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黔东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地层特征与铅锌成矿关系 被引量:35
1
作者 汤朝阳 邓峰 +3 位作者 李堃 段其发 邹先武 戴平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4-1041,共8页
湘西—黔东地区寒武系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沉积序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由灰岩段和白云岩段组成,纵向上构成总体向上海水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同时反映了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过程。该组空间上从北西至南东可识别出... 湘西—黔东地区寒武系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沉积序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由灰岩段和白云岩段组成,纵向上构成总体向上海水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同时反映了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过程。该组空间上从北西至南东可识别出潮坪相、局限台地相粉细晶云岩、台地边缘浅滩相粉细晶灰岩和台地边缘(滩)丘相微晶灰岩、浅-深缓坡相、陆棚相泥灰岩、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研究表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对铅锌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微晶丘是主要容矿层,与微生物和海底热水关系密切。铅锌成矿明显与浊流沉积和风暴沉积等事件沉积相关,浊积岩、微晶丘、砾(粒)屑灰岩构成一完整的铅锌控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成矿 沉积序列 寒武系 湘西-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长青 许虹 陈毓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6,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度、组成、结构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铜矿石有机质的反射率为1.0 4 %~ 2 .172 % ;除个别样品外 ,n H/ n C值平均 0 .4 9,n O/ n C 值平均 0 .0 6 2 ,表明其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 ,有机质的物理性质及红外光谱特征也显示了这一点。 2有机质的组成以 C为主 ,其次为 H、O、N,两种铜矿石中有机质的 C、H、O元素含量类似 ,仅 N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3有机质的结构中以羟基、烷烃、芳烃官能团为主 ,有时有 C=O官能团 ;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大 ,表明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液流体交代作用。 4玄武岩中铜矿石沥青的δ1 3CV- PDB为- 2 7.3‰~ - 33.2‰ ,平均 - 31.97‰ ,沉积岩中铜矿石碳质的 δ1 3CV- PDB为 - 2 0 .2‰~ - 2 3.2‰ ,平均 - 2 2 .11‰ ,表明二者无明显成因联系 ,前者属腐泥型 ,为石油的遗迹 ,来自下部地层 ;后者为腐植型 ,来自原地沉积的陆生高等植物。两种铜矿石中不同来源有机质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有机质 沉积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6
3
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张莎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有利区 甜点区 甜点段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张长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23,33,共11页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小(一般5%~10%),w(NaCl)为8%~22%,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为80℃~260℃;第2期次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外,还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古石油包裹体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均一温度变化大(30℃~290℃),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第3期次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为5%~10%,w(NaCl)<4%,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140℃~270℃,但以小于200℃为主。从第1期次到第3期次,成矿流体盐度逐渐降低,特别是第3期次的盐度非常低,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本区最重要的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是第2期次不同性质成矿流体混合或成矿流体与有机流体混合、有机质的还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包裹体 古石油包裹体 成矿流体 玄武岩铜矿 滇黔交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与湖南寒婆坳地区煤制石墨烯结构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跃刚 车启立 +4 位作者 李瑞青 马鹏亮 罗鹏 琚敏敏 徐晓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7-372,共16页
石墨烯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煤可作为石墨烯碳源,并且煤的属性也影响石墨烯的结构特征,结合我国煤变质成因复杂、煤变质作用类型多样的特点,旨在研究不同变质作用背景对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特... 石墨烯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煤可作为石墨烯碳源,并且煤的属性也影响石墨烯的结构特征,结合我国煤变质成因复杂、煤变质作用类型多样的特点,旨在研究不同变质作用背景对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特征。采集黔西地区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6个煤样及寒婆坳地区岩浆热变质作用4个煤样,全部利用HCl-HF-HNO3酸洗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到脱矿煤样,以排除矿物的影响;后使用中频感应石墨化炉对脱矿煤样进行2800℃高温处理后得到煤基石墨样品;最后利用改进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对煤基石墨进行氧化、超声剥离、还原处理,得到石墨烯样品;用于测试样品微晶尺寸、空间形态等信息的X射线衍射(XRD)对脱矿样、煤基石墨、石墨烯进行表征并得到相关结构参数,用于测试样品缺陷、完整性的拉曼光谱(Raman)对脱矿样、煤基石墨、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并得到相关参数,用于观察样品微观表面形貌的透射电镜(TEM)对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并得到图像。实验及表征结果:透射电镜(TEM)得到的图像表明2种变质类型的煤均可制备出3~5层的石墨烯层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得到的相关参数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对应的煤基石墨样品石墨化度越高,对应石墨烯样品的微晶结构片层越大、缺陷更少。以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测试参数为依据,相对于岩浆热变质作用,深成叠加热液变质背景石墨烯样品的L_(c)、d_(002)以及峰位差G-D、I_(D)/I_(G)的变化随Ro,max的变化较大;而相对于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背景石墨烯样品的L_(a)和L_(a)/L_(c)变化随Ro,max的变化较大;说明在深成叠加热液变质作用背景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易得到堆砌性好、定向排列强、缺陷少的石墨烯样品,而在岩浆热变质作用条件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越易获得横向尺寸大、“扁圆”空间形态的石墨烯样品。如今所进行的工作在后续还有拓展研究的空间,岩浆以及无岩浆对煤制石墨烯结构的影响有何不同,或者温度和压力是如何影响煤制石墨烯结构,这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以推进煤制石墨烯领域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微晶结构 黔西地区 寒婆坳地区 变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桂祝 马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社会成员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西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黔东北地区早寒武世有机质富集机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力钰 陈强路 +5 位作者 黎茂稳 袁坤 马晓潇 席斌斌 岳勇 黄泰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198,共18页
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上扬子广泛发育的富有机质沉积是重要的烃源岩。了解这套烃源岩的形成与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和古海洋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不同沉积环境有机质富集机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内... 寒武纪早期地球环境和生物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上扬子广泛发育的富有机质沉积是重要的烃源岩。了解这套烃源岩的形成与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和古海洋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不同沉积环境有机质富集机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内在联系,为资源潜力分析提供地质依据。本研究以鄂西-黔东北地区早寒武世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和总有机碳)和无机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元素和全岩矿物X衍射)方法,识别了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了内陆架盆地(或台盆相)和斜坡相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早寒武世有机质已高过成熟,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内陆架盆地/台盆相的鸭子口剖面Al含量,Ba、Cu、Zn和Ni等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黏土含量在有机质富集段无明显变化;Mo、U和V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TOC含量在水井沱组下段较高,向上逐渐减小;Th/U值和V/(V+Ni)值分别均小于2和大于0.54,指示水井沱组下段持续缺氧。斜坡相ZK513井Al含量和黏土含量在有机质富集段无明显变化;Ba、Cu、Zn和Ni等营养元素,Mo、U和V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以及TOC含量的变化趋势耦合,在牛蹄塘组、九门冲组上段分别有明显和略微增大,表明初级生产力增大和水体缺氧硫化。Th/U值和V/(V+Ni)值显示牛蹄塘组缺氧硫化,九门冲组上段整体缺氧。结合古地理背景以及前人的研究认识,认为斜坡相的ZK513井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是较高的生产力和有利保存条件,即上升洋流带来的营养元素促进了初级生产力,形成大量有机质并引发后续的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和海水缺氧硫化;内陆架盆地/台盆相的鸭子口剖面初级生产力未明显增强,有机质富集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鄂西-黔东北地区 有机质富集 上升洋流 缺氧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富Nb榍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5 位作者 罗重光 顾汉念 于文修 李阳 孟勇 杨季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滇东—黔西地区广泛发育一套Nb-Ga-REE多金属矿化富集层,其底板为峨眉山玄武岩。为了探讨底板玄武岩对该矿化层的贡献,本文系统开展了玄武岩的微区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尤其利用电子探针对玄武岩中的榍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面扫... 滇东—黔西地区广泛发育一套Nb-Ga-REE多金属矿化富集层,其底板为峨眉山玄武岩。为了探讨底板玄武岩对该矿化层的贡献,本文系统开展了玄武岩的微区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尤其利用电子探针对玄武岩中的榍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面扫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玄武岩主要为高钛玄武岩,以富榍石为特征。高钛玄武岩中含有多种形态的榍石,主要有自形榍石、半自形榍石、信封状榍石、晶粒状榍石、云雾状榍石、片状榍石、十字形榍石、团块状榍石和蚀变榍石等。榍石中微量元素除富含Nb外,还有一定量的Zr、Y、Ce,结合该地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榍石可能有2种成因:其一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晚期,可能是原始基性岩浆的产物;其二是由岩浆早、中期析出的钛铁矿、晶粒状榍石、含钛辉石在岩浆后期蚀变阶段的水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下形成。另外,高钛玄武岩中榍石的表生风化蚀变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发生铌矿化的主要原因,榍石为上覆的矿层提供了Nb、Zr、Y和Ce等成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Nb榍石 峨眉山玄武岩 高钛玄武岩 滇东—黔西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及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博凡 康永尚 +3 位作者 刘娜 孙良忠 顾娇杨 孙晗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6-1727,共12页
基于滇东-黔西地区40余口(排采井12口)煤层气井资料,通过单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提取和地质、工程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恩洪、老厂、土城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 基于滇东-黔西地区40余口(排采井12口)煤层气井资料,通过单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提取和地质、工程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恩洪、老厂、土城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结果表明,研究区排采动态差异较大,其中,单井动用资源丰度、渗透率作为基础因素,决定了煤层气井产气能力,单井动用资源丰度越高、渗透率越大,产气量越高,同时,I类和II类煤体结构与III类煤体结构相比,煤层气井产气量高。初始排水速度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的关键控制因素,排水速度较大时,即使渗透率较高,单井动用资源丰度较大,产气量仍然较低。控制初始排水速度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减缓绝对渗透率(应力敏感)降低速度,二是减缓水相渗透率降低速度。基于前述认识,通过全国煤层气开发区现行排采工作制度调研和研究区排采动态分析,指出研究区应以慢排为原则,把握阶段降压特征,提出了多煤层合采低速-阶梯降压初始排水速度优化步骤,对滇东黔西多煤层合采煤层气井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合采 滇东黔西 排采动态 影响因素 初始排水速度 排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页岩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关系——以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丽亚 沈均均 +5 位作者 陈孔全 王玉满 计玉冰 王灿辉 王鹏万 孟江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54,I0003,I0004,共17页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分析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筇竹寺组以硅质页岩相为主,不同沉积时期岩相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筇一段(w(TOC)平均为3.24%)及筇二段上部(w(TOC)平均为2.32%)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发育陆源硅和生物硅,筇二段中下部(w(TOC)平均为1.22%)及筇三段(w(TOC)平均为0.45%)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以陆源硅为主,有机质含量为筇一段>筇二段上部>筇二段中下部>筇三段的特征;黔北斜坡区筇一段(w(TOC)平均为5.13%)及筇二段(w(TOC)平均为3.82%)以生物成因的硅质页岩相为主,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川西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水体滞留程度的综合控制,筇一段及筇二段上部海平面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具有低的陆源输入、缺氧的底水条件、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和半滞留的水体性质等沉积环境,有机质含量较高;筇二段中下部及筇三段海平面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陆源输入增多,底水含氧量升高,水体滞留程度增强,古生产力水平降低,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较弱的上升洋流作用和高的陆源输入是导致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黔北斜坡区 筇竹寺组 沉积古环境 页岩 有机质富集 矿物岩石学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上升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老厂矿区雨汪区块煤层气井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房孝杰 吴财芳 +2 位作者 刘小磊 张莎莎 刘宁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共6页
为研究多煤层发育区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以滇东黔西老厂矿区雨汪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层气地质及气井排采资料,分析区内煤层气井产气、产水特征,探讨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雨汪区块中-低产煤层气井数... 为研究多煤层发育区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以滇东黔西老厂矿区雨汪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煤层气地质及气井排采资料,分析区内煤层气井产气、产水特征,探讨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雨汪区块中-低产煤层气井数量占总井数的73%,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包括地质和排采因素,其中,地质因素主要为地应力和渗透率,排采因素主要为产水速率和停井次数。建议本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应首选中-低地应力、渗透率较高的部位或层段,气井排采初期产水量需控制在1.5~3 m^3/d,见气后产水量控制在1~1.8 m^3/d,排采期间尽量减少停井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老厂矿区 雨汪区块 煤层气井 产能特征 地质因素 排采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内致密天然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青 戴晓燕 +2 位作者 刘波 汤海磊 全贵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3,共12页
在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研究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和致密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龙潭组是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碳酸盐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系为特点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物源区是西部川滇地区,相带走向为... 在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研究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和致密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龙潭组是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碳酸盐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系为特点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物源区是西部川滇地区,相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滇东-黔西一带靠物源一侧的西部地区以河流相细砂岩为主,往东为以含煤层系为特点的中间过渡相带和靠海一侧的河口湾海岸相带。龙潭组岩石类型主要有煤岩、泥页岩和致密砂岩,这3种岩石构成了3种致密天然气储层,都具有一定的含气性,但含气量从煤岩→泥页岩→致密砂岩具有逐渐变弱的变化规律。煤岩物性相对较好,泥页岩物性较差,致密砂岩物性最差。煤岩储层在黔西的大方-金沙-六盘水地区和滇东的富源-曲靖-罗平-丘北地区较为发育,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相是煤层气发育的有利相带;往东南靠海方向主要发育泥页岩致密储层的潮坪-潟湖相带;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北西方向靠物源一侧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煤岩和泥页岩在相邻的黔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永川和云南的弥勒、普者黑等地延展分布,这些区域的龙潭组可能存在相应的致密储层和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龙潭组 层序地层格架 致密天然气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68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雪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1期3-5,4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创”政策的大力推进及脱贫攻坚战役在西部贫困地区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始从事乡村旅游创业。通过对来自贵州省的68位返乡从事乡村旅游创业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果显示,...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创”政策的大力推进及脱贫攻坚战役在西部贫困地区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始从事乡村旅游创业。通过对来自贵州省的68位返乡从事乡村旅游创业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从事乡村旅游创业和个人、家庭、家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中家乡所在地的环境因素俨然成为了影响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推动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实践进一步发展,首先必须做好地方乡村旅游创业环境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贫困地区 返乡农民工 乡村旅游创业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