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casting of wind velocity:An improved SVM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simulated annealing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朋 牛东晓 +1 位作者 张宏运 王官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51-456,共6页
Accurate forecasting of wind velocity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dispatch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forecasting. According to th... Accurate forecasting of wind velocity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dispatch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forecasting.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 the drawback of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only by experts' experience should be improved. After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ethodology of SVM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an improved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the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using SVM method. An example ha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iciently select the parameters of the SVM method. And by optimizing the parameters,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of the max wind velocity increases by 34.4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ew SASVM model improves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velocity forecasting improved algorithm simulated anneal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量风力机串列布置尾流特性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立栋 田史琳 +3 位作者 冯江哲 任淮辉 陈哲 王兆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51-4359,I0019,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容量风力机尾流的相互作用情况,该文通过致动线模型(actuator line model,ALM)耦合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的方法对串列布置两台容量不一的水平轴风力机在不同流向间距下的尾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尾流场速度分... 为研究不同容量风力机尾流的相互作用情况,该文通过致动线模型(actuator line model,ALM)耦合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的方法对串列布置两台容量不一的水平轴风力机在不同流向间距下的尾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尾流场速度分布、涡量分布、频谱特性以及尾涡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下游风力机的容量和几何尺寸的增加,尾流区速度波动越大,上下游风力机尾流掺混强度增强,掺混后的涡结构向上偏转程度加剧,使垂向尾流发展更加均匀,湍动能也较大;随着流向间距的增加,下游风力机的尾流受上游风力机轮毂中心涡的卷吸作用减弱,受下叶尖涡和塔筒脱落涡的裹挟输运作用增加。总体来讲,大小容量不同的风力机的尾流掺混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尾流的恢复,但是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来使其克服下游风力机产生的进一步速度亏损的影响,该文中的发展空间为6~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串列布置 尾流掺混 速度分布 涡量分布 功率谱密度 尾涡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风激光雷达的庐山山谷垂直风廓线观测研究
3
作者 陈勇 段婧 +3 位作者 安俊岭 马舒坡 张小鹏 李军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6-856,共11页
考虑到山谷气流的复杂性,我们在山地云雾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需要更加关注低层风廓线及垂直气流的观测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庐山云雾试验站的山谷地形及其与庐山气象站的85 m高度落差特点,利用2019年11、12月云雾试验站测风激... 考虑到山谷气流的复杂性,我们在山地云雾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需要更加关注低层风廓线及垂直气流的观测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庐山云雾试验站的山谷地形及其与庐山气象站的85 m高度落差特点,利用2019年11、12月云雾试验站测风激光雷达的40~260 m高度风廓线和气象站10 m风的联合观测,分析了山谷低层风廓线特征、垂直运动与水平气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雾试验站80 m高度与气象站10 m高度的风速和风向相关性较好,该高度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风速分别以±0.5 m s^(-1)、2~4 m s^(-1)为主。(2)云雾试验站所处山谷的平均风速随高度递增,白天风速在各高度上均低于夜间;昼夜风速差随高度增大,80 m(40 m)高度的昼夜风速差分别为-1 m s^(-1)(-0.2 m s^(-1))。(3)山谷低层垂直运动的方向主要与山谷开口方向及气流来向有关,与气流强度的关系不大;垂直速率大小与水平风速成正比。如云雾试验站80 m高度偏南风(风向112.5°~247.5°)上升气流占主导,其余风向下沉气流占主导,该关系可延展到260 m高度。(4)山谷低层气流弱风向切变可导致垂直运动分层,反映了山谷地形气流比平原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 垂直速度 风廓线 测风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风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速度对比与分析
4
作者 滕玉鹏 李斐斐 +5 位作者 夏芸洁 胡姮 吴蕾 马若赟 李思腾 方亚芬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8,共12页
基于天气雷达夜间观测到的大气晴空回波,通过激光测风雷达测得的高精度水平、垂直风速、风向的垂直廓线,计算得到风廓线相对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进而实现激光测风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速度对比与分析。基于该方法对2023年5月... 基于天气雷达夜间观测到的大气晴空回波,通过激光测风雷达测得的高精度水平、垂直风速、风向的垂直廓线,计算得到风廓线相对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进而实现激光测风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速度对比与分析。基于该方法对2023年5月北京大兴CINRAD/SA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和激光测风雷达的风廓线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5月北京大兴CINRAD/SA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差的平均值为0.37 m·s^(-1),整月差值的标准差为3.66 m·s^(-1)。对逐日数据进行分析,23天的径向速度差的平均值在±1m·s^(-1)以内,25天的标准差小于4 m·s^(-1)。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激光测风雷达数据,结合天气雷达晴空回波可实现天气雷达径向速度的逐日、逐月分析,及时发现因设备维护不足或设备故障引发的径向速度偏差。同时,研究结果印证了天气雷达晴空回波主要为气象因素产生的气象晴空回波,天气雷达夜间晴空回波的径向速度可代表大气风场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晴空回波 径向速度 激光测风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高斯函数的风力机三维尾流速度模型的研究与验证
5
作者 魏宏 赵振宙 +4 位作者 刘一格 魏赏赏 刘惠文 刘岩 罗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099-5105,I0013,共8页
在自然条件下,风速在近尾流区尾流中心近似为顶帽形分布,在远尾流区的分布近似为高斯形。为了提高对尾流分布的预测精度,该文采用高阶高斯函数修正尾流速度分布,建立三维高阶高斯卷吸尾流模型。通过外场试验和风洞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风速在近尾流区尾流中心近似为顶帽形分布,在远尾流区的分布近似为高斯形。为了提高对尾流分布的预测精度,该文采用高阶高斯函数修正尾流速度分布,建立三维高阶高斯卷吸尾流模型。通过外场试验和风洞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描述尾流的径向和垂向空间分布,在不同的风速下,径向相对误差最大为7.29%,最小为1.4%;垂向相对误差最大为7.64%,最小为3.87%,能够较好地预测整个尾流区域的三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流模型 尾流速度 高阶高斯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甲烷气体传输速率昼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赖世平 刘佳 +3 位作者 肖尚斌 陈巍 纪道斌 陈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3,共8页
以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气界面CH4浓度及扩散通量进行昼夜监测,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及气象因子,探究气体传输速率的变化过程,进而探讨薄边界层理论应用中的关键性因子.研究发现:观测期间香溪河水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源,全天CH... 以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气界面CH4浓度及扩散通量进行昼夜监测,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及气象因子,探究气体传输速率的变化过程,进而探讨薄边界层理论应用中的关键性因子.研究发现:观测期间香溪河水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源,全天CH4平均扩散通量为0.081mg·(m^(2)·h)^(-1),白天平均扩散通量[0.108mg·(m^(2)·h)^(-1)]高于夜间[0.043mg·(m^(2)·h)^(-1)],呈现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溶解CH4浓度为0.059μmol·L^(-1),变化范围为0.046~0.102μmol·L^(-1),其中白天表层水体溶解CH_(4)浓度标准差较大,夜间较小;香溪河库湾k_(600)在0.41~37.54cm·h^(-1)之间变化,白天k_(600)(7.49cm·h^(-1))大于夜间(3.82cm·h^(-1)),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现象.k_(600)受到多种因素影响,U10仅是其中一个因子,在U10相近的条件下,水气温差造成的水体垂直混合是一个重要因素,可导致气体通量相差3.9倍,这进一步表明在估算三峡库区碳排放时,不能忽视水气温差对k_(600)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气体传输速率 风速 水气温差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FLEET测速实验研究
7
作者 殷一民 陈爱国 +2 位作者 李猛 陈力 陈爽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67,共7页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试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至关重要,气流速度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流场具有流速快和密度低等特点,给速度测量带来很大挑战.常规测速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中应用时局限较多,...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试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至关重要,气流速度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流场具有流速快和密度低等特点,给速度测量带来很大挑战.常规测速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中应用时局限较多,而FLEET技术具有不干扰流场和无需外加示踪物等优点,且直接以风洞工作气体为示踪分子,有望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速度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研究了不同压强对FLEET信号的影响,发现随着压强的降低,光丝中心宽度逐渐展宽;在低密度条件下FLEET信号仍具有较高强度,可用于流场的速度测量分析.随后在Φ0.3 m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中分别对Ma5.0和Ma16.0来流条件开展了FLEET测速实验,结果表明,随延迟时间的增加,光丝中心宽度保持展宽趋势,荧光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与Ma5.0相比,在Ma16.0条件下荧光信号强度衰减速率更慢和光丝中心宽度更宽.通过FLEET实验测得的Ma5.0和Ma16.0条件下,风洞来流速度与皮托管测量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31%和0.49%,表明FLEET技术能够为高超声速和低密度稀薄流动速度测量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测速技术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 速度测量 压强 飞秒光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区东南缘洱海东岸风场及风切变时空特征研究
8
作者 杨坤琳 高志伟 +2 位作者 高兵 肖天贵 杨根铨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对风场垂直分布与风切变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复杂下垫面下的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并对风切变影响进行评估,正确认识其对民航机场飞行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春季水平风速较大,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下窄上宽的喇叭形,夏季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较为平直的顺S形,高低层风速分布区间相近,秋季则体现为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态,需注意1000 m附近的风速切变以及冬春季大风对航班安全的影响;(2)水平风向全年高层盛行偏西风,近地层为偏南风,500 m高度附近随高度的增加有风向转变现象,结合机场跑道方向,需考虑侧风分量变化对航班起降的影响;(3)平均纬向风速大小大于平均经向风速,风场日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影响,13:00(世界时,下同)和00:00为纬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07:00和02:00为经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4)垂直速度春冬偏大,频率分布分散程度较高,夏秋偏小,频率分布较为集中,下沉气流出现频率较上升气流偏高,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5)春季水平风垂直切变事件偏多,强度偏大,严重等级出现次数高,秋冬季次之,各个高度层上的多年平均风切变发生频次有明显差异,在840~900 m之间存在一个风切变的高发区,以1000 m高度为界,上下层风切变指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水平风场垂直结构 垂直速度分布 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式空调器轴流风机的风速非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冷凝器流路优化设计的影响规律
9
作者 汪思远 刘国强 +1 位作者 熊通 晏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5-216,共12页
窗式空调器室外侧的轴流风机产生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冷凝器内制冷剂分布不均,从而恶化换热性能,需分析风速分布特性并调整流路设计与之相匹配。以窗式空调器冷凝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轴流风机非均匀风场的数值模型,对非均匀风速分布... 窗式空调器室外侧的轴流风机产生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冷凝器内制冷剂分布不均,从而恶化换热性能,需分析风速分布特性并调整流路设计与之相匹配。以窗式空调器冷凝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轴流风机非均匀风场的数值模型,对非均匀风速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将风速仿真结果离散为18×10的网格分布,作为边界条件代入CoilDesigner软件中分析风速分布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实验验证模型的换热量偏差小于2%。仿真结果表明,风速分布的不均匀性随风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转速从1200 r/min增至2000 r/min时,风速的极差与方差分别增加了1.95 m/s与0.460 m^(2)/s^(2)。通过分析非均匀风速分布对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发现冷凝器在轴流风场的中心静区传热系数较小而在底部加速区传热系数较大,在流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大布置在中心静区的支路换热面积,使不同支路热负荷相当,并用制冷剂流量较大的管路匹配传热系数更大的底部加速区。最后,设计并仿真了20种流路布置方案来探究轴流风机非均匀风速分布下管路配置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原流路相比,延长中心静区管长,并将汇合段置于底部加速区,支路汇合点置于背风侧,换热量可以提升1.8%,压降可以降低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式空调器 非均匀风速 传热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水滴高速撞击风力机叶片涂层的影响
10
作者 周文平 张东友 杨茂立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0-785,共6页
在降雨天气,当空气中的水滴高速撞击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表面涂层时,不规则的起伏结构会改变涂层材料的响应特性。文章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单个水滴高速撞击不同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环氧树脂涂层进行了计算,分析... 在降雨天气,当空气中的水滴高速撞击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表面涂层时,不规则的起伏结构会改变涂层材料的响应特性。文章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单个水滴高速撞击不同粗糙度的风力机叶片环氧树脂涂层进行了计算,分析表面粗糙度对环氧树脂涂层材料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粗糙的涂层表面上,尽管水锤效应会产生较高的接触力和有效应力,但水滴的横向喷射才是导致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因素;粗糙涂层表面上的塑性应变主要发生在不规则起伏结构的凹陷部位;随着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增大,水滴横向喷射产生的横向力作用在涂层表面的起伏结构上,会显著改变材料的塑性应变模式,使塑性应变值和塑性变形区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涂层 水滴 表面粗糙度 高速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研究
11
作者 叶晗 张子瑾 +2 位作者 董晓龙 朱迪 张敬钰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2,共13页
全球三维大气风场探测对提升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增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及保障航空航天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建立了一套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系统,通过输入实际场景的大气廓线数据,仿真雷达回波信号,进而利用回... 全球三维大气风场探测对提升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增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及保障航空航天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建立了一套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系统,通过输入实际场景的大气廓线数据,仿真雷达回波信号,进而利用回波信号估计径向风速,并分析了信噪比和脉冲累积数对径向风速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当极化脉冲间隔不大于20μs时,极化分集脉冲对技术可实现0~40 m·s^(-1)的风速探测范围,有效获取云内高风速产品;径向风速估计精度随脉冲累积数的增加和信噪比的增大而提升;在本文雷达系统指标条件下,当信噪比为0 dB,脉冲累积数为64时,径向风速估计精度为1.34 m·s^(-1),能够满足数值天气预报2m·s^(-1)的测风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内大气风场 W波段多普勒雷达 回波信号仿真 极化分集脉冲对技术 径向多普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poses and wind speeds on flow field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based on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ith constant wind 被引量:5
12
作者 LIU Guan-lin E Jia-qiang +2 位作者 LIU Teng ZUO Wei ZHANG Qing-l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48-1957,共10页
In order to improv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algorithms.And a virtual wind tunnel ... In order to improv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algorithms.And a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ith constant wind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ive surface,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luid domain for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nd speeds distribution.Some results about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urface and wind 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entire fluid domain had been obtained.In particular,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stiffnes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hould be relatively raise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lar concentrator dish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NTRATO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Windows/CVI的风洞数据检测系统
13
作者 赵芳 童淑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86,共3页
以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LabWindows/CVI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用于风洞风速数据检测与分析的虚拟仪器系统,以利用可移动式风蚀风洞开展土壤风蚀的研究。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运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等功能。经实验验证,其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 以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LabWindows/CVI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用于风洞风速数据检测与分析的虚拟仪器系统,以利用可移动式风蚀风洞开展土壤风蚀的研究。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运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等功能。经实验验证,其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提高了风蚀风洞内风速和风廓特性检测分析的精度及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风洞 风速 数据检测 LABwindOWS/C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ulent Wind Field Simulation of 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al Effects 被引量:1
14
作者 HE Wei TIAN De +1 位作者 DENG Ying WANG Ningb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12-I0012,14,共1页
为准确得到风轮旋转效应对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速脉动分量的影响,推导了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分析了风轮旋转效应通过相干函数和相位延迟体现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引入相位延迟参数的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以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 为准确得到风轮旋转效应对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速脉动分量的影响,推导了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分析了风轮旋转效应通过相干函数和相位延迟体现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引入相位延迟参数的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以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的模构建旋转谱矩阵,对其进行Cholesky分解,将相位延迟引入谱表现方法中实现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场的模拟。最后,结合某1.5Mw三叶片变桨距风电机组进行纵向脉动风速时程的数值模拟,并对计算功率谱与目标谱进行了校核,证明该文算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模拟作用在风轮旋转叶片上的脉动风速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涡轮机 风场模拟 旋转效应 湍流 大型风力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组 负载计算 风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光伏系统颤振性能的节段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寿英 马杰 +1 位作者 刘佳琪 陈政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柔性光伏支架的频率低、质量轻,极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以某实际柔性光伏项目为工程背景,借鉴桥梁抗风的研究经验,对该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考虑严格的相似比关系,设计并制作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系统,并对其... 柔性光伏支架的频率低、质量轻,极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以某实际柔性光伏项目为工程背景,借鉴桥梁抗风的研究经验,对该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性能进行研究。首先,考虑严格的相似比关系,设计并制作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系统,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然后,进行不同光伏组件倾角(-39°~+39°)下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光伏组件风致响应随风速的变化规律,得到各倾角下柔性光伏节段模型的颤振临界风速值,探讨2种气动措施对提高柔性光伏支架颤振稳定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39°的正倾角工况下,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临界风速随光伏组件倾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颤振临界风速出现在12°~21°光伏组件倾角范围内,折算成实际风速为9.6m/s;在-39°~0°的负倾角工况下,颤振临界风速随光伏组件倾角的增大,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颤振临界风速出现在-21°~-12°光伏组件倾角范围内,折算成实际风速为10.1m/s;设置中央稳定板的气动措施难以有效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颤振临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光伏支架 颤振 节段模型 风洞试验 临界风速 光伏组件倾角 气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的地铁分岔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宇辉 费瑞振 钱世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探究地铁分岔隧道的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火源功率以及分岔角度等火灾场景下的地铁分岔隧道烟气温度分布、临界风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分岔联络隧道... 为探究地铁分岔隧道的分岔角度和火源位置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规律,使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不同火源位置、火源功率以及分岔角度等火灾场景下的地铁分岔隧道烟气温度分布、临界风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分岔联络隧道的临界风速受表征顶棚最高温升系数α和表征分岔隧道分流量的速度损失系数ζ的耦合影响;临界风速时,隧道火源下游烟气温度符合双指数模型衰减;在本文研究的火源功率范围内,分岔隧道内无量纲临界风速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1/3次方成正比;相同火源功率下,分岔角度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而火源位置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大,火源位于分岔后的临界风速大小约为分岔前的1/(1-ζ)倍。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分岔联络通道的通风排烟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分岔联络隧道 火源位置 分岔角度 临界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速纵、横分量的列车气动载荷变化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梦阁 李美香 +1 位作者 刘加利 戴志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探索侧向环境风作用下列车气动载荷变化特性,对任意风向角下随车移动点处的风速纵、横分量进行建模,研究考虑风速纵、横分量的列车气动载荷计算方法,并分析在列车速度200~400 km/h、平均风速10~35 m/s及风向角30°~150°时的... 为探索侧向环境风作用下列车气动载荷变化特性,对任意风向角下随车移动点处的风速纵、横分量进行建模,研究考虑风速纵、横分量的列车气动载荷计算方法,并分析在列车速度200~400 km/h、平均风速10~35 m/s及风向角30°~150°时的列车气动载荷特性.研究发现:在不同风向角下,考虑风速横向分量后,高速列车气动载荷波动变大,作用于列车上的瞬时气动载荷极值增大;风速横向分量主要影响列车气动载荷的标准差,且影响程度与风向角有关;随着风向角接近临界风向角,风速横向分量对列车气动载荷标准差的影响逐渐变小,随着风向角远离临界风向角,风速横向分量对列车气动载荷标准差的影响逐渐变大;列车气动载荷的标准差/均值主要与侧偏角有关,且在风向角为30°及150°时较大,其次是风向角60°和120°,而在风向角90°时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随机风速 非定常气动载荷 风向角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散热中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演变规律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雪强 赵萧涵 +3 位作者 张钟垚 刘圣春 张成明 李佳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等效导热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0 W加热功率下,等效导热系数的差异最高可达25%。当风速增大时,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这种现象对高加热功率下的热管运行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冷却 毛细芯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温差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过滤棉荷尘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林秀丽 赵一格 +1 位作者 李文月 柳静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8,共9页
为研究复合式空气过滤棉的阻力特性,选择3层复合空气过滤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荷尘速率对其阻力变化的影响,并与过滤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过滤风速下,荷尘质量浓度越低,过滤棉阻力上升速度越快;过滤棉等级... 为研究复合式空气过滤棉的阻力特性,选择3层复合空气过滤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荷尘速率对其阻力变化的影响,并与过滤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过滤风速下,荷尘质量浓度越低,过滤棉阻力上升速度越快;过滤棉等级越低,荷尘质量浓度对其阻力增长影响越大,归一化阻力随单位面积荷尘质量的增长越快;过滤风速对过滤棉归一化阻力的增长有影响,过滤风速越大,归一化阻力增长越缓慢,但对效率较高的过滤棉影响不大。相同荷尘条件下,相较于过滤纸,过滤棉的归一化阻力上升更慢;基于实验归纳得到3层复合空气过滤棉的阻力增长特性方程。研究结果可为其使用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 空气过滤棉 荷尘速率 过滤风速 荷尘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传感器风洞校准的阻塞影响及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实 孙嫣 +3 位作者 陈曦 边泽强 白贏策 任燕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研究阻塞现象的形成原理及其对风速校准结果的影响,建立高阻塞比和低阻塞比工况对应的气象风速校准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不同阻塞比工况对圆柱形结构和长方体结构风洞试验段流场影响。现有理论模型和比较法使用单一的修正系数修正所有校... 为研究阻塞现象的形成原理及其对风速校准结果的影响,建立高阻塞比和低阻塞比工况对应的气象风速校准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不同阻塞比工况对圆柱形结构和长方体结构风洞试验段流场影响。现有理论模型和比较法使用单一的修正系数修正所有校准点风速示值,导致低风速校准点风速传感器示值修正存在偏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各校准点独立计算阻塞修正系数的分段修正方法。结合EC9-1型、EL15-1A型和ZQZ-TF型等常用气象风速传感器校准数据,分析分段修正法与既有理论模型和比较法对传感器测量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阻塞修正方法都可改善风速传感器示值误差和频率方程等测量特性,使传感器示值、频率方程的斜率和截距更接近标准风洞的校准数据,分段修正法对传感器偏离程度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经分段修正法修正后的传感器偏离程度最接近标准风洞测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传感器 阻塞 修正系数 风洞 校准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