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Progress of 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ology 被引量:127
1
作者 赵争鸣 张艺明 陈凯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I0001-I0022,21,共22页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 近些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中等距离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自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7年发表其研究成果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主要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概括论述。首先分析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目前运用于分析该技术的主要理论;接着对该技术目前的传输水平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类阐释,主要分为传输特性、新材料的应用、干扰问题和实际应用,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在当前研究热点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该技术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技术 电力传输 耦合共振 无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wpt 传输功率 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
2
作者 黄文聪 蒋煊焱 +2 位作者 常雨芳 谭海东 朱禛浩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系统耦合机构发生偏移时,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首先,建立CLC-S型WPT系统的模型,分析该系统在谐振和非谐振状态下的互感与输出电压增...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系统耦合机构发生偏移时,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抗偏移方法。首先,建立CLC-S型WPT系统的模型,分析该系统在谐振和非谐振状态下的互感与输出电压增益之间的关系,由分析可知,系统工作在非谐振状态下的恒压输出区间内抗偏移能力更强;然后,设计电感补偿序列,提出恒压输出区间追踪控制策略,实现WPT系统输出电压恒定控制,提高系统的抗偏移能力;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恒压输出区间追踪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输出电压的波动,验证了系统在强互感干扰下的鲁棒性。相较于无恒压输出区间追踪的WPT系统,所提系统具有更好的输出电压动态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CLC-S拓扑 恒压输出区间追踪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ddle rang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multiple resonators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新 张桂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127-2136,共10页
The equivalent two-port network model of a middle rang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 system was presented based on strongly coupled multiple resonators.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WPT system include self-inductance, re... The equivalent two-port network model of a middle rang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 system was presented based on strongly coupled multiple resonators.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WPT system include self-inductance, resistance, parasitic capacitance, mutual inductance and S-parameters of coils & resonators were analyzed. The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load power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multi-resonator WPT system, and the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wa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coils and resonator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oad power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middle rang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multiple resonators, at distances up to 3 times the coil radius with efficiency more than 70% and load power also close to 3.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iddle range multiple resonators S-PARAMETERS two-port network impedance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矩阵式WPT系统网侧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珺 杨快荣 +1 位作者 何许国 霍鹏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振槽电压电流特性,基于参数归一化方法得到2个基波分量的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MC-WPT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消除低次谐波含量为目标,应用计算法得到接收侧H桥的优化调制波,使网侧电流低频成分仅有工频分量,从而降低网侧电流THD。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谐波抑制调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矩阵变换器 总谐波失真 谐波抑制调制策略 网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宽范围负载能力双向E^(#)型WPT系统研究
5
作者 张信 杨奕 +2 位作者 包诗媛 张路 陈诗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0-1622,I0032,共14页
传统双向E型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拓扑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导致电能传输效率低。针对此,该文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改进E^(#)型拓扑及其移相控制策略。首先,构建软开关状态负载范围更宽的双向E^(#)型WPT电路拓扑数... 传统双向E型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拓扑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导致电能传输效率低。针对此,该文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改进E^(#)型拓扑及其移相控制策略。首先,构建软开关状态负载范围更宽的双向E^(#)型WPT电路拓扑数学模型,分析并提取电路实现软开关工作状态的关键变量与约束条件,理论上证明所提拓扑的有效性。然后,推导电路中线圈互感和负载阻抗等参数的解析关系式,并基于此提出可保证系统在负载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移相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门极驱动信号相位,使谐振元件内部储存的能量提前或者滞后释放,从而将开关管修正回软开关状态。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双向E^(#)型WPT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保证在5~30Ω的负载范围内电路工作在软开关状态,该范围内的电能传输效率峰值达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E^(#)型电路拓扑 零电压开关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WPT和MEC的无线传感网时延优化算法
6
作者 张健 刘鹏博 汤健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受电池能量有限和计算能力不足的约束,使得电池续航能力成为其广泛部署的瓶颈。本文利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受电池能量有限和计算能力不足的约束,使得电池续航能力成为其广泛部署的瓶颈。本文利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在传感器节点能耗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联合优化节点卸载决策、无线供电时长和带宽资源分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传感器节点的任务平均完成时延。本文将优化问题建模成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并且为了适应复杂动态的信道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 critic,SAC)的时延最小化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elay minimization,DrlDM),将原始优化问题建模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仿真结果表明,与3种基线实验相比,本文提出的DrlDM算法平均延迟降低62.11%,显著缩短了节点的任务平均完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接入边缘计算 深度强化学习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计算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WPT系统非对称调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周梦豪 王付胜 +1 位作者 杨金涛 唐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13-5225,I0024,共14页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系统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非对称调制策略脉宽优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非对称调制策略的所有工作模式进行详细划分,并引入时域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工况下所提非对称调制策略和三移相调制策略进行对比实验和分析,证明所提调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LCC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非对称调制 脉宽优化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8
作者 YANG Bo SHINOHARA Naoki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related to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 and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orldwide.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e of this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determine the necessary focus for developing high-power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and provide clarity o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Finally,a distributed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plan that is immediately feasible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icrowave transmitter phased array rectenna 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抗偏移性WPT系统双端补偿网络参数设计
9
作者 唐坪 陈海川 +3 位作者 林海燕 邱泓瑞 胥莹虹 李聪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针对传统谐振SS、LCC-S补偿拓扑对耦合系数较敏感,输出功率波动程度较大的问题,考虑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追求宽耦合系数范围内的平稳功率传输,依据电路理论,在发射端失谐状态下引入“反Γ型补偿网络”并基于失谐系统对补偿网络参数进行设... 针对传统谐振SS、LCC-S补偿拓扑对耦合系数较敏感,输出功率波动程度较大的问题,考虑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追求宽耦合系数范围内的平稳功率传输,依据电路理论,在发射端失谐状态下引入“反Γ型补偿网络”并基于失谐系统对补偿网络参数进行设计,实现了接收端输出功率波动程度可任意配置且提升了系统输出功率等级;依据阻抗变换理论,通过在接收端引入“阻抗逆变网络”并对补偿网络参数进行设计,实现了宽耦合系数范围内的输出功率稳定,扩展了受电设备的空间自由度。搭建WPT系统抗偏移特性实验平台并开展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0.055,0.097)、(0.114,0.189)、(0.206,0.362)耦合系数区间范围内,输出功率波动程度低于10%,系统能量传输效率高于72%,验证了所提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抗偏移特性 失谐 反Γ型补偿网络 阻抗逆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SP-S补偿紧凑型抗偏移WPT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文燕 陈为 +1 位作者 陈庆彬 江彦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724,I0024,共12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偏移是不可避免的,偏移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S-S和P-S补偿拓扑,提出一种具有抗偏移特性的双耦合SP-S补偿的紧凑型WPT系统。该系统采用两个同轴布置、... 在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偏移是不可避免的,偏移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基于S-S和P-S补偿拓扑,提出一种具有抗偏移特性的双耦合SP-S补偿的紧凑型WPT系统。该系统采用两个同轴布置、相互解耦的圆角方形线圈作为能量的发射线圈,其与单一方形接收线圈均有耦合,提升了X方向和Y方向的抗偏移容忍度。通过谐振参数配置使接收线圈在偏移的过程中,一个线圈回路的输出增加,另一个线圈回路输出减少,从而使系统输出随接收线圈位置偏移波动平缓。提出方形解耦线圈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发射端并联补偿电容对输出抗偏移性能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系统的抗偏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偏移 无线电能传输 解耦线圈 双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多车位WPT下沉式磁屏蔽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毅 任立权 +3 位作者 熊鑫博 孔彭生 李中启 杨民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在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实现高效传输的同时减少磁泄漏一直是一个技术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下沉式屏蔽线圈结构,该结构在减小目标面漏磁的同时不会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首先,提出了一种... 在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实现高效传输的同时减少磁泄漏一直是一个技术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下沉式屏蔽线圈结构,该结构在减小目标面漏磁的同时不会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磁位的矩形线圈磁场计算方法,通过此方法对系统目标面漏磁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磁泄漏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介绍了一种漏磁优化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得到满足要求的各线圈参数,为实现高效的无线电能传输提供了关键支持;最后,根据得到的线圈参数,研制了一套带磁屏蔽结构的双车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让提出的屏蔽结构和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证实。结果显示,当系统输出功率恒定在4 kW时,所提出的屏蔽结构不仅使目标区域最大泄漏磁场降低了25%,且传输效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电能传输 电磁屏蔽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式设计超材料建模与分析的MCR-WPT效率提升研究
12
作者 范兴明 张浩楠 张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4,共10页
超材料具有特殊的磁场调控能力,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MCR-WPT)领域,但寻求针对特定领域目标需求的超材料设计具有挑战性.目前,超材料的一般设计方法为S参数反演法和等效电路法,设计流程通常需要多次建模仿真得到... 超材料具有特殊的磁场调控能力,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MCR-WPT)领域,但寻求针对特定领域目标需求的超材料设计具有挑战性.目前,超材料的一般设计方法为S参数反演法和等效电路法,设计流程通常需要多次建模仿真得到目标参数,该过程较为繁琐耗时.对此,深入分析上述两种设计方法的特性并将二者结合,采用HFSS与MATLAB软件交互设计和优化用于MCR-WPT特性提升的超材料,有效简化了超材料的设计过程.以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优化为目标设计方形和Koch两种超材料单元,分析对比两种单元的电磁特性.搭建工作频率为6.78 MHz的MCR-WPT系统实验平台,探究两种超材料对传输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方形超材料和Koch超材料分别实现了28.4%和24.6%的最大传输效率提升,证明了交互设计可以更简便地设计超材料并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超材料 分析和设计 交互式仿真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阻抗的MC-WPT系统传导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棚亓 唐春森 +2 位作者 苏玉刚 戴欣 刘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027-9038,I0028,共13页
抑制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提升电磁兼容性是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推广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以传统LCC-S型磁耦合无线电能传为研究对象,针对阻抗不平衡和寄生参数造成的传导干扰问题,提出EMI滤波器... 抑制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提升电磁兼容性是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推广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以传统LCC-S型磁耦合无线电能传为研究对象,针对阻抗不平衡和寄生参数造成的传导干扰问题,提出EMI滤波器和谐振补偿网络的融合拓扑。文中分析传统LCC-S型MC-WPT系统传导干扰的产生机理及传输通道特性,给出融合拓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文所提出的拓扑对EMI抑制的有效性。在搭建的85 kHz/500 W实验系统中,该文提出的融合拓扑的线圈共模干扰电流相比于传统LCC-S型拓扑降低35.6 dB,在特定频率点的线圈差模干扰电流降低23.6 dB;在输入侧的共模和差模传导干扰分别降低约30 dB和10 dB。该文所提出的融合拓扑及其设计方法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谐振类型的MC-WPT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抑制 传导干扰 电磁干扰 阻抗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水下WPT系统副边关键参数在线辨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志远 张智超 +2 位作者 眭清洋 纪天睿 李东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70-4479,I0025,共11页
为提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传输性能,需在控制过程中实时获取负载与耦合系数等关键信息,而该信息的获取目前普遍采用无线通讯模块或增加额外通信线圈等方式,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尤其面临复杂水下工况及高频电... 为提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传输性能,需在控制过程中实时获取负载与耦合系数等关键信息,而该信息的获取目前普遍采用无线通讯模块或增加额外通信线圈等方式,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尤其面临复杂水下工况及高频电磁环境,在通讯过程中极易造成通讯异常而导致系统瘫痪。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WPT系统互感及负载关键参数在线识别方法,该方法仅需采样原边侧电压瞬时值,即可实时获取互感与负载等关键参数信息。同时为提升辨识精度与收敛速度,采用离线式神经网络指导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精度较高等特点,在变负载、变移相控制角及偏移情况下,所提出的在线辨识方法对负载与互感的最大识别误差分别为6.19%和1.7%,且2 ms左右即可完成负载的动态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辨识 互感识别 负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PT系统双边协同抗饱和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蔡韶波 张新燕 +2 位作者 李弘昌 杨涵棣 支前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6-245,共10页
基于脉冲密度调制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的双边协同控制使得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在耦合系数和负载阻抗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最大效率传输,但是在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会产生远高于额定值... 基于脉冲密度调制PDM(pulse density modulation)的双边协同控制使得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在耦合系数和负载阻抗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最大效率传输,但是在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会产生远高于额定值的电流/电压超调。为了解决超调问题,保证电池充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抗饱和控制策略。首先,基于WPT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最大效率点跟踪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WPT系统两侧控制量的协同工作过程,解析系统启动及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切换时的超调现象,给出恒流恒压控制器设计方法,将反计算抗饱和算法与控制器设计相结合,提出抗饱和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出的抗饱和策略能够有效抑制控制器饱和导致的超调,减少系统到达稳态的时间,降低电流/电压的超调带来的元器件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抗饱和 双边协同控制 最大效率点跟踪 恒流恒压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电感在WPT系统动态性能的优化方法
16
作者 凌荣光 何磊杰 +3 位作者 刘巧 孟繁超 叶佳青 唐春森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7,共15页
SS型Buck-WPT(Buck-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由Buck电路和基本的SS型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组成。该电路系统因为结构和控制方式简单、控制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电路的动态特性并不能满足一些时变... SS型Buck-WPT(Buck-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由Buck电路和基本的SS型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组成。该电路系统因为结构和控制方式简单、控制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电路的动态特性并不能满足一些时变系统对快速性的较高要求。例如,系统在启动时会存在较强震荡和较大超调,系统负载改变时稳定状态会发生改变且存在明显抖动,系统极限空载时原边谐振电流会增大,且该电流值远超出安全工作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电感的SS型Buck-WPT系统。首先,分析了电感值可调的方法并在COMSOL中建立仿真模型验证其电感值可控的特性。其次,对SS型Buck-WPT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SS型WPT系统作为Buck电路的特殊负载,推导SS型Buck-WPT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研究其三维空间内相轨迹的降维描述方法,将该系统用二维相轨迹描述系统运行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启动阶段相轨迹运行规律,改进前级Buck电路。将传统Buck电路中的电感换成可控电感,运用其电感值可调的控制系统开通阶段的运行轨迹,使系统在1个开关周期内无超调快速进入稳态。当系统负载改变时,系统的输出电压会改变,且是不断抖动来回反复的过程,利用PI算法对系统进行恒流控制。通过可控电感控制系统相轨迹,使副边输出能无抖动快速进入稳态,保证输出电压不变。针对SS型谐振网络的Buck-WPT系统中出现空载大电流的问题,提出了将可控电感串联接入原边谐振网络的方法。实时检测原边谐振电流值,该值超过正常工作范围,感值就快速增大,减小原边谐振电流,达到空载时维持原边谐振电流安全值以下。最后,验证上述方法在优化SS型Buck-WPT系统动态特性的有效性,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电路。该方法能减小工作条件改变时带来的系统抖动,且在不改变系统响应速度前提下减小超调,优化系统动态性能,增强系统抗负载扰动力,提高系统带负载能力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动态性能优化 可控电感 相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向WPT系统磁耦合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17
作者 刘羽 余豪华 +1 位作者 苏国栋 张景海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7-225,260,共10页
全方位三激励WPT系统中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磁耦合参数是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对耦合参数进行有效地辨识是使全方位WPT系统达到最大效率的关键。在采用高频逆变器作为发射线圈激励源的情况下给出逆变输出电压各次谐波的数学描述... 全方位三激励WPT系统中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磁耦合参数是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对耦合参数进行有效地辨识是使全方位WPT系统达到最大效率的关键。在采用高频逆变器作为发射线圈激励源的情况下给出逆变输出电压各次谐波的数学描述,在移相角为π/3的条件下忽略谐波,将输出的方波电压用波形具有标准正弦形状的基波来近似替换。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系统发射端电流有效值的数学模型,引入改进的遗传算法,将参数辨识问题转换为全局寻优问题,给出基于该模型的磁耦合参数辨识方法,并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遗传算法 全方位无线传能 磁耦合参数 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S拓扑三线圈WPT系统非完全补偿效率优化方法
18
作者 田子涵 吴晓康 +3 位作者 张雪莹 邱越 刘邓瑞 魏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4,共9页
三线圈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传输距离.S/S/S拓扑因简单实用而广泛应用于三线圈WPT系统,但传统的完全补偿方法令各线圈自感与补偿电容形成串联谐振,受线圈耦合及负载条件影响,系统无法在不同... 三线圈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传输距离.S/S/S拓扑因简单实用而广泛应用于三线圈WPT系统,但传统的完全补偿方法令各线圈自感与补偿电容形成串联谐振,受线圈耦合及负载条件影响,系统无法在不同工况下均达到最佳传输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非完全补偿的S/S/S拓扑参数配置方法 .首先,通过对传统补偿方法分析,阐明了完全补偿时系统效率不佳的原因.然后,以线圈传导损耗最小为目标,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中继和接收线圈补偿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匹配发射线圈最佳补偿参数以减小功率器件开关损耗.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到采用非完全补偿方法时的系统特性,揭示系统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并以输出功率为1 kW的三线圈WPT系统为例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完全补偿方法相比,采用所提非完全补偿方法的系统AC-AC效率提高5.183%、输入电压降低85.3%;与中继线圈切换方法相比,AC-AC效率提高4.214%;所提方法能够实现逆变器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和系统最优效率,增强三线圈WPT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补偿参数 效率优化 零电压开关 中继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感与负载识别的AGV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闭环恒流与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19
作者 李小飞 蒋光利 +2 位作者 李志恒 戴欣 苏玉刚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418-4430,共13页
为了解决自动导向车(AGV)无线充电系统中互感与负载变化导致系统输出电流和系统效率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感与负载识别的AGV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闭环恒流与效率优化控制方法。首先,该文进行系统电路分析,给出互感与负载的识别原... 为了解决自动导向车(AGV)无线充电系统中互感与负载变化导致系统输出电流和系统效率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感与负载识别的AGV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闭环恒流与效率优化控制方法。首先,该文进行系统电路分析,给出互感与负载的识别原理。其次,阐述了基于该互感与负载识别原理的系统闭环恒流与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在闭环恒流控制方面,对基于移相控制的闭环系统进行分析,说明该系统利用反馈检测电压进行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在效率优化控制方面,针对LCC-LCC和SS谐振补偿拓扑建立效率数学模型,对两种补偿拓扑工作模式下的效率负载临界点(即两种拓扑下系统效率相等时的临界负载取值)进行分析,给出可通过识别负载以优化系统效率方法的理论依据,得到基于互感与负载识别的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流程。最后,搭建了实验装置样机平台,分别对互感与负载识别方法、系统闭环恒流控制方法和效率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向车(AGV) 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 闭环恒流 参数识别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OGWO算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文聪 张凤顺 +2 位作者 胡滢 余文锦 常雨芳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645,共10页
针对当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效率不高,难以同时兼顾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proved 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optimization,IMOGWO)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参... 针对当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效率不高,难以同时兼顾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灰狼优化(improved multi-objective grey wolf optimization,IMOGWO)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并以线圈半径、线圈匝数、线圈间距、工作频率和负载阻值为设计变量,以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3种改进策略对多目标灰狼优化(multi-objective greywolf optimization,MOGWO)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模型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和MOGWO算法相比,IMOGWO算法在进行优化时所得的解集更优,性能评价指标值也更优。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函数赋予不同权重,在最优解集中选择一组参数用于设计参考,在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和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IMOGWO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多目标优化 IMOGWO算法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