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ssel-inspired PTW@PDA composites for developing high-energy gun propellants with reduced erosion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strength 被引量:1
1
作者 Xijin Wang Zhitao Liu +3 位作者 Pengfei Sun Feiyun Chen Bin Xu Xin L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75-690,共16页
The severe erosion and inadequate mechanical strength are prominent challenges for high-energy gun propellants.To address it,novel PTW@PDA composites was prepared by polydopamine(PDA)-modifying onto potassium titanate... The severe erosion and inadequate mechanical strength are prominent challenges for high-energy gun propellants.To address it,novel PTW@PDA composites was prepared by polydopamine(PDA)-modifying onto 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PTW,K_(2)Ti_(6)O_(13)),and after was incorporated into gun propellant as erosion-reducing and mechanical-reinforcing fillers.The interfacial characterizat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prepared PTW@PDA composites exhibits an enhanced surface compatible with propellant matrix,thereby facilitating their dispersion into propellants more effectively than raw PTW materials.Compared to original propellants,PTW@PDA-modified propella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 less erosion,with a Ti-Kbased protective coating being detected on the eroded steel.And 0.5 wt%and 1.0 wt%addition of PTW@PD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mpact,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propellants.Despite the inevitably reduction in relative force,PTW@PDA slightly increase propellant burning rate while exerting little adverse impact on propellant dynamic activity.This strategy can provid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develop high-energy gun propellant with less erosion and more mechanical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energy gun propellant 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s Polydopamine modification Erosion inhibitors Mechanical reinforcing fill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ceramic reinforced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for anti-ballist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S.W.Maseko A.P.I.Popoola O.S.I.Fayom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08-411,共4页
Titanium has found extensive use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ttractive physical,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itanium has relatively low hardness for use as an armour material... Titanium has found extensive use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ttractive physical,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itanium has relatively low hardness for use as an armour material. ZrB2 was incorporated to the Ti matrix to form a Ti-based binary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disperse the ceramic particulates throughout the matrix material then consolidated through spark plasma sintering. The composites were densified at1300 ℃, pressure of 50 MPa, and holding time of 5 mi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analysis of the sintered composit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EM and XRD, while the hardness was determined using Vickers' microhardness tester. The SEM and XRD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TiB whiskers which renowned with the improving the hardness of titanium. The hardness of the composite with 10 wt% ZrB_2 showed the highest hardness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for the 5 and 15 wt% ZrB_2 composites which was 495 and 571 Hv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TIB whiskerS Hardness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魏风军 杨雪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目的植物纤维在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提升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2种可降解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中的优势与潜力。方法综述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 目的植物纤维在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提升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2种可降解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中的优势与潜力。方法综述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应用性能和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合理的纤维选择和表面改性技术,可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复合材料,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结论未来,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应针对抗菌抗氧化、水气阻隔、阻燃抑燃等领域展开系列研究,制备集高强度、耐水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可降解复合材料,以推动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增强改性 可降解材料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型浆体力学性能及其注浆加固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姚囝 竺愿成 +3 位作者 叶义成 吕垒 林坤峰 谈博海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6,共23页
针对普通型浆体易干缩影响加固效果且仅对被支护岩体提供黏结作用的缺陷,提出了膨胀型浆体“先挤后黏”的注浆加固思路。系统开展了膨胀型浆体性能、膨胀型浆体—岩体力学特性和膨胀型浆体应用试验3个部分研究。首先,介绍了膨胀型浆体... 针对普通型浆体易干缩影响加固效果且仅对被支护岩体提供黏结作用的缺陷,提出了膨胀型浆体“先挤后黏”的注浆加固思路。系统开展了膨胀型浆体性能、膨胀型浆体—岩体力学特性和膨胀型浆体应用试验3个部分研究。首先,介绍了膨胀型浆体体积膨胀率、膨胀应力发育特征及其膨胀机理,分析了不同约束条件、约束应力对其膨胀及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膨胀型浆体力学强度提升和凝结时间调控方法。然后,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研究了浆—岩复合岩体强度模型和剪切力学机制。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探索了膨胀型浆体在急倾斜层状岩体巷道顶板注浆加固和砂浆注浆锚杆支护方面的应用效果,揭示了其注浆加固力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膨胀型浆体具有较好的体积膨胀率和膨胀应力,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最大体积膨胀率分别为36.96%、20.22%及3.89%,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2.53、8.82、13.55 MPa。浆体膨胀发育所受的约束条件越多,体积膨胀率越小,强度越高。②膨胀型浆体和普通型浆体裂隙注浆加固下的浆—岩复合岩体剪切强度分别为2.95 MPa和2.26 MPa,膨胀型浆体裂隙注浆加固的浆—岩复合岩体试样剪切强度提高了30.53%。③采用膨胀型浆体注浆加固的急倾斜层状岩体巷道顶板的最终位移量低于普通型浆体注浆时。膨胀型浆体注浆时,顶板两侧应力较大,且顶板应力整体上显著大于普通型浆体注浆后的顶板应力。④添加一定量膨胀型浆体后砂浆能对锚杆产生2.03~8.26 MPa的径向膨胀应力,较普通砂浆锚杆极限抗拔力最大提升了59.8%,具有更好的锚固效果。以上研究表明,膨胀型浆体具有较好的体积膨胀效果,在有限空间内虽然体积膨胀受限但浆体能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能有效提高被支护岩体的整体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在含断层采场顶板和注浆锚杆支护中都具有较好的试验效果。本研究可为地下岩土工程注浆加固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借鉴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加固 膨胀型浆体 力学性能 膨胀性能 浆—岩复合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道远 袁金秀 +1 位作者 武薇 闫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桥梁隧道、海上建筑和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和抑裂效果及作用机理,对于FRC的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FRC的组成及特点,综述...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桥梁隧道、海上建筑和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和抑裂效果及作用机理,对于FRC的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FRC的组成及特点,综述了FRC在抗压、抗拉等静态力学性能,以及抗冲击、抗侵彻等动态力学性能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水泥基复合材料 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材料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小翠 崔煜崑 +1 位作者 郑源 米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5,共8页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构设计,探究复合材料中不同铺层角度对水车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得出最佳铺层方案,并将复合材料叶片的结构分析结果与实体结构叶片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环氧E玻璃纤维材料并采用铺层角度θ为15°的铺层方案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改善最显著;在相同工况下相比于实体钢叶片,复合材料叶片的最大变形量比结构钢叶片减少了53.4%,有效缓解了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复合材料叶片的质量也大幅减轻,达到了80.7%的减重效果,为微水头水车叶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水头水车 叶片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 铺层角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P修复腐蚀与脱节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头力学行为
7
作者 方宏远 初佳军 +3 位作者 李斌 张富鑫 王念念 杜雪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4-850,共17页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节长度对接头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内衬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双线性牵引-分离响应的黏结单元,建立了复合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CIPP内衬von Mises应力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推导了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失效过程分为线性增长、屈服强化、波动下降和稳定下降4个阶段,达到屈服荷载后接头顶部和底部内壁率先开裂.内衬壁厚从4 mm增至16 mm时,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31.8%和80.3%.顶部腐蚀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时,腐蚀宽度扩大对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影响可以忽略,极限荷载与腐蚀宽度呈正相关;顶部腐蚀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时,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骤降.脱节长度小于10 cm时,CIPP可有效恢复原RCP接头的极限荷载;脱节长度大于10 cm时,修复效果减弱.内衬应变发展呈线性缓慢增长和非线性快速增长两个阶段.内衬壁厚与腐蚀宽度越大,内衬越稳定;顶部腐蚀深度与脱节长度越大,内衬越易屈服.推导的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固化法 钢筋混凝土管道 腐蚀 脱节 复合结构 三边加载试验 接头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构件短柱轴压力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路博 崔燕 +2 位作者 方勇 王玉银 李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改善空心钢筋混凝土柱(HRC)的使用与受力性能,提出一种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CFDCST)构件。本文共进行了4个大尺寸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短柱与2个空心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关键试验参数为试件类型与波纹钢管类型。分析构件的破坏模式... 为改善空心钢筋混凝土柱(HRC)的使用与受力性能,提出一种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CFDCST)构件。本文共进行了4个大尺寸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短柱与2个空心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关键试验参数为试件类型与波纹钢管类型。分析构件的破坏模式,对比不同参数下构件的承载力、峰值应变、延性系数等关键力学指标,获得荷载-波纹钢管应变关系曲线以揭示试件的约束机理并验证外波纹钢管类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波纹钢管可为夹层混凝土提供约束作用,且螺旋角越小,外波纹钢管的约束作用越强;内波纹钢管则主要为夹层混凝土内壁提供有效支撑,以保持截面的完整性。名义约束效应系数与空心率相近时,由于咬口滑移影响,大螺旋角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比小螺旋角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与延性系数分别降低15.5%、21.8%与16.7%。在总用钢量相近的情况下,小螺旋角双壁波纹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峰值应变与延性系数分别比空心钢筋混凝土柱提高10.6%、36.2%与50.0%。基于试验结果,检验了3种典型承载力公式的适用性,并提出了相应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空心钢筋混凝土 波纹钢管 双壁构件 约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9
作者 李一博 姚冬旭 +4 位作者 祝明 赵君 王丁 夏咏锋 曾宇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5-549,共5页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盐法与热压烧结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TiN@β-Si_(3)N_(4)w/Cu)。研究了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探讨了不同钛含量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浴处理后,β-Si_(3)N_(4)晶须表面原位生成的TiN镀层有效解决了晶须易团聚的问题,显著改善了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润湿性,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TiN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未包覆的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当钛含量为5wt%、β-Si_(3)N_(4)晶须含量为10vol%时,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98.46%,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至93.1HV和345.7 MPa,较未包覆样品分别提高了28.6%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β-Si_(3)N_(4)晶须 铜基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砂助熔剂诱导莫来石晶须增强硅酸铝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马晓亮 汪桂根 +4 位作者 张孟予 赵宝军 钟业盛 史丽萍 赫晓东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5,共10页
为改善陶瓷纤维增强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不足、容易脆裂的问题,在硅酸铝纤维表面引入原位生长的莫来石晶须,以硅酸铝纤维/莫来石晶须作为增强体,将SiO_(2)湿凝胶引入增强体中,通过常压干燥法获得硅酸铝纤维/莫来石晶须增强SiO_(2)气凝胶... 为改善陶瓷纤维增强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不足、容易脆裂的问题,在硅酸铝纤维表面引入原位生长的莫来石晶须,以硅酸铝纤维/莫来石晶须作为增强体,将SiO_(2)湿凝胶引入增强体中,通过常压干燥法获得硅酸铝纤维/莫来石晶须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最大压缩形变可达60%,在60%压缩形变下,材料抗压强度可达1.745 MPa,约为硅酸铝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材料抗压强度(0.518 MPa)的3.4倍,该复合材料还具有密度低(0.24 g·cm^(-3))、热导率低(0.038 W·m^(-1)·K^(-1))、比表面积高(106.21 m^(2)·g^(-1))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晶须 原位生长 气凝胶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复合支护结构加固机理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振 蒋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支护结构型式,目前规范中暂无该类支护结构计算方法,且在工程应用与研究中较少。为此,描述了水泥土墙内置微型桩支护体系布置形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建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复合支护... 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支护结构型式,目前规范中暂无该类支护结构计算方法,且在工程应用与研究中较少。为此,描述了水泥土墙内置微型桩支护体系布置形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建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复合支护结构加固机理,提出了后插微型桩复合支护结构体系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并结合深圳市某软土地区堤防工程进行了应用实例计算分析及监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微型桩主要承受轴向荷载,直至支护体系破坏桩身弯矩和剪力仍较小,其加固作用类似于锚栓;建立的复合支护结构计算简图及稳定性计算公式可实现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可得出该新型复合支护结构体系安全可靠;水泥土墙后置深层微型桩应用于软土地区堤防工程中综合性价比高,较大提高了水泥土墙抗滑移、抗倾覆能力,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墙后插微型桩 加固机理 计算公式 复合支护结构 工程实例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
12
作者 高雅 宋旭杰 +5 位作者 肖林林 任雁 李国强 张晶莹 王朵朵 王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9-742,共4页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 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越来越重要。其增强相的种类不同以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和参数不同均会影响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绿色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连接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新型增强相的种类,分析了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同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及其力学性能进行阐述,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绿色纤维 纤维增强 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失效模型的RTP管力学性能分析
13
作者 王文昊 仇思源 +5 位作者 李亚娇 孙靖尧 吴大鸣 王树远 许红 盖云卿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8,共5页
以一种增强热塑性复合管(RTP)为研究对象,通过Pyhton开发参数化建模脚本,使用ABAQUS建立RTP管道增强层模型,结合Hashin渐进失效准则判断增强层的失效情况。该模型能够在内压下对管道增强层的渐进失效位置进行判断,并能展现渐进失效过程... 以一种增强热塑性复合管(RTP)为研究对象,通过Pyhton开发参数化建模脚本,使用ABAQUS建立RTP管道增强层模型,结合Hashin渐进失效准则判断增强层的失效情况。该模型能够在内压下对管道增强层的渐进失效位置进行判断,并能展现渐进失效过程。通过在内压下的RTP渐进失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模拟了不同增强层层数和纤维缠绕角度对管道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10 MPa内压下,4层增强层管道模型已完全能满足在该条件下的使用,其最内层纤维应力仅为1 468 MPa,Hashin失效判据也小于1。另外,纤维缠绕角度对于管道力学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纤维承受应力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加快速减小,当缠绕角度为±75°时,增强层最大应力仅为816.3 MPa,相比±35°减少了约48%,并且Hashin失效判据仅为0.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热塑性塑料管 渐进失效 Hashin失效判据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速冲击力学性能
14
作者 易双 赵优 +3 位作者 陈泽军 丛福官 张云龙 王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139,共11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SiCp/AA2024复合材料及AA2024基体进行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其在1900~35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响应与损伤机制。结果表明:AA2024基体呈现应变率不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复合材...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SiCp/AA2024复合材料及AA2024基体进行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其在1900~35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响应与损伤机制。结果表明:AA2024基体呈现应变率不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复合材料流动应力与塑性应变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表现为正应变速率强化,其屈服强度与抗压强度较基体材料分别提高约27%和18%。应变硬化与绝热软化的动态竞争导致复合材料应变硬化率波动下降,并伴随较高的能量吸收。基体材料损伤以孔洞缺陷和析出相破碎为主,并伴有析出相单向流动的挤压痕迹。复合材料的损伤表现为SiC颗粒脱粘、断裂以及颗粒/基体界面剥离。在2900 s^(-1)时,复合材料出现剪切裂纹,呈45°贯穿整个试样。断口处可见绝热升温导致的基体熔化现象,断裂类型为韧-脆混合型。弥散SiC颗粒通过位错强化与细晶强化作用,使复合材料硬度显著提升(峰值236.7 HV),增幅约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高速冲击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纳米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劭鹏 隋晓东 +3 位作者 王美琦 肖山 韩远飞 王向明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钛基复合材料(TMCs)作为新一代轻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微米增强TMCs相比,纳米增强TMCs在强塑性协同与热变形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由于纳米增强体分散性和热稳... 钛基复合材料(TMCs)作为新一代轻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微米增强TMCs相比,纳米增强TMCs在强塑性协同与热变形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由于纳米增强体分散性和热稳定性等问题,材料的性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如何设计TMCs的复合体系和制备途径引入纳米增强体,并在热加工与热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一直是纳米颗粒增强TMCs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围绕粉末冶金纳米颗粒增强TMCs工艺特点、制备方法、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纳米增强体分散性、热稳定性等制约其发展的基础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应侧重的研究方向有:(1)碳纳米材料增强TMCs的界面反应控制与热稳定设计;(2)纳米颗粒增强TMCs粉体的批量化低成本制备技术;(3)纳米颗粒增强TMCs专用热变形及热处理工艺研究;(4)纳米颗粒增强TMCs组织构型化设计及强韧化机理研究;(5)纳米颗粒增强TMCs材料其他关键力学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16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酰亚胺 纳米纤维膜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一体化T型加筋壁板力学性能仿真研究
17
作者 张勋 刘翔 +4 位作者 方梅 郭攀 冯跃战 黄明 刘春太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采用双酚A二缩水甘油酯醚(DGEBA)和固化剂戊二酸酐(GA)为树脂基体与单向碳纤维进行预浸复合,制备具有动态可逆性能以及优异力学性能表现的碳纤维预浸带。热压固化后对样条进行拉伸、压缩、剪切、应力松弛及蠕变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复合材... 采用双酚A二缩水甘油酯醚(DGEBA)和固化剂戊二酸酐(GA)为树脂基体与单向碳纤维进行预浸复合,制备具有动态可逆性能以及优异力学性能表现的碳纤维预浸带。热压固化后对样条进行拉伸、压缩、剪切、应力松弛及蠕变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根据力学测试结果,对二次胶接成型、一体化成型T型加筋壁板进行建模,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多工况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二次胶接成型结构壁板,在拉伸、压缩、弯曲、冲击工况下,外部载荷相同时,一体化成型结构壁板最大形变量分别降低了28.57%、28.57%、28.04%、8.27%;屈曲失稳时,一体化成型结构壁板的临界载荷提高了84.69%,同时各角度铺层最大变形处的纵向应变均有较大提升,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抗屈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动态高分子 飞机壁板 力学性能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连续网状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研究
18
作者 刘赵婷 李明骜 +2 位作者 肖树龙 陈玉勇 熊意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1625,共15页
本文设计并结合低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C元素强塑化基体单元的准连续网状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演化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烧结组织主要由TiAl基体单元及其界面层的准连续网... 本文设计并结合低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C元素强塑化基体单元的准连续网状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演化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烧结组织主要由TiAl基体单元及其界面层的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组成,基体单元内部为γ相和(α_(2)+γ)层片团构成的双态组织,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中增强体主要为针状和颗粒状的TiB、Ti_(2)AlC和Ti_(3)AlC相;随着B_(4)C含量增加,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的厚度和连续性增加,基体单元的连通性降低;相同B_(4)C含量条件下,随着Ti Al合金粉末粒径减小,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的厚度和连续性减小,基体单元的连通性提高;同时,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能够将TiAl基复合材料900℃的高温极限抗拉强度(UTS)和伸长率显著提高至441.0 MPa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复合材料 准连续网状增强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组织演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正交切削加工的切屑形成和表面质量研究
19
作者 郭睿虎 杨涛 +1 位作者 杜宇 孙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纤维取向角和切削深度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的去除机理、切削力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的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对CF/PEEK进行了正交切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CF/PEEK加工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纤维取向,0°... 为研究纤维取向角和切削深度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的去除机理、切削力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的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对CF/PEEK进行了正交切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CF/PEEK加工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纤维取向,0°与45°会形成连续卷曲的切屑,切屑曲率和切削深度有关;90°和135°在较小切深的情况下会形成连续切屑,较大切深(0.1 mm以上)则会形成崩碎切屑并伴随极其严重的损伤;对加工表面形貌分析可知,与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加工不同,CF/PEEK基于其基体的属性,形成了切屑连续性和加工表面质量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切屑形成 切削力 切削机理 正交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20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