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运城六种小麦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丽红 畅莹莹 +3 位作者 徐润东 杨梓婷 郭云娥 杨鸿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294,共9页
本文为了解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的差异与优势,为山西运城地区小麦品种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用山西运城六种特色小麦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仪等技术,对不同淀粉... 本文为了解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的差异与优势,为山西运城地区小麦品种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用山西运城六种特色小麦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仪等技术,对不同淀粉的微观结构(直/支链淀粉含量、颗粒形态、粒径大小、晶体结构和短程有序度)和理化特性(透明度、溶胀性、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热特性、以及凝胶特性)进行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六种小麦淀粉由A和B淀粉粒组成,均属于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为11.63%~20.41%,直链淀粉含量范围为0.56%~26.24%。不同品种淀粉粒径、结晶度、糊化特性、冻融性和质构特性均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运黑161’淀粉颗粒最小,短链有序程度、热焓值ΔH、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膨胀度均最高,糊化温度低易糊化,不易回生。在质构特性方面,‘济麦23’淀粉凝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溶解度、糊化温度、回生值呈正相关,与结晶度和热焓值呈负相关。淀粉相对结晶度与糊化温度、溶解度和回生值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因小麦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性,‘运黑161’和‘济麦23’是两种优质小麦淀粉,为淀粉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理化特性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小麦淀粉-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2
作者 郭卫芸 张珂珂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高雪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共7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下添加绿原酸可促使复合物溶解度升高3.57倍,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分别升高34.6%、14.02%、37.88%,而透明度降低62.97%;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淀粉晶型由原来的A型变成B+V型,且随着绿原酸添加量的升高,复合物结晶度明显下降;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添加绿原酸可使复合物在3384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和变宽,短程有序性增加40%,而微波作用则可导致峰强度降低,并引起指纹区变化。由此可见,微波条件下绿原酸能对小麦淀粉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其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小麦淀粉 理化性质 结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反应和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杨颖丽 马蓉蓉 +3 位作者 施树倩 张哲 陶宜徽 王自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以宁春4号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分析铁胁迫(0.1、0.3、0.5和1.0 mmol/L)下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动员、抗氧化反应和NO产生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FeCl_(3)处理显著地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使萌发种子的淀粉、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 以宁春4号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分析铁胁迫(0.1、0.3、0.5和1.0 mmol/L)下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动员、抗氧化反应和NO产生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FeCl_(3)处理显著地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使萌发种子的淀粉、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淀粉酶活性显著减弱.随着铁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萌发种子的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逐渐下降,0.1 mmol/L FeCl_(3)处理24 h时的萌发种子中NO含量以及SOD、POD、CAT和NOS活性显著升高.二氨基联苯胺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结果显示FeCl_(3)浓度依赖性地诱导萌发种子中H_(2)O_(2)和O_(2)^(∙-)的积累.0.1 mmol/L FeCl_(3)处理下早期萌发种子的TaSOD、TaPOD、TaCAT和TaNOS较对照显著增强,TaNR显著减弱,延迟萌发种子的TaSOD和TaCAT表达上调,TaNR和TaNOS显著下调.相比较,0.5 mmol/L FeCl_(3)处理使萌发种子中这些基因的表达下调.铁胁迫减弱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分解供能,减少了NO的产生,增强了活性氧的积累及其对种子的氧化损伤,最终抑制了小麦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胁迫 小麦 种子萌发 淀粉动员 一氧化氮 抗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支小麦淀粉对面条品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柳先知 战林洁 +5 位作者 李宏雁 李彩富 李曼 徐同成 姬娜 徐龙朝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以高筋小麦粉、脱支小麦淀粉(脱支上清液和脱支沉淀)和谷朊粉为原料,研究脱支小麦淀粉对压延小麦面条消化、蒸煮、热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脱支小麦淀粉能够降低小麦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面条的相对结晶度从9.37%(对照)增加到18.2... 以高筋小麦粉、脱支小麦淀粉(脱支上清液和脱支沉淀)和谷朊粉为原料,研究脱支小麦淀粉对压延小麦面条消化、蒸煮、热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脱支小麦淀粉能够降低小麦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面条的相对结晶度从9.37%(对照)增加到18.25%(50%脱支上清)。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脱支沉淀时,面条热稳定性提高,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值温度(Tc)和糊化焓值(ΔH)增加,面条的抗性淀粉(RS)含量由11.37%增加至22.19%,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由87.71降低至78.57,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消化结果。因此,添加脱支小麦淀粉可以降低面条的体外消化速率,为慢性血糖性疾病患者主食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支小麦淀粉 面条 蒸煮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伟 王小婷 +6 位作者 国思琪 乔靖玥 申慧珊 张艳艳 刘兴丽 赵学伟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130,共9页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贮藏年份(0、1、2和3年)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法、水接触角法等测定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并对其重组面团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面条的食用品质进行测定,以...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贮藏年份(0、1、2和3年)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法、水接触角法等测定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并对其重组面团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面条的食用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为不同贮藏期小麦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小麦贮藏时间的延长,小麦淀粉的吸水能力和溶解度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至2.47 g/g和6.51%,而膨胀度和水接触角均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至5.59 g/g和59.97°;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重组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连续性变差,从而导致重组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降低,可能由于小麦经历长期贮藏后,淀粉分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淀粉内部结构松散,淀粉更容易与面筋蛋白发生竞争性吸水,互相聚集,导致所形成面筋网络的稳定性变差。此外,与新采收小麦淀粉所制备的重组面条相比,贮藏淀粉所制备的重组面条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P<0.05)增加,小麦贮藏3年后,其淀粉制成的重组面条的硬度从4451.97 g增加至7537.71 g,咀嚼性从1423.64 g增加至3851.87 g,且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增加及感官评分降低与此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这会导致其与面筋蛋白的结合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面制品加工和蒸煮品质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期 小麦淀粉 面条 水合能力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多酚提取物对小麦淀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孟凡娜 孙一凡 +3 位作者 刘坡 刘炳浩 王瑞鑫 刘素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8-105,共8页
为探究蓝靛果多酚提取物(Lonicera caerulea berry polyphenol extract,LCBP)对面条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明确多酚在面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研究了LCBP对小麦淀粉(Wheat starch,WS)的老化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以未加多酚的... 为探究蓝靛果多酚提取物(Lonicera caerulea berry polyphenol extract,LCBP)对面条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明确多酚在面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研究了LCBP对小麦淀粉(Wheat starch,WS)的老化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以未加多酚的面条为对照,研究了多酚对面条品质特征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添加多酚前后的面条的形貌结构。结果表明,LCBP显著降低了WS的老化性(P<0.05)。与未加LCBP的淀粉组相比,多酚添加量为16%时,淀粉基样品中快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降低了46.32%,慢消化淀粉(Slow digestible starch,SDS)和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含量分别升高了0.95倍和0.61倍。添加12%多酚的面条感官评分较高(91.83分),表面较光滑、紧实,断条率为5.00%,干物质损失率为9.3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多酚的面条RDS降低了29.52%,SDS和RS含量分别升高了0.22倍和1.32倍,GI值显著下降至54.58(P<0.05)。综上,LCBP有助于抗消化,对降低面条的GI值有促进作用,且多酚添加量不超过12%的情况下可在保持面条风味的同时提高营养价值,这为低GI值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多酚提取物(LCBP) 小麦淀粉(ws) 面条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消化性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2调控籽粒淀粉合成及品质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吴美娟 张寅辉 +8 位作者 李元昊 刘海霞 黄以琳 李甜 刘红霞 张学勇 郝晨阳 郭杰 侯健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4-1525,共12页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持续提升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粒重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单产,而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全面解析淀粉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TaSUS2对籽粒淀粉合成的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了TaSUS2的全长cDNA序...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持续提升其产量是育种的重要目标。提高粒重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单产,而小麦籽粒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全面解析淀粉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TaSUS2对籽粒淀粉合成的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了TaSUS2的全长cDNA序列,并在科农199中对TaSUS2进行基因编辑,获得2种纯合二突材料(KO-1、KO-2)和1种纯合的三突材料(KO-3)。转基因材料表型鉴定发现,与野生型相比,TaSUS2的种子出现明显的皱缩,粒重显著下降,且籽粒胚乳中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绝对淀粉含量和A型淀粉的粒径也显著降低,表明TaSUS2影响粒重和籽粒中的淀粉合成。转录组分析发现,TaSUS2-KO-3花后21 d的籽粒中淀粉合成通路上的多个主要合成酶基因上调表达。开发TaSUS2-2A-CAPS标记并鉴定了145份重测序材料,发现TaSUS2影响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沉降值等品质性状,TaSUS2-2A-Hap-G是影响品质性状的优异单倍型。研究结果为阐析TaSUS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小麦的高产优质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US2 粒重 淀粉含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积累的影响
8
作者 张博文 靳海洋 +7 位作者 许海霞 郑飞 何宁 苏亚中 赵国建 程红建 程西永 李向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共12页
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花后喷施0.2%、0.4%的硫酸锌、天冬氨酸锌和甘氨酸锌处理,研究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不同时期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氨基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 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花后喷施0.2%、0.4%的硫酸锌、天冬氨酸锌和甘氨酸锌处理,研究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不同时期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氨基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优的锌肥,为小麦高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了龙亭和郸城两试验点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26%~27.45%和24.51%~39.13%;在郸城试验点,喷施硫酸锌、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均显著增加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增幅为9.93%~17.65%,而在龙亭试验点,仅喷施0.2%天冬氨酸锌使籽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显著提高12.15%;喷施甘氨酸锌、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龙亭和郸城两试验点喷施后10 d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增幅分别为14.49%~20.82%和13.26%~20.68%,喷施硫酸锌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所有喷锌处理对喷施后20 d和成熟期籽粒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喷施甘氨酸锌显著增加两试验点喷施后10d小麦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67%和10.42%~14.58%,显著增加郸城试验点喷施后10、20d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2.18%~15.53%、11.84%~12.76%;喷施0.2%天冬氨酸锌显著增加龙亭试验点喷施后20 d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21%和10.83%;喷施0.2%天冬氨酸锌或0.2%甘氨酸锌处理均显著增加两试验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喷施0.4%甘氨酸锌处理仅显著增加郸城试验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两试验点均以0.2%天冬氨酸锌处理增幅最大,分别为7.90%和7.25%。综上,花后喷施0.2%天冬氨酸锌、甘氨酸锌可显著促进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积累,提高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中以0.2%天冬氨酸锌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基酸螯合锌 淀粉 蛋白质 合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组分对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雪艳 刘敬科 +5 位作者 李朋亮 赵巍 张晓頔 杨欢 生庆海 张爱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413,共10页
小麦粉与水混合搅拌形成的面团是面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面团是由多种食品组分通过复杂相互作用形成的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到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形成面筋的小麦蛋白组分构成与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 小麦粉与水混合搅拌形成的面团是面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面团是由多种食品组分通过复杂相互作用形成的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到面筋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形成面筋的小麦蛋白组分构成与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的密切关系,谷蛋白和醇溶蛋白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面筋网络,是影响面团粘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淀粉作为面筋网络的重要填充物质,保持面团形态的完整性;脂类具有提高面团柔软性的作用;糖类增强了面团的抗剪切性,延缓产品老化,改善产品品质;酚类、酶类、无机盐及水分等其它食品组分也会对面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通过阐述各食品组分对面筋网络及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面制品加工中提高面团加工适应性、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团 小麦蛋白 面筋网络 淀粉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SBE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冯政凯 杨晓莹 +11 位作者 徐晓敏 黄晨曦 宋思源 丁旭 朱李亚 熊辉 陈春环 赵继新 王长有 李停栋 邓平川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21,共9页
淀粉分支酶是参与植株淀粉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探究野生二粒小麦淀粉分支酶的功能,利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数据,鉴定到9个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和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淀粉分支酶是参与植株淀粉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探究野生二粒小麦淀粉分支酶的功能,利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数据,鉴定到9个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和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9个TdSBEs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介于65518.04~151934.40 Da,等电点范围为5.37~6.64,亚细胞均定位于叶绿体。经系统进化分析,9个TdSBEs基因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TdSBEⅠ、TdSBEⅡ和TdSBEⅢ),同一亚家族内不同成员间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和motif组成。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分析,TdSBEs基因包含植物激素、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元件,同时在TdSBE2亚家族中鉴定到与胚乳和根特异性元件。经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TdSBEs家族成员主要在第二和第七同源群,并鉴定到一对串联复制基因。经表达特性分析,TdSBEs基因主要在穗和籽粒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以上结果说明,野生二粒小麦中存在多个TdSBEs基因,且主要在穗和籽粒中表达,在启动子区域有大量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激素以及逆境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淀粉分支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粉碎方法对全麦粉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邓翀 胡秀婷 +1 位作者 罗舜菁 刘成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3,共8页
为研究不同粉碎设备对全麦粉品质的影响,采用直接粉碎法(锤式旋风磨、齿轮粉碎机、低温冲击磨)和回添法(肖邦公司生产的磨粉机)将小麦粉碎制得4种平均粒径相近的全麦粉,分析麸皮粒径、全麦粉的基本营养成分、酚类含量、淀粉损伤含量、... 为研究不同粉碎设备对全麦粉品质的影响,采用直接粉碎法(锤式旋风磨、齿轮粉碎机、低温冲击磨)和回添法(肖邦公司生产的磨粉机)将小麦粉碎制得4种平均粒径相近的全麦粉,分析麸皮粒径、全麦粉的基本营养成分、酚类含量、淀粉损伤含量、糊化性质以及全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回添法对麸皮的破碎程度低于直接粉碎法,在3种直接粉碎法中低温冲击磨制备全麦粉的麸皮粒径最小,为118.00μm;低温冲击磨制备全麦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相对含量以及游离多酚含量分别为2.22%和48.11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3种制粉方式;回添法制备全麦粉的损伤淀粉相对含量为3.85%,显著低于直接粉碎法,且糊化特性以及全麦面团的黏弹性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品质全麦粉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工艺 全麦粉 损伤淀粉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任艳娟 黄依林 +11 位作者 姜巧明 王冰 张恒云 闫铭欢 张淼 张亚坤 刘文超 任广跃 韩四海 李佩艳 王立博 罗登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G'和G'',同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1 g、0.99 mm、0.96;在此添加量下,凝胶具有较高的结合水(1.89%)和弱结合水(2.90%)含量,且小麦淀粉凝胶蜂窝状结构较为显著,当添加量增加时,淀粉凝胶空隙变大。与原小麦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L*、|a*|和|b*|值随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可通过氢键与小麦淀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可赋予小麦淀粉良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 小麦淀粉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辐射下小麦突变群体的变异与鉴定
13
作者 苑沙沙 韩安琪 +5 位作者 陈帅博 汪金玺 郭天财 李鸽子 王永华 康国章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4-1391,I0001-I0003,共11页
为丰富小麦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并创制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质新资源,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剂量(1×10^(11)和3×10^(11)n·cm^(-2))的快中子辐射处理鑫华麦818小麦种子。结果表明,在M_(2)代的9848个株系中,有2562个株系叶片、茎、... 为丰富小麦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并创制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质新资源,本研究利用两种不同剂量(1×10^(11)和3×10^(11)n·cm^(-2))的快中子辐射处理鑫华麦818小麦种子。结果表明,在M_(2)代的9848个株系中,有2562个株系叶片、茎、穗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总突变频率为26.02%。然而,部分突变体如叶片扭曲、细窄及双穗头在后续世代中未能稳定遗传,表明存在假阳性现象,需通过多代验证以筛选出真正稳定的突变体。进一步选取M_(2)代中农艺性状与对照植株无明显变异的突变株系,重点测定其千粒重和总淀粉含量这两个产量性状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有306个株系的千粒重表现出显著变异,其中211个株系的总淀粉含量也有显著变化。随后在M3代中测定了直链淀粉的含量,筛选出7个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30%的高直链淀粉突变株系。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构建了快中子诱变的多种类型小麦突变体库,并筛选出高直链淀粉小麦突变体株系,为小麦不同性状基因功能研究、高直链淀粉种质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系)选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快中子辐射诱变 突变体 表型筛选 高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杨颖聪 张俊豪 +5 位作者 唐一哲 乔唱唱 王鹏博 黄明 徐国伟 王贺正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67-2484,共18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和相关酶合成的影响,以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磷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0 kg hm^(-2)(P0)、75.0 kg hm^(-2)(P1...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和相关酶合成的影响,以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磷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0 kg hm^(-2)(P0)、75.0 kg hm^(-2)(P1)、112.5 kg hm^(-2)(P2)、150.0 kg hm^(-2)(P3)、187.5 kg hm^(-2)(P4),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增施磷肥均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相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均随施磷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除千粒重外均表现为P3最高。2个年度,小麦产量在S1P3处理下较S1P0分别提高了35.70%与49.32%;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含量随生育时期推进均呈持续升高趋势,随施磷量的提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总体上在P3水平达到最大。在同一施磷水平下,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S1大于S0处理。2021—2022年度秸秆还田和施磷的互作效应对支/直淀粉比例在花后5~20 d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2022—2023年二者的互作仅对花后5 d支/直淀粉比例有显著影响。2年度,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籽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束缚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而籽粒磷酸蔗糖合成酶呈持续降低趋势。无论秸秆还田与否,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与束缚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均随施磷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总体在P3处理最高。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磷150 kg hm^(-2)(S1P3)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适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磷量 旱地小麦 籽粒淀粉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对小麦啤酒酿造的影响
15
作者 李苗苗 王聪 +1 位作者 王淼 杜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3-288,共6页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是酿造谷物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对啤酒酿造过程和啤酒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谷物膳食纤维的重要组分,NSP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该文...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是酿造谷物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对啤酒酿造过程和啤酒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谷物膳食纤维的重要组分,NSP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该文综述了酿造谷物中的主要NSP,包括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在小麦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和对小麦啤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分子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开发功能性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淀粉多糖 阿拉伯木聚糖 Β-葡聚糖 结构特性 小麦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强筋小麦淀粉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涛 郭兆昊 +6 位作者 丁兴民 郭仁坤 戚瀚月 张建达 周晓燕 冯尚宗 张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2-16,共5页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阳光10号(Y10)、鲁原502(L502)、烟农999(Y999)、山农28(S28)4个强筋小麦品种,在10月10日(常规播期)、10月17日(适期晚播)、10月24日(晚播期)3个播期下的淀粉粒径分布,探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播期对强筋小麦籽...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阳光10号(Y10)、鲁原502(L502)、烟农999(Y999)、山农28(S28)4个强筋小麦品种,在10月10日(常规播期)、10月17日(适期晚播)、10月24日(晚播期)3个播期下的淀粉粒径分布,探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播期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淀粉粒径主要分布在0.7~3.0μm之间,其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比呈单峰分布,而表面积分布、体积分布百分比均呈现双峰分布;适期晚播使得强筋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提高,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B型淀粉粒与面团流变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有望通过适期晚播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的品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高温胁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播期 适期晚播 粒度分布 B型淀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发酵对小麦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李彦慧 张子仪 +2 位作者 张杉杉 简筱晴 马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2-119,共8页
以小麦粉和两种菌种为原料制作酸面团,提取发酵时间分别为0、6、24 h和42 h的小麦淀粉,测定小麦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特性等理化和结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和酿酒酵母协同发酵增加了淀粉含量、溶解度、膨胀势以及透明度... 以小麦粉和两种菌种为原料制作酸面团,提取发酵时间分别为0、6、24 h和42 h的小麦淀粉,测定小麦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特性等理化和结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和酿酒酵母协同发酵增加了淀粉含量、溶解度、膨胀势以及透明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分析表明,协同发酵的淀粉表面侵蚀比酿酒酵母发酵表面侵蚀更严重,并且协同发酵使小麦淀粉的粒径减小1.19μm;红外光谱分析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发酵并没有产生新的官能团也不会改变小麦淀粉的晶体结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协同发酵使淀粉的结晶度提高2.15%,热稳定性提高3.70 J/g;糊化特性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协同发酵能够阻碍淀粉的短期老化,促进淀粉颗粒凝胶网络结构的发展。综上所述,乳酸片球菌和酿酒酵母协同发酵比酿酒酵母发酵更容易改变淀粉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因此,协同发酵可以有效的改善小麦淀粉的特性,从而改善食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小麦淀粉 结构特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面皮结构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雪冬 刘翀 +3 位作者 王家胜 杨晗瑞 陈菊 顾少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8,共7页
将小麦淀粉和面筋蛋白(质量比为86∶14)调配成重组小麦粉,添加与重组小麦粉等质量的水以不同的混合时间(5、15、25min)混匀形成面糊,经过不同热加工方式(蒸制和热挤压)形成面皮,通过测定质构、流变特性等指标,研究制备工艺对重组小麦粉... 将小麦淀粉和面筋蛋白(质量比为86∶14)调配成重组小麦粉,添加与重组小麦粉等质量的水以不同的混合时间(5、15、25min)混匀形成面糊,经过不同热加工方式(蒸制和热挤压)形成面皮,通过测定质构、流变特性等指标,研究制备工艺对重组小麦粉面皮多尺度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加工方式比混合时间对面皮结构的影响更大;面糊混合15 min后能赋予面皮最大的硬度、最高的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并使蒸制面皮面筋蛋白交联数量最大;与混合5 min的样品相比,混合25 min时,不同加工方式面皮的游离巯基(—SH)含量均上升,说明过度混合一定程度上削弱面筋蛋白交联;蒸制比热挤压形成的面皮硬度、弹性更好,GMP含量更多,起始温度(T_(0))、峰值温度(T_(p))、终止温度(T_(c))更低,热焓(ΔH)更高,面筋交联和网络结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皮 小麦淀粉 面筋蛋白 混合时间 加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山药淀粉-没食子酸复合物制备条件优化及其添加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史苗苗 张振 +2 位作者 董雪娜 刘子阳 闫溢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5-212,共8页
为开发一种低消化性的烘焙产品,以满足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挤压山药淀粉-没食子酸复合物(Extruded Yam Starch-Gallic Acid complex,EYS-GA)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以高抗性淀粉含量的EYS-GA替代不同量的小... 为开发一种低消化性的烘焙产品,以满足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挤压山药淀粉-没食子酸复合物(Extruded Yam Starch-Gallic Acid complex,EYS-GA)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以高抗性淀粉含量的EYS-GA替代不同量的小麦粉制作蛋糕,考察了不同添加量EYS-GA对混合粉糊化特性以及对蛋糕质构特性、水分分布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EYS-GA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挤出温度91℃、水分含量30%、螺杆转速18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制备EYS-GA的抗性淀粉含量达51.34%。同未添加EYS-GA组相比,添加量为20%EYS-GA小麦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分别降低17.77%、12.45%、16.84%和11.30%,制成蛋糕的硬度和咀嚼性增加110.00%和90.36%。添加EYS-GA蛋糕的抗消化性增强,蛋糕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山药淀粉-没食子酸复合物 小麦粉 蛋糕 抗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抑制小麦淀粉粉尘爆燃特性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李明 朱顺兵 +1 位作者 张建龙 段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56,共9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 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和2 L哈特曼管装置,研究了钠盐粉体NaHCO_(3)、Na_(2)HPO_(4)和NaH_(2)PO_(4)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严重性和火焰传播特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钠盐粉体和小麦淀粉的热解行为以及其对小麦淀粉爆炸产物的影响,揭示不同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钠盐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钠盐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影响显著。在相同的质量分数下,NaHCO_(3)粉体对小麦淀粉粉尘燃爆的抑制效果优于Na_(2)HPO_(4)粉体和NaH_(2)PO_(4)粉体。研究结果为小麦淀粉加工行业爆炸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粉尘爆炸 火焰传播 钠盐粉体 惰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