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aint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s of high-pressure-veins and host rocks in western Tianshan on origin of deep fluids in paleosubduction zones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志 高俊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The western Tianshan high-pressure(HP) metamorphic belt represents the paleosubduction mélange of paleozoic south Tianshan ocean between the Yili-central Tianshan and Tarim plates. High-pressure veins are extensi... The western Tianshan high-pressure(HP) metamorphic belt represents the paleosubduction mélange of paleozoic south Tianshan ocean between the Yili-central Tianshan and Tarim plates. High-pressure veins are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this HP belt. Compared with normal mid-ocean ridge basalt(N-MORB), the high-pressure veins and host rocks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But high-pressure veins show a larger variation than host rocks in total REE abundance. On the trace element spidergram, all the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incompatible elements and show strong positive Pb anomaly relative to N-MORB. The array tendency lines of plots of the HP rocks have apparent slopes on diagram of m(Sr) vs m(Sr)/m(Zr), m(Li) vs m(Li)/m(Y) and (m(Ce)) vs m(Ce)/m(Pb),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richment in LRE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relative to N-MORB of the HP-metamorphic rocks from western Tianshan is not attributed to magma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protolith.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such as Nb, Ta, Ti, Zr and Hf, do not show negative anomaly relative to N-MORB, which is dissimilar to that of island arc basalts. Therefore, the enrichment in LRE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of the HP rocks is not attributed to the enrichment of the source of the protolith. The mass ratios of Rb to Ba, Ce to Pb, Nb to U and Ta to U of high-pressure veins and host rocks are intermediate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 or oceanic island basalt and continental crust. The fluids in western Tianshan paleosubduction zones are mixtures of two sources, dehydration or devolatilization of host rocks and of subducted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trace element fluid in paleosubduction zone high-pressure vein host rock western tians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 flow on centimeter-scale in deep paleosubduction zones in western Tianshan,China:Evidence from high-pressure veins
2
作者 张进富 黄德志 +3 位作者 黄始琪 李国明 高俊 石永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488-492,共5页
High-pressure(HP)veins were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western Tianshan high-pressure(HP)metamorphic belt.The HP vein and host-rocks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nic microprobe to trace the origin of vein-forming fluids.Anal... High-pressure(HP)veins were extensively developed in western Tianshan high-pressure(HP)metamorphic belt.The HP vein and host-rocks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nic microprobe to trace the origin of vein-forming fluids.Analytical data show that the immediately adjacent host-rocks of the studied HP vein are eclogites and gradually turned into blueschist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veins increas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vein-forming fluid was derived from adjacent host-rocks;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vein and the host-rocks are sharp,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racture of the host-rocks is brittle during the vein-forming process.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type of HP veins is precipitated from the liquid formed by the dehydration of the host-rocks during the prograde metamorphism from blueschist to eclogite facies,which results in hydrofracturing of the rocks and provides the space for the vein to precipitate.The width of the eclogite-facies host-rocks is usually 1-2 cm,which provides the 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fluid flow is on centimeter-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zone high-pressure vein scale of fluid flow western tians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阿希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及其成矿启示
3
作者 杨虹 彭义伟 +6 位作者 顾雪祥 韩建民 魏征 刘俊平 宋明伟 张焱 陈曦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27,共20页
新疆西天山阿希金矿床是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Ⅰ)、石英-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Ⅲ)、碳酸盐-石英(Ⅳ)和碳酸盐(Ⅴ)5个阶段。碳酸盐矿物是金矿石中除... 新疆西天山阿希金矿床是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中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Ⅰ)、石英-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Ⅲ)、碳酸盐-石英(Ⅳ)和碳酸盐(Ⅴ)5个阶段。碳酸盐矿物是金矿石中除石英外最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其组构与成分特征记录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演化信息。笔者对阶段Ⅱ皮壳状石英中自形粗粒白云石(Dol-Ⅰ)、阶段Ⅲ叶片状白云石(Dol-Ⅱ)、阶段Ⅳ脉状白云石(Dol-Ⅲ)和阶段V脉状方解石(Cal-Ⅳ)开展了岩相学观察、阴极发光拍摄、电子探针和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Dol-Ⅰ由白云石(Dol-Ⅰa)和铁白云石(Dol-Ⅰb)组成,二者的FeO含量(0.31%~0.68%、14.17%~14.66%)差异显著;Dol-II和Dol-III的Fe O含量(0.63%~1.48%、1.57%~3.89%)相似,均属含铁白云石。DolⅢ和Cal-Ⅳ的δ^(13)C_(V-PDB)均值分别为3.05‰、2.48‰,与海相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流体中碳可能源自矿区基底灰岩;二者的δ^(18)O_(SMOW)均值为15.72‰和15.68‰,呈负向飘移,可能是循环大气降水萃取赋矿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所致。阶段Ⅱ皮壳状矿石从脉壁向中心分别形成平行的含载金硫化物的石英微条带、梳状石英、胶状结构“球状”石英和Dol-Ⅰ,表明它是成矿流体经历多次流体沸腾作用后,酸性气体逸失和硫化物大量沉淀的碱性条件下的产物。阶段Ⅲ中Dol-Ⅱ呈叶片状发育在烟灰色隐晶质石英中,表明它是流体初始沸腾过程中从非平衡过饱和热液体系中直接析出的产物。阶段Ⅳ中Dol-Ⅲ呈自形粗粒的白云石脉穿切早期矿脉,它是在浅地表成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缓慢结晶形成的。阶段Ⅴ中Cal-Ⅳ呈自形粗粒分布于成矿系统边缘,在温压降低的条件下,由热液中CO_(2)、_(H2)S逸失以及HCO^(3-)解离产生的CO_(3)^(2-)与Ca^(2+)结合所形成。综合碳酸盐矿物组构学、主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流体沸腾是阿希金矿床阶段Ⅱ、阶段Ⅲ矿质富集沉淀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组构学特征 主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阿希金矿床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新疆西天山栒子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阿克居力得孜·努尔改里得 李茹雪 +2 位作者 杨禧雨 陆彪 周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5-915,共11页
为探究新疆西天山栒子属各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西天山15个野生居群112份栒子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发现,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3个,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6.2... 为探究新疆西天山栒子属各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西天山15个野生居群112份栒子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发现,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3个,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6.29%,新疆西天山15个野生居群112份栒子属植物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0.2124和0.3254,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4259,基因流为0.6740,表明栒子属野生居群水平的遗传分化程度极大且各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新疆西天山栒子属植物在整体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居群水平上,特克斯县北山毛溜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聚类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地理位置相近的居群聚为一类,但也有部分地理位置相近的居群并没有聚在一起。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西天山栒子属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西天山 栒子属 遗传多样性 I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乌孙山花岗岩和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吉明 马中平 +1 位作者 贠杰 王国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2,共14页
笔者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内乌孙山北缘察布查尔林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对于探讨西天山南缘壳幔岩浆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系列;... 笔者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内乌孙山北缘察布查尔林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研究对于探讨西天山南缘壳幔岩浆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系列;轻稀土富集,弱的Eu负异常(δEu=0.74~0.8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特征,Zr/Hf=42~44,部分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刚玉标准矿物,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的特征。闪长岩Al_(2)O_(3)、FeOT、CaO含量明显高于二长花岗岩,Na_(2)O和K_(2)O含量低于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准铝质岩石系列;轻稀土富集,显示出Eu的轻微正异常(δEu=0.90~1.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此外,闪长岩还显示出具有高Sr(Sr>400×10^(-6))低Y(12.83×10^(-6))及Yb(1.34×10^(-6))和高Mg^(#)特征,其源岩应为俯冲板片上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二者均显示出岛弧岩浆的特征。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61.7±1.8)Ma;形成于晚泥盆世末期,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在~360 Ma由于南天山洋板片的回撤或俯冲流体参与,上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了基性岩浆,岩浆上涌过程中提供大量的热导致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酸性岩浆,两种岩浆发生不均匀混合作用。上涌的岩浆引起地幔对流,导致伊犁地块内部出现一定的伸展作用(弧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花岗岩及包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尕生铅锌矿床成矿作用:来自石英和闪锌矿原位微区成分的约束
6
作者 李来龙 章永梅 +2 位作者 顾雪祥 柳晨雨 张英帅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53,共15页
库尔尕生铅锌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地区,是一个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中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体呈脉状、网脉状以及透镜状赋存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上亚组中,并受控于3条近平行展布的NW向断裂带。成矿过程可分为无矿石英阶段(Ⅰ... 库尔尕生铅锌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地区,是一个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中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体呈脉状、网脉状以及透镜状赋存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上亚组中,并受控于3条近平行展布的NW向断裂带。成矿过程可分为无矿石英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主成矿阶段)和方解石阶段(Ⅲ)3个阶段。笔者利用LA-ICP-MS方法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和闪锌矿进行了原位微区分析。结果表明:①库尔尕生铅锌矿床Ⅰ阶段和Ⅱ阶段石英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富集Al、K、Na和Li。Al、K、Na、L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47.56×10^(-6)~4355.49×10^(-6)、9.41×10^(-6)~626.66×10^(-6)、23.78×10^(-6)~994.40×10^(-6)以及43.37×10^(-6)~265.52×10^(-6),Al与Li+Na+K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Ti、Ge含量较低,分别为3.17×10^(-6)~14.05×10^(-6)、1.77×10^(-6)~6.50×10^(-6),反映成矿温度较低。从Ⅰ阶段到Ⅱ阶段,石英中Ti含量在逐渐降低,指示成矿流体温度在逐渐降低;Al含量也在降低,反映成矿流体的pH值在逐渐升高。与世界典型的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相比,库尔尕生铅锌矿床的石英微量元素特征更类似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②闪锌矿中Mn、In、Fe、Ga、G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值表明矿石形成于中低温环境,进一步利用闪锌矿GGIMFis温度计限定成矿温度为122~178℃。Ga/In值与lnw(Ga)-lnw(In)特征反映闪锌矿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综合围岩地层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前人Pb同位素研究,推测库尔尕生铅锌矿床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闪锌矿 原位微区分析 库尔尕生铅锌矿床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西段石炭纪花岗岩与暗色包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李丽娟 张涛 +4 位作者 李强 贠杰 何立 程学芹 赵力颖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0,共18页
西天山出露的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阿吾拉勒西段巩乃斯种羊场北西地区的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暗色包体为... 西天山出露的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阿吾拉勒西段巩乃斯种羊场北西地区的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暗色包体为细粒闪长岩,闪长质包体K_(2)O=0.93~2.50,K_(2)O/Na_(2)O=0.20~0.21,A/CNK=0.83~0.87,里特曼指数σ=2.33~3.02,为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寄主花岗岩K_(2)O=2.92~3.48,含量较高,K_(2)O/Na_(2)O=0.60~0.79,里特曼指数σ=1.87~2.17,A/CNK=1.01~1.04,为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闪长质包体无显著Eu、Sr异常,而花岗岩具明显的负Eu异常,且Sr、P、Ti元素强烈亏损。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20.0±2.7)Ma,属晚石炭世早期;闪长质包体成岩时代为(344.5±1.4)Ma,属早石炭世中期。闪长质包体类型为捕掳体,是寄主花岗质岩浆上位过程中捕获的围岩。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揭示二者有不同的成因,闪长质包体为早期北天山洋南向俯冲过程中形成的,而花岗岩侵位于后碰撞伸展环境,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加热导致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早晚石炭世之交很可能是西天山区域构造体制转换的重要阶段,即由碰撞挤压环境转化为伸展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花岗岩 包体 锆石U-PB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 被引量:253
9
作者 高俊 钱青 +3 位作者 龙灵利 张喜 李继磊 苏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04-1816,共13页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它也是标志塔里木地块北部被动陆缘与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宽阔活动陆缘最后拼合的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将西天山划分为北天山弧增生体、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伊犁地块...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它也是标志塔里木地块北部被动陆缘与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宽阔活动陆缘最后拼合的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将西天山划分为北天山弧增生体、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伊犁地块、伊犁地块南缘活动陆缘、中天山复合弧地体、西天山(高压)增生楔和塔里木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同时综述了西天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新资料,讨论了其增生造山的过程。西天山增生造山与早古生代帖尔斯克依古洋、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南天山洋和晚古生代北天山洋3个代表洋盆的演化相关,增生造山结束的时间可能是早石炭世末。二叠纪时期,西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西天山为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并非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蛇绿岩 高压变质岩 花岗岩 增生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古生代铜金多金属矿床类型、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51
10
作者 王志良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作衡 左国朝 王龙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6-847,共12页
根据铜金矿床的含矿主岩和成矿作用方式 ,西天山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 3种类型 :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火山热液型 ;金矿床可划分为 2种类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研究区从北到南可划分为 3条东西向的成矿带 :1阿拉套—科古琴铜多金... 根据铜金矿床的含矿主岩和成矿作用方式 ,西天山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 3种类型 :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火山热液型 ;金矿床可划分为 2种类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研究区从北到南可划分为 3条东西向的成矿带 :1阿拉套—科古琴铜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中元古界灰岩和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 -夕卡岩铜矿、与海西中期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2博罗科洛金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中—基性熔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 ;3阿吾拉勒铜银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二叠纪陆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铜矿、与海西晚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通过对西天山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探讨 ,认为上述 3条成矿带对应的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阿拉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带、博罗科洛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和阿吾拉勒二叠纪裂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侵入岩 成矿带 斑岩型铜矿 地球动力学 晚古生代 海西 二叠纪 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床磁铁矿和石榴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49
11
作者 洪为 张作衡 +2 位作者 蒋宗胜 李凤鸣 刘兴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89-2102,共14页
查岗诺尔大型磁铁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东段,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之中,主体矿底板夹透镜状的大理岩,矿体主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共生特征,可以划分为岩浆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 查岗诺尔大型磁铁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东段,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之中,主体矿底板夹透镜状的大理岩,矿体主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共生特征,可以划分为岩浆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期,后者包括矽卡岩和石英-硫化物两个亚成矿期,进一步可以细分为6个成矿阶段。岩浆期的磁铁矿ΣREE很低,稀土配分模式大致呈轻稀土、重稀土较富集而中稀土亏损的U型,富Ti、V、Cr,表明铁质可能来自安山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矽卡岩亚成矿期的磁铁矿ΣREE极低,略微富集LREE,其它稀土元素亏损强烈,贫Ti、V,略富集Ni、Co和Cu。矽卡岩亚期的含矿和无矿矽卡岩中的石榴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类似,ΣREE含量相对较高,呈HREE富集、LREE亏损、弱正Eu异常的分布型式,显示了交代成因石榴石的特征,暗示与其共生的磁铁矿也是通过热液流体与围岩地层的交代反应生成的,铁质来自围岩。结合矿床地质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认为查岗诺尔铁矿可能是岩浆型和矽卡岩型(主要)的复合叠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磁铁矿 石榴石 查岗诺尔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铁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105
12
作者 张作衡 洪为 +6 位作者 蒋宗胜 段士刚 王志华 李凤鸣 石福品 赵军 郑仁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1-964,共24页
西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以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为主体,近年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或发现了查岗诺尔、备战、智博、敦德、松湖、雾岭及尼新塔格-阿克萨依等多个铁矿床,使该地区成为新疆重要的大型铁矿... 西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以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为主体,近年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或发现了查岗诺尔、备战、智博、敦德、松湖、雾岭及尼新塔格-阿克萨依等多个铁矿床,使该地区成为新疆重要的大型铁矿开发基地。这些新发现的铁矿床普遍赋存于安山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规模多数达到大中型,品位较高。总体上,对铁矿床的研究程度普遍很低,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认识不清,缺乏综合性的总体研究。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研究小组近三年的大量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的整理研究,综述了新疆西天山主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矿化类型。将西天山的铁矿床划分为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2个大类,根据矿化类型将海相火山岩型细分为火山沉积型、火山岩浆-热液型、类矽卡岩型3个亚类。初步讨论了西天山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石炭纪晚期可能属于碰撞造山晚期阶段的陆缘弧环境,局部存在挤压-伸展的构造转变,是铁矿形成的有利环境。通过区域铁矿床特征的对比以及与国内外火山岩有关的典型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铁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形成时间接近或稍晚于火山活动期;早期阶段以富铁流体(熔体)充填-交代作用成矿为主,晚期热液交代富集成矿,整个成矿过程伴随大量的热液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以岛弧岩浆作用所携带的深部铁质为主,并含有少量火山-次火山气液交代围岩所萃取的铁质;富铁流体(熔体)可能是由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基性岩浆分异形成的,但具体的形成机制、岩浆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质特征 形成背景 铁矿床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厘定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李永军 李注苍 +4 位作者 周继兵 高占华 高永利 佟黎明 刘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2-1340,共9页
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石炭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单位,仅根据区域粗略的对比,将其划归早石炭世阿吾拉勒组("大哈拉军山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阿吾拉勒组可以解体为3部分。下部钙碱性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1Ma;... 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石炭系,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单位,仅根据区域粗略的对比,将其划归早石炭世阿吾拉勒组("大哈拉军山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阿吾拉勒组可以解体为3部分。下部钙碱性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1Ma;中部碳酸盐岩-碎屑岩,富产早石炭世晚期化石,主要有腕足Gigantopraductus和珊瑚Gangamophyllum vetiforme等;上部碱性双峰式火山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4~313Ma;确认各套地层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文首次根据地层多重划分原则,对本区石炭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解体和再划分,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组,下部为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部为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上部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岩石地层单位厘定 阿吾拉勒 西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昭苏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96
14
作者 钱青 高俊 +2 位作者 熊贤明 龙灵利 黄德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7-1323,共17页
西天山昭苏北部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少量的拉斑玄武岩组成。火山岩TiO2(1.10~1.99%)和P2O5(0.22~0.70%)含量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Nb/La... 西天山昭苏北部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少量的拉斑玄武岩组成。火山岩TiO2(1.10~1.99%)和P2O5(0.22~0.70%)含量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Nb/La)N=0.20~0.36),轻重稀土分异,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与美国盆岭地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之前)火山岩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弧后“过渡型”基性火山岩相似,但与典型火山弧岩浆岩有些不同。大量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出现以及主量、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火山岩经历了相当程度的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AFC)。与碱性玄武岩相比,拉斑玄武岩的SiO2含量和K2O/Na2O比值较高,而εNd(t),MgO和Mg^#值较低,可能由碱性玄武岩浆经AFC演化形成。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含富Fe,Ti贫Si的火山岩夹层(Fe-Ti玄武岩),是碱性玄武质岩浆依Fenner趋势发生较高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俯冲流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然而,Fe-Ti玄武岩的出现以及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均指示它们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我们提出,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具有元古代陆壳基底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后拉张环境。这一认识与前人提出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地幔柱活动影响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的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 Fe-Ti玄武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及其动力背景和成矿控制与找矿 被引量:88
15
作者 薛春纪 赵晓波 +10 位作者 莫宣学 董连慧 顾雪祥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张招崇 王新利 俎波 张国震 冯博 刘家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55,共28页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为什么能在这个东西延伸近2 500km的带状区域形成"亚洲金腰带&quo... 天山西段,从乌兹别克斯坦向东,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新疆西部,在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构成世人瞩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为什么能在这个东西延伸近2 500km的带状区域形成"亚洲金腰带"?成矿具有怎样的动力背景?受何要素控制又是怎样发生发展?"亚洲金腰带"内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床主要产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能否在新疆西天山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都是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论文在较多学习前人成果并结合作者研究结果基础上,综述了"亚洲金腰带"动力背景和地质环境、金矿床基本特征,分析了成矿系统类型和关键控制,对接了新疆西天山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构造成矿带。研究认为Terskey洋和Turkestan-南天山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亚洲金腰带"基本地球动力学背景;"亚洲金腰带"中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分属造山型和斑岩型两个主要成矿系统,"古老地壳+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造山型金成矿关键控制和勘查准则,而成熟岛弧环境、深源岩浆浅成侵入、叠加复合长期成矿是斑岩型金成矿关键控制;中天山是"亚洲金腰带"的核心,自西而东从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到我国新疆西天山具有可对接和贯通性,"亚洲金腰带"向东延伸确切进入我国新疆西天山;新疆西天山那拉提山—额尔宾山一带的中天山及南北缘造山型金成矿要素齐全且配置好,有望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金腰带” 造山型金矿 斑岩型金矿 金矿找矿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阿克沙克组风暴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永军 高永利 +2 位作者 佟丽莉 郭文杰 佟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8,共8页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一带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发育典型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已识别出的风暴沉...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一带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发育典型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已识别出的风暴沉积类型有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具递变层理的砾屑灰岩和砾屑砂岩,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及生物碎屑砾屑粉砂质灰岩,具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长石岩屑砂岩,具波痕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和砾屑粉砂质灰岩,具水平层理的粉屑灰岩和具块状或水平层理的生物碎屑砾屑粉砂质灰岩。新发现的风暴沉积,说明早石炭世该地区处于低纬度带陆棚浅水沉积环境,因而对于分析西天山石炭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及板块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沙克组 风暴岩 古地理 古构造 石炭纪 阿吾拉勒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莫斯早特石英钠长斑岩铜矿床——一个与埃达克质岩石有关的铜矿实例 被引量:54
17
作者 赵振华 熊小林 +2 位作者 王强 白正华 梅厚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与埃达克岩石有关,在环太平洋地区发现了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提供了一个产于中亚成矿域新疆西天山的莫斯早特铜矿床研究的实例。含矿岩体为石英钠长斑岩,岩体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与埃达克质岩石一致:富Na、Al;高Sr,低... 与埃达克岩石有关,在环太平洋地区发现了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提供了一个产于中亚成矿域新疆西天山的莫斯早特铜矿床研究的实例。含矿岩体为石英钠长斑岩,岩体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与埃达克质岩石一致:富Na、Al;高Sr,低Y;Sr/Y>40,亏损HREE;La/Yb>20;Eu为正异常(δEu/Eu*为~1.27)。全岩40Ar/39Ar年龄268±5Ma,Rb-Sr年龄248±12Ma,K-Ar年龄254.5Ma,属中晚二叠世。矿体呈脉状、网脉状;围岩蚀变为绿帘石化、青盘岩化和黄铁矿化。铜品位1%-5%,主要工业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矿石富含Ag(5.35-240μg/g)、Pb(0.01%~0.16%)、Zn(0.26%一2.40%)、Au(0.02~0.16μg/g)。矿石矿物S同位素δ34S为-6.0‰~5.81‰,平均-0.28‰;辉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的207Pb/204Pb为15.46~15.77,206Pb,/204Pb为18.01-18.42,属造山带与地幔Pb之间;矿石矿物包裹体的δ18O-2.54‰~-8.11‰,δDH2O-68.9‰~-98.8‰,属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之混合。矿石矿物的(87Sr/86Sr);为0.70596,(143NcL/146Nd).为0.512403,εNd(t)为+1.5,其Sr-Nd同位素组成及同位素年龄与含矿埃达克质石英钠长斑岩一致。含矿埃达克质石英钠长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属由碰撞、挤压向伸展、拉张转变的构造动力学格架转折期。埃达克岩浆的较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床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莱历斯高尔-带铜(钼)矿成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东阳 张招崇 +1 位作者 艾羽 苏慧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9-1331,共13页
西天山位于伊犁板块北部,即准噶尔板块与伊犁盆地之间的造山带。位于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中段的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有莱历斯高尔钼矿和3571铜矿,直线距离不足1km,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斑岩体以二长闪长斑岩、... 西天山位于伊犁板块北部,即准噶尔板块与伊犁盆地之间的造山带。位于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中段的莱历斯高尔一带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有莱历斯高尔钼矿和3571铜矿,直线距离不足1km,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斑岩体以二长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对两个斑岩体的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表明,3571铜矿和莱历斯高尔钼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354±0.65Ma和346±1.2Ma,指示其均形成于早石炭世。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典型钙碱性岩系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推测斑岩体的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板块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本区两个斑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值I_(Sr)和ε_(Nd)(t)分别为0.7079~0.7103和-0.61~-3.71,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50%~70%),并有少量的地幔物质的混入。由于两个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出它们具有同源演化关系,推测3571出露的岩脉可能相当于莱历斯高尔斑岩体的上部,其深部可能存在莱历斯高尔式的斑岩钼矿化,因此3571铜矿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年代学 莱历斯高尔 西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19
作者 洪为 张作衡 +4 位作者 赵军 王志华 李凤鸣 石福品 刘兴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211,共21页
查岗诺尔大型磁铁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东段,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或凝灰岩中,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受NW、NWW、NE断裂及环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发育石榴石、透辉石、方柱石、阳起石、钾长石、绿帘... 查岗诺尔大型磁铁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东段,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或凝灰岩中,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受NW、NWW、NE断裂及环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发育石榴石、透辉石、方柱石、阳起石、钾长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伴生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和辉石分别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和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dr37.97-97.89Grs0.19-57.21(Alm+Sps)0.84-4.38和Di28.68-87.46Hd10.46-70.13Jo0.24-5.53,与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中石榴石和辉石的端员组分相似。在磁铁矿和赤铁矿的Ca+Al+Mn-Ti+V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矽卡岩型铁矿的区域;在磁铁矿的TiO2-Al2O3-MgO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或趋近于沉积变质-接触交代磁铁矿区域。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矽卡岩化紧密相关,矽卡岩化对铁成矿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查岗诺尔 铁矿床 电子探针分析 矽卡岩 磁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隆升-剥露过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陈正乐 李丽 +10 位作者 刘健 宫红良 蒋荣宝 李胜祥 郑恩玖 韩效忠 李细根 王成 王国荣 王果 鲁克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及其伊犁盆地钻孔中的样品,挑选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测试分... 天山造山带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在新生代由于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而陆内再造成山。本文主要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来限定西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野外系统采集西天山山脉及其伊犁盆地钻孔中的样品,挑选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工作,着重开展了磷灰石的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研究。根据温度-时间模拟结果推断,西天山在中新生代期间共发生了3期次的快速冷却作用,分别为早侏罗纪(200~180Ma)、白垩纪中期(115~95Ma)和新生代期间(24Ma以来);根据样品位置分析表明,西天山的隆升-剥露作用并不均一,开始于侏罗纪早期的山脉抬升范围有限,仅局限于中天山;白垩纪中期(115~95Ma),整个西天山山脉和伊犁盆地一起发生整体的抬升和剥露;新生代24Ma以来,西天山的山体块体抬升与山间盆地的断陷同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伊犁盆地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