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木麻黄林干形对长期风力胁迫的响应
1
作者 李录鹭 江传阳 +5 位作者 陈灿 陈亿全 林晗 谢安强 林勇明 袁锋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9,共9页
[目的]尽管木麻黄防护林抗风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主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由于树木对风胁迫响应是诱导干形弯曲的关键生态特征,为验证沿海防护林树种干形的通直度与因离海距离产生的风力胁迫差异的相关关系,以及干形通直度受风胁迫的影... [目的]尽管木麻黄防护林抗风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主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由于树木对风胁迫响应是诱导干形弯曲的关键生态特征,为验证沿海防护林树种干形的通直度与因离海距离产生的风力胁迫差异的相关关系,以及干形通直度受风胁迫的影响和人工设施的作用。[方法]以福建省沿海3个国有防护林场的木麻黄人工林为对象,选取离海远近和有无挡风设施为影响因素,从基干林带开始按照离海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10 m(T_(1))、40 m(T_(2))和70 m(T_(3))样地,测量木麻黄主干倾角,分析在风力胁迫下有无挡风设施的木麻黄干形的变形特征。[结果](1)离海距离40 m内树干易受风力胁迫变形明显,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基倾角由近及远分别为45.48°、43.02°、67.30°,1 m处倾角分别为69.06°、72.13°、74.88°,2 m处倾角分别为75.80°、78.16°、78.85°。(2)无挡风设施时,木麻黄林不同离海距离对风胁迫响应植物变形存在差异,1 m树干高的T_(1)、T_(2)基倾角与T_(3)存在显著差异(p<0.05);2 m高树干,倾角差异不显著;(3)无挡风设施时,木麻黄林不同树高处干形对风胁迫响应存在差异,T_(1)、T_(2)基倾角与1 m处倾角、2 m处倾角存在显著差异(p<0.05),1 m处倾角与2 m处倾角差异不显著。(4)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在相同海岸梯度下,T_(1)、T_(2)、T_(3)整体倾角差异不显著;不同海岸梯度下,T_(1)与T_(3)基倾角差异显著(p<0.05);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T_(1)、T_(2)倾角平均值均高于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T_(2)、T_(3)平均树高高于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结论]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树干变形程度与海岸梯度、风速、树高、冠幅等关系密切,随着垂直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干形变形程度由显著弯曲向轻度弯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木麻黄 风力胁迫 主干弯曲 挡风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和相思生长和抗风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吴志华 李天会 +1 位作者 张华林 谢耀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对沿海防护林4,6-8年生中的2个木麻黄无性系和2个8年生相思树种进行林分生长量及其与抗风相关的形态性状和立木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林分生长量差异显著,生长情况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长呈增大的趋势;不同树种/品系... 对沿海防护林4,6-8年生中的2个木麻黄无性系和2个8年生相思树种进行林分生长量及其与抗风相关的形态性状和立木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林分生长量差异显著,生长情况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长呈增大的趋势;不同树种/品系立木在胸径、树高、干形、树皮厚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各性状之间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分枝角度与胸径无相关性外,其他性状与林分立木大小密切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以主成分方法对性状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各性状可分为3类;采取类间平均链锁法对不同林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也表明各林分之间在各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两相思林分区别于木麻黄林分,但木麻黄5和6号样地林分受立地条件影响,明显区别于其他林分而归为一类。"北冕"和"黑格比"强台风对样地风害的综合结果发现:4,6-8年生大部分木麻黄林分只存在断枝/梢等等级较低风害,而相思林分风折严重,马占相思风害等级为6级;台湾相思风害等级为5级;而木麻黄5和6号样地林分受林带前沿的立地条件影响,出现等级较高的风害情况。风害等级与其林分生长、抗风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对抗风性影响最大的是应力波速、基本密度和Pilo-dyn值,其中影响最小的是分枝角度、树高和干形通直度,其中树高、应力波速、冠幅和生长应变值对风害等级呈正向效应,从调查数据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看,最不抗风的树种是马占相思,其次是台湾相思,而木麻黄两无性系抗风性强,其中木麻黄粤701略强于麻黄粤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材性 抗风性 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阻沙效益 被引量:11
3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1 位作者 曾凡江 李生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共7页
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和田地区策勒县、皮山县、和田县吉亚乡3个绿洲外围靠近沙漠边缘的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防护林内小气象站和配套积沙仪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树种较单一,由于垦荒天... 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和田地区策勒县、皮山县、和田县吉亚乡3个绿洲外围靠近沙漠边缘的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防护林内小气象站和配套积沙仪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树种较单一,由于垦荒天然防护林面积在日益缩小,导致新的幼小新疆杨防护林防风阻沙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相同的水分灌溉条件下,沙拐枣防护林生长较新疆杨、梭梭、柽柳防护林成活率高,并且生长迅速,需水量少,且疏透度较小,防风阻沙效果更为理想。为有效提高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防护效益,应合理垦荒保护好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天然植被,从流沙前沿至绿洲内部合理设计天然草灌带-人工防护林带-农田小方格防护网,防护林树种的选择不仅需考虑其耐水性、疏透度,还应适当考虑防护林经济效益。通过对和田县吉亚乡防护林示范区BSNE积沙仪不同高度水平输沙量、输沙率及其粒度样分析,表明从流沙前沿进入防护林内不同高度的输沙量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且风蚀沙粒平均粒径变细,随高度增加输沙沙粒分选性变差,峰态变窄,引起新开垦农田地表风蚀沙粒主要为极细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防风 阻沙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风沙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数量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郝玉光 丁国栋 +2 位作者 张景波 曹锦华 周建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10年和三期工程 5年。对不同阶段的风沙天气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 ,证明 4个阶段的数据有极显著的差异 ;对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大风日数比值的分析 ,充分显示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 4个阶段防护林体系生态防护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说明整体防护功能在不断提高。回归分析表明 ,风沙天气指标 (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 )与防护林指标 (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 )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 沙漠 东北缘地区 防护林体系建设 风沙 灾害性天气 数量化 区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的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包岩峰 郝玉光 +3 位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董雪 李永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31,共10页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结果】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95%,林网2为67%~85%,林网3为46%~82%,林网4为44%~67%,林网5为56%~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结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防护林结构与模式 风速流场 防风效能 防护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质立地环境中的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志洁 叶功富 +2 位作者 谭芳林 陈胜 林捷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8,共4页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台风能力较木麻黄弱,台风对相思树种的主要危害是断梢,但在以后的生长中能较快地得到恢复,对相思林分生长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厚荚相思在沿海沙地上造林,不仅成活率高(95%以上),而且在遭受连续8个月的干旱后,旱死率为0,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贫瘠的沙地土壤上生长表现良好,其生长量超过了木麻黄601无性系,是非常好的适合于沿海沙地条件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树 沿海沙地 防护林 抗旱性 抗风性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阻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克斌 李瑞 王百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31-34,43,共5页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效应显著,边缘风速降低约1/3,内部风速降低1/2以上,总体防风度60.44%;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也十分显著,灌木冠幅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823;灌木高度在0.01水平上也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绿洲 防护林体系 防风阻沙效应 香日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勋 张继义 +1 位作者 孔东升 赵永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的总防风速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防风效应 河西走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曦光 李雨轩 +1 位作者 于颖 范文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0,92,共5页
农田防护林作为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土壤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用,也是保护区域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进行空间评价。结果表明:摩擦衰减... 农田防护林作为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土壤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用,也是保护区域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进行空间评价。结果表明:摩擦衰减系数与相对风速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为0.735(P<0.001),摩擦衰减系数作为相对风速的替代变量可以描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野外调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以及不同位置关系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林带结构参数 防风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檬果在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武星 朱炜 +3 位作者 李茂瑾 聂森 吴惠忠 林伟东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海檬果(以套种潺槁进行对比)及海岸后侧进行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造林(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海檬果的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海檬果的生长量... 通过在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海檬果(以套种潺槁进行对比)及海岸后侧进行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造林(以木麻黄纯林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海檬果的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海檬果的生长量大于潺槁,林带套种海檬果后防风效果比套种潺槁的要好;木麻黄与海檬果带状混交后对木麻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防风效能和改善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檬果 沿海防护林 林下套种 防风效能 土壤肥力 混交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危害区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问题研究
11
作者 王辉 徐向宏 《生态经济》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风沙危害是影响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治理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本文就该区林业建设体系如何从生态保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和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关键词 风沙危害 防护林体系 林业 生态经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沙质风口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与成本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传凤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遣或补植,因此还是应用本项总结的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风口沙地 木麻黄大苗 防护林 造林技术 造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配置防护林防风效能的风洞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琦 马瑞 +5 位作者 刘虎俊 刘淑娟 万翔 刘开琳 李菁菁 李学敏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3期1-4,18,共5页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3种配置仿真防护林带的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变化,分析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种非均匀配置防护林带风速降低的观测点分别为84.61%和82.00%,而均匀结构防护林风速降低的测点只有74.61%。在水平方向,非均匀结构防...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3种配置仿真防护林带的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变化,分析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种非均匀配置防护林带风速降低的观测点分别为84.61%和82.00%,而均匀结构防护林风速降低的测点只有74.61%。在水平方向,非均匀结构防护林的前高后低型配置的林带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出现在林带后树高的2~4倍和林带前1.5~2倍树高范围,有2个风速明显降低区;前低后高型仿真防护林则在树高的1~2倍,而均匀结构林带的风速降低区在林带后树高的4~5倍范围。在垂直方向,前高后低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为树高0.5~1倍树高范围,前低后高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在0.5~0.75倍树高范围,均匀型林带的风速降低率较大区域高度为0.75~1倍树高范围。防护林组成前高(3行)后低(3行)非均匀配置防护林的防风效能相对均匀结构较大,是一种相对较优的防护林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配置 非均匀 风速 防风效能 风洞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密后疏结构林带防风效应的风洞试验
14
作者 李亚琦 刘虎俊 +3 位作者 刘开琳 万翔 刘淑娟 李学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 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结构 仿真防护林 疏密结构 风速 防护效能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带间距柠条锦鸡儿防护林防风效应与带间植被组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闫敏 左合君 +4 位作者 杨阳 刘宇胜 郭婧宇 王强 李钢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5,共7页
通过对四子王旗不同带间距(4m,6m,8m)柠条锦鸡儿防护林风速流场与带间植被的测定,研究了其防风效果与带间植被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在不同对照风速条件下,不同带间距柠条锦鸡儿防护林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并且在带间出现了风影区与... 通过对四子王旗不同带间距(4m,6m,8m)柠条锦鸡儿防护林风速流场与带间植被的测定,研究了其防风效果与带间植被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在不同对照风速条件下,不同带间距柠条锦鸡儿防护林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并且在带间出现了风影区与加速区。(2)在距地面0~2m高度处,林带防风效果为4m>6m>8m,8m宽林带对低风速(6~8m/s)可以进行有效防护,对高风速(10m/s)也可以控制在起沙风速以下,且风速经过4条林带的阻挡后减弱效果明显。(3)8m宽林带间出现了以百里香、狗尾草以及蒿属为主的草本群落,与地带性草本群落(羊草+冷蒿)较为接近,恢复效果明显。确定的带宽与林带数量可为今后柠条锦鸡儿防风阻沙林建设以及多树种带状混交配置模式的确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行带式防护林 防风效应 带间植被 自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置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志光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9期1-3,共3页
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配置模式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配置模式容重均小于对照地,〉5-20cm尤为明显;不同配置模式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地有较大提高;不同配置模式孔隙度均比对照地有较大改... 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配置模式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配置模式容重均小于对照地,〉5-20cm尤为明显;不同配置模式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地有较大提高;不同配置模式孔隙度均比对照地有较大改善,毛管孔隙度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锦鸡儿 防风固沙林 土壤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土壤含水率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志光 焦大志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2期4-5,共2页
采取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在0~40cm土层,各年龄段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该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 采取烘干法,对嫩江沙地不同林龄小黑杨、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在0~40cm土层,各年龄段林分土壤含水率均高于该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率;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在20~40cm土层趋势相反;13年、21年、25年林地0~20cm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同龄林20~40cm层土壤含水率,40~60cm、60~80cm呈无规律性,且均低于同龄林40cm以上土壤含水率。樟子松各林分同层土壤含水率随林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各林龄同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无林地同层土壤含水率(0~20cm土层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小黑杨 樟子松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川县二份子乡退耕地防护林防护效益研究
18
作者 阿斯布尔 秦富仓 +2 位作者 杨超 王嘉元 芳菲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1期142-146,152,共6页
通过对武川县二份子乡5种不同类型(柠条、沙棘、油松、樟子松、油松柠条混交)人工林的风速流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研究了其防风效果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对照风速条件下,不同类型人工林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 通过对武川县二份子乡5种不同类型(柠条、沙棘、油松、樟子松、油松柠条混交)人工林的风速流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研究了其防风效果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对照风速条件下,不同类型人工林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并且在林带间形成风影区和加速区。②在距地面0~2 m高处,5种林带防风效果中柠条与沙棘对近地表风速防空效果好,油松和樟子松对1~2 m高度的风速防控较好,综合表现最好为柠条油松混交林,其1~2 m处风速流场线随着带数的增加抬升比灌木林的更为明显,并且3带后已经可以稳定控制带间风速。③5种类型的人工林相较于草地均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柠条油松混交林对于土壤改良效益要优于另外4种类型的人工林。明确的树种与配置可为今后建设人工林防护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份子乡 人工林 防风效能 土壤改良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