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8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腌制对速冻预调理牦牛酸醡肉片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卢雪松 彭毅秦 +4 位作者 李杨 丁捷 肖猛 刘强 王岚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I0005,共6页
以11个理化指标为品质指标,采用权重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再以超声波的温度、时间和功率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适用于火锅刷煮的速冻牦牛酸醡肉片的腌制工艺。同时,以未腌制和传统工艺腌制的牦牛酸榨肉片为对照,结合电子鼻、电子舌与GC... 以11个理化指标为品质指标,采用权重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再以超声波的温度、时间和功率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适用于火锅刷煮的速冻牦牛酸醡肉片的腌制工艺。同时,以未腌制和传统工艺腌制的牦牛酸榨肉片为对照,结合电子鼻、电子舌与GC-IMS技术,分析其速冻前后风味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腌制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400 W。经超声波辅助腌制的牦牛酸醡肉片,速冻前后色泽、质构、气味和滋味的差异不大,超声冷冻后风味物质种类和浓度均有所增加,说明超声辅助腌制能带来较好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 牦牛酸醡肉 速冻 腌制工艺 风味特征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tb基因的牦牛肉种来源鉴定与应用
2
作者 何建文 党鹏举 +1 位作者 金丽娜 韩建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建立牦牛、黄牛和水牛肉在基因水平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用于牦牛肉及制品的肉种来源鉴别研究。以牦牛、黄牛、水牛肉为研究对象,选用Cytb基因的一段保守区域对牦牛、黄牛和水牛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检测分析,发现3个特异性酶切... 为建立牦牛、黄牛和水牛肉在基因水平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用于牦牛肉及制品的肉种来源鉴别研究。以牦牛、黄牛、水牛肉为研究对象,选用Cytb基因的一段保守区域对牦牛、黄牛和水牛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检测分析,发现3个特异性酶切位点可用于牦牛肉及制品的肉种来源的鉴别。运用该方法对不同品牌的牦牛肉产品进行检测,再通过测序验证酶切结果的正确性及其黄牛肉、水牛肉假冒牦牛肉制品的参杂程度。结果显示,3个特异性酶切位点可用于混合牛肉产品的鉴别,牦牛肉制品的掺假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PCR-RFLP CYTB基因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桑牦牛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分析
3
作者 何文斌 平措占堆 +10 位作者 张强 尼玛加措 王洪壮 余道宁 张梦帆 王彤 冯芬 喇永富 马晓明 洛桑顿珠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挖掘桑桑牦牛的遗传资源,选择成年桑桑牦牛10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并与文献中已报道的肃南牦牛、雪多牦牛、金川牦牛、甘南牦牛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桑桑牦牛公牛的胴体重为129.12kg,母牛为92.00kg;桑... 为挖掘桑桑牦牛的遗传资源,选择成年桑桑牦牛10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分析,并与文献中已报道的肃南牦牛、雪多牦牛、金川牦牛、甘南牦牛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桑桑牦牛公牛的胴体重为129.12kg,母牛为92.00kg;桑桑牦牛公牛的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分别比母牛高29.89%、40.35%、9.41%、11.24%、4.17%、40.05%。相比于其他牦牛肉,桑桑牦牛的肉色总体表现为亮度偏低,红度偏高,黄度偏高,肉质较韧。桑桑牦牛公、母牛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AA/TAA)分别为0.39和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分别为0.64和0.61,符合FAO/WHO评定的理想蛋白质模式。桑桑牦牛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为0.16,低于WHO推荐值,表明桑桑牦牛肉的脂肪酸含量不均衡。综上,桑桑牦牛产肉性能优良,肉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桑牦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TMEM18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4
作者 张明昊 王佟 +5 位作者 包鹏甲 黄纯 于沁冉 邓婧瑛 褚敏 阎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为研究家牦牛TMEM182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家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TMEM182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测定了该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脂肪、肌肉以及睾丸中的表达... 为研究家牦牛TMEM182基因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试验以家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克隆TMEM182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测定了该基因在牦牛心、肝、脾、肺、肾、脂肪、肌肉以及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牦牛TMEM182基因CDS区序列长69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发现,家牦牛与野牦牛的同源性最高,为99.7%,与猕猴的同源性最低,为85.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家牦牛TMEM182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48,为轻微酸性跨膜的疏水蛋白,主要分布于内质网中;同时,该蛋白存在12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和4个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与TM6SF1、MCTP2、TSPAN33和CDH15等蛋白存在主要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MEM182基因在家牦牛被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睾丸、肌肉和脂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牦牛 TMEM182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乳杆菌发酵牦牛乳工艺优化及其对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伍杨 唐善虎 +1 位作者 李思宁 李巧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文章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获得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与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剂(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Y)共发酵制备发酵牦牛乳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气质联用(G... 文章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获得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与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剂(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Y)共发酵制备发酵牦牛乳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法评价最佳工艺制备的发酵乳第1、7、14、21、28 d挥发性气味物质变化规律和主成分。结果表明,Lh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3.5 h和发酵温度为42℃时发酵乳效果最好。共鉴定出162种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0种,酮类19种,醛类15种,醇类36种,芳香杂环类11种,酯类31种,烃类40种。添加瑞士乳杆菌能显著丰富牦牛乳风味成分,使得发酵牦牛乳醇香与乳香之间搭配更加适度和适合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瑞士乳杆菌 牦牛乳 挥发性气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和幼龄雪多牦牛肉品质特性研究
6
作者 刘威 拜彬强 +4 位作者 吕佳颖 杨英魁 柴沙驼 刘书杰 郝力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研究成年和幼龄雪多牦牛肉品质差异。方法选择健康的成年和幼龄阉割雪多牦牛,对其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食用肉品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成年雪多牦牛肉水分含量为72.89%,低于幼龄雪多牦牛肉... 目的研究成年和幼龄雪多牦牛肉品质差异。方法选择健康的成年和幼龄阉割雪多牦牛,对其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食用肉品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成年雪多牦牛肉水分含量为72.89%,低于幼龄雪多牦牛肉;成年雪多牦牛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幼龄雪多牦牛肉高4.99%、86.67%、38.54%,因此成年雪多牦牛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幼龄雪多牦牛肉食用肉品质极佳,色泽、口感、嫩度等都优于成年雪多牦牛肉。成年和幼龄雪多牦牛肉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幼龄雪多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为5.95%和14.00%,均显著高于成年雪多牦牛肉,但成年雪多牦牛肉味更鲜美。幼龄雪多牦牛肉的脂肪酸构成略优于成年雪多牦牛肉。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和含量上,幼龄雪多牦牛肉的维生素A显著高于成年雪多牦牛肉。成年雪多牦牛肉的碘含量显著高于幼龄雪多牦牛肉。结论幼龄雪多牦牛肉的脂肪酸和氨基酸构成更加合理健康,色泽、口感和嫩度更好,因此幼龄雪多牦牛肉品质比成年雪多牦牛肉好。幼龄雪多牦牛生长周期短,能够在有限的牧草资源下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可以提高牦牛肉的市场竞争力,对牧区的牦牛养殖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多牦牛 年龄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育肥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小勇 陈育忠 +9 位作者 党智 张贵男 杨银芳 王润丽 牟艳 庞生久 何克磊 王琴韦 南青卓玛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牦牛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高原反刍动物,其肉绿色无污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消费潜力大。本文主要从牦牛的品种和遗传改良、年龄、性别、饲养方式及营养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综述了影响牦牛育肥的关键因素,旨在为... 牦牛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高原反刍动物,其肉绿色无污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消费潜力大。本文主要从牦牛的品种和遗传改良、年龄、性别、饲养方式及营养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综述了影响牦牛育肥的关键因素,旨在为牦牛养殖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育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靳生伟 韩银仓 +4 位作者 孙永刚 丁维芹 刘亚倩 祁增源 周建强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育肥组和放牧组牦牛各3头,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经过6个月冷季不同饲养方式饲养,育肥组牦牛体重、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肉重、骨重、蹄重、皮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心重、肺重和皮占体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头重、胴体产肉率、肝重、脾重和肾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牦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高于育肥组(P<0.05)。育肥组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的钙(Ca)、磷(P)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冷季低海拔异地舍饲育肥能够提升牦牛的生长性能、营养代谢,优化血清生化指标,增加了牦牛的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异地育肥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北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5′-UTR遗传进化分析
9
作者 林伟山 马豆豆 +6 位作者 雷萌桐 魏斌 李国才 王光华 王戈平 简莹娜 李秀萍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R保守区域,建立特异性检测牦牛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以该方法对青海海北地区牦牛养殖场BVD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选取4份BVDV阳性样品,对BVDV 5′-UTR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NCBI中不同亚型BVDV以及同属病毒毒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BVDV 5′-UTR区域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基于BVDV 5′-UTR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7,标准品浓度为2.69×10^(2)~2.69×10^(9)拷贝/μ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限为2.69×10^(2)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1.7%,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县、祁连县、海晏县和湟源县的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率分别为45.00%、36.00%、30.77%和29.00%。BVDV 5′-UTR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株牦牛源BVDV与伊朗、美国的BVDV-1a亚型毒株聚集在同一个独立分支,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6%~99.7%。【结论】本研究明确了BVDV-1a型是导致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该地区牦牛养殖场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当地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该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有机棉/牦牛绒灯芯绒染整工艺探讨
10
作者 李明 刘建伟 +3 位作者 胡立朝 王立军 杨现华 王旭川 《染整技术》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开发绿色高品质灯芯绒面料,以大麻纤维、有机棉以及牦牛绒为原料制备大麻/有机棉/牦牛绒灯芯绒面料,优化了前处理与染色工艺,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白度、毛效、染色牢度以及上染率。结果表明:随着练白剂用量的增加,织物力学性能下... 为了开发绿色高品质灯芯绒面料,以大麻纤维、有机棉以及牦牛绒为原料制备大麻/有机棉/牦牛绒灯芯绒面料,优化了前处理与染色工艺,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白度、毛效、染色牢度以及上染率。结果表明:随着练白剂用量的增加,织物力学性能下降,白度和毛效增加;当纯碱用量为20g/L、染色温度为80℃时,织物上染率为83.2%;皂洗pH为10时,织物色牢度相对较好,棉沾色牢度可达3级,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2级;降低牦牛绒含量可以提高织物的棉沾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芯绒 大麻 有机棉 牦牛绒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补饲对围产期牦牛酮体指标、生殖激素、泌乳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周于凯 何晓蝶 +5 位作者 李晨蕊 周凯欣 陈梅 张寿 洪金 高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研究高糖补饲对围产期牦牛酮体指标、生殖激素、泌乳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16头健康、体况相近的围产期牦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高糖;预试期7 d,正试期从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8 ... 为研究高糖补饲对围产期牦牛酮体指标、生殖激素、泌乳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16头健康、体况相近的围产期牦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高糖;预试期7 d,正试期从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8 d结束;分别采集产前第21天、产前第14天、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产后14天和产后第21天每头牦牛血清样品,测定两组牦牛酮体指标、生殖激素含量、泌乳因子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牦牛血清β-羟丁酸(BHBA)在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分别极显著降低61.5%、56.4%(P<0.01);游离脂肪酸(NEFA)在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分别极显著降低39.0%、59.5%、55.0%(P<0.01);葡萄糖(GLU)在分娩当天极显著提高23.0%(P<0.01),在产前第7天和产后第7天分别显著提高14.5%、17.1%(P<0.05);钙在产后第7天显著提高17.4%(P<0.05);磷在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分别极显著提高121.1%、58.5%(P<0.01);促卵泡激素(FSH)在产前第14天和产前第7天分别极显著降低31.2%、28.9%(P<0.01);促黄体生成素(LH)在产后第7天显著降低11.4%(P<0.05);雌二醇(E2)在产前第21天显著降低5.2%(P<0.05);生长激素(GH)在产前第7天至产后第21天分别极显著提高23.8%、48.7%、224.4%、134.4%、115.8%(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产前第7天、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分别极显著提高9.0%、12.0%、13.9%(P<0.01),在产前第14天和产后第14天分别显著提高4.8%、4.9%(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产前第7天极显著提高13.2%(P<0.01),在分娩当天至产后第21天分别极显著降低9.4%、22.4%、10.6%、14.9%(P<0.01);白细胞介素6(IL-6)在产前第14天极显著提高4.6%(P<0.01),产前第7天至产后第7天分别极显著降低7.8%、9.1%、10.8%(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产前第14天至产后第14天分别极显著降低6.3%、15.0%、11.9%、7.8%、7.0%(P<0.01)。综上所述,对围产期牦牛进行高糖补饲,能够降低酮体水平,提高泌乳性能,减少炎症反应,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补饲 围产期牦牛 酮病 生殖 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枸杞酸奶发酵工艺优化及冻融处理次数对其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范宇迪 罗毅皓 孙万成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牦牛乳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反复冻融现象,会降低酸奶品质。该研究以冻存的牦牛乳、红枸杞为原料制备牦牛枸杞酸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探索冻融循环2、4、6、8、10次对牦牛乳粒度、乳蛋白二级结构和酸奶理化指标的影响。... 牦牛乳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反复冻融现象,会降低酸奶品质。该研究以冻存的牦牛乳、红枸杞为原料制备牦牛枸杞酸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探索冻融循环2、4、6、8、10次对牦牛乳粒度、乳蛋白二级结构和酸奶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枸杞酸奶最优发酵工艺为红枸杞浆7%,白砂糖8%,发酵剂0.3%,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9 h。在此优化条件下,酸奶感官评分为(85.14±1.86)分,表观黏度为(5.14±0.17)Pa·s,乳酸菌数为(5.13±0.32)×10^(9)CFU/g。随着冻融处理次数的增加牦牛乳粒度降低,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酸奶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降低,内部三维空间结构坍塌,乳酸菌数减少,且在牦牛乳冻融6次之后酸奶持水力和酸度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牦牛乳冻融次数应控制为不超过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枸杞酸奶 发酵工艺优化 冻融处理次数 流变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3
作者 刘东花 罗兰 吴晓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为探讨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岁左右、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12头育成期安犏公牛,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放牧组(FM组)采用纯放牧方式饲养,补饲组(BS组)则采用放牧+补饲方式饲养,试验期1... 为探讨补饲对育成期安犏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岁左右、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12头育成期安犏公牛,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放牧组(FM组)采用纯放牧方式饲养,补饲组(BS组)则采用放牧+补饲方式饲养,试验期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90 d。结果表明:BS组安犏牛的终末体重、总增重和日增重分别为174.36、37.37和0.42 kg,均极显著高于FM组(P<0.01)。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12个样本共有5987个扩增子序列变体(ASV)。α多样性分析表明,BS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FM组(P<0.05)。在门水平上,补饲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P<0.05)。在优势菌属中,BS组中的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和琥珀酸弧菌科_UCG-002(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FM组(P<0.01)。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和拟杆菌目RF16菌群(Bacteroidales_RF16_group)在BS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FM组(P<0.05),Muribaculaceae和产粪甾醇真杆菌属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在BS组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与纯放牧方式相比,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可显著提高安犏牛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 安犏牛 生长性能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多牦牛肉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研究
14
作者 拉毛才让 纪庆慧 +1 位作者 陈潮 郭宪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挖掘玛多牦牛遗传资源,加强其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选取6头成年玛多牦牛进行屠宰,测定牛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与文献报道的成年甘南牦牛、麦洼牦牛、环湖牦牛、大通牦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多牦牛肉的粗蛋白含量... 为挖掘玛多牦牛遗传资源,加强其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选取6头成年玛多牦牛进行屠宰,测定牛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与文献报道的成年甘南牦牛、麦洼牦牛、环湖牦牛、大通牦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多牦牛肉的粗蛋白含量为20.77 g/100 g,比甘南牦牛、麦洼牦牛和环湖牦牛分别低4.37%、10.90%和11.05%;粗脂肪含量为0.40 g/100 g,比甘南牦牛、麦洼牦牛和环湖牦牛分别低60.78%、61.90%和88.06%;胆固醇含量为48.27 mg/100 g,比《中国食物成分表》中规定的牛肉胆固醇参考标准值低16.78%。钾元素含量(3683.33 mg/kg)远远高于参考标准值(370 mg/kg);钠元素含量比参考标准值高24.29%;硒元素约为参考标准值的2倍;钙和铁元素含量未达到牛肉的标准参考值。氨基酸总量为17.52 g/100 g,比甘南牦牛、麦洼牦牛、环湖牦牛、高原牦牛分别低12.36%、28.23%、19.93%、24.35%;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为40.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67.50%,达到了FAO和WHO的推荐标准。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63.28%,比标准参考值(53.4%)低31.3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约为标准参考值的5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高于甘南牦牛和大通牦牛。玛多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9种酯、7种醇、6种醛、5种烃、5种酮和8种其他挥发性化合物;玛多牦牛肉风味物质主体为酯类、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7.01%。综上,玛多牦牛肉的常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符合当下健康饮食的导向,今后在玛多牦牛品种选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牦牛肉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酒糟对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及饲养经济效益的影响
15
作者 林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酒糟对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及饲养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48头体况良好、体重(245.78±12.65)kg的牦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饲料,3个试验组在等能等氮条件下分别添...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酒糟对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及饲养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48头体况良好、体重(245.78±12.65)kg的牦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饲料,3个试验组在等能等氮条件下分别添加3%、6%、9%酒糟,试验为期12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3%酒糟组、6%酒糟组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3%酒糟组、6%酒糟组牦牛干物质、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酒糟组、6%酒糟组、9%酒糟组牦牛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日粮中酒糟添加水平的提高,日粮总成本逐渐降低,且牦牛总增重、增重效益和饲养经济效益先上升后下降。其中,6%酒糟组牦牛饲养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1059.47元/头。由此可见,日粮添加9%酒糟降低了牦牛生长性能、饲养经济效益,添加3%~6%酒糟时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较好。从饲养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牦牛日粮中酒糟适宜添加量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牦牛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饲养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地区传统牦牛酸奶品质差异及菌群结构分析
16
作者 任海佳 吴海玥 +3 位作者 胡蓉 闫忠心 胡博 郭娅慧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6-20,51,共6页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地区牦牛酸奶品质的差异和菌群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青海省果洛(G)、玉树(Y)、海北(B)和海南(N)4个地区的24份酸奶样品进行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牦牛酸奶品质存在差异,果洛(G)和海南(N)地区牦牛酸奶样品的pH和酸度普遍较好,玉树(Y)地区样品的黏度和持水性较高,果洛(G)地区6份样品持水性均达40%以上,海北(B)地区只有B5、B6样品的pH和酸度较好;通过16sRNA测序技术,4个地区牦牛酸奶鉴定出22个门和27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G地区的优势菌属,而Y、N和B地区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实现传统发酵乳制品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为更好地调控牦牛乳发酵产品的品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有效提高青海牦牛乳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酸奶 理化特性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的牦牛部位肉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17
作者 张婧年 李升升 +1 位作者 马纪兵 刘成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70,共13页
为明确牦牛部位肉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牦牛20个部位肉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并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法等分析牦牛部位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GC-IMS在牦牛的20... 为明确牦牛部位肉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牦牛20个部位肉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并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法等分析牦牛部位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GC-IMS在牦牛的20个部位肉中共检测出43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醇类7种;醛类6种;酮类6种;酯类8种;酸类3种;烯类2种;杂环类11种。通过绘制指纹图谱,得到了牦牛不同部位肉中的特征峰区域,其中2-乙基呋喃、2-甲基吡嗪、丙酸、反式-2-戊烯醛、4-羟基-4-甲基-2-戊酮、2-甲基丙烯醛和乙二醇单乙醚在牦牛肉20个部位中均为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个部位聚为两大类;由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出1-戊烯、2-乙基呋喃等12种标志性化合物,由牦牛肉相对气味活度值含量可知3-甲基丁醛、2-甲基丙酸乙酯以及1-戊烯-3-酮,这三种物质的ROAV值大于1,表明这三种物质是影响牦牛部位肉风味差异的关键物质。研究结果为牦牛部位肉品质评价和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不同部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特征风味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精料补充料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8
作者 袁金泉 张潇戈 +4 位作者 别欣亚 周亚楠 杨得玉 冯宇哲 崔占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6,7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并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并补充两种主要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期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头泌乳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高蛋白组(H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6%的精料补充料,中蛋白组(M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05%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23%过瘤胃赖氨酸和0.03%过瘤胃蛋氨酸,低蛋白组(LP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57%的精料补充料并额外添加0.46%过瘤胃赖氨酸和0.07%过瘤胃蛋氨酸。预试期8 d,正式试验40 d。结果表明,(1)瘤胃发酵参数中,三组之间乙酸和丙酸具有显著差异的趋势(0.05≤P<0.1);(2)低蛋白精料补充料不影响三组之间的优势菌门,HP组的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丰度显著高于MP组和LP组(P<0.05),HP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P和LP组(P<0.05)。综上得出,降低泌乳期牦牛精料补充料的粗蛋白水平并补充相应的过瘤胃氨基酸在不改变瘤胃中优势菌群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降低脱硫菌门的丰度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有助于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牦牛 低蛋白质精料补充料 放牧加补饲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酥油微囊粉理化性质和结构表征
19
作者 王茜 罗毅皓 孙万成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解决牦牛酥油不易贮藏和运输不便的问题,本研究以麦芽糊精与酪蛋白酸钠作为壁材、分子蒸馏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瓜尔豆胶为稳定剂包埋牦牛酥油,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牦牛酥油微囊粉,对比两者的基本理化性质(水分含量、... 为解决牦牛酥油不易贮藏和运输不便的问题,本研究以麦芽糊精与酪蛋白酸钠作为壁材、分子蒸馏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瓜尔豆胶为稳定剂包埋牦牛酥油,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牦牛酥油微囊粉,对比两者的基本理化性质(水分含量、溶解度、流变性、表面油含量、包埋率、得率)、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微囊粉均为奶白色、无杂质、气味清香,具有较好的包埋率((90.17±1.07)%和(92.12±0.32)%);真空冷冻干燥微囊粉得率((98.42±0.38)%)远高于喷雾干燥微囊粉((25.77±1.34)%),而颗粒平均粒径(D_([4,3])=16.695μm)小于喷雾干燥微囊粉(D_([4,3])=24.945μm)。喷雾干燥微囊粉溶解性、流动性优于真空冷冻干燥微囊粉;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微囊粉表面光滑,呈圆球形,真空冷冻干燥微囊粉呈不规则形状;喷雾干燥微囊粉热稳定性更好,结合经济效益可知,喷雾干燥微囊粉更具工业化生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酥油 微囊粉 真空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与风险评估
20
作者 云丹卓玛 蔺辉星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西藏牦牛肉制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然而,其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存在的致病菌污染风险不容忽视。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危害,并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牦牛肉制品中的致病菌现状,... 西藏牦牛肉制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然而,其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存在的致病菌污染风险不容忽视。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危害,并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牦牛肉制品中的致病菌现状,介绍了牦牛肉制品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及评估模型,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及改善建议,以期助力高原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牦牛肉制品 致病菌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