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温分布特征的湿冷塔防冻及其百叶窗调控策略
1
作者 李森 罗晟 +2 位作者 李杨 李晓光 赵元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217-7226,I0016,共11页
供热湿冷机组冬季运行时存在深度调峰及抽汽供热负荷大等工况,此工况下冷却塔极易出现结冰现象。传统防冻措施难以迅速响应机组防冻需求,并且无法实现精确调节,引起机组能效降低。该文通过对湿冷塔建立定热负荷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 供热湿冷机组冬季运行时存在深度调峰及抽汽供热负荷大等工况,此工况下冷却塔极易出现结冰现象。传统防冻措施难以迅速响应机组防冻需求,并且无法实现精确调节,引起机组能效降低。该文通过对湿冷塔建立定热负荷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严寒地区湿冷塔冬季运行中采取外圈配水的工程实际,探究安装上下两层百叶窗对湿冷塔填料底层、水池水面等关键面的水温分布特征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全塔配水,外圈配水可使水池水面最低水温提高10.20~13.90℃,可以有效消除冻结风险。当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外圈配水不能满足防冻需求时,可及时启用百叶窗调控,以有效提高湿冷塔关键面最低水温。该文基于百叶窗调控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湿冷塔精确防冻节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冷塔 防冻 百叶窗 配水方式 定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性能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明伟 张晓楠 +6 位作者 孙全全 焦宗昌 孟庆良 张永振 李明 刘天天 何锁盈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73,共8页
为了解决机械通风空冷塔夏季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并通过试验研究了3组循环水流量、2组进塔水温及2组风机频率下冷却塔的出塔水温和水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循环水流量越大、进塔水温越低、风... 为了解决机械通风空冷塔夏季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并通过试验研究了3组循环水流量、2组进塔水温及2组风机频率下冷却塔的出塔水温和水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循环水流量越大、进塔水温越低、风机频率越低,则循环水温降也越低。当进塔水温为40 ℃、风机频率为35 Hz时,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流量为30,45,60 m^(3)/h时的循环水温降分别为4.74,3.95,3.56 ℃,与机械通风空冷塔相比(循环水温降分别为2.22,1.50,1.05 ℃),水温降进一步降低了2.52,2.45,2.51 ℃;不同循环水流量对应的水蒸发量分别为0.098,0.106,0.142 kg/s。干湿联合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可借助少量水的蒸发,进一步降低空冷塔的出塔水温,有助于提升空冷塔夏季高温时段的冷却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空冷塔的节能增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空冷塔 填料 填料直接蒸发预冷 出塔水温 水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水方案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岑 宋小军 +3 位作者 赵顺安 李陆军 宋志勇 黄春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6,共9页
为降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耗水量,本文采用一种可用于回收其蒸发损失的空气冷凝器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节水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气运动控制方程和水蒸气冷凝模型,建立了用于分析空气冷凝器节水特性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 为降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耗水量,本文采用一种可用于回收其蒸发损失的空气冷凝器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节水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空气运动控制方程和水蒸气冷凝模型,建立了用于分析空气冷凝器节水特性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冷却空气流速、空气冷凝器的结构尺寸和材质等因素对该冷凝器节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冷凝器的单位面积节水量随着冷却空气流速以及冷凝器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冷凝器长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空气冷凝器的材质和壁厚对其单位面积节水量没有显著影响,空气冷凝器可采用重量轻和成本低的薄壁PVC来加工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蒸发损失 空气冷凝器 单位面积节水量 水蒸气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防冻特性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中华 石秀刚 +4 位作者 岳增刚 王伟 马成辉 郭常敏 赵元宾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针对湿式冷却塔(湿冷塔)冬季运行易出现填料底层、进风口上缘等位置易挂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冷塔三维数值模型,探究了湿冷塔在严寒天气不外加防冻装置运行时的防冻特性规律,分析了填料底层水温、通风量等关键... 针对湿式冷却塔(湿冷塔)冬季运行易出现填料底层、进风口上缘等位置易挂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冷塔三维数值模型,探究了湿冷塔在严寒天气不外加防冻装置运行时的防冻特性规律,分析了填料底层水温、通风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机组负荷对填料底层平均水温、最低水温的影响越大;填料底层水温偏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组负荷、环境风速、配水方式,其中配水方式的影响幅度较大,机组负荷次之,环境风速影响较小;通风量与机组负荷呈正相关关系,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环境温度相同时,外圈配水下的通风量小于全塔配水;迎风侧内部较低处及背风侧外部的水温最低,冻结风险最大,湿冷塔冬季运行时,应着重在迎风侧和背风侧进行防冻装置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防冻特性 填料 水温偏差 定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双机变频节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彦平 任庆昌 闫秀英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以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同时改变冷却塔风量、冷却水流量(双变量调节或双机变频)对冷却水系统能耗的影响,此外建立了冷冻水系统中压差二次泵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增量PID控制算法对冷冻水系统压差进行控制达到了良好的控... 以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同时改变冷却塔风量、冷却水流量(双变量调节或双机变频)对冷却水系统能耗的影响,此外建立了冷冻水系统中压差二次泵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增量PID控制算法对冷冻水系统压差进行控制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采用单神经元PID的控制算法对风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行了控制,其中单神经元的学习规则采用了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为导师信号的有监督的有监督Hebb学习法则。结合实际系统在冷冻水系统及风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分析了冷却水系统在不同系统负荷及湿球温度条件下双变量调节的节能效果,得出一组冷却水系统最优能耗运行时不同负荷及湿球温度下双变量的匹配关系,为工程应用提出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水系统 负荷率 冷却塔风机变流量 冷却水变流量 湿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塔内冷却水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齐慧卿 高德申 +1 位作者 韩强 李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塔内的流场特性进行模拟,可为冷却塔设计改进提供参考。基于Fluent软件和传热传质学原理,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及标准壁面函数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封闭,建立了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塔内的流场特性进行模拟,可为冷却塔设计改进提供参考。基于Fluent软件和传热传质学原理,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及标准壁面函数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封闭,建立了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热态数学模型。以9000m^2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为例,对无侧风工况塔内空气动力场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首先,对冷却塔出塔水温进行模拟,将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吻合良好,证明所建模型正确合理;继而对塔内冷却水的分布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出水滴下降速度和水滴温度随时间和位置高度的变化及填料层、集水池液面水温分布情况,所得结果有助于塔内配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冷却塔 冷却水特性 三维数值模拟 水滴速度 水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干、湿联合冷却塔设计及节水量计算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炳文 王雪莲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57,共3页
对传统干、湿联合冷却塔的结构进行了新的设计,并对塔内干冷段、湿冷段各部分布局进行了计算,得出在冷却塔初始温差(ITD)为30.5℃下,冷却塔的出口直径为99.3m,塔底直径为158.9m,塔高为206.6m,对应的循环水流量为54 364.0t/h,干冷段散热... 对传统干、湿联合冷却塔的结构进行了新的设计,并对塔内干冷段、湿冷段各部分布局进行了计算,得出在冷却塔初始温差(ITD)为30.5℃下,冷却塔的出口直径为99.3m,塔底直径为158.9m,塔高为206.6m,对应的循环水流量为54 364.0t/h,干冷段散热器安装高度最高为80.6m。选择新型PVC薄膜式填料T25-60°作为湿冷系统的填料部件时,其厚度为500mm,淋水面积为8 000m2,填料层的安装高度为26m,干冷系统在塔内的布置高度为50m。某600MW机组的实际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可使电厂冷端节水量53%,节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机组 干、湿联合冷却塔 ITD值 优化 节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冷却塔配水系统分区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静 王玉坤 +1 位作者 杨松 王兴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为分析配水系统分区配水在不同流量下对自然循环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冷却塔配水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模拟了冷却塔分区配水在不同配水流量下对出塔水温的影响,给出了冷却塔最大冷却能... 为分析配水系统分区配水在不同流量下对自然循环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对冷却塔配水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模拟了冷却塔分区配水在不同配水流量下对出塔水温的影响,给出了冷却塔最大冷却能力所对应的配水流量,并对冷却塔塔内的速度及温度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分区配水方式结合适当的配水流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出塔水温,提高冷却塔的效率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分区配水 配水流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运行的闭塔设计与节水方案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章立新 姬翔宇 +2 位作者 沈艳 高明 刘婧楠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四季温差大、水资源匮乏和多风沙地区的工业领域,为优化冷却设备的技术经济性,采用闭塔干湿交替运行以达到全年最少水耗的需求十分普遍。即夏季采用换热管外淋水蒸发的湿冷运行模式,冬季停止淋水采用直接空冷的干冷运行模式,春秋季则... 在四季温差大、水资源匮乏和多风沙地区的工业领域,为优化冷却设备的技术经济性,采用闭塔干湿交替运行以达到全年最少水耗的需求十分普遍。即夏季采用换热管外淋水蒸发的湿冷运行模式,冬季停止淋水采用直接空冷的干冷运行模式,春秋季则采用部分湿冷、部分干冷的运行模式,在满足冷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水。本文以哈密地区一工程项目为例,为防冻、抗风沙及利于清垢,闭塔采用逆流叉排全光管形式,塔结构按湿冷运行的要求设计,而换热面积则按干冷运行的要求配置,通过试算给出四种不同的节水运行方案及相应的设计风量。其中方案四即气温0℃以下的四个月全用干冷,最热的一个月全用湿冷,其他七个月采用干冷与湿冷混用,此时全年用水量最少,但能耗最大。不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对优化干湿冷交替运行闭塔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冷却塔 湿冷 干冷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集水冷却塔集水装置内空气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冬强 孙奉仲 +2 位作者 赵元宾 高明 张翔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高位集水冷却塔在进风口区域布置一系列集水装置收集循环冷却水,传统湿式冷却塔的雨区被消除。集水装置代替传统雨区的布置方式会使高位集水冷却塔的工作性能较传统湿式冷却塔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和集水装置本身内部流场密切相关。该文... 高位集水冷却塔在进风口区域布置一系列集水装置收集循环冷却水,传统湿式冷却塔的雨区被消除。集水装置代替传统雨区的布置方式会使高位集水冷却塔的工作性能较传统湿式冷却塔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和集水装置本身内部流场密切相关。该文首次采用风洞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集水装置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并对集水斜板角度变化、流道问距变化对集水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所研究集水斜板角度和流道间距的变化范围内,增大集水斜板角度与增大流道间距均可以提高集水装置内部流场的均匀性,减小空气在流经集水装置时的能量损失。同时,该文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集水装置,该装置可防止集水过程中发生溅水现象,并大大增强集水装置内部流场的稳定性并减小空气在流经集水装置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最后,该文推导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集水装置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对于今后高位集水冷却塔集水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集水冷却塔 集水装置 风洞实验 流场 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配水优化的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金台 张力 +4 位作者 唐磊 易超 高翔 罗坤 樊建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基于两相传热传质理论和FLUENT软件特点,采用自定义函数添加源项方法,开发了适用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热力特性计算的三维数值模拟平台。经过实验验证后,将该平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的分区配水研究,详细模拟了均匀配水、内外圆区分... 基于两相传热传质理论和FLUENT软件特点,采用自定义函数添加源项方法,开发了适用于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热力特性计算的三维数值模拟平台。经过实验验证后,将该平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的分区配水研究,详细模拟了均匀配水、内外圆区分区配水、内方区配水3种配水方式下某一冷却塔内部流场、温度场的变化,及其对冷却塔出塔水温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分区配水的方法可以降低出塔水温,提高冷却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冷却塔 热力性能 分区配水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水滴直径分布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学宏 孙奉仲 +3 位作者 吕冬强 陈振华 管洪军 张月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219-4225,共7页
冷却塔雨区水滴直径的分布规律对其热力和阻力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对某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水滴直径进行了现场测试,探究了不同进塔风速工况下,冷却塔不同雨区位置处水滴直径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雨区水滴直径主要分布在0.5~11m... 冷却塔雨区水滴直径的分布规律对其热力和阻力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对某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水滴直径进行了现场测试,探究了不同进塔风速工况下,冷却塔不同雨区位置处水滴直径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雨区水滴直径主要分布在0.5~11mm之间。在低进塔风速工况下,不同周向位置和径向位置处水滴直径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而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直径小于3mm的水滴个数占比增加,直径大于4mm的水滴个数占比降低,同时各直径范围的水滴个数占比的均匀性有所降低。当进塔风速较高时,大直径水滴发生破碎的概率大幅增加,导致迎风位置处直径小于4mm的水滴个数占比增大。另外,在高进塔风速工况下,不同下落高度处的水滴直径分布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雨区 水滴直径 进塔风速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收水冷却塔冷却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淼 王锦 杨新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高位收水冷却塔底部采用斜板与U型槽组合的方式集水,由于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核电站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Popper理论,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计算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在Fluent中加载质量、动量和能量... 高位收水冷却塔底部采用斜板与U型槽组合的方式集水,由于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核电站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Popper理论,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计算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在Fluent中加载质量、动量和能量计算程序,与实测对比,模拟结果准确。分析了淋水密度、入塔水温、填料高度和环境风速等运行条件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环境风速从1m/s增加到9m/s,出口水温提升了2.61K,并发现当环境风速大于6m/s时,流场内出现涡漩和穿膛风,使流场的均匀性遭到破坏。淋水密度增加2.53kg/m^2s,出口水温升高4.72K,表明淋水密度增加,液滴数量增多,降低了空气与液滴间传热传质。此外,填料高度从1.25m增加到2m,虽然空气阻力有所升高,但与换热面积提高引起蒸发潜热增加相比,总的冷却性能提高。入塔水温升高使得高位塔内外区密度差增大,抽力增加,传热传质能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收水冷却塔 三维数值模拟 运行工况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联合冷却塔消雾节水特性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铁锋 胡少华 +2 位作者 赵元宾 高沙沙 刘忠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7-287,共11页
随着节水、减排、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消雾节水型冷却塔逐渐受重视。针对消雾节水型干湿联合冷却塔,建立其传热传质过程气水参数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根据其出塔空气与环境空气掺混过程参数变化,计算分析其成雾特性、蒸发水量,并结合... 随着节水、减排、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消雾节水型冷却塔逐渐受重视。针对消雾节水型干湿联合冷却塔,建立其传热传质过程气水参数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根据其出塔空气与环境空气掺混过程参数变化,计算分析其成雾特性、蒸发水量,并结合文献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对标干湿联合冷却塔消雾验收测试的典型规程,通过出塔空气干湿球温度曲线、最大相对湿度曲线、成雾频率曲线和塔雾指数等,结合某干湿联合冷却塔实测数据,分析了干区进水比例对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所研究工况,百叶窗全开时干区进水比例越高,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消雾节水性能及冷却性能越好,为干湿联合冷却塔的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联合冷却塔 消雾特性 节水特性 冷却特性 耦合研究 干区进水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节水分析软件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少华 高沙沙 +3 位作者 刘忠超 赵延春 许向阳 赵元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47-453,共7页
为实现对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特性、节水特性的综合分析,编制干湿联合冷却塔校核计算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本文开发了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节水特性分析优化软件。通过对某在运干湿联合冷却塔进行冷却节水特性计算,验证了所开... 为实现对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特性、节水特性的综合分析,编制干湿联合冷却塔校核计算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本文开发了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节水特性分析优化软件。通过对某在运干湿联合冷却塔进行冷却节水特性计算,验证了所开发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消雾节水计算结果基础上,对标干湿联合消雾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生成其成雾频率曲线、耗水量曲线、塔雾指数、冷却特性曲线,综合分析其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及冷却特性,从而确定了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最佳运行工况。同时运用所开发软件对比分析了某冷却塔设计干段散热面积对其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及冷却特性的耦合影响,并分析了百叶窗开度对干湿联合冷却塔性能的影响,为干湿联合冷却塔的运行优化和设计优化提供了工具性软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联合冷却塔 蒸发 优化设计 计算机模拟 冷却节水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分区配水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瑞 孙更生 +2 位作者 孙浩然 何锁盈 高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水方案下(内区配水量占比在5%~95%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风速v=3 m/s为例,随内区配水量占比的增加,出塔水温先减小后增大,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当内区配水量占比为65%时,出塔水温比均匀配水(内区配水量为60.68%)时降低了约0.14℃,冷却效率提高了0.82%;同时,风速v=1~3 m/s时,分区配水的出塔水温均低于均匀配水,冷却效率均高于均匀配水。因此,在低风速下,与均匀配水方案相比,分区配水方案能有效降低冷却塔的出塔水温、提高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环境侧风 分区配水 冷却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汉成 王泉海 +1 位作者 卢啸风 范旭宸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3-239,共7页
对基于M循环原理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进行换热特性实验,探究冷却塔气水比、进口空气干球温度、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冷却塔湿球效率和出口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加,湿球效率增加,出口水温下降;保持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不变,... 对基于M循环原理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塔进行换热特性实验,探究冷却塔气水比、进口空气干球温度、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对冷却塔湿球效率和出口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加,湿球效率增加,出口水温下降;保持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不变,随着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增加,湿球效率降低,出口水温增加;随着进口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湿球效率增加,但出口水温略有上升;随着进口水温增加,湿球效率降低,出口水温增加,在淋水密度为7.7 t/m^(2)·h,气水比为0.7,空气干球温度为37.0℃,相对湿度为41.1%时,冷却塔效率最高,湿球效率为24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M循环原理 填料 淋水密度 湿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对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步兆彬 孙更生 +4 位作者 江广旭 吕赛 杨继冲 何锁盈 高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3-1420,共8页
以某300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的三维数值模型。填料内外区分别布置30 mm和26 mm S波填料,改变配水分区半径R_(1),重新分配配水内外区配水占比,研究不同工况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 以某300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大型湿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的三维数值模型。填料内外区分别布置30 mm和26 mm S波填料,改变配水分区半径R_(1),重新分配配水内外区配水占比,研究不同工况下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非均匀布置耦合分区配水可显著降低塔心区的高温,提高气水比。设计工况下,随着填料分区半径R_(2)和内区配水占比P的增大,冷却数和体积传热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当R_(1)=15~35 m时降低P,而当R_(1)=40 m时增大P,均可提高湿式冷却塔整体热力性能。此时相对最佳的耦合布置方案为R_(1)=25 m、R_(2)=25 m和P=35%,与原始塔相比,冷却数和体积传热系数分别增大0.09和17.0 W/(m^(3)·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填料非均匀布置 分区配水 热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塔U型收水装置有/无水工况下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国庆 张治愚 +2 位作者 汤东升 何锁盈 孙奉仲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2,共6页
随着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塔内流场,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对高位塔中收水装置阻力特性的研究愈加必要。本文针对实验工况设计了风洞实验装置,对一种典型的U型收水装置在风洞中进行了模型实验。在不同空气流速下,研... 随着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塔内流场,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对高位塔中收水装置阻力特性的研究愈加必要。本文针对实验工况设计了风洞实验装置,对一种典型的U型收水装置在风洞中进行了模型实验。在不同空气流速下,研究对比了有/无水工况下收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发现有水工况阻力明显大于无水工况的阻力。随后,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气流场,并分别提出了有/无水工况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最后,对有水工况下的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够为实际高位塔的阻力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收水冷却塔 收水装置 阻力特性 湿工况 风洞实验 阻力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雨区阻力与变工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兴刚 宾谊沅 +2 位作者 李旭 陈文 谢诞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以某10000 m2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为对象,计算了不同淋水密度和填料层风速下的雨区阻力系数,得到了适用范围更广的雨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基于麦克尔焓差法构建了冷却塔一维热力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得到的出塔水温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仅... 以某10000 m2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为对象,计算了不同淋水密度和填料层风速下的雨区阻力系数,得到了适用范围更广的雨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基于麦克尔焓差法构建了冷却塔一维热力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得到的出塔水温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仅为1.6%;运用所建立的一维热力计算模型开展了该冷却塔变工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出塔水温将随着循环水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当循环水流量变化量相同时,出塔水温的变化量将随着热负荷的增大、干球温度的降低、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升高;热负荷对出塔水温的影响受循环水流量、干球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受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出塔水温和冷却幅高随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分别呈升高和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大气压力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 雨区阻力系数 一维热力计算模型 变工况特性 出塔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