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风电并网系统短路电流控制参数寻优方法
1
作者 林威 方宇迪 +1 位作者 林毅 王潇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直驱风力发电机(PMSG)由于其优越性成为主流机型并广泛应用于电网,但由于缺乏量化分析方法,难以评估其控制参数对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PMSG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计算方法,经派克变换得到三相短路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轨迹灵敏... 直驱风力发电机(PMSG)由于其优越性成为主流机型并广泛应用于电网,但由于缺乏量化分析方法,难以评估其控制参数对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PMSG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计算方法,经派克变换得到三相短路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轨迹灵敏度方法,从发电机参数、电压跌落系数和PI参数3个方面量化分析不同控制参数对短路电流的影响机理,筛选出灵敏度较大的参数作为主导参数,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对PMSG短路电流的主导控制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在PSCAD平台上建立PMSG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验证分析PMSG的短路电流特性以及控制参数寻优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轨迹灵敏度分析法可以量化分析控制参数对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可为实际工程的参数整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轨迹灵敏度 量化分析 短路电流特性 控制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微囊藻漂移—聚集规律——基于风与光共同作用的模拟
2
作者 薛宗璞 朱伟 +4 位作者 柏松 陈明 陈鑫琪 刘军 吕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0-1671,共12页
针对影响微囊藻在太湖中水平迁移聚集形成水华规律的介观机理尚未揭示的问题,在实测水动力、微囊藻生物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风与光共同作用的微囊藻迁移IBM模型。在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后,对2017年多次发生的水华面积扩大过程进行了模拟... 针对影响微囊藻在太湖中水平迁移聚集形成水华规律的介观机理尚未揭示的问题,在实测水动力、微囊藻生物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风与光共同作用的微囊藻迁移IBM模型。在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后,对2017年多次发生的水华面积扩大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风扰动下的微囊藻垂向分布决定了其水平迁移速度,越接近水面,微囊藻的水平迁移速度越快。太湖受到风生流的主导,微囊藻存在“低风下表层慢速迁移、适宜风下表层快速迁移、中下层始终慢速迁移”的3种水平迁移模式。在这3种水平迁移模式下产生了一种长期的“水平迁移累积”,也就是微囊藻向下风向湖湾漂移得快,从湖湾向外迁移得慢,其差值产生了微囊藻在下风向湖湾部聚集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蓝藻水华 微囊藻 水平迁移 风生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三维风生流及密度流模拟 被引量:54
3
作者 夏华永 李树华 侍茂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23,共13页
将Casulli差分格式引入三维物理海洋模型计算 ,模拟了北部湾风生流及密度流 .模拟结果表明 ,夏季西南季风在北部湾导致一个顺时针环流 ,夏季海水密度梯度导致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密度流明显强于风生流 ;冬季东北寒潮导致一个逆时针环... 将Casulli差分格式引入三维物理海洋模型计算 ,模拟了北部湾风生流及密度流 .模拟结果表明 ,夏季西南季风在北部湾导致一个顺时针环流 ,夏季海水密度梯度导致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密度流明显强于风生流 ;冬季东北寒潮导致一个逆时针环流 .模拟结果不支持北部湾夏季为一顺时针环流、冬季为逆时针环流的传统结论 ,而支持终年为逆时针环流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Casulli差分格式 风生流 密度流 三维物理海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2.典型风场风生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43
4
作者 胡维平 濮培民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6-34,共9页
本文用垂直方向均分五层,水平网格距离为1km的压缩σ坐标系下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太湖典型风场SE,NW,SW风生流.分析了太湖湖流及由各层流场平均得到的整层平均流态在这三种典型风场作用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风应力、水面... 本文用垂直方向均分五层,水平网格距离为1km的压缩σ坐标系下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太湖典型风场SE,NW,SW风生流.分析了太湖湖流及由各层流场平均得到的整层平均流态在这三种典型风场作用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风应力、水面倾斜压强梯度力、湖底摩擦力三者对湖流垂直结构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太湖湖流垂直结构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风生流 太湖 风场 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3.马山围垦对太湖风生流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维平 秦伯强 濮培民 《湖泊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地形是决定湖泊流场的大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它会影响湖泊水体内的物质输移与扩散和水质的分布 .因而弄清马山围垦对湖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无锡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梅梁湖的藻类“水华”和水质变化规律 .本文在太湖风生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地形是决定湖泊流场的大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它会影响湖泊水体内的物质输移与扩散和水质的分布 .因而弄清马山围垦对湖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无锡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梅梁湖的藻类“水华”和水质变化规律 .本文在太湖风生流的三维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马山围垦对湖泊流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虽然围垦对表层及底层风生流影响较小 ,但是对中间转换层的流场影响较大 ,对整层平均流场影响更大 .在多数风场作用下 ,围垦虽未对太湖南部水域的整层平均流场产生明显影响 ;但在某些风场如西南作用下 ,围垦却引起了梅梁湖和竺山湖的整层平均流场结构和大小的巨变 ,并严重影响梅梁湖与大太湖水量的净交换 ,制约梅梁湖及竺山湖与大太湖的水量的交换 ,对梅梁湖湾顶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流 地形 围垦 太湖 水动力学 三维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夏季环流和渤海海峡水体输运的数值诊断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魏泽勋 李春雁 +1 位作者 方国洪 王新怡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POM的涵盖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诊断模式来研究渤海夏季环流。分别进行了风海流、密度流和总环流的模拟。从模拟结果得出:渤海海峡夏季与北黄海的水交换总的来说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但与冬季相比,其流量较小(约5×1... 建立了一个基于POM的涵盖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诊断模式来研究渤海夏季环流。分别进行了风海流、密度流和总环流的模拟。从模拟结果得出:渤海海峡夏季与北黄海的水交换总的来说表现为北进南出特征,但与冬季相比,其流量较小(约5×103m3s 1)且不能深入渤海。辽东湾基本上受气旋式环流控制,黄河口外至渤海湾受反气旋式环流控制。数值实验表明,渤海夏季主要属密度流性质。在渤海海峡的北岸存在一支明显的上升流,而且北部的海水垂向运动比南部要强许多。在渤海中部的纬向断面上,东部的海水垂直交换要比西部活跃得多;渤海海水的垂向运动亦主要是密度流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夏季环流 风海流 密度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风生流垂向切变规律的原位观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建威 李一平 +1 位作者 罗潋葱 戴淑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6期98-103,116,共7页
浅水湖泊垂向环流存在着上下层反向现象,为了探究太湖湖流垂向切变规律,用声学高频流速仪ADV、ADP及风向风速仪在梅梁湾进行了9d的连续观测;基于获取的高频同步数据,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各层流场在不同风向、不同风速以及持续同向风场... 浅水湖泊垂向环流存在着上下层反向现象,为了探究太湖湖流垂向切变规律,用声学高频流速仪ADV、ADP及风向风速仪在梅梁湾进行了9d的连续观测;基于获取的高频同步数据,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各层流场在不同风向、不同风速以及持续同向风场影响下的切变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流场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月太湖梅梁湾在风向为ESE、ES、E,风速2-5m/s,同向风场持续作用10-11h时,流场基本达到稳定且切变率最大;表层流场(水下50cm)处,切变率最小,为20%,底层流场(距水土界面7cm)处,切变率最大达到60%;流向改变的拐点出现在表层至中层,即水下50-100cm;风速、风向的出现频率,以及同向风场的持续时间决定了流场反向率大小,流场反向率决定了拐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风生流 垂向切变 反向率 原位观测 太湖 梅梁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夏季潮致-风生-热盐环流的数值诊断计算 被引量:31
8
作者 万修全 鲍献文 +1 位作者 吴德星 姜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正交曲线坐标的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 ,并考虑了潮汐、风和实测温盐场 ,诊断计算了渤海夏季三维潮致 -风生 -热盐环流 ,分析了渤海夏季潮致余流、风生和热盐环流的分布结构。结果显示 ,在夏季 ,渤海中部海区明显存在一个顺时针向... 基于正交曲线坐标的ECOMSED三维水动力模式 ,并考虑了潮汐、风和实测温盐场 ,诊断计算了渤海夏季三维潮致 -风生 -热盐环流 ,分析了渤海夏季潮致余流、风生和热盐环流的分布结构。结果显示 ,在夏季 ,渤海中部海区明显存在一个顺时针向的涡旋 ,同时渤海还存在着多个逆时针向的涡旋。通过分析和比较各个分量在总环流中的作用 ,认为夏季潮致余流是相对弱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致余流 风生-热盐环流 ECOMSED模式 渤海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1.风生流和风涌增减水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1
9
作者 胡维平 濮培民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7-25,共9页
本文建立了太湖风生流和风涌增减水的一个三维数值模型.该模型可对垂直方向进行多层次划分,且各计算网格点层数一样,模拟计算了1997年8月的11三号台风对太湖水位和湖流作用.用环湖六个水位站水位过程资料对模型计算出的水位进行了... 本文建立了太湖风生流和风涌增减水的一个三维数值模型.该模型可对垂直方向进行多层次划分,且各计算网格点层数一样,模拟计算了1997年8月的11三号台风对太湖水位和湖流作用.用环湖六个水位站水位过程资料对模型计算出的水位进行了验证,并用太湖梅梁湖湾口的实测流速资料对模型计算出流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水位过程与实测资料吻合一致,模型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流场的结构,模型的结果还显示太湖风生流存在垂直切变,底层湖流为补偿流,中间为转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风生流 风涌水 太湖 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体遮挡对滇池风生流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锦秀 刘树坤 +1 位作者 陈喜军 禹雪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用二维风生流数值模型模拟滇池湖流运动。滇池在主导风向西南风作用下,假定湖面风场是均匀的,数值模拟的湖流流态与实测湖流结果相差很大。而考虑山体遮挡影响,根据实测湖流期间现有的风情资料,在湖面上构造一非均匀风场,数值模拟结果... 用二维风生流数值模型模拟滇池湖流运动。滇池在主导风向西南风作用下,假定湖面风场是均匀的,数值模拟的湖流流态与实测湖流结果相差很大。而考虑山体遮挡影响,根据实测湖流期间现有的风情资料,在湖面上构造一非均匀风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山体遮挡对滇池风生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建议进一步进行湖流和湖面风向、风速监测,并建立过山气流数学模型,深入研究山体遮挡对湖泊风生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风生流 数值模型 山体遮挡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伟伟 万修全 万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为探究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及机制,在近35年NCEP CFSR大气强迫下,利用ROMS海洋模式对渤海冬季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结果基本重现了已知的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主要特征。渤海冬季深度平均流场的EOF结果显示:首先,第... 为探究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年际变化及机制,在近35年NCEP CFSR大气强迫下,利用ROMS海洋模式对渤海冬季流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式结果基本重现了已知的渤海冬季风生环流的主要特征。渤海冬季深度平均流场的EOF结果显示:首先,第一模态中风向的改变引起了一个环绕整个渤海的环流结构变化;其次,第二模态反映了渤海冬季环流存在的线性增强趋势与风场增强有关,尤其在1995年之后。从模式结果中发现,风场对渤海冬季流场存在的年际变化起到重要作用,风向的偏转对环流年际特征的影响强于风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风生环流 冬季 ROMS 数值模拟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珊珊 杨锦坤 +2 位作者 武双全 董明媚 苗庆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利用2014年各月浮标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对其进行调和分析,基于调和分析结果对渤海中部潮流和余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大部分海域潮流性质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性质。渤海中部水深较浅,浅水分潮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M4分潮... 利用2014年各月浮标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对其进行调和分析,基于调和分析结果对渤海中部潮流和余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大部分海域潮流性质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性质。渤海中部水深较浅,浅水分潮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M4分潮的影响更为显著;潮流运动形式除西部和北部两个浮标点为往复流以外其余均是旋转流,旋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渤海中部实测涨落潮流除最北端的2号浮标点较强以外,其他均小于75 cm/s。涨落潮流的强度较一致。渤海中部的余流除4号浮标点以外均为偏向北的流动,表层月均余流的季节变化不太明显。本文推测渤海中部环流的流动特征为顺时针。冬季渤海中部表层余流受制于风的作用,春、夏季某些区域余流受到风的影响较大,是潮汐余流和浅海风海流的合成。而靠近岸边的1号浮标点以潮余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中部 潮流 余流 潮余流 风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湖风生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龚春生 姚琪 赵棣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应用浅水湖泊风生流计算的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对玄武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玄武湖6m/s东南风风生流的历时变化特征及4m/s6种风向(E,W,S,N,ESE,WNW)下的稳定风生湖流特征.结果表明:6m/s风作用1h后在玄武湖开阔水域一般可形成... 应用浅水湖泊风生流计算的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对玄武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玄武湖6m/s东南风风生流的历时变化特征及4m/s6种风向(E,W,S,N,ESE,WNW)下的稳定风生湖流特征.结果表明:6m/s风作用1h后在玄武湖开阔水域一般可形成稳定流场;稳定风生流场可以划分为逆时针环流主导型、顺时针环流主导型和过渡型3种类型;不同方位风场作用形成的稳定的风生流流态是不同的;对峙方位风场形成的风生流流型相似,流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湖 风生流 数值模拟 伽辽金(Galerkin)有限元法 窄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潮致余流和风生海流的数值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波 李培良 +4 位作者 侍茂崇 邱绍芳 庄军莲 何碧娟 蒋磊明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346-352,共7页
北部湾潮致余流的流速只有1~2cm/s左右,靠近海南岛一侧,潮致余流的环流基本为气旋式:分别位于洋浦以北、东方以西、莺歌海西南方。只有靠近越南红河口,有一个反气旋涡;风生海流呈现冬季模式和夏季模式。冬季,表层19°N以北... 北部湾潮致余流的流速只有1~2cm/s左右,靠近海南岛一侧,潮致余流的环流基本为气旋式:分别位于洋浦以北、东方以西、莺歌海西南方。只有靠近越南红河口,有一个反气旋涡;风生海流呈现冬季模式和夏季模式。冬季,表层19°N以北为西南向的流动,19°N以南,靠近海南岛水域为西向流动,越南沿岸为南向流动。大部分区域流速为5~12cm/s,流速最大位于琼州海峡西面及海南岛西南部,可达10~20cm/s,底层流速明显比表层小。夏季,表层,大部分海区为东北向流动,海南岛以南的海区为向东流动,流速大都在3~7cm/s,越南沿岸和海南岛西岸及西北沿岸流速为7~9cm/s,最大流速出现在海南岛西和西北沿岸,可以达到12cm/s。底层,大部分地区流速均小于1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致余流 风生海流 摸拟计算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环流速度场的推流器布置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云峰 胡林 +1 位作者 张彦辉 胡洪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57,678,共4页
湖泊蓝藻控制的岸上实验,需要形成类似湖泊的风生流流场。本文通过方案比较,提出了经济可行的物理模拟方法,并利用Fluent对推流器形成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符;通... 湖泊蓝藻控制的岸上实验,需要形成类似湖泊的风生流流场。本文通过方案比较,提出了经济可行的物理模拟方法,并利用Fluent对推流器形成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符;通过比较多种布置方式下推流器形成速度场的数值结果,选用较为合理的三维推流器方案;通过加设导流板和调节推流器倾角,对该方案进行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上下环流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流器 滑移网格 风生流 推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风生流强度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乌景秀 范子武 +2 位作者 张铭 费香波 王莹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针对浅水湖泊风生流对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基于水动力模型,建立了二维浅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综合分析了地形、风向、补水流量等影响浅水湖泊风生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南方某城市浅水湖泊为例,模拟分析了不... 针对浅水湖泊风生流对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基于水动力模型,建立了二维浅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综合分析了地形、风向、补水流量等影响浅水湖泊风生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南方某城市浅水湖泊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风生流环流强度和流场特性,并由多方案效果综合分析和方案优化,提出了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最佳工程与调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风生流 数值模拟 潜岛 环流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的研究──Ⅰ.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朱永春 蔡启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5,共7页
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线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框架湾的水平及垂直流场分布。结果表明:(1)表面流场与风向一致,而底层流场与表面流场的方向完全相反,表现为很明显的补偿流;(2)水平流速基本上自表层向下递减,过渡层的流速比表... 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线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框架湾的水平及垂直流场分布。结果表明:(1)表面流场与风向一致,而底层流场与表面流场的方向完全相反,表现为很明显的补偿流;(2)水平流速基本上自表层向下递减,过渡层的流速比表层和底层小;(3)在风场的作用下可产生垂直环流系统,其中在东南风的作用下产生逆时针的垂直环流(由南向北看),而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产生顺时针垂直环流;(4)垂直速度自岸边向湖中心递减,其量级远小于水平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环流 补偿流 风生流 水动力学 梅梁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龄抑制蓝藻水华的供水水库取水方案优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金艳 徐勇 +1 位作者 周杰 吴时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水体交换年龄称为水龄。水龄长是水库富营养导致蓝藻水华的重要因子。水龄也是环境水体混合过程分析中最佳的示踪指标,可描述水团的混合和更新、污染物的混合和消解等,故常用于研究湖库水体被外源水置换的能力。采用基于染色模拟的水龄... 水体交换年龄称为水龄。水龄长是水库富营养导致蓝藻水华的重要因子。水龄也是环境水体混合过程分析中最佳的示踪指标,可描述水团的混合和更新、污染物的混合和消解等,故常用于研究湖库水体被外源水置换的能力。采用基于染色模拟的水龄模拟方法,改进了EFDC模型,以优选太仓二水厂供水水库取水泵房位置为例,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布置方案对供水水库环流结构和水龄的影响,从而优化供水水库的水龄分布,抑制蓝藻水华。由于水库的氮磷营养盐输入量、水深、气温等自然条件难以控制,通过优化取水泵房位置可以改变水库环流特性,改善水库水体水龄分布,减少水龄、抑制蓝藻生长,从而降低水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富营养化 水龄 数值模拟 环流 风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光谱吸收空间的分异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巧华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冬、夏季全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系数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就太湖CDOM的组成而言,冬、夏2季的CDOM均可大致划分为2类,夏季,一类位于太湖西部沿岸及北部湾区,另一类位于太湖东南部区域;冬季,...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冬、夏季全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系数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就太湖CDOM的组成而言,冬、夏2季的CDOM均可大致划分为2类,夏季,一类位于太湖西部沿岸及北部湾区,另一类位于太湖东南部区域;冬季,其一位于太湖北部及北部湾区,其二位于太湖的南部.太湖北部区域入湖河道输送的有机物是造成该区域CDOM的组成类型及浓度区别于太湖南部的主要因素.冬、夏2季不同盛行风引发的风生流,是造成CDOM在太湖呈现不同季节、不同空间分布的基本原因.在这2季中,北部湾区的CDOM的浓度均大于其南部区域,且南部CDOM浓度的空间变化较北部平缓.冬季全太湖CDOM组成的空间变化较夏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湖聚类 有色溶解有机质 风生流 标准化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风生流的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生伟 蔡启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75,共6页
从控制方程组出发 ,以 Galerkin有限元法为基础 ,引入沿流线加权的权函数 (沿流线加权的迎风有限元法 )和选择性集中系数矩阵方法 ,推导、建立了一适合于浅水湖泊风生流计算的二维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型。并以太湖为例 ,对模型作了检验 ,... 从控制方程组出发 ,以 Galerkin有限元法为基础 ,引入沿流线加权的权函数 (沿流线加权的迎风有限元法 )和选择性集中系数矩阵方法 ,推导、建立了一适合于浅水湖泊风生流计算的二维迎风有限元数值模型。并以太湖为例 ,对模型作了检验 ,分析了均匀、定常风场持续作用下太湖风生流场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风生流 数值模型 迎风有限元法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