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corrosion fatigue fracture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 joints of 7075 aluminium alloy in 3.5% NaCl solu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BAI Lin-yue SHAO Fei +3 位作者 MA Qing-na XU Qian HU Jian-xiang HOU Yi-n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15-1028,共14页
The corrosion fatigue fracture mechanism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 joints of 7075 aluminium alloy in3.5% NaCl solu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fatigue crack source originates from the junction of nugget zon... The corrosion fatigue fracture mechanism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 joints of 7075 aluminium alloy in3.5% NaCl solu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corrosion fatigue crack source originates from the junction of nugget zone(NZ)and thermo-mechanical affected zone(TMAZ). Multiple crack sources are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y merge into large cracks along the boundary line of NZ and TMAZ during the propagation stage. Furthermore, a mutual reinforcement coupling always exists between corrosion and cyclic loading during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orrosion fatigue crack.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fatigue fracture of FSW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ing welded joint corrosion fatigue fra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key parameters of Al–Li alloy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 using cohesive zone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YUAN Shun LI Yi-bo +1 位作者 HUANG Ming-hui LI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49-2057,共9页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adhesive layer of a reinforcing pat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ffect the ability to suppress crack propagation in an Al–Li alloy patch-reinforced structure.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adhesive layer of a reinforcing pat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ffect the ability to suppress crack propagation in an Al–Li alloy patch-reinforced structure.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adhesive layer of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 in the Al–Li alloy patch-reinforced structure.A zero-thickness cohesive zone model(CZM)was selected to simulate the adhesive layer’s fracture process,and an orthogonal simulation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against the test results.A three-dimensional progressive damage model of an Al–Li alloy patch-reinforced structure with single-lap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 was developed.The simulation’s results closely agree with the test results,demonstrating that this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key parameters is likely accurate.The results als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hesive strength and fracture energy,the two key parameters of the cohesive zone model.Th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rength and fracture process of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and can be used in research to suppress crack propagation in Al–Li alloy patch-reinforce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 alloy cohesive zone model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 fracture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980淬火-配分钢热模拟激光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3
作者 王金凤 郭亿 +4 位作者 苏文超 车亚军 蔡笑宇 李文娟 徐肖飞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文中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系统对QP980淬火-配分钢激光焊接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不同亚区进行热模拟,通过研究HAZ不同亚区的组织和性能,并与焊接接头HAZ相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模拟获得的焊接HAZ各亚区组织与激光... 文中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系统对QP980淬火-配分钢激光焊接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不同亚区进行热模拟,通过研究HAZ不同亚区的组织和性能,并与焊接接头HAZ相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模拟获得的焊接HAZ各亚区组织与激光焊接接头相同区域的组织一致.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在热模拟试样中,亚临界热影响区(sub-critical heat affected zone,SCHAZ)抗拉强度和硬度都最低,断后伸长率在整个焊接HAZ中最大.拉伸试验中SCHAZ发生了明显的伸长,表明延展性能相对较好.焊接接头横截面硬度分析表明,焊接接头的临界热影响区(inter-critical heat affected zone,ICHAZ)硬度低于母材(base metal, BM),为焊接接头的软化区.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及横截面硬度分布表明焊接接头的薄弱区域位于焊接HAZ的ICHAZ,与模拟焊接HAZ的性能吻合.通过对SCHAZ的组织进行分析,相比BM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GND)减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小角度晶界晶粒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980淬火-配分钢 激光焊接 模拟焊接热影响区 接头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弧焊热输入对Q355B厚板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孙艳芬 朱天一 田松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9,共8页
目的确定Q355B厚板埋弧焊的最佳热输入参数,分析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32 mm厚Q355B钢板,选用H10Mn2焊丝和SJ101焊剂,匹配27.43、30.17、34.97、39.00 kJ/cm 4种热输入进行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洛氏显微... 目的确定Q355B厚板埋弧焊的最佳热输入参数,分析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32 mm厚Q355B钢板,选用H10Mn2焊丝和SJ101焊剂,匹配27.43、30.17、34.97、39.00 kJ/cm 4种热输入进行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洛氏显微硬度计、液压万能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对接头组织、硬度、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当热输入为27.43 kJ/cm时,焊缝和粗晶区组织以铁素体为主,存在少量的珠光体和贝氏体,接头硬度为83HRB~90.5HRB,抗拉强度为524.5 MPa,冲击功为112.7 J和121.3 J;当热输入增加到30.17 kJ/cm时,焊缝组织基本无变化,粗晶区铁素体和珠光体增多,粒状贝氏体减少,接头硬度为82.7HRB~88.7HRB,抗拉强度为518 MPa,冲击功为121 J和132 J;继续增加热输入到34.97 kJ/cm,焊缝和粗晶区块状铁素体增多,粒状贝氏体和珠光体减少,晶粒变粗大且出现魏氏组织,接头硬度为83.5HRB~88.1HRB,抗拉强度为522 MPa,冲击功为106.7 J和118 J;当热输入达到39 kJ/cm时,焊缝以块状铁素体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与34.97 kJ时相比,粗晶区组织基本无变化,接头硬度为83.1HRB~85.8HRB,抗拉强度为516 MPa,冲击功为92.3 J和91.7 J。结论随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变粗大,热影响区会出现魏氏组织;同时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硬度呈下降趋势,冲击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输入为30.17 kJ/cm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B厚板 埋弧焊工艺 低中高热输入 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约束试件的X80环焊缝断裂韧性测试研究
5
作者 任伟 帅健 帅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当前国际通用的断裂韧性测试标准测得的断裂韧性严重低估了管道环焊接头抗断裂的能力,致使断裂评价偏于保守。为此,开展了管道环焊接头断裂韧性测试研究,分别采用卸载柔度法、规则化法以及改进的规则化法,针对基于单边缺口拉伸试件的X8... 当前国际通用的断裂韧性测试标准测得的断裂韧性严重低估了管道环焊接头抗断裂的能力,致使断裂评价偏于保守。为此,开展了管道环焊接头断裂韧性测试研究,分别采用卸载柔度法、规则化法以及改进的规则化法,针对基于单边缺口拉伸试件的X80管道环焊接头,改变试件裂纹长度以及侧槽深度,测试其断裂韧性,并对比分析了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实际测量得到的裂纹扩展量与通过卸载柔度法计算出来的裂纹扩展量之间的误差最大为3.85%;改进的规则化方法可以准确获取管道环焊缝的断裂韧性,可以作为卸载柔度法的一种替代方法;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X80环焊接头的断裂韧性逐渐下降。所得结论可为管道环焊接头断裂韧性测试及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钢级管道 环焊接头 断裂韧性 SENT试件 J积分阻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assisted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AA 7075-T651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s:Influence of extended seawater expos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6
作者 Karthick Ganesan S.R.Koteswara Rao +1 位作者 T.Srinivasa Rao V.Rohit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80-96,共1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rrosion-assisted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FCGR)of 16 mm thick AA 7075-T651 friction stir welded(FSW)joints.Compact tension(CT)specimens were extracted from both the base material and FSW...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rrosion-assisted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FCGR)of 16 mm thick AA 7075-T651 friction stir welded(FSW)joints.Compact tension(CT)specimens were extracted from both the base material and FSW joints to evaluate FCGR under varying corrosion exposure durations(0,7,30,60,and 90 days)at a constant stress ratio of 0.5.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welds was conducted using optical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range(ΔK_(cr))of FSW joi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aterial,primarily due to precipitate dissolution in the weld zone during the FSW process,as confirmed by TEM analysis.The fatigue life of FSW j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aterial,but with prolonged exposure to seawater corrosion,the gap in fatigue life narrowed.Specimens exposed to seawater for more than 60days exhibited minimal differences in fatigue life between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e FSW joints.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corrosion rate of the base material compared to the weld nugget,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eeper pits that facilitated crack initiation and accelerated fatigue failure.The findings conclude that extended corrosion exposure leads to similar fatigue life and crack growth behaviour in both the base material and FSW joints.SEM and EDX analysis of AA7075-T651 revealed corrosion pits and rust products in initiation zones,ductile striations in growth regions,and secondary cracks with micro voids in fracture zones.FSW joints exhibited ultra-fine grains,smooth ductile fracture in initiation and growth regions,and brittle fracture in the fracture zones under both corroded and uncorrod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crack growth Pre-corrosion exposure Paris constants AA7075-T651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 joints Precipitate-free zones(PFZ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36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7
作者 白云 孙宪进 +4 位作者 刘观猷 葛亮 李良 徐连勇 韩永典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1,共9页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8%(LC)和0.12%(MC)的80mm厚EH36钢板的填充层进行焊接,在1/4厚度处截取疲劳试样后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不同热输入的交叉疲劳试验和硬度试验,并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热输入为7 kJ/cm的LC(LC-7)和MC(MC-7)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0 MPa和359 MPa,热输入为50 kJ/cm的LC(LC-50)和MC(MC-50)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1 MPa和354 MPa,各试验钢按照390 MPa应力幅下的平均循环寿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LC-50、MC-50、LC-7、MC-7。结论 不同焊接热输入、不同碳含量对海工钢的疲劳极限无显著影响,高应力水平下高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明显优于低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但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不同碳含量对钢材疲劳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所有试样的断口均具有典型的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36 P-S-N曲线 疲劳性能 热输入 焊接接头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处理对钢结构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澜 李荣文 +1 位作者 苏竞裕 冯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焊接作为钢结构连接的重要手段,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关系到钢结构的安全。为了提高钢结构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该研究提出采用激光重熔处理焊接接头。为此,该文开展了Q355钢板对接焊接的焊态接头与激光重熔处理接头的高周疲劳试验,通过焊... 焊接作为钢结构连接的重要手段,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关系到钢结构的安全。为了提高钢结构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该研究提出采用激光重熔处理焊接接头。为此,该文开展了Q355钢板对接焊接的焊态接头与激光重熔处理接头的高周疲劳试验,通过焊态接头拉伸试验确定了高周疲劳试验的应力水平,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疲劳断口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焊态焊接接头与激光重熔焊接接头的应力-寿命(S-N)疲劳曲线,并与规范疲劳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处理可以改变焊接接头疲劳断裂的位置,避免焊接接头在焊趾处产生疲劳破坏,并显著提升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平均提升幅度介于244%~499%之间;疲劳断口分析表明,焊态接头主要存在棘轮状裂纹源和少量次表面裂纹源,激光重熔处理接头主要存在转角裂纹源和边缘裂纹源;与规范对比结果表明,美国钢结构规范ANSI/AISC360-22、欧洲规范EN 1993-1-9:2005和海上钢结构设计推荐方法DNV-RP-C203给出的疲劳性能设计曲线可适用于焊态接头的疲劳性能,而对于激光重熔处理的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均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激光重熔 高周疲劳 疲劳强度 疲劳断口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热冲击下核电厂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断裂力学分析
9
作者 况正 施春丰 +3 位作者 杜爱国 曾咏奎 唐毅 桂春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1,共7页
为了评估核电厂主管道在承压热冲击下的脆性断裂风险,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核电厂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在承压热冲击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焊接残余应力、焊缝处假想裂纹尺寸以及安注后主管道水位对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发生脆性断裂的... 为了评估核电厂主管道在承压热冲击下的脆性断裂风险,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核电厂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在承压热冲击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焊接残余应力、焊缝处假想裂纹尺寸以及安注后主管道水位对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发生脆性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值越高,假想裂纹尺寸越深,安注后主管道水位高度越低,主泵-主管道焊接接头脆断风险越高。在管道焊接过程中控制残余应力,失水事故时保证管道尽快注满安注冷却水,可降低管道脆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泵 主管道 焊缝 承压热冲击 脆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5Al7钢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李俊 +3 位作者 周俊 陈威 谌伟 李晓彬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0-1110,共11页
Mn25Al7钢是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船用钢,目前针对Mn25Al7钢的疲劳性能尚未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本文对Mn25Al7钢的母材、对接焊接接头及T型焊接接头等典型节点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分别基于名义应力方法和热点应力方法拟合得到典型节点疲劳等... Mn25Al7钢是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船用钢,目前针对Mn25Al7钢的疲劳性能尚未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本文对Mn25Al7钢的母材、对接焊接接头及T型焊接接头等典型节点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分别基于名义应力方法和热点应力方法拟合得到典型节点疲劳等级曲线,并与现有规范的疲劳等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对三种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观测,分析其裂纹扩展规律和断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Mn25Al7钢母材疲劳寿命高于按规范设计的普通钢材;规范低估了母材和磨平焊趾的对接焊缝接头疲劳寿命,但能较好地评估T型焊缝接头的疲劳寿命。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试件的损伤速率差别,进一步对断口形貌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初始裂纹源和焊接残留物会造成疲劳强度的降低。本研究可为船用高强钢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疲劳评估 焊接接头 断口分析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芯焊丝工艺条件下X80管线钢焊缝组织与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汉奎 李阳 +2 位作者 姚呈祥 李海舰 何仁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44,共7页
为保障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提高管线环焊缝的可靠性,对已经投用的2条X80管线环焊缝进行对比分析。2条X80管线的环焊缝的焊接方法为药芯焊丝自保护焊(FCAW-S)和药芯焊丝气保护焊(FCAW-G),对比分析了焊缝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拉... 为保障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提高管线环焊缝的可靠性,对已经投用的2条X80管线环焊缝进行对比分析。2条X80管线的环焊缝的焊接方法为药芯焊丝自保护焊(FCAW-S)和药芯焊丝气保护焊(FCAW-G),对比分析了焊缝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方面。分析发现,2种焊接方法获得焊缝均比母材Ni含量高,Cr、Mo含量低;FCAW-S焊缝的Al、N含量远高于FCAW-G焊缝及母材。FCAW-S焊缝晶粒内,亚结构尺寸大、取向的多样性低。与FCAW-G焊缝相比,FCAW-S焊缝的硬度高,屈服强度低、抗拉强度较为接近。由系列冲击试验可见,FCAW-S焊缝的韧脆转变温度为12.2℃,比FCAW-G焊缝高55.6℃。据此推断相同条件下,采用FCAW-S焊接的环焊缝发生脆性断裂的概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 环焊缝 脆性断裂 焊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690厚板对接焊残余应力评估及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江超 杜仕忠 +4 位作者 牛业兴 张庆亚 赵宏权 吴磊 陈震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81,共11页
[目的]旨在研究高强钢厚板多层多道焊的复杂焊接残余应力,评估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75 mm厚Q690高强钢板为研究对象,制定多层多道对接焊工艺,完成对接接头的焊接,使用轮廓法获得中剖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基于自主开发的高... [目的]旨在研究高强钢厚板多层多道焊的复杂焊接残余应力,评估其对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75 mm厚Q690高强钢板为研究对象,制定多层多道对接焊工艺,完成对接接头的焊接,使用轮廓法获得中剖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基于自主开发的高效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再现厚板多层多道焊的热循环、微观组织演变等现象,将单轴拉伸试验与GTN损伤模型相结合,提出Q690高强钢板的GTN模型参数,分析金属母材及焊接接头试样的断裂特性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采用所提方法预测的厚板对接接头熔池形状、金相体积分数都与试验测量基本吻合;考虑焊接固态相变和高强钢轧制初始应力的力学分析,得到的焊接残余应力与试验结果高度一致,并得到了横向残余应力分布;考虑焊接微观缺陷及横向残余应力,阐明了残余应力影响焊接接头断裂性能的力学机理。[结论]相关研究可为高强钢厚板焊接结构残余应力及断裂性能评估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残余应力 接头断裂 轮廓法 GT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冲击高强钢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及断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乐美玉 杨耀宁 欧振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为了研究热冲击下高强钢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性能及断裂机理,用电弧焊焊接Q345结构钢,分别在-20~400℃、-40~650℃、-60~900℃下对焊接接头进行循环冲击,用疲劳试验机加载低周疲劳载荷,分析热冲击温度对低周疲劳性能及疲劳强度的影响,并... 为了研究热冲击下高强钢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性能及断裂机理,用电弧焊焊接Q345结构钢,分别在-20~400℃、-40~650℃、-60~900℃下对焊接接头进行循环冲击,用疲劳试验机加载低周疲劳载荷,分析热冲击温度对低周疲劳性能及疲劳强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焊接接头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相同疲劳加载次数下,焊接接头的总应变幅值随热冲击循环次数的增加匀速下降;相同热冲击循环次数下,疲劳加载次数越多,焊接接头的应变幅值越小;相同疲劳加载次数和相同热冲击循环次数下,随冲击温度范围的扩大,焊接接头的总应变幅值逐渐减小,但总应变幅值整体变化与冲击温度范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接头 热冲击 低周疲劳 断裂机理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对1000 MPa级超高强钢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琦 李太江 +6 位作者 李巍 李生文 余阳 李聚涛 娄正计 许博炜 程晔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3,共9页
为研究1 000 MPa级超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HAZ)不同区域的组织性能,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制备了试验钢在不同热循环峰值温度下的试样,通过夏比冲击试验研究了HAZ不同区域的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区(SCHAZ)、临界区(ICHAZ)和细晶区(FG... 为研究1 000 MPa级超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HAZ)不同区域的组织性能,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制备了试验钢在不同热循环峰值温度下的试样,通过夏比冲击试验研究了HAZ不同区域的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区(SCHAZ)、临界区(ICHAZ)和细晶区(FGHAZ),样品冲击吸收能量、裂纹扩展能量和动态冲击韧度较大,断口上形成较大面积的脚跟形纤维区和剪切唇,微观可看到大小不一的韧窝,样品冲击韧性较好;在粗晶区(CGHAZ),样品各项冲击数据均急剧下降,断口呈宏观脆性断裂,几乎全为放射区,微观下显示准解理断裂特征,表明裂纹扩展时受到的阻力减小,裂纹萌生后稳定扩展的时间减少,失稳扩展较快,样品的冲击韧性恶化,CGHAZ为HAZ中的韧性谷区;组织分析表明,粗大的晶粒和粗大的马氏体板条是导致CGHAZ脆化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探究1 000 MPa级超高强钢在水电工程中的优选研制及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 焊接热模拟 焊接热影响区 冲击吸收能量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与K418B高温合金电阻定位焊工艺研究
15
作者 黄斌 徐相波 +3 位作者 刘汉明 邓黎鹏 刘强 黄永德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目的获得蜂窝电阻定位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15mm×10mm×4.2mm的GH3536蜂窝和15mm×10mm×2.5mm的K418B基板进行系列电阻焊实验,主要的焊接工艺控制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 目的获得蜂窝电阻定位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15mm×10mm×4.2mm的GH3536蜂窝和15mm×10mm×2.5mm的K418B基板进行系列电阻焊实验,主要的焊接工艺控制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抗拉强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和失效形式进行了观测;采用电镜配套的能谱(EDS)探头对焊接接头的界面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GH3536蜂窝与K418B基板定位焊系列接头的最高平均抗拉载荷为123.76N。接头界面处的K418B基板为细小等轴晶组织。基板与蜂窝之间存在宽度约2μm的界面层,其成分与基板相近。接头断口焊合区面积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在高电流下焊合区焊痕呈蝴蝶状分布。结论在电阻定位焊工艺参数中,焊接电流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焊接压力,焊接时间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如下:焊接时间为2 ms,焊接电流为4.5kA,焊接压力为17.5N。在该参数下能够获得最高的接头平均抗拉载荷(123.7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密封 电阻定位焊 焊接工艺 接头界面 接头断口焊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P91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各亚区域的热处理模拟
16
作者 方利鹏 要玉宏 +3 位作者 金耀华 冯琳杰 张巍 刘福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4,共10页
采用不同温度(800,850,950,1 300℃)×25 min的正火+755℃×60 min回火处理分别模拟P91钢接头热影响区不同亚区域,采用650℃×200 h高温加速时效热处理工艺模拟服役50 000 h工况,通过对比热模拟和实际接头试样研究了服役50 ... 采用不同温度(800,850,950,1 300℃)×25 min的正火+755℃×60 min回火处理分别模拟P91钢接头热影响区不同亚区域,采用650℃×200 h高温加速时效热处理工艺模拟服役50 000 h工况,通过对比热模拟和实际接头试样研究了服役50 000 h后P91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不同亚区域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粗晶区、细晶区服役态热模拟试样的马氏体板条形态以及MX相、M_(23)C_(6)碳化物和Laves相的数量、分布、颗粒尺寸与实际接头相应亚区域均十分接近;除粗晶区外,热影响区各亚区域服役态热模拟试样和实际服役接头相应区域的平均晶粒尺寸十分接近,相对误差不超过12.5%,显微硬度和微型杯突力学性能相近,强度、韧度和断裂挠度率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断口呈典型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特征;热影响区部分相变区显微硬度最小,为191 HV,在细晶区和粗晶区硬度大幅上升,在熔合线处达到最大,为314 HV;热影响区粗晶区的微型杯突强度最大,塑性最差,部分相变区的强度最低,塑性最好;相比粗晶区,部分相变区的颈缩程度更高,韧窝更大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钢 焊接接头 热影响区 热处理模拟 加速时效 显微硬度 微型杯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高强钢及焊缝连接粗糙度参数分析
17
作者 魏欢欢 汤轶群 +1 位作者 张广才 陈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732,共6页
为研究海洋浪溅区环境下高强钢及焊缝连接的腐蚀形貌特征和时变效应,通过微观扫描测试Q690高强钢及焊缝连接表面粗糙度参数,得到表面峰最大高度(Sp)、表面谷最大深度(Sv)、表面轮廓偏斜度(Ssk)及表面轮廓峭度(Sku)随腐蚀时间的演化规律... 为研究海洋浪溅区环境下高强钢及焊缝连接的腐蚀形貌特征和时变效应,通过微观扫描测试Q690高强钢及焊缝连接表面粗糙度参数,得到表面峰最大高度(Sp)、表面谷最大深度(Sv)、表面轮廓偏斜度(Ssk)及表面轮廓峭度(Sku)随腐蚀时间的演化规律,并进行回归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粗糙度参数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对比Q690高强钢母材与焊缝连接扫描区域的差异性,能准确地判断其腐蚀程度及特征,从而为海洋环境下国产高强钢损伤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高强钢 海洋浪溅区 微观扫描 焊缝连接 粗糙度参数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焊接热循环对6082-T6铝合金接头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富义 熊浩 +4 位作者 彭超 闫冬 詹腾 徐从昌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4,共10页
采用ER5087铝合金焊丝在6082-T6铝合金板上进行四道双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堆焊,在焊接热影响区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了多道焊接热循环对热影响区不同位置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 采用ER5087铝合金焊丝在6082-T6铝合金板上进行四道双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堆焊,在焊接热影响区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了多道焊接热循环对热影响区不同位置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试验测得的热影响区截面硬度变化和模拟得到的热影响区截面峰值温度变化规律,结合材料热处理工艺将6082-T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按照距熔合线由远到近分为过时效区(A区)、严重过时效区(B区)和固溶区(C区)。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加,热影响区晶粒粗化,A区析出相发生β″相+β'相→β'相+U2相→β相+β'相+半溶解相→β'相+半溶解相转变;不同道次焊接后B区析出相基本呈半溶解状态,C区有序析出相完全溶解,析出大量GP区;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加,热影响区A区、B区的析出相逐渐粗化和溶解,C区的GP区数量减少。四道焊接后,热影响区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热影响区B区的软化现象最严重。热影响区软化的主要原因是析出相的演变而非晶粒的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焊接热循环 铝合金接头 热影响区 力学性能 析出相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
19
作者 张永祺 唐勇 +6 位作者 董崇志 吴招才 李赫 郭楚枫 任建业 巢鹏 杨天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9,共17页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洋陆过渡带呈现出典型的转换型陆缘的构造特征。结合地壳密度模型和板块重建研究,重建了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发育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分离、东非被动陆缘的发育演化和海域划界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陆边缘 戴维断裂带 洋陆过渡带 转换型陆缘 重震联合反演 深度地壳结构 地壳密度模型 下地壳高密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坝址深部破裂岩体特征及对拱坝稳定的影响
20
作者 蒋峻峰 赵其华 +2 位作者 邓燕华 王谊 吴浩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167,共11页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破裂成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投影统计实测法分析了深部破裂发育程度与岩体连通率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深部破裂带位置岩体节理裂隙形成的新潜在滑移面的特征;基于JRC-JCS模型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一种考虑结构面起伏、节理裂隙和岩桥强度参数以及作用在岩体剪切面上的压应力等因素的非贯通性滑面参数取值方法。以2760 m拱圈高程附近典型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为例,采用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与有限元法分析了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对拱坝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深部破裂节理裂隙优势产状方向大致与河流走向一致,其倾角以中陡倾为主,当强烈或中等深部破裂带穿过不稳定块体时,可与构成滑移面的断层等结构面共同形成新的不稳定滑移体;不同类型深部破裂带中节理裂隙对岩体连通率及其岩体力学指标具有显著不同影响;深部破裂对岩体内的应力传递具有削弱或阻隔作用;左岸2760 m高程抗力体内的强烈与中等深部破裂对该处不稳定体内的局部变形影响较大,建议采用灌浆加固或置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破裂 深卸荷带 节理裂隙 岩体连通率 JRC-JCS模型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 叶巴滩特高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