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f self-start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1
作者 TAGAWA Kotaro LI Ya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153,共6页
In this study,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elf-star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flow visualization also was been performed at the rest of the rotor.Th... In this study,wind tunne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elf-star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The flow visualization also was been performed at the rest of the rotor.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of blade position relative to wind direction on the self-starting capability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low visualization.The torque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the rotor when the self-starting behavior starts were roughly calculated with the flow visualization results of the rotor.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exists the condition of wind speed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blade position of the rotor at the rest of rotor to the reach to situational rotation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 BLADES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SELF-STARTING wind tunnel test flow visu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耦合模型的冰风洞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赖安卿 周俊 程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1,107,共7页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 Diameter,MVD)、总含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以及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粒子温度、液态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Liquid Water Content/Total Water Content,LWC/TWC)、MVD以及流场温度等粒子和流场参数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粒子运动速度受MVD、TWC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均不大;粒子温度变化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TWC的增加增大了粒子与流场整体的热交换;风洞出口MVD的大小受初始MVD大小、TWC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均较大;受风洞收缩型构型以及粒子在风洞中的换热影响,空气温度沿流程是降低的,相对湿度沿程是增加的。初始TWC、MVD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均对风洞沿程的流场温度和相对湿度造成影响;增大TWC、增加MVD以及增大相对湿度,均有利于在风洞出口形成冰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风洞 欧拉方法 数值模拟 冰晶结冰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再入飞行器磁流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仕超 杨彦广 +5 位作者 张志刚 柳军 吴里银 胡守超 孔小平 黄成扬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7-1060,共14页
针对磁流体动力学(MHD)控制技术在超高速再入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探讨。研究阐述了MHD技术在高焓再入流场控制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热防护、电磁通信及机载发电,并详细介绍了相关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热防护、电磁通讯及机... 针对磁流体动力学(MHD)控制技术在超高速再入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探讨。研究阐述了MHD技术在高焓再入流场控制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热防护、电磁通信及机载发电,并详细介绍了相关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热防护、电磁通讯及机载发电三方面的应用,揭示了MHD控制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高焓流场MHD控制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需拓展MHD控制手段在再入飞行器领域的应用场景,发展热电离等离子体与非平衡流场的全耦合计算模型及高效算法,并开展相关验证实验,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 磁流体动力学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FP+光模块热仿真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毛建冬 肖国华 郑子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数符合多源协议(MSA)规范里的散热要求。同时,设计了“L”型风洞治具以方便测试与安装,实验测试了各芯片实际表面温度和风洞的实际工作的风流量,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结果表明,在壳体最高温度为70℃时,对于各芯片表面温度,仿真与实测温度差在2℃以内,误差在5%以内;对于整个光模块散热所需要的风流量,仿真与实测结果相差0.2立方英尺每分钟(CFM),误差在7%以内。【结论】由此证明仿真和实测方法可行,且误差较小,为高速光模块散热设计与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模块 热仿真 温度场 风流量 数值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5
作者 曾徽 闫宪翔 +2 位作者 陈智铭 苗文博 周靖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7,I0002,共11页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钝楔模型流场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测量,同时使用数值方法开展了对应状态的仿真模拟,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对于当前风洞条件,矩形喷管z向80 mm厚度核心区的等离子体参数基本保持均匀稳定,在靠近喷管壁面的两侧边缘位置受边界层影响电子密度明显衰减。本文所采用的探针测量方案对于电子密度测试的影响较小:相对高电子密度(1011 cm^(–3))工况电子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偏差小于0.5个数量级;低电子密度(1010 cm^(–3))工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偏差在0.5~1个量级,初步分析认为电极烧蚀带来的铜污染效应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飞行器近壁面等离子体参数测量提供了有效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再入 高焓电弧风洞 电子密度诊断 静电探针 流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幅流线型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研究
6
作者 段青松 马存明 +2 位作者 何知明 虞伟 明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 为探究窄幅流线型箱梁断面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以3座大跨桥梁为背景,制作缩尺比均为1∶30、宽高比分别为4.3、4.6、6.5(断面Ⅰ~Ⅲ)的箱梁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对比宽高比、风攻角、竖向阻尼比等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断面周围绕流结构,以及检修车轨道和栏杆形式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风攻角时,断面Ⅰ、Ⅱ均发生竖向涡激振动,断面Ⅲ未出现竖向涡激振动;随着阻尼比增大,涡激振动区缩小,最大振幅逐渐减小;断面Ⅰ气流在桥面板处分离后,产生一定尺寸的旋涡并沿桥面板运动,旋涡尺寸不断增大,在桥面板背风侧发生分离并脱落,尾流旋涡为“单旋涡”模式,与断面Ⅰ相比,断面Ⅱ桥面板处旋涡尺寸相对较小,尾流旋涡为“旋涡对”模式;栏杆底座形式会影响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性能,与箱梁下斜腹板距离0.8 m的检修车轨道对箱梁竖向涡激振动的影响较小,去除栏杆底座后,由于栏杆底座引起的气流分离旋涡消失,桥面上方旋涡尺寸明显减小,箱梁竖向涡激振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窄幅流线型箱梁 涡激振动 宽高比 绕流结构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研究
7
作者 张晓 赵仁燕 +2 位作者 张德旺 刘小兵 李慧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324,共10页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风攻角(水平来流方向)下,结合实际工程中双箱结合梁宽高比的取值范围,选取六种不同大小的宽高比(9.0、11.0、12.8、15.0、17.0和19.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桥宽高比下,随风攻角由-10°变化到10°时,双箱结合梁的阻力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方向由逆时针变为顺时针,且顺时针的扭矩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风攻角为0°时,随着结合梁宽高比的增大,阻力系数先不变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系数逐渐减小。针对0°风攻角下不同宽高比的宽幅双箱结合梁,给出了三分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宽幅双箱结合梁的风荷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双箱结合梁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力特性 流场机理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的仿真与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征 刘日 +3 位作者 王天昊 迟振东 王作斌 李理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飞行器的大气传感器半球头体模型表面制造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结构,即在仿生鲨鱼皮鳞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干涉扫描二级微沟槽,以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采用CFD仿真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减阻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完成了复合结构的微纳制造,减阻率最高可达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皮 减阻 风洞实验 CFD流场仿真 微纳结构 鳞片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船上层建筑气动干扰特性与风阻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华伟 常文田 +1 位作者 李宏伟 孙寒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8,共8页
为优化具有多个尺寸巨大的上层建筑物集装箱船的风阻,本文以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开展风载荷和PIV流场测量风洞模型试验。根据得到的风阻与流场干扰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对主体建筑纵向间距和局部构型进行优化布置... 为优化具有多个尺寸巨大的上层建筑物集装箱船的风阻,本文以某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开展风载荷和PIV流场测量风洞模型试验。根据得到的风阻与流场干扰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对主体建筑纵向间距和局部构型进行优化布置,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建筑纵向间距是影响集装箱船风阻和甲板上方绕流场气动干扰的主要因素,合理调整上层建筑物纵向间距同时对建筑物棱角边缘倒圆角处理可以得到风阻性能更优的布置方案,经风洞试验验证,优化方案较初始方案风阻降低47.19%,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可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总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集装箱船 上层建筑 风阻 流场特性 气动干扰 风洞试验 粒子图像测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周围风雪运动特性及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家斌 高广军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商雯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共12页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高速列车底部转向架及其腔体区域的严重积雪问题。基于高速列车底部风雪两相流时空运动演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转向架区域积雪成因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雪粒跟随转向架区域剪切层下方的高速气流流出转向架区域,部分雪粒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附近跟随上扬气流向上扬起并撞击黏附在转向架和后端板迎风面,并在转向架底面形成大量积雪;仅有少量雪粒在后侧电机和后端板附近向上爬升至转向架上方,在后端板顶部相遇汇聚后在低速气流驱动下游离折返至前端板附近并重新汇入车底流场,悬浮雪粒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转向架顶面,并在转向架上表面形成少量积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区域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冰雪风洞试验 积雪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在环境风洞内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翔 王远 +4 位作者 于镒隆 王丹 王伟 徐俊芳 张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 为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建立了环境风洞和整车数值模型,考虑了风洞喷口和收缩段的阻塞效应、边界层抽吸以及实验设施等对汽车流场的干扰效应,对环境风洞内汽车前方、车身和车轮周围、冷却模块以及机舱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车身表面的静压以及车身周围和车底部的风速等进行测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风洞能准确预测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汽车前端气流的速度分布沿着气流方向发生显著变化,越接近前端冷却模块时风速的均匀性变得越差;汽车底部气流受地面、车底和轮胎旋转等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车底风速沿车身纵向先增大后减小。本方法对研究汽车在环境风洞内的热气动性能以及开发数值风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流场特性 冷却模块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防沙效应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文赋 屈建军 +4 位作者 赵爱国 朱志昊 王磊 李敏岚 孟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目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是运用仿生学原理,由盾状铁网筛与上方扎制固沙灌木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茎叶构成的一种新型固沙障。对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固沙障类型,并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 [目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是运用仿生学原理,由盾状铁网筛与上方扎制固沙灌木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茎叶构成的一种新型固沙障。对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固沙障类型,并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为野外工程防沙措施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在6,10,14,18 m/s 4个风速条件下测量了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风速流场,并在10,14,18 m/s 3个风速条件下对该固沙障进行了携沙风吹蚀试验。对照分析了原位自然型与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仿生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防风沙效应。[结果](1)气流在经过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时速度均会减弱,形成明显的减速区。在6 m/s时,减速沉降区均达到了20 H(H为沙障高度,H=11 cm);随着风速增加,减速沉降区缩小。风速10与14 m/s时,减速沉降区为15 H;且在风速18 m/s时,也能维持15 H的减速沉降区。(2)3种风速梯度下,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的平均输沙量是无沙障的13.8%(10 m/s风速),21.1%(14 m/s风速),23.4%(18 m/s风速)。[结论]结构完整,直径更大的猫头刺盾状移动式固沙障具有最好的防风沙效果。该移动式仿生固沙障防风沙效果好,可移动,可组合并可机械化编制,在防治荒漠化、防风固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拟 猫头刺 盾状 移动式固沙障 流场 风速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欣 朱乐乐 +2 位作者 陆文斌 钱海玥 刘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2000 m^(3),真空度为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0.80 Ma且至少1 s的稳定流场,满足0.40~0.80 Ma且维持至少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入式风洞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非定常流场 数值模拟 流场品质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异型方管风量测量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14
作者 贾露 曾永忠 +2 位作者 刘小兵 余志顺 肖文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深度和多个测量点的权重系数,拟合出1个以截面平均速度为函数,流场中多点的流速值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在风洞实验台进行流量测量试验,并与数值分析拟合的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满量程相对误差小于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变差系数法 热质流量计 异型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给水管的宽幅流线型钢箱梁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春光 李赫佳 +1 位作者 陈赛 韩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238,共9页
为研究给水管不同设置位置对宽幅流线型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影响及涡振抑制措施,以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制作缩尺比为1:50的钢箱梁刚性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对比分析了风攻角为0°、±3°... 为研究给水管不同设置位置对宽幅流线型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影响及涡振抑制措施,以某大跨度扁平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制作缩尺比为1:50的钢箱梁刚性节段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对比分析了风攻角为0°、±3°时,给水管设置在主梁风嘴内(Ⅰ型)和设置在桥面上(Ⅱ型)两种不同断面形式的主梁涡振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探究了给水管对主梁涡振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其次,研究了结构阻尼比对Ⅰ型断面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测试了栏杆透风率、栏杆抑流板等气动措施对Ⅰ型断面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给水管是涡振敏感构件,对于Ⅰ型断面,风攻角为-3°时,主梁未出现涡振现象;风攻角为0°时,有小幅涡振响应;风攻角为+3°时,出现明显的涡振现象;Ⅱ型断面主梁无涡振现象发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给水管放置在主梁外部可以有效降低上表面旋涡的尺寸,从而抑制涡振的产生。增大结构阻尼比可以有效抑制主梁的涡振;改变栏杆透风率抑振效果不明显;设置抑流板对抑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 涡振性能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措施 阻尼比 抑流板 栏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大剧院模型风荷载风洞实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颜大椿 孙智利 +6 位作者 黄盛 丁吾泉 陈明福 林荣生 仇畔祥 李红 刘翰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介绍中国国家大剧院模型表面风荷载的风洞实验结果。首先对它的半椭球表面在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压分布及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下它的风荷载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有环境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人民大会堂对... 介绍中国国家大剧院模型表面风荷载的风洞实验结果。首先对它的半椭球表面在大气边界层中的风压分布及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下它的风荷载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有环境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人民大会堂对大剧院的风荷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拟 风荷载 流动显示 剧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湍流模型在列车外流场计算中的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夏超 单希壮 +1 位作者 杨志刚 李启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7-1693,共7页
通过对简化缩比的列车模型在无侧偏角工况下分别进行模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评估了5种常用湍流模型在列车外流场模拟中的计算精度.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表明:Realizable(可实现)k-ε在阻力的计算上精度最高,误差最小为2.5%... 通过对简化缩比的列车模型在无侧偏角工况下分别进行模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评估了5种常用湍流模型在列车外流场模拟中的计算精度.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表明:Realizable(可实现)k-ε在阻力的计算上精度最高,误差最小为2.5%;SST(剪切应力输运)k-w在升力的计算上更为精确,误差最小为0.5%.Standard(标准)k-w和SST k-w对准二维分离的捕捉与油流显示试验最接近,Realizable k-ε则对三维分离位置的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风洞试验 列车外流场 数值模拟 油流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植物园大型热带植物温室模型的风洞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大椿 孙智利 +6 位作者 黄盛 李轶明 陶建军 程懋堃 陆承康 盛平 张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介绍北京植物园园址的风特性模拟和新建大型热带植物温室表面风压分布的风洞实验结果。证明园址受樱桃沟谷底下洗气流影响产生局部强风区的机制,给出在不同风向下,大型温室顶部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均方根值分布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风场模拟 大型温室模型 风洞实验 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流及建筑物风沙荷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斌 李正农 +3 位作者 丛顺 周利芬 陈策 回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共11页
我国西、北部地区风沙对建筑物侵袭严重,其作用效应大于净风荷载作用。但我国对于建筑物抗风沙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开展对风沙流及建筑物风沙荷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简要回顾了风沙流的研究历史,概述了国内... 我国西、北部地区风沙对建筑物侵袭严重,其作用效应大于净风荷载作用。但我国对于建筑物抗风沙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开展对风沙流及建筑物风沙荷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简要回顾了风沙流的研究历史,概述了国内外对输沙通量垂线分布、输沙率模型、临界起沙风速、风速轮廓线规律和风沙两相流模型等物理参数模型以及建筑物风沙荷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风沙两相流和建筑物风沙荷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综合应用风沙现场实测、风沙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建筑物风沙荷载和风沙流场研究的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风沙流 风沙荷载 现场实测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不匹配混合层流场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玉新 田立丰 +2 位作者 易仕和 何霖 程忠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为了研究压力不匹配超声速湍流混合层流场结构,采用时间平均纹影、脉冲激光纹影和高时空分辨率NPLS方法获取了相应的流动显示图像。根据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实验图像所展示的流场结构,研究了激波与膨胀波对混合层整体结构的影响,分... 为了研究压力不匹配超声速湍流混合层流场结构,采用时间平均纹影、脉冲激光纹影和高时空分辨率NPLS方法获取了相应的流动显示图像。根据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实验图像所展示的流场结构,研究了激波与膨胀波对混合层整体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压力不匹配对混合层精细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不匹配 混合层 流场结构 风洞实验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