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7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ximate trace and singleton failures equivalences for transition systems 被引量:2
1
作者 Chao Wang Jinzhao Wu Hongyan T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886-896,共11页
Established system equivalences for transition systems, such as trace equivalence and failures equivalence, require the ob- servations to be exactly identical. However, an accurate measure- ment is impossible when int... Established system equivalences for transition systems, such as trace equivalence and failures equivalence, require the ob- servations to be exactly identical. However, an accurate measure- ment is impossible 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physical world, hence exact equivalence is restrictive and not robust. Using Baire met- ric, a generalized framework of transition system approximation is proposed by developing the notions of approximate language equivalence and approximate singleton failures (SF) equivalence. The framework takes the traditional exact equivalence as a special case. The approximate language equivalence is coarser than the approximate Slc equivalence, just like the hierarchy of the exact one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wo approximate equiva- lences satisfy the transitive property, consequently, they can be successively used in transition system approx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e equivalence TRACE singleton failures(SF) transition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predictive model for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in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少毅 李威 +1 位作者 邢方方 王禹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56-962,共7页
The novel method to analyze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was proposed in the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for the corr... The novel method to analyze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was proposed in the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for the corrosion status were determined. Secondly,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simulating the corrosion process within the stray current interference. Then, a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corrosion status was built,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wo sets, including training set and testing set. The training set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SVM model and the testing se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SV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is nonlinear and the SVM model is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corros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stray current CORROS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Bounded Packet Dropout 被引量:9
3
作者 SUN Ye-Guo QIN Shi-Yi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这份报纸,与围住的包退学学生一起的联网的控制系统(NCS ) 的一个类的稳定性和稳定问题被调查。一条反复的途径被建议作为 Markovian 与围住的包退学学生一起为 NCS 建模跳线性系统(MJLS ) 。MJLS 的转变可能性由于网络的复杂性是部... 在这份报纸,与围住的包退学学生一起的联网的控制系统(NCS ) 的一个类的稳定性和稳定问题被调查。一条反复的途径被建议作为 Markovian 与围住的包退学学生一起为 NCS 建模跳线性系统(MJLS ) 。MJLS 的转变可能性由于网络的复杂性是部分未知的。在考虑下面的系统是更一般的,它完全用盖住系统知道并且完全未知的转变可能性作为二个空间案例。而且, sensor-to-controller 和 controller-to-actuator 包退学学生同时被考虑。为内在的系统的随机的稳定性和稳定的足够的条件经由线性矩阵不平等(LMI ) 被导出明确的表达。最后,二个解说性的例子被给表明建议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稳定性 NCSs HV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长开 刘彬 +2 位作者 解凯 李莹 张志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设计了应用和平台相互解耦的系统软件架构,在此基础上,针对平台层的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订阅和发布技术,应用层的网络拓扑分析和数据分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结果及结论]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解耦以及规范接口定义、数据订阅与发布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促进后期线网级电力调度应用分析业务的不断扩展。多节点分布式实时数据库采用分片技术,一方面使得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更方便在云平台上进行容器化部署,另一方面在不中断业务运行情况下,解决了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实时数据库容量随着线路增建需要不断扩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电力调度系统 系统架构 网络拓扑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可 朱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科学数据决策等手段,不仅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尽管如此,技术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经济可行性与投资回报、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等挑战依然存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强化文化适应性教育、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优化经济投入与回报机制、建立政策动态适应机制等,以推动粮食系统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粮食系统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阳 陈福贵 温念慈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了2种越行模式在系统能力、运行效率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和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和成本角度考虑,越行站宜设置为双岛四线、高架站方案;快车不停站越行模式是慢车待避时间更短、系统能力损失更少、越行站设置数量更少的方案,适合在设计阶段采用;同时考虑到设计与实际客流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也提出在运营阶段调整为快车停站再越行模式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相关成果可为快慢车模式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模式 系统能力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3
7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开冉 殷苏平 蒋明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35,共9页
修复策略优化是提高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层面的韧性评估,对乘客出行行为的考虑也较少关注对网络熟悉度的随机性。为此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优化双层模型,以提高网络对不利因素... 修复策略优化是提高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层面的韧性评估,对乘客出行行为的考虑也较少关注对网络熟悉度的随机性。为此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优化双层模型,以提高网络对不利因素的应对能力。综合考虑多个层面提出了恢复速度和网络性能双韧性指标,以双韧性指标最大化为目标,考虑乘客出行行为决策,构建了基于修复策略的韧性优化双层模型。并以杭州地铁网络作为实际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所求的修复策略优于其他修复策略;在一定范围内恢复速度韧性随着预算修复资金增加而减小,网络性能韧性随之增大而增大,恢复速度韧性随着修复队伍数量增大而增大,网络性能韧性随之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韧性优化 客流分配 双层规划 修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交通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9
作者 刘涛 杨超 陈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98,共8页
针对数据管控和综合智能运维的需要,对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系统设备从架构上进行整合设计,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或接口互联,在统一的平台上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分析,采用综合运营调度的单轨系统可大大提高系统集... 针对数据管控和综合智能运维的需要,对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系统设备从架构上进行整合设计,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或接口互联,在统一的平台上对各专业系统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分析,采用综合运营调度的单轨系统可大大提高系统集成化程度,精简作业岗位,有效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可实现各专业资源互通共享,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在统一的综合平台内为用户提供完整丰富的信息支持,通过智能联动等自动控制技术手段,可显著提高运营效率。综合运营调度系统方案符合单轨交通系统一体化、集成化、简约化的发展方向,将是未来我国单轨交通运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交通 综合运营调度系统 深度集成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测控技术(六):相控阵的时变滤波特性及其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嘉兴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733,共7页
孔径渡越效应是相控阵的一个特殊问题,针对此推导出了它产生的幅度/相位频率特性表达式,提出将相控阵等效为传输链路中的一个时变滤波器,构成相控阵带限通信系统,进而可利用通信系统的一些成熟理论对其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等主要性... 孔径渡越效应是相控阵的一个特殊问题,针对此推导出了它产生的幅度/相位频率特性表达式,提出将相控阵等效为传输链路中的一个时变滤波器,构成相控阵带限通信系统,进而可利用通信系统的一些成熟理论对其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例子,分析了它引起的附加误码及其等效的载噪比恶化等通信可靠性指标,并给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测控系统 孔径渡越效应 时变滤波 限带通信 最佳传输 匹配滤波 奈奎斯特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演化研究综述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探讨
12
作者 李曼 刘贵源 +3 位作者 王艳辉 贾利民 郭湛 张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0,共18页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基于系统论的风险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与失效分析以及基于仿真与建模技术的风险传播与故障分析4个热点主题开展。其次,构建了风险管理框架,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演化方法体系。从系统论、因果逻辑、图论、建模仿真以及机器学习5方面详细阐述了风险演化研究方法。最后,研究剖析了轨道交通领域现阶段风险演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了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可为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防控理论体系构建及技术应用实践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演化 轨道交通 动态风险 图论 系统论 机器学习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协同及最小化的思考
13
作者 陈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4,180,共6页
[目的]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和高安全性、高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须对机电系统高效协作和最小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现状,包括系统构... [目的]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和高安全性、高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须对机电系统高效协作和最小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现状,包括系统构成、接口现状及协同最小化案例,并提出了系统协同及最小化发展的规划和实施路径。[结果及结论]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系统协同及最小化将成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 协同 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换流站容量和过渡电阻影响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纵联保护
14
作者 王要强 李亚玺 +3 位作者 梁军 韩婧 陈剑 吕忠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化;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时间窗内不同时刻的电流采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对线路两侧暂态电流进行线性拟合,基于直线斜率构造故障识别和故障选极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导致的电气量相关性变化的问题,在不同的采样频率、噪声干扰和线路分布电容影响下均可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网 纵联保护 继电保护 故障特征 过渡电阻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系统工程安全保障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杜薇 唐涛 +2 位作者 李仲华 李晓刚 薄云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目的]为了系统识别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系统安全需求,为该系统安全保障及第三方评估提供技术参考,需对虚拟编组系统安全保障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安全标准,针对虚拟编组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1套覆盖虚拟编组系... [目的]为了系统识别城市轨道交通虚拟编组系统安全需求,为该系统安全保障及第三方评估提供技术参考,需对虚拟编组系统安全保障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安全标准,针对虚拟编组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1套覆盖虚拟编组系统各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方法。从虚拟编组系统级、信号/车辆系统级等不同层次进行危害分析及安全需求识别,对识别出的安全需求按照新增功能安全需求、技术安全需求和操作维护安全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和验证。以北京地铁11号线示范工程为例,对虚拟编组系统工程安全保障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及结论]北京地铁11号线示范工程应用虚拟编组系统工程安全保障方法,基于信号/车辆系统新增的基本功能分析识别基础危害,通过分层次危害分析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将新技术风险控制在最低合理可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虚拟编组系统工程 安全保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脱钩关系及时空格局演化
16
作者 白洋 李亚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4,共9页
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 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二者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状态转移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旅游生态效率则波动下降。(2)研究期内,省域和区域层次的脱钩关系均以强负脱钩为主。(3)省域主流脱钩关系呈现多种脱钩类型交替嬗变的时序演化特征,存在连接状态覆盖范围逐渐压缩、脱钩北上和负脱钩南下的空间转移趋向。(4)省域脱钩状态主要发生向“上”转移,负脱钩关系的稳定性最强且存在空间集聚倾向,不同脱钩状态的邻域对省域脱钩状态转移存在明显异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通系统 旅游生态效率 脱钩关系 马尔科夫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估计方法
17
作者 朱国 章澜岚 +4 位作者 刘家俊 杨皓帆 殷立超 张宁 张恒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D对可行路径集合,并利用AFC交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列车时刻表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非线性优化模型,推断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地铁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票务清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自动售检票系统 多源数据 出行路径选择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中存在“绿天鹅”吗?——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18
作者 方先明 梁鑫鑫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61,共14页
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伴而生的风险关乎宏观经济稳定与金融健康发展,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基于理论分析,首先提出在绿色转型进程中,现阶段绿色企业具有更高系统性风险水平的研究假说,然后利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 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伴而生的风险关乎宏观经济稳定与金融健康发展,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基于理论分析,首先提出在绿色转型进程中,现阶段绿色企业具有更高系统性风险水平的研究假说,然后利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样本期内,绿色企业比非绿色企业具有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机制分析显示绿色关联网络连接更紧密,更高的关联性会引致绿色企业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过度关注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放大绿色企业的不稳定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绿色关联网络具有更低的抗毁性。研究结果为有效应对转型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风险 复杂网络结构 系统性风险 抗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跨换乘站资源共享供电方案优化设计
19
作者 刘炜 邓皓天 +1 位作者 许倩 饶晓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49,共9页
在不同线路之间通过换乘站实现供电资源共享的背景下,为降低线网供电系统有功网损,以优化供电系统设计为目标,考虑多工况运行的约束条件,提出采用三重校验算法的城市轨道跨换乘站资源共享供电方案优化设计方法.建立集中式城轨供电系统... 在不同线路之间通过换乘站实现供电资源共享的背景下,为降低线网供电系统有功网损,以优化供电系统设计为目标,考虑多工况运行的约束条件,提出采用三重校验算法的城市轨道跨换乘站资源共享供电方案优化设计方法.建立集中式城轨供电系统拓扑模型和跨换乘站资源共享数学模型,基于多叉树拓扑搜索得到候选方案集合,对候选方案进行三重校验优化,获得有功损耗最低的线网供电方案,并以5条线路的实际供电系统为分析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供电方案,本文提出的跨换乘站资源共享供电方案可减少整体供电系统的初期建设成本,降低2296.580 MW·h的供电系统年运行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资源共享 线间联络环网 主变压器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佑血缘到天命归德——论西周“德”观念的确立
20
作者 乔健 王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德”是殷周之变间由周人确立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它源自周人先王先公施德于“民”而获得政治权力的历史传统。在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后,周人在思想领域将信仰的最高对象从殷商时期具有血缘性质的祖先神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天”,并利用... “德”是殷周之变间由周人确立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它源自周人先王先公施德于“民”而获得政治权力的历史传统。在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后,周人在思想领域将信仰的最高对象从殷商时期具有血缘性质的祖先神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天”,并利用信仰对象的普遍性将“得天命”的依据从特殊性的血缘转变为体现于民情民意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德”。“德”由此指向对在上者的约束,即统治者需要首先践履“德”的规范以维系“天命”。当在上者被纳入“德”的价值框架,“德”便获得了超越阶层局限的普遍适用性。在思想建构的同时,周人通过封邦建国、制礼作乐等制度化安排,推动“德”观念从政治领域向社会生活各层面广泛渗透。经过思想确立和制度推广,“德”最终凝练为一种自上而下贯穿社会、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核心价值标准,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重“德”的思维习惯和中国文化重“德”的思想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之变 西周 天命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