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湿化作用下压实红黏土累积变形规律与控制研究
1
作者 刘维正 黄轩嘉 +2 位作者 徐阳 李慧丽 万家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对累积变形以及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考虑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基于谱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红黏土路基横观各向同性动力响应计算模型,通过与现场行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湿化与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动回弹模量随初始含水率和湿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湿化3次后的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增长约一倍。进而建立了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与累积应变的经验关系,结合现有规范给出了红黏土路基累积应变控制值,提出了红黏土路基变形控制方法,并在某高速公路试验段通过水泥改良强化路床和动回弹模量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红黏土地区耐久性路基的设计和服役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动力湿化 抗剪强度 累积变形 动回弹模量 预测模型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聚丙烯纤维改良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及预测模型
2
作者 马宏岩 翁明胜 +2 位作者 黄仁杰 徐松 郑丽堂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 在南方潮湿多雨地区,红黏土路基易出现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为研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将聚丙烯纤维掺入红黏土中,形成纤维红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0‰、2‰、6‰、10‰)、纤维长度(0、3、6、9 mm)和干湿循环次数(0、2、4、6次)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可显著提升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研究的掺量与长度范围内,抗剪强度随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纤维在提高红黏土的黏聚力效果显著,而对于内摩擦角的提升有限;纤维长度为6 mm时,红黏土抗剪强度最大;干湿循环会显著降低红黏土强度,且对黏聚力劣化作用超过了内摩擦角,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和法向压力可降低干湿循环对红黏土的劣化作用。笔者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强度预测模型,其预测相对误差值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干湿循环试验 抗剪强度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干湿循环-荷载综合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分析
3
作者 周志刚 何斯华 +2 位作者 黎凯 黄红明 章泽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周期的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强度会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加,并且在短期的酸雨侵蚀试验中,试件内部的中性化程度很低;在pH=3的酸雨环境中,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由外而内不断劣化,其强度随之降低;在同样的酸雨环境中,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综合作用对试件强度的削弱更为明显,而且两者作用的顺序不同亦会对试件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演化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旧路改造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残余强度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干湿循环 荷载循环 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 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水岩循环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4
作者 曹廷 何刘 +3 位作者 王维 赵旺 刘钊 钟俊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为研究水岩循环条件下,库岸岩体强度弱化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以两河口水库洛古大桥嵌岩桩边坡粉砂质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岩循环弱化试验,分析岩石力学强度指标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弱化规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特征... 为研究水岩循环条件下,库岸岩体强度弱化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以两河口水库洛古大桥嵌岩桩边坡粉砂质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岩循环弱化试验,分析岩石力学强度指标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弱化规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特征揭示其弱化机理;通过广义Hoek-Brown准则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嵌岩桩在不同水岩循环次数后力学行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逐渐减小,泊松比逐渐增大,各项力学参数与循环次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幂函数和对数相关性。岩石易水化矿物的水解消失和微观裂隙的聚集效应是导致力学指标水岩循环弱化的根本原因。水岩循环对嵌岩桩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位于同一深度的嵌岩桩桩身轴力逐渐增大,侧摩阻力逐渐减小,桩端阻力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嵌岩桩桩体总侧摩阻力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有整体减小的趋势。不同循环次数后的嵌岩桩变形监测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深度下嵌岩桩的水平位移、桩顶和桩底的沉降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库岸边坡嵌岩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岩循环对嵌岩桩力学性能的影响,避免因水岩循环导致嵌岩桩承载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岩石 水岩循环 强度弱化 嵌岩桩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环保型湿强剂工艺设备的研究
5
作者 刘海生 李兴华 +2 位作者 蒋利杰 王柱 王杰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基于传统的湿强剂工艺,通过增加壳聚糖复合二氧化钛光降氯催化剂的制备设备和配备紫外装置湿强剂反应釜整体设计构建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成功合成环保湿强剂;添加安全防护装置,优化设备控制系统,改进设备维护保养体系,实现设备间的协同运... 基于传统的湿强剂工艺,通过增加壳聚糖复合二氧化钛光降氯催化剂的制备设备和配备紫外装置湿强剂反应釜整体设计构建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成功合成环保湿强剂;添加安全防护装置,优化设备控制系统,改进设备维护保养体系,实现设备间的协同运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设计调整紫外光照射时间得到不同有机氯含量的环保湿强剂,有机氯由16800ppm下降至1140ppm,幅度可达93.2%。设备升级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造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升级 环保型湿强剂 有机氯 光机电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沟渠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陈孝轩 陈琛 郭一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干湿循环对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弃土的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以K=0.96和σ3=20 kPa试样为例,经历2、4、6、8次干湿循环后峰值强度分别下降了21.9%、33.8%、40.8%、43.1%,总体来看在经历6~8次干湿循环后,强度趋于稳定;弃土斜坡在填筑初期的安全系数较高,但是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其安全储备不足,因此,在弃土场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尤其在弃土场下游有重要设施时。研究成果可为沟渠开挖弃土场安全储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 干湿循环 长期稳定性 三轴试验 改进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对气泡混合轻质土力学及干湿循环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伟军 卜端锋 +1 位作者 杨建宇 刘义平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解决锂渣堆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试验研究锂渣取代率对气泡混合轻质土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抗干湿循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锂渣对轻质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流动性随锂渣的增加而下降... 为解决锂渣堆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试验研究锂渣取代率对气泡混合轻质土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抗干湿循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锂渣对轻质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流动性随锂渣的增加而下降.锂渣取代率在10%时轻质土强度达到相对最大值为2.43MPa,比未掺锂渣提高了14.6%;当锂渣取代率为40%时制备的轻质土28d强度为1.12MPa,相比未掺锂渣的轻质土强度降低了47.2%,但仍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在15次干湿循环后,不同锂渣取代率制备的轻质土质量损失率均在10%之内,说明锂渣制备的气泡混合轻质土具有良好的抗干湿循环性能.锂渣可以改善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内部孔隙,使其内部结构更加紧密,但其掺量过大时,会使轻质土内部连通孔变多,进而导致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渣 气泡混合轻质土 抗压强度 干湿循环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输电线路嵌岩桩基础桩-岩界面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8
作者 吕军旗 李飞 +2 位作者 段国勇 马如梦 韩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8,共6页
输电线路嵌岩桩基础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实际环境中的干湿循环作用对嵌岩桩基础的岩石与混凝土结构面的基本力学特性影响明显。对灰岩-混凝土接触面试样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处理,开展了室内法向恒载条件下的剪切试验,获取不同法向... 输电线路嵌岩桩基础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实际环境中的干湿循环作用对嵌岩桩基础的岩石与混凝土结构面的基本力学特性影响明显。对灰岩-混凝土接触面试样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处理,开展了室内法向恒载条件下的剪切试验,获取不同法向应力水平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建立了灰岩-混凝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干湿循环次数关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灰岩-混凝土试样与灰岩单一试样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差别;随着试样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接触面黏聚力呈现降低趋势,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及残余强度不断减小,试样内摩擦角变化则不太明显;接触面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关系数学模型能很好反应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峰值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经验证与实际实验数据误差最小仅为4%,最大为12.8%,可为岩溶区输电基础桩岩界面基础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节理面 干湿循环 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下碱渣固化淤泥的强度与损伤
9
作者 何俊 朱元军 李文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揭示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对固化淤泥性质的影响,以碱渣、矿渣、电石渣为固化剂对疏浚淤泥固化处理,开展了毛细浸润干湿循环与蒸馏水、海水、硫酸镁等侵蚀耦合作用下固化淤泥外观、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损伤研究,探究了耦合作用规律、... 为揭示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对固化淤泥性质的影响,以碱渣、矿渣、电石渣为固化剂对疏浚淤泥固化处理,开展了毛细浸润干湿循环与蒸馏水、海水、硫酸镁等侵蚀耦合作用下固化淤泥外观、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损伤研究,探究了耦合作用规律、机理和最优固化剂掺量。结果表明:硫酸镁侵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试样外观破损最严重、强度降低最明显;增加矿渣掺量可提高固化淤泥耐久性,当矿渣掺量分别为20%和15%时,碱渣掺量不宜超过25%和35%;多次干湿循环与海水和硫酸镁侵蚀耦合作用导致试样随应变迅速达到损伤破坏状态;干湿循环与海水侵蚀耦合作用导致试样中生成较多钙矾石和氯化钠结晶,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氯化钠结晶增多、试样不均匀性增强、中孔和大孔数量增多;干湿循环与硫酸镁侵蚀耦合作用导致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减少,碱渣掺量过高时还形成膨胀性的二水硫酸钙析出,导致固化淤泥耐久性下降;毛细浸润干湿循环与侵蚀耦合作用对固化淤泥产生严重的宏观和微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碱渣 毛细浸润 干湿循环 侵蚀作用 无侧限抗压强度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郭丽 《北方交通》 2025年第2期51-53,58,共4页
为了研究红黏土在干湿循环影响下的强度衰减规律,通过控制试样初始含水量进行干缩试验,在干燥过程中监测水平收缩量的变化,分析了水分流失与干缩量之间的关系。再以干湿循环次数为变量,开展了红黏土干湿循环试验,测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 为了研究红黏土在干湿循环影响下的强度衰减规律,通过控制试样初始含水量进行干缩试验,在干燥过程中监测水平收缩量的变化,分析了水分流失与干缩量之间的关系。再以干湿循环次数为变量,开展了红黏土干湿循环试验,测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土体抗剪切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体收缩量与失水量呈正相关,初始含水量越高,土体收缩量越大。经过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后,土体的抗剪切强度骤降。干湿循环次数越多,抗剪切能力越差。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会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其中粘聚力的下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剪强度 红黏土 干湿循环 干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重塑红黏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谢荣 扈胜霞 +2 位作者 李勇 林森 张涵超 《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研究南昌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开展了控制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室内直剪试验,对南昌重塑红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参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推导了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重... 为研究南昌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开展了控制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室内直剪试验,对南昌重塑红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强度参数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推导了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强度参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黏聚力受含水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相对较小;重塑红黏土的干密度越大,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而提高的梯度越大;建立的红黏土黏聚力与干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于分析土体黏聚力随干密度的变化规律;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呈现指数衰减规律,前3次干湿循环衰减显著,之后衰减速度减缓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红黏土 室内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含水率 干密度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条件下粉质黏土强度衰减特性研究
12
作者 马群超 王康宇 董杰 《科技通报》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探究干湿循环次数、下限含水率及循环幅度对粉质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快剪试验测定了最优含水率约为20%、天然含水率约为30%的粉质黏土试样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循环次数、下限含水率和循环幅度均会... 为探究干湿循环次数、下限含水率及循环幅度对粉质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快剪试验测定了最优含水率约为20%、天然含水率约为30%的粉质黏土试样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循环次数、下限含水率和循环幅度均会对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干湿循环次数的影响程度最大,循环幅度的影响程度最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衰减均表现为初期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并且首次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强度劣化作用最为显著。下限含水率的提高能够减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衰减幅度,而循环幅度的增加则加剧黏聚力的衰减,但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另外,经过5次干湿循环作用后,粉质黏土黏聚力的衰减幅度明显大于内摩擦角的衰减幅度。因此为保障路堤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工程中应重视排水措施的实施,以有效降低干湿循环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劣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强度衰减特性 直剪试验 粉质黏土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木质素改良粉土抗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恩全 张曼 +2 位作者 居东煜 王龙 李护良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克服粉土强度低、干湿循环性能差的特点,同时解决固体废弃物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将木质素掺入粉土中,形成木质素改良粉土。为研究木质素改良粉土抗剪强度特性及干湿循环性能,对经历干湿循环后的木质素改良粉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 为克服粉土强度低、干湿循环性能差的特点,同时解决固体废弃物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将木质素掺入粉土中,形成木质素改良粉土。为研究木质素改良粉土抗剪强度特性及干湿循环性能,对经历干湿循环后的木质素改良粉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研究了木质素掺量0、2%、5%、8%、12%、15%和干湿循环0、1、2、3、4次对改良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木质素可以显著提升粉土的抗剪强度及干湿循环性能;一定干湿循环次数下,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及黏聚力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内摩擦角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后基本不变;当木质素掺量为8%时,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最高。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当木质素掺量为0时,纯土试样经过1次干湿循环即崩解,强度损失率为100%;当木质素掺量为8%时,改良土的强度损失率最低,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降低幅度均较低。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木质素掺量为8%时,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含量最高,黏土矿物含量较高,钠长石含量最低,这是造成改良土强度及干湿循环性能提升的直接原因。结果显示,当木质素掺量为8%时,改良土在提高抗剪强度及干湿循环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实际施工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粉土 干湿循坏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用湿强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通 王雨潇 +2 位作者 贺靖一 窦文芳 刘泽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本文概述了造纸用湿强剂的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根据工业化程度及应用情况将纸张湿强剂分为工业化湿强剂、其他湿强剂及增湿强体系;其中着重讨论了聚乙烯亚胺树脂(PEI)、脲醛树脂(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本文概述了造纸用湿强剂的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根据工业化程度及应用情况将纸张湿强剂分为工业化湿强剂、其他湿强剂及增湿强体系;其中着重讨论了聚乙烯亚胺树脂(PEI)、脲醛树脂(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和双醛淀粉(DAS)等工业化湿强剂的合成、应用及优缺点;介绍了聚羧酸、壳聚糖、海藻酸钠类湿强剂及多元增湿强体系在造纸湿部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造纸用湿强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 湿强剂 机理 湿增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机制砂改良膨胀土力学与变形特性影响
15
作者 肖桂元 方玉凯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膨胀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机制砂进行物理改良,对土样开展0~5次的干湿循环试验以分析土样的裂隙发育规律,并将干湿循环1、3、5次后的土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收缩和膨胀试验,探究经过干湿循环后土样的强度衰减和收缩膨胀特性。结果表明:... 在膨胀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机制砂进行物理改良,对土样开展0~5次的干湿循环试验以分析土样的裂隙发育规律,并将干湿循环1、3、5次后的土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收缩和膨胀试验,探究经过干湿循环后土样的强度衰减和收缩膨胀特性。结果表明:机制砂可有效抑制膨胀土的裂隙发育,在机制砂掺量为10%时抑制效果最好,能较好抑制改良土裂隙集中发育,且在10%掺量下改良土的抗剪强度衰减幅度最小,收缩和膨胀特性方面也表现最佳。本试验验证了机制砂可延缓膨胀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的裂隙发育和抗剪强度衰减,并且能改良土样的收缩膨胀变形特性,改良效果受机制砂掺量影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机制砂掺量应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改良土 干湿循环 强度衰减 收缩变形 膨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自密实水泥土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迪 王响 +1 位作者 肖亮 万愉快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为了探究干湿循环对自密实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下的自密实水泥土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探讨了自密实水泥土的外观破损程度和强度劣化规律,并根据强度衰减规律,建立循环次数与劣化... 为了探究干湿循环对自密实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下的自密实水泥土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探讨了自密实水泥土的外观破损程度和强度劣化规律,并根据强度衰减规律,建立循环次数与劣化后强度的经验公式。研究发现干湿循环作用下自密实水泥土第j次循环后的强度衰减率是第1次强度衰减率的j^(0.3)倍;自密实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试样的破坏类型由脆性破坏变成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水泥土 干湿循环 水泥掺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壤土孔隙结构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童富果 杨佳璐 +2 位作者 李彪 刘畅 刘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3,共11页
【目的】周期性库水位升降使三峡库区消落带土体受反复干湿交替过程,为了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的孔隙结构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三峡库区某滑坡消落带红壤土,开展反复干湿循环下的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测试,分析干湿... 【目的】周期性库水位升降使三峡库区消落带土体受反复干湿交替过程,为了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土体的孔隙结构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三峡库区某滑坡消落带红壤土,开展反复干湿循环下的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测试,分析干湿循环作用对红壤土微细观孔隙结构与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土体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及其与强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干湿循环对消落带土体强度有明显弱化作用,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剪切强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孔隙扩张向大孔隙演化,土颗粒间距增加,裂隙发育后团聚体崩解、分散为微小团聚体,孔隙间连通性增强,原有微观孔结构基本丧失,逐渐形成新的稳定孔隙结构状态。【结论】土体结构呈现明显的双重分形特征,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中巨孔隙分形维数呈现明显关联关系,干湿循环作用使中巨孔隙分布复杂程度降低,孔隙结构更松散,颗粒间咬合作用降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特性 微观结构 孔径分布 干湿循环 三峡库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不同粒径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程家林 张贵科 +3 位作者 邓韶辉 黄习文 周伟 马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5-105,共11页
高心墙堆石坝在运行期库水位变化可达60 m以上,库水位变动范围内的堆石体受干湿循环作用易产生较大的后期变形,会导致坝顶出现纵向裂缝,影响高心墙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湿循环对堆石料长期劣化变形的影响已有大量的试验研究,然而干... 高心墙堆石坝在运行期库水位变化可达60 m以上,库水位变动范围内的堆石体受干湿循环作用易产生较大的后期变形,会导致坝顶出现纵向裂缝,影响高心墙堆石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湿循环对堆石料长期劣化变形的影响已有大量的试验研究,然而干湿循环对不同粒径筑坝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对不同粒径的板岩堆石颗粒进行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单颗粒破碎试验,结果表明,板岩颗粒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其对应破碎模式可以分为4类,颗粒破碎时对应的峰值荷载和破碎强度均值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粒径和循环次数下板岩颗粒的破碎强度均服从Weibull分布,特征破碎强度与循环次数间呈幂指数关系,表明板岩颗粒力学性质的劣化速度逐渐减慢。不同循环次数下板岩颗粒的特征破碎强度均有较为明显的尺寸效应,尺寸效应与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坝堆石颗粒 颗粒破碎 干湿循环 破碎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E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对纸张水提取液中氯丙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子曈 曾莹 +8 位作者 段逸品 罗明翔 孙博 徐江峰 王登慧 吴泽春 李丹 李浩 钟怀宁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为检测PAE湿强剂中氯丙醇的含量,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PAE湿强剂中1,3-二氯-2-丙醇(1,3-DCP)与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同时探究了PAE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与纸张水提取液中氯丙醇含量... 为检测PAE湿强剂中氯丙醇的含量,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PAE湿强剂中1,3-二氯-2-丙醇(1,3-DCP)与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同时探究了PAE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与纸张水提取液中氯丙醇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4批次某款湿强剂进行检测,发现随着湿强剂制造工艺的改进,1,3-DCP与3-MCPD的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调整湿强剂和助留剂的添加量,抄造不同批次的纸张,同时测定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纸张的抗张强度。结果显示,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湿强剂中氯丙醇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强剂添加量成正比;在助留剂实际添加量超过厂家推荐添加量的情况下,纸张水提取液中的氯丙醇含量与助留剂添加量无明显关系,但会导致纸张湿、干抗张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 湿强剂 含量 纸张 水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环境下BFFC侵蚀试验及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如平 周宇航 +2 位作者 朱碧堂 余金 胡扬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0-2791,共12页
开展不同纤维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BFFC)在硫酸盐环境下的侵蚀试验,探究BFFC的破坏形式、无侧限抗压强度、质量及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不同纤维掺量及硫酸盐循环侵蚀次数下BFFC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测模型。... 开展不同纤维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BFFC)在硫酸盐环境下的侵蚀试验,探究BFFC的破坏形式、无侧限抗压强度、质量及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不同纤维掺量及硫酸盐循环侵蚀次数下BFFC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量为0.18%、0.36%、0.48%、0.60%的BFFC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比无纤维掺入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了58%、85%、88%、94%,BFFC合理纤维掺量约为0.36%;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盐溶液中,BFFC试件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的侵蚀稳定时间约为15 h;BFFC无侧限抗压强度和质量随着侵蚀循环次数增加均表现为先增长后衰减的趋势;纤维体积掺量为0、0.18%、0.36%、0.48%、0.60%的BFFC试块经过30次循环时的质量损失至原始质量的55%、60%、70%、72%、80%,其强度降低至初始强度的35%、40%、42%、4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 抗侵蚀性 干湿循环 强度预测模型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