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樟矮林栽培技术
1
作者 何小三 周文才 +6 位作者 刘新亮 龚岚 周松松 邱凤英 温世钫 郭捷 汪信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目的】为黄樟超短轮伐期矮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5年生黄樟扦插苗为材料开展矮林栽培试验,在余江和吉安试验点开展坡位、密度、施肥及截干试验,调查黄樟试验林分的平均株高、地径、冠幅、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坡位对... 【目的】为黄樟超短轮伐期矮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5年生黄樟扦插苗为材料开展矮林栽培试验,在余江和吉安试验点开展坡位、密度、施肥及截干试验,调查黄樟试验林分的平均株高、地径、冠幅、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坡位对黄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总体表现较好的坡位为下坡;造林密度对黄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总体表现较好的造林密度为1.5 m×1.5 m;施基肥当年和1 a后,基肥处理对黄樟林分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每株施用1000 g有机肥处理的效果要好于尿素和复合肥处理;截干处理对黄樟鲜叶产量有显著影响,100、60 cm截干处理的鲜叶产量显著高于20 cm截干处理。追施N肥对株高影响显著(P<0.05),追施P肥对地径影响显著(P<0.05),追施N、P、K肥对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N肥、P肥、K肥。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单株施尿素5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75 g时株高表现最好,单株施尿素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50 g时地径表现最好,单株施尿素5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75 g时冠幅表现最好。【结论】黄樟矮林栽培以下坡为好,适宜的造林密度为1.5 m×1.5 m,造林时施有机肥1000 g/株,追N、P、K肥时,建议N肥少施(少于50 g/株)或不施,P肥施用量不要太大,应控制在150 g/株左右,K肥的施用量可控制在50~75 g/株,采收时截干高度控制在60~1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樟 矮林 栽培 坡位 密度 施肥 截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核桃林间不同秋眠级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2
作者 苏洋 梁晨 +5 位作者 张树振 岳海燕 彭凤君 张博 蒋立峰 孙鸿博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7级赛沃、8级精英、9级超能、10级WL712,分别用Q7、Q8、Q9、Q10表示,测定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返青率。结果表明,在第1、2茬次,Q9·M1播种方案的株高均最高,分别为79.68、72.72 cm,在第3茬中,Q10·M3播种方案的株高最高,为72.18 cm。Q9·M3播种方案下的鲜草、干草年总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401.13、6667.01 kg/hm^(2)。在3个茬次中,第2茬的Q9·M2播种方案粗蛋白含量最高,第2茬Q10·M2播种方案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选择秋眠级数9级的Q9紫花苜蓿品种,采用22.5 kg/hm^(2)的播种密度能够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林间作 秋眠级数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林下段木栽培紫芝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控
3
作者 徐江 黄威科 +3 位作者 肖自添 彭洋洋 何焕清 刘明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解粤北山区林下段木栽培紫芝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并形成相应防控措施建议,于2022年至2024年对粤北山区林下段木紫芝栽培基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持续调查,结合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分析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特点。发现粤北山... 为了解粤北山区林下段木栽培紫芝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并形成相应防控措施建议,于2022年至2024年对粤北山区林下段木紫芝栽培基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持续调查,结合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分析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特点。发现粤北山区的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导致林下紫芝在生长期易遭受真菌等病害和虫害。病害主要有绿色木霉菌、黏菌、其他竞争性大型真菌等,其中绿色木霉菌的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虫害则主要有白蚁、夜蛾类幼虫、蛞蝓等,其中白蚁对段木菌棒危害最大,夜蛾类幼虫主要为害幼芝和生长期子实体,且为害后的子实体易被绿色木霉菌等病原菌复合侵染。研究基本摸清了粤北山区林下段木栽培紫芝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木紫芝 药用菌 林下栽培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被斑块厚度对川西岷江冷杉林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关键生理类群的影响
4
作者 张炜 喻洪 +8 位作者 杨育林 贺维 张好 吴雨锋 吴世磊 周俗 王钰 钟灵 张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7-54,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高寒地区雪被格局,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可能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湿度强烈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生态过程,但缺乏必要关注。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分析了川西高山典型岷江冷杉(Abie...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高寒地区雪被格局,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可能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湿度强烈作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微生物驱动的土壤生态过程,但缺乏必要关注。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分析了川西高山典型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季节性冻融末期林内天然形成的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及其关键生理类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高山森林季节性冻融末期雪被厚度显著影响土壤有机层可培养细菌及其生理类群的结构和数量特征,而且不同土壤层次可培养细菌及其生理类群对雪被厚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厚型雪被下数量相对较高,反硝化细菌数量随雪被厚度增加而降低,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受雪被厚度影响较小。季节性冻融末期,高山森林有机层细菌生理类群在不同雪被斑块下总体上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嫌气纤维素分解菌。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季节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厚度 土壤有机层 可培养细菌 生理类群 高山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橡胶林下4种中药材的适生性及其主要病害鉴定
5
作者 高越新 刘琦 +4 位作者 李迎宾 刘屹湘 李健强 骆焱平 李媛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6,共12页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益智、牛大力和滇黄精4种中药材在橡胶林下的适生性、病害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原。【方法】通过林下中药材生长指标调查、存苗率统计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评估林下中药材的适生性。调查病害种类,结合潜在病原物的分... 【目的】研究阳春砂仁、益智、牛大力和滇黄精4种中药材在橡胶林下的适生性、病害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原。【方法】通过林下中药材生长指标调查、存苗率统计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评估林下中药材的适生性。调查病害种类,结合潜在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确定引起中药材地上部病害的主要病原。【结果】阳春砂仁、益智和牛大力在橡胶林下的生长适应性较强,且橡胶林下种植中药材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降低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7—11月为滇黄精、益智和阳春砂仁叶部病害的发病高峰期。滇黄精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阳春砂仁和益智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牛大力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为假白黄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pseudochroleuca);3种病原多基因联合鉴定支持率分别为92%、100%和100%。其中,暹罗炭疽菌对滇黄精的侵染、假白黄螺旋聚孢霉对牛大力的侵染为首次报道。【结论】在海南橡胶林下开展阳春砂仁、益智和牛大力种植是可行的,但应关注这些品种在林下生境中新病害的发生及流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中药材 林下种植 适生性评价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精度耕地识别模型构建--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6
作者 麦晶晶 冯琦胜 +5 位作者 王瑞泾 封森耀 金哲人 张忠雪 梁天刚 金加明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2,共14页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重要的物质基础,耕地的准确识别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构建高精度的耕地识别模型,本研究基于空间云计算平台使用Sentinel-1/2数据,构建不同特征类型组合,通过特征重...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重要的物质基础,耕地的准确识别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构建高精度的耕地识别模型,本研究基于空间云计算平台使用Sentinel-1/2数据,构建不同特征类型组合,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对耕地识别特征进行筛选,形成最优特征集合,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对甘肃省张掖市2021年度的耕地进行识别,同时对比分析了各分类器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使用植被指数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的特征类型组合能够把分类精度提升到91.32%;在研究区耕地识别中表现较好的特征有海拔(elevation)、雷达VH极化通道及归一化水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等;在张掖市耕地识别中,RF算法优势明显,总精度达90.04%,Kappa系数为0.79,基于RF模型得到的张掖市耕地面积为58.5万hm^(2),面积占比为15.4%。本研究实现了张掖市耕地的精确识别,可为该地区耕地制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识别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哨兵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尾巨桉混交林胸径-树高模型
7
作者 任一平 杨梅 +3 位作者 任世奇 朱慧 韦振道 伍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中大径材混交林的树高进行预测,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南宁桉树野外站24块尾巨桉大径材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中大径材混交林的树高进行预测,为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南宁桉树野外站24块尾巨桉大径材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形成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运用样本信息与卷积神经网络先验信息统计推断,经过训练得到各树种(组)适宜模型结构。使用基本一致的建模数据求解传统的树高方程,未参与建模样地作为验证集对比分析基于非线性模型或非线性混合效应6种经典模型和3种基于激活函数的CNN模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äslund、Curtis、Logistic、Weibull、Gomperz、Korf传统模型和L-M模型(模型Ⅰ)均方根误差(RMSE)为2.5~5.6;ReLU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型Ⅱ)的RMSE=2.304 2,R2=0.814 9;Logistic激活函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型Ⅲ)的R2=0.958 8。CNN的激活函数模型无需依赖经验模型筛选,与传统经验模型相比,基于Logistic方程的树高-胸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决定系数高且均方根误差低,拟合精度普遍更高,能更好地拟合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化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尾巨桉 混交林 树高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柚子科树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俊 李莲芳 +3 位作者 侯海雄 武程鹏 丁兵 李正银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4-682,共9页
山柚子科(Opiliaceae)在我国分布有6属6种,分别是甜菜树(Yunnanopilia longistaminea)、台湾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山柑藤(Cansjera rheedei)、山柚子(Opilia amentacea)、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和尾球木(Urobotrya la... 山柚子科(Opiliaceae)在我国分布有6属6种,分别是甜菜树(Yunnanopilia longistaminea)、台湾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山柑藤(Cansjera rheedei)、山柚子(Opilia amentacea)、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和尾球木(Urobotrya latisquama),但甜菜树的分类地位存在较大争议,有时被划分到南甜菜树属(Melientha)或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文章通过综述山柚子科树种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类研究现状,发现甜菜树的花形态特征(杂性花,两性花无柄)与台湾山柚(杂性花,两性花具花柄)和南甜菜树(单性花)存在差异;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山柚子科6属呈独立分支,结合形态特征差异,支持甜菜树独立划分为甜菜树属。通过分析山柚子科树种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发现该科树种的嫩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镁等营养成分,其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次生代谢物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护肝、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效,是一类药食两用的森林蔬菜;甜菜树与台湾山柚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甜菜树种子脱水耐性低、不耐贮藏,而台湾山柚种子则相反。我国山柚子科树种的苗木培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该科树种苗木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寄生特性有关。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山柚子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和集约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体系,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森林蔬菜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柚子科 森林蔬菜 药食两用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及土壤水养特征影响
9
作者 王亚飞 刘洋 +4 位作者 王凯 丁晓菲 续可心 贾黎明 席本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7,共13页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设置3种灌水处理(W20、W33、W45)和4种施氮水平(N0、NL、NM、NH),研究第5个生长季内(4—10月)各水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土壤体积含水率(SVWC)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生长季末林木生长、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1)培育末期,经过4年滴灌水氮耦合培育,不同水氮条件下林木生长、林地蓄积和林地生产力无显著差异。2)滴灌水氮耦合并未改变整个生长季LAI的变化趋势,受风灾(6月1日发生)影响,LAI总体呈双峰状,分别在5月30日和7月15日前后达到峰值。3)春季(5月)W20处理主要增加根区土壤表层(0~50 cm)水分,W33和W45处理则主要增加100~180 cm深度土壤水分;夏季(7月)灌溉能够增加0~18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且W20处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优于W33和W45处理;秋季(10月)停灌后,在W20和W33处理下深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而秋季的表层土壤相比春、夏季变得更为干燥。4)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浅土层(0~40 cm土层),浅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水氮耦合的响应弱于有效磷,其中灌溉对有效磷的积累作用大于施肥;且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W20和W33灌溉下),施氮量的增加将抑制土壤磷含量的积累。5)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林木胸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调控土壤磷含量,进而影响林木生长。【结论】连续4年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林木生长及林地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灌水较多的水平下(W20和W33),高水平施氮(NM和NH)可能降低土壤有效磷积累,抑制林木生长。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生态安全,在相近立地条件下,短轮伐期毛白杨纸浆材培育第5年停止施肥,保持充分灌溉(土壤水势-20 kPa时灌溉),土壤水分和养分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地力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纸浆材培育末期 林木生长 土壤水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林下药用植物种植技术
10
作者 王一珈 李思源 +4 位作者 臧健 高英旭 耿丽娟 李胤之 郭志富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6-88,共3页
林下药用植物种植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栽培模式,可以极大提升林地利用率。辽东山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大面积的药用植物种植区域和丰富的资源储备。通过总结辽东山区主要林下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要... 林下药用植物种植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栽培模式,可以极大提升林地利用率。辽东山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大面积的药用植物种植区域和丰富的资源储备。通过总结辽东山区主要林下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要点,为辽东山区林下药用植物规范化和规模化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药用植物 林下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山杏林下仿野生栽培兴安升麻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怡然 刘燕莎 +3 位作者 田建芬 张智婷 赵海超 李晓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26-29,48,共5页
为研究冀西北地区山杏林下仿野生栽培兴安升麻叶片的光合特性,以林下移栽2年和5年的兴安升麻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叶位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结果表明:山杏林下光... 为研究冀西北地区山杏林下仿野生栽培兴安升麻叶片的光合特性,以林下移栽2年和5年的兴安升麻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叶位的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结果表明:山杏林下光照强度随兴安升麻叶位高的下降呈指数下降趋势;山杏林下移栽2年兴安升麻新生叶P_(n)、T_(r)、G_(s)、C_(i)均显著高于原生叶;移栽5年兴安升麻叶片P_(n)、T_(r)、G_(s)均在第2位叶达到最大值,C_(i)在第5位叶达到最大值。由此表明,兴安升麻是耐阴植物,适宜在冀西北地区山杏林下仿野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升麻 林下仿野生栽培 光合特性 光照强度 冀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北杉木与桉树萌芽林混交培育技术
12
作者 蔡维就 陈伟军 +5 位作者 梁榕侣 何应创 梁树江 钱猛初 杨晓慧 伍观娣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当前,广东省正在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着眼于开展林分优化提升、营造多树种针阔混交林等工作。该文通过在粤西北地区探索利用桉树萌芽林,补植套种杉木良种,营造杉木与桉萌混交林,并总结其混交林培育技术... 当前,广东省正在加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着眼于开展林分优化提升、营造多树种针阔混交林等工作。该文通过在粤西北地区探索利用桉树萌芽林,补植套种杉木良种,营造杉木与桉萌混交林,并总结其混交林培育技术,以期为杉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桉树萌芽林 混交林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茸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晓 于丽萍 +2 位作者 高正茂 李荔梅 苏永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3-4,共2页
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同时兼具保健功能,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菌。赤松茸林下种植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从赤松茸的特点、林下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 赤松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同时兼具保健功能,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菌。赤松茸林下种植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文从赤松茸的特点、林下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其林下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茸 林下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幼林间作桂皮紫萁栽培技术
14
作者 于明乾 郑焕春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31-32,共2页
为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森林食物,利用红松幼林生长期间的林地资源间作桂皮紫萁。介绍了红松幼林间作桂皮紫萁的产地环境、种植技术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规范红松幼林间作桂皮紫萁栽培技术规程,促进红松的正常... 为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森林食物,利用红松幼林生长期间的林地资源间作桂皮紫萁。介绍了红松幼林间作桂皮紫萁的产地环境、种植技术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规范红松幼林间作桂皮紫萁栽培技术规程,促进红松的正常生长及保证桂皮紫萁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幼林 桂皮紫萁 间作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桃江县为例
15
作者 詹艳红 罗萍 +5 位作者 刘迪钦 刘小山 周慧 姜鹏 张宏 刘义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5-89,111,共6页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毛竹笋用林丰产培育关键技术措施和应对问题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湖南省毛竹笋用林经营质量,实现竹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丰产培育技术 竹产业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天-地-谱”耕地套种林木的离散图斑核查路径最优化规划算法
16
作者 施贵刚 杜晓雪 +3 位作者 潘彦希 邹涛 高阳 刘航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27,136,共6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空-天-地-谱”技术的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智能研判中的关键问题,即离散图斑核查路径的最优化规划算法。在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及GIS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智能路径规划方法,并分析了其...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空-天-地-谱”技术的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智能研判中的关键问题,即离散图斑核查路径的最优化规划算法。在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及GIS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智能路径规划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该方法旨在提高耕地套种林木现状核查的效率与准确性,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套种林木 离散图斑 蚁群算法 DIJKSTRA算法 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质量提升的培育路径与策略分析
17
作者 兰晓天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围绕森林质量提升目标,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森林资源结构、林分密度、物种配置与经营方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区分类经营为基础的区域立地因子评估方法,构建目标树种配置与混交林营造的培育模型,强调优良种苗选育、密度... 围绕森林质量提升目标,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森林资源结构、林分密度、物种配置与经营方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区分类经营为基础的区域立地因子评估方法,构建目标树种配置与混交林营造的培育模型,强调优良种苗选育、密度调控与中幼林抚育的同步推进路径。同时,引入数字化监测与智慧营林系统,实现林分状态动态评估与管理决策支持。通过制度激励、财政投入、合作机制等措施,推动技术策略的落地执行。文末归纳了典型实践路径,并提出未来体制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森林质量 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现有林改培模式的选择探讨——以岳西县为例
18
作者 汪为民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7-61,共5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减少进口依赖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培育优质林木,可显著增强林分碳汇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本文针对岳西县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储备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减少进口依赖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培育优质林木,可显著增强林分碳汇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本文针对岳西县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10种现有林改培模式,并介绍了相关技术要求,以期为安徽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现有林改培 改培模式 目标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研究
19
作者 程智宏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50-52,共3页
森林经营分类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培育中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管理与肥力提升、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抚育与间伐,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 森林经营分类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培育中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管理与肥力提升、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抚育与间伐,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森林培育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李春晓 于丽萍 +1 位作者 高正茂 李荔梅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12-13,共2页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药效成分高、质量优的中药材需求量持续增加,多花黄精的高值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与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的深入合作,云南省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总结出一套高效可行的多花黄精栽培林下技术。该文从多花黄精...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药效成分高、质量优的中药材需求量持续增加,多花黄精的高值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与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的深入合作,云南省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总结出一套高效可行的多花黄精栽培林下技术。该文从多花黄精的特性着手,分析了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多花黄精的存活率与生长速度,确保药材高效生产和持续性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林下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