4-1022,共9页
针对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的两跳多中继传输问题,构建无线射频能量站(power beacon,PB)辅助的能量收集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中继模型.在中继节... 针对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的两跳多中继传输问题,构建无线射频能量站(power beacon,PB)辅助的能量收集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中继模型.在中继节点具有捕获源节点、环路自干扰和PB信号能量的特性下,推导目的节点采用选择式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SC)、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 2种不同接收策略下的中断概率和吞吐量,继而在保障通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PB发射功率、能量转化效率等多约束条件下,提出一种以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的联合优化时隙切换因子与功率分配因子的中继选择算法.仿真和数值结果显示:PB发射功率、时隙切换因子、天线数目、功率分配因子等参数对系统中断概率和吞吐量性能影响显著;当给定PB发射功率为6 dBW,天线数目为3根时,与随机中继选择算法和最大最小中继选择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SC策略下的系统吞吐量增益分别为0.29、0.15 bit/(s·Hz),MRC策略下的吞吐量增益分别为0.32、0.16 bit/(s·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携能通信 中继选择 能量收集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电容电场感应取能周期性供电电源的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维 任翰林 +1 位作者 许晨进 段名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282-6292,共11页
电场能因具有供能稳定的特点可作为输变电设备上在线监测设备的可靠供电来源,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因取能功率密度低而使在线监测装置工作间歇时间较长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电容的电场感应取能电源结构及控制方式... 电场能因具有供能稳定的特点可作为输变电设备上在线监测设备的可靠供电来源,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因取能功率密度低而使在线监测装置工作间歇时间较长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级电容的电场感应取能电源结构及控制方式,协调各级取能电容充放电工作模式,并通过采用多绕组变压器能量传输媒介、优化配置取能电源关键参数,有效降低装置损耗与体积,提升能量转移效率。最终通过实验测试可在高压电场下进行能量采集,当采用两级取能电路进行取能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关键取能参数使得每周期取能能量可达226 mJ,工作时间增加至优化前的2.11倍,可满足无线电流传感器工作1.648 s,发送3次在线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电场取能 隔离开关 充放电控制 无线电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UAV辅助的WSN信息年龄优化算法
6
作者 王茜竹 卢诗萱 吴广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5,共8页
提出了一种综合传感器能源供给、数据传输时效性和移动用户需求的系统平均信息年龄(AoI)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无人机(UAV)辅助WSN来保障传感器的能量收集和数据传输。其次,引入AoI作为衡量指标,联合优化多设备调度、发射功率和UAV轨迹,... 提出了一种综合传感器能源供给、数据传输时效性和移动用户需求的系统平均信息年龄(AoI)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无人机(UAV)辅助WSN来保障传感器的能量收集和数据传输。其次,引入AoI作为衡量指标,联合优化多设备调度、发射功率和UAV轨迹,建立了以最小化传感器的平均AoI为目标的非凸优化问题。然后,通过约束松弛、变量替换和连续凸逼近等方法,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并设计了一种迭代式的平均AoI最小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满足移动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传感器数据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人机 信息年龄 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PMN-PT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
7
作者 舒胜文 俞若珺 +3 位作者 张必震 舒龙龙 路永玲 王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8-3462,共15页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3)Nb_(2/3))O_(3)-PbTiO_(3),Sm-PMN-PT)材料和改进型双中间电容回收(improved double intermediate capacitor harvesting,improved-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首先,制备了不同Sm掺杂质量分数为x和PT质量分数为y的xSm-PMN-yPT压电双晶片,并对压电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其次,在对比分析几种典型接口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取能功率的对比分析;然后,采用Multisim软件对不同接口电路的取能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Sm-PMN-PT压电双晶片和锆钛酸铅(Pb(Zr1–xTix)O3,PZT)压电陶瓷在不同接口电路下的取能功率和能量提取效率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5%Sm-PMN-32%PT材料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装置具有516.3μW的高输出功率、61.1%的高能量提取效率和较强的负载适应性,在取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传感器 压电取能 功率提升 Sm掺杂PMN-PT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架空输电导线振动的压电俘能系统研究
8
作者 黄星尧 应展烽 +2 位作者 祖玮 翁潇恬 李德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针对架空输电导线振动能量收集与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利用压电悬臂梁结构,设计了一种压电俘能系统。基于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理论,搭建模拟架空导线振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压电俘能装置结构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以... 针对架空输电导线振动能量收集与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利用压电悬臂梁结构,设计了一种压电俘能系统。基于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理论,搭建模拟架空导线振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压电俘能装置结构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励频率、不同激励加速度与不同负载条件下压电俘能系统的输出电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压电俘能系统处在共振频率下,激励加速度达到10 m/s~2时,存在最优负载使输出电压有效值达到16.27 V,输出功率达到5.29 mW,为解决输电线路传感器节点的供能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导线 微风振动 压电俘能系统 传感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能量收集的无线中继网络资源分配 被引量:1
9
作者 钮金鑫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针对现有射频能量收集网络资源分配研究局限于单个数据源场景,无法适配于多数据源网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数据源场景的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传输协议框架,在该框架内节点可作为源节点或中继节点传输自身数据或转发数据,并在其他... 针对现有射频能量收集网络资源分配研究局限于单个数据源场景,无法适配于多数据源网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数据源场景的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传输协议框架,在该框架内节点可作为源节点或中继节点传输自身数据或转发数据,并在其他节点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射频能量收集。以协议框架为基础,分别以系统吞吐量及用户公平性为优化目标设计两种资源分配方案。仿真表明,两种方案可有效改善网络吞吐量及资源分配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中继网络 资源分配 射频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拥民 张玉光 +2 位作者 陈仲生 陶利民 邓冠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分析了压电式振动能量捕获原理;针对提高振动能量捕获量和捕获效率这两个目标,对当前国内外在新型压电材料、压电振子性能研究与结构配置及高效电路等方面所作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向微能源器件、集成自供电系统发展和从旋转机械... 分析了压电式振动能量捕获原理;针对提高振动能量捕获量和捕获效率这两个目标,对当前国内外在新型压电材料、压电振子性能研究与结构配置及高效电路等方面所作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向微能源器件、集成自供电系统发展和从旋转机械中捕获能量是压电陶瓷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自供电 振动能量捕获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全式无线霍尔电流传感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文玉梅 孙登峰 +2 位作者 李平 张俊 张自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00-1706,共7页
输/供电线的电流、温度等是电网运行和用电安全监测的重要参数,需要沿电网和伴随用电设备广泛监测。无线传感器是监测的首选,但是无线传感器的电池维护或者外接电源,限制了无线传感器应用。设计了一种自全式无线霍尔电流传感器,在... 输/供电线的电流、温度等是电网运行和用电安全监测的重要参数,需要沿电网和伴随用电设备广泛监测。无线传感器是监测的首选,但是无线传感器的电池维护或者外接电源,限制了无线传感器应用。设计了一种自全式无线霍尔电流传感器,在同一磁路上实现传感和能量采集,利用霍尔元件传感电流,用线圈采集磁场能量为传感及数据无线发射提供电源。使用时传感器只需扣在被监测电线外包层,无需外接电源并免除电池维护,就可以持久实现无线传感。实验表明:该无线传感器的灵敏度达15.10 mV/A,可自主实现2~100 A的电流检测和无线数据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传感器 能量采集 自供电 无线传感 霍尔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能量采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曹自平 王楚 +2 位作者 袁明 罗俊 张金娅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无线感知节点是物联网的基本单元之一,通常面临无人无源甚至偏僻的应用场景,并且数量庞大,因此如何实现持续可靠的能量供给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无线感知节点所在环境中弥散着多种能量,寻找适当方法和设计新型器件采集... 无线感知节点是物联网的基本单元之一,通常面临无人无源甚至偏僻的应用场景,并且数量庞大,因此如何实现持续可靠的能量供给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无线感知节点所在环境中弥散着多种能量,寻找适当方法和设计新型器件采集这些能量并转化为电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文中对近年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重点总结了振动、热和电磁波等的能量采集技术及其接口电路技术,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 无线传感网 物联网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iSolar:一种高效的太阳能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静静 赵泽 +1 位作者 陈海明 崔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52-1960,共9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两级能量存储结构的传感器网络能量自供给节点系统EasiSolar。该系统将价格较低且可无限次充放电的电容与能量密度高且漏电流较小的可充电锂电池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能量存储单元,以减少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延长锂...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两级能量存储结构的传感器网络能量自供给节点系统EasiSolar。该系统将价格较低且可无限次充放电的电容与能量密度高且漏电流较小的可充电锂电池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能量存储单元,以减少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该系统还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了高效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跟踪器、能量存储模块充电管理模块和供电选择模块,以最大化地获取环境能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设计的能量采集方法能够至少提高28%的能量采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采集系统 两级能量存储 软硬件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节点自主供电的环境混合能量收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雷钧 白雪 +1 位作者 潘祎雯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152,共6页
农田复杂环境及大面积监测需求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供电提出了极大挑战,而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则使低功耗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自供电及免维护成为可能。针对传统能量收集装置中收集的环境能量单一有限、装置体积大、可靠性差的问题... 农田复杂环境及大面积监测需求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供电提出了极大挑战,而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则使低功耗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自供电及免维护成为可能。针对传统能量收集装置中收集的环境能量单一有限、装置体积大、可靠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环境能量一体化收集系统。该系统定位于环境中普遍而丰富的射频电磁波能量和振动能量,通过射频收集天线和压电陶瓷的有效结合,同时收集2种环境能量,并经整流转换成直流电能。能量收集天线使用普通FR4印刷电路板实现,工作在手机通信频段1.9 GHz(3G频段),测试的回波损耗为-20.5 d B,对电磁波能量收集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38 mW,测得收集到的振动能量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25 mW,满足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的功率需求。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大大降低了传统混合系统的尺寸,可为农业物联网快速发展中的传感器节点可靠供电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整流电路 设计 农业物联网 能量收集 射频能量 振动能量 匹配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源供电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设计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伟 卿辉 +1 位作者 陈文 周静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8-500,508,共4页
基于新型集成式压电能量收集模块LTC3588-1,结合压电自发电单元特性,进行了面向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路节点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后的电荷捕获电路相比,系统具有能量收集效率高、传输距离较远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无线传感网络节... 基于新型集成式压电能量收集模块LTC3588-1,结合压电自发电单元特性,进行了面向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路节点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后的电荷捕获电路相比,系统具有能量收集效率高、传输距离较远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源供电的问题,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自发电 能量收集电源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长寿命太阳能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楠 刘成良 李彦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1205,共5页
为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寿命,研究了如何系统地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自治系统。提出了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模型,根据农田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实施的具体要求,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长寿命太阳能供电系统,详细... 为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寿命,研究了如何系统地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自治系统。提出了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模型,根据农田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实施的具体要求,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长寿命太阳能供电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系统整体结构、功能模块设计、能量管理策略以及实验器件选型,具体地分析了实验测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能量自治系统在实验测试条件下,每天3至4小时的光照时间即可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10%的工作占空比持续运行约4至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自治 能量收集 太阳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供电无线振动传感器网络的双模组振动能量收集与管理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俊 汤宝平 +1 位作者 舒云龙 肖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83,共8页
针对自供电无线振动传感器网络节点在高、低功耗模式下能量供应等待周期长或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组振动能量收集与管理方法。设计小能量存储容量模组和大能量存储容量模组,小能量存储容量模组蓄能周期短,大能量存储容量模组蓄... 针对自供电无线振动传感器网络节点在高、低功耗模式下能量供应等待周期长或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组振动能量收集与管理方法。设计小能量存储容量模组和大能量存储容量模组,小能量存储容量模组蓄能周期短,大能量存储容量模组蓄能容量大。在每个模组中,欠压闭锁电路断开后级电路通路将能量阻断,然后蓄积于电解电容,降压稳压电路降压转换电解电容的高电压能量并存储于超级电容,能源状态监测电路监测超级电容的能源状态,无线振动传感器网络节点微处理器获得能源状态信息后,根据后续工作的能量供应需求启用不同的蓄能模组。实验结果表明:双模组振动能量收集与管理电路最短蓄能周期仅6 min,完全启动双模组的情况下每个蓄能周期提供高达4.19 J的能量,能够驱动无线振动传感器网络节点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电 无线传感器网络 双模组 能量收集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压电式振动发电机材料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震 何青 +1 位作者 王东平 刘俊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微型压电振动发电机可以无限、持续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能量。为了提高有限体积悬臂梁压电式振动发电机的发电能力,通过力学模型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单晶片型式、双晶片并联型式和双晶片串联型式压电振动发电机的材...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微型压电振动发电机可以无限、持续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能量。为了提高有限体积悬臂梁压电式振动发电机的发电能力,通过力学模型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单晶片型式、双晶片并联型式和双晶片串联型式压电振动发电机的材料参数与输出电压及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频工作环境下,应优先选择PZT-4、PZT-5A、PZT-5H的压电材料和不锈钢、镍合金的基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式振动发电机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感知的路由方案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应岚 林一民 池凯凯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现有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案较少考虑链路质量以及节点能量是否足够等问题。为此,对能量溢出感知的剩余能量最大化路由问题进行建模,结合储能设备上能量溢出浪费情况和基于链路数据包传递率的通信能耗指标,提出一种能量溢出感... 现有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案较少考虑链路质量以及节点能量是否足够等问题。为此,对能量溢出感知的剩余能量最大化路由问题进行建模,结合储能设备上能量溢出浪费情况和基于链路数据包传递率的通信能耗指标,提出一种能量溢出感知的路由方案,选择通信能耗和溢出能量总和较低的路由。实验结果表明,与Martinez G等人提出的路由方案(IEEE Sensors Journal,2014,No.9)相比,改进方案可使节点剩余能量提高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方案 节能 最优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自然能收集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慧杰 韩江洪 刘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7,共5页
分析自然能收集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能收集预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在簇头选取阶段,对自然能收集值进行预测,使预测值大且剩余能量多的节点更有可能担任簇头,其余节点加入通信代价小的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其他... 分析自然能收集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然能收集预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在簇头选取阶段,对自然能收集值进行预测,使预测值大且剩余能量多的节点更有可能担任簇头,其余节点加入通信代价小的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改善了网络能量的均衡性,提高了网络节点的平均能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能收集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簇路由 自然能预测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